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44|回复: 38

◆◆推荐<闲聊日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4 1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常喜欢这本书,特别推荐给学习日语言的大家
请选择主题分类

; _* ?3 r/ V' h2 ~4 O4 Z
. `7 F0 M/ a3 |: s
: C- ?: n8 [3 u/ K. k! ^9 W) I
5 E1 `8 h, J) u【闲聊日语之1】听日本的广播,为什么听不懂?( I7 P: M5 Z& J- p: z

5 l% H: f# h3 |* k; A5 K& t2 d% p
# G) {1 K! M* G; {8 `, R我同事的孩子,自学日语,已有一定的水平,每天晚上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能听懂大意。但前几天,他找到日本广播协会(NHK)的网上广播,听了一会儿,才发现好多内容都听不懂,于是他觉得自己的日语水平,原来没有那么高,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 C3 c1 C! h% C% M9 B2 Q+ `( C1 O. r, M
我讲,你听不懂NHK的日语广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许多日本的时事,比如前几天铃木宗男被逮捕,铃木宗男是谁,你大概都不知道,反之,中国的日语新闻,基本上都是中国的事情,所以容易听。
/ j& l$ q7 b! @( }& L9 R3 b- }) H9 g二是有些日本人名、地名、公司名等,比如职业棒球的队名、术语等,你可能听不出来,这就影响你的听力,反之,中国的日语新闻,基本上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容易听。 - U# l* l& X% ~$ A$ R4 u7 T

! h' c6 f/ e2 P他问,那有什么好办法吗?我说有,首先,你随便找一家日本报纸,比如《读卖新闻》,去它的网站(网址一),把当天的新闻标题与简介,大概浏览一下,心里有个基本印象,比如今天日本的大事是什么,国际的大事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去听NHK的网上广播(网址二),情况就好多了,因为此时你心中已经有点谱了。 " N8 a9 M; e, o4 ?+ I% Y5 z% I
http://www.yomiuri.co.jp0 S# q& x& D/ Y8 \
http://www.nhk.or.jp/rj/ram/jp/japanese.ram
; h  b/ I; s8 ^# x/ m  C9 P# T2 }
他按照我说的这个办法,试了试,果然感觉好一些,所以我把这件事写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 B, S; H+ L& @& {% n1 P3 g$ x3 W

0 Q4 ?5 H* ^2 K) Z9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有几个网友跟我讲,第二个网址不能用,听不到NHK的网上广播。抱歉,都怪我没说清楚。第二个网址,不是在Internet Explorer里面用,而是在RealPlayer里面用,后者是一个网上音频视频软件,免费的,许多网站都可以下载,当然也可以从它的公司下载,网址是:
3 p$ T6 g3 b0 L2 D- X% shttp://www.rea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2】用一句话,判断真、假日本人
9 T2 p& P7 c* K# y6 h
8 m+ f! x7 U7 I% R0 p9 J2 d8 b  e4 b* [
我在澳门呆过。澳门的葡萄牙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葡国的葡人,一种是在澳门出生的葡人(土生葡人),前者讲葡语,后者讲Macanese(葡语的变体),所以遇到一个葡人,只要他一讲话,我就能知道他是那一种。但在日本,许多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能讲流利的日语,并且相貌与日本人几乎一样,所以,单从语言和相貌方面,有时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哪国人。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水谷修先生,认为用下面这句话,可以判断真、假日本人。 1 e7 C  Z. S9 t1 i3 L7 f( N
電車が遅れているようだけれども、もう来るでしょう。 2 m1 g) h6 T& K. v

, ?& g  o( {  Y( G, U3 `它的中文意思是:电车好象晚点了,但是也该来啦。你用这句话,问一个人,谁该来了,假日本人一般说,是"电车"该来啦,而真日本人一般说,是"说话者所等的那个人"该来啦。这里的关键,就是格助词"が"。"電車が"的语法功能仅仅延伸到"けれども",不再向后延伸,但假日本人体会不到这种微妙之处。 0 _- Y1 u( Z0 I/ G$ ?2 \

4 R6 O! D4 U+ w" ^▲备注:这句话,我还真试过几次,好象没有水谷修先生说的那样灵,有些网友也试了,也说没有那样灵,所以这个帖子,仅供各位参考。
' r4 q( ^" a- [+ x+ N6 J$ S! |# B( t! H
% b8 t1 L9 ]! P( M4 Z' ?7 L/ k+ F
5 T" d( J. Y+ R* y% D/ z* S

$ z  n: m: l7 o3 a2 G. w, o; U4 w
; R  |7 J! u0 U7 W# Y* ?1 a) x
- y2 n, [4 J' r- {; s/ R! V, ]& q【闲聊日语之3】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 r3 {6 g% g: B) w- [  g# T" o
! L% Q1 u2 o" g& c& t

# E9 ?, R6 m# v8 ?+ v1 p, s假设有两个人,小张和小王,小张去日本(留学、工作、结婚等),小王去加拿大(同前)。下面让我们做一些比较。 " S1 m1 M' p" U8 r4 x! n

! p4 N: }( w/ N" i: _一、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人口密集,加拿大则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疏。
" j! K" e& x( i: ]二、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看不起中国人,加拿大则是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加拿大人在本质上,对各个种族的人民完全包容。
7 M4 l* Y: N+ t" R% Y! b, B, ]1 {) E三、日本的工作压力较大,责任意识较强,心理负担较重,加拿大正好相反,人们比较注意劳逸结合,几乎没有所谓"过劳死"。 % h7 E6 h  r" P. C; `2 O3 N
四、日本虽然是民主、开放国家,但保留了许多非民主、非开放的传统,加拿大则是完全的民主、开放国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禁忌和教条。8 n* Y8 X% Y/ |# D
" U. |/ O5 r2 n
其实,还有其他一些可比较的因素,我这里就省略了。我们假设,小张和小王五年之后都回国了,我发现小王在未来生活中,由于他在加拿大的人生经历,他总体上更加积极,更加乐观,更加务实,心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 H# Q3 f( ^/ J* u
0 R' A$ M, K# r. K. W+ @, |
但小张的情况稍有不同。同以前在国内时相比,他的生活节奏更快了,心理压力更大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能力更强了,活的比以前更累的,心态没有以前好了,总之,留日经历给他的未来生活,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很难表述的消极、负面影响。
4 |. m' C! c' F1 `0 c- A( P 3 Q5 U" w, N# v& w( |$ b2 ?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并没有实验对象与实验数据。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有相同的条件,既能去日本,也能去西方,我建议你优先去西方。我并不是一个反日者,我的外国朋友中,多一半都是日本人,我只是阐述一下我对留日问题的个人看法。 6 A% q4 V. B6 `1 w! B" ?
6 ^" j- ]. R' E: ]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少数人表示赞同,多数人表示反对,而这多数人,又几乎都是留日朋友。真是抱歉,这个帖子,只当是我放屁好啦。(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4】从代词"あなた"看语言的微妙性5 p% F9 \6 D/ }2 w$ O# g
4 u: \- D% H" q7 ]# }4 ]; l

* L4 o+ H* [" H/ D楼下的朋友谈到"あなた"(你),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上,提到的一个关于法语的小故事。
. c* L" I0 ^# Z8 B/ K+ _' }) a4 u' Q" }5 S. R  h) g
假设你在法国人的一次聚会上,看到有男女二人谈话,双方互称对方为vous(相当于あなた),那么你可以断定,这两个人是刚刚认识,还不太熟,互相比较客气。
$ a8 b4 A2 o6 R* w$ g7 p1 E9 M
$ \1 P4 i2 t2 Z8 d1 t假设不久之后,又有一次聚会,男女二人又去了,这次双方互称对方为tu(也相当于あなた),并且态度亲昵,关系密切,那么你有80%以上的把握,可以断定这两人已经上过床了。
* B8 N* R' p& C) X2 S6 h( P
* |9 ~4 _& Z' f我说这个小故事,绝对没有色情含义,只是想说明语言的微妙性。所以我觉得,在日本公司里,孤男寡女在一起,如果不想引起非议,最好不用"あなた"这种含义微妙的代词,你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山田さん",也可以使用没有主语的句子,这在日语中很常见,比如"少しお待ち下さい"(请您稍等一下)。# L8 ]$ x" e" N$ n
9 X* S1 Z4 M. `2 q: m

6 a( w5 _/ t5 B- p( \/ \% Y! Y( ^! M; G8 [

" q8 U8 x4 ]/ t& d5 X  K8 a3 v# d% i3 G
' W( q) g* p# W5 v【闲聊日语之5】怎样识别日本公司里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 f. ]! q+ U$ \: z' z( D/ [

- U( d5 [3 l/ e/ b' u, I. ^/ Z+ r% z+ i, a4 y2 q
昨天我写了一个关于"あなた"的小贴子,有个朋友给我发邮件,让我介绍更多的细节,所以我想出了这个题目。
+ V1 i6 d8 j( z% Z# `2 w
+ i( M. y' {$ ]% `1 C& p5 F$ J" W( r' a7 L现在有不少中国人,去日本公司工作。我这里说的日本公司,不是指中国国内的外企,而是指日本国内的公司。在日本公司中,男上级与女下级之间发生暧昧关系,是很常见的现象,但由于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一般观察不出来。
* W. z1 M6 O; @1 [4 v- L- Z( x
- {; s7 P# q* r我这里简单谈谈如何通过语言,来进行识别。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识别,比如安装微型摄像机,偷拍,不过那不属于本文的论述范围。我的目的不是倡导大家窥探别人的隐私,而是增加对日本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 K% g* N0 ]: u) M. l8 W- H
0 ^3 @# a% l. n" m一、如果男、女双方经常使用代词"あなた",则双方可能有染。
& x* {8 h3 [) @5 w8 u: A/ b二、如果男、女双方经常使用"あの..."等意义含糊的称呼,则双方可能有染。 , w1 O( @& X+ ^1 [9 p. ^
三、如果女方经常使用一些女性特有的助词,比如终助词"わ",则双方可能有染。
" V. ~; y! P/ E四、如果女方经常使用一些女性特有的语调,比如将接续助词"けれども"念成升调,则双方可能有染。 + r8 }) F3 `) n  G
% E$ e" Y% G. H! A( d; t8 D) ^
当然,这只是一般说说,实际操作起来,对中国人来讲,还是很难的,需要结合当时的气氛、表情、手势、甚至双方眼睛是否直视等,综合判断。 : Z6 |! T! t* K. W& ]# i$ w3 ?
2 A8 U6 b6 c+ g+ S7 {- [
! S- [. D) {3 g8 Q% f$ q# V0 `
+ S& u9 s7 X/ A0 F
( I' c" [" q" w+ }5 D

! o0 ]7 O/ A) ~" q$ T* c闲聊日语之6】学会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 D  P0 z: [6 J$ r* L6 j
& {! i8 {6 d) U, T

' `2 v% s; s" c% ]/ O( q刚才看到楼下朋友写的日文信,其中"社区"、"关键词"等,他不知道日文,只好写中文,放在括号里。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的词汇,特别是专业词汇,日语中是没有的,完全可以自己创造,日本人可以创造,中国人也可以创造。
" H) {; h. q; g3 X+ D- a& J: h4 X% o- ]$ @2 F$ R: f; \
要想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知道外来语单词的英文原文,比如"社区"的英文原文是community,"关键词"的英文原文是keyword。这个条件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 u9 q( h" L4 A$ M, |1 p8 Q5 y# d$ j/ k% B3 p4 e( g  i$ E+ ~3 |
第二个条件是将英文原文,转换为符合外来语单词"拼写规则"的片假名。我为什么要在"拼写规则"这四个字上加引号呢?这是因为日语并没有官方正式颁布的拼写规则,全部都是民间约定俗成。这就需要你掌握一定数量的外来语单词,观察他们的拼写与英文原文的对应关系,比如英语中现在分词ing最后那个g,一般被转换为"グ",英语中两个连续的辅音(比如pp),一般被转换为促音"ッ",等等。
) ?% P/ ^" V/ L2 \ 8 d6 a( `( O9 f) S3 Z+ A5 A) Y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你就可以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了,比如将community转换为"コミュニティ",将keyword转换为"キ-ワ-ド"。 2 X# w8 F3 ~+ r4 R. m
: w$ X' g$ ~# N* i& K
您可能会说,我自己创造的外来语单词,万一不对怎么办?岂不让人笑话?我告诉您,不会的。我们先转移一下话题,说说中国。目前在中国的某些白领阶层中,流行汉语夹英语,明明想说"给我一张纸",非要牛逼一下,说"给我一张paper",听的人,如果懂paper的意思,当然最好,如果不懂,他也不敢问,一问,就好象他比人家矮一截,所以只好不懂装懂。这种洋奴买办文化,现在越来越流行。(呸) 0 s" c# ?* g! r# H3 s

1 E, z7 V0 Q, a& ?; o9 t4 b+ J: T我们再把话题转移回日本。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人也有这种毛病,视外来语为时髦,即使听不懂,也假装听懂了,否则让人笑话:"连英语都不懂"。所以我说,只要你自己创造的那个外来语单词不太离谱,基本符合拼写规则,就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7】用日语方言来缓和气氛
, V9 }, Q) F! x5 s3 ^5 X3 T/ f8 a7 C8 q

, ~* f5 ?  w/ \( M假设你是一个广东人,认识一个外国人,突然有一天,那个外国人用广东话问候你,你肯定觉得很惊奇,但同时你也很高兴,因为你从他的嘴里,听到了自己的乡音,你和他的关系会更加亲近。
& O2 G! G: C$ S, @: a) q2 k2 ^# W# h
同样的道理,你在同某个日本人交往时,如果你事先知道他的籍贯(都道府县),临时学几句当地方言,突然说出来,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 ^: l7 ?& Z4 x1 C1 l* b 3 c6 D- J! E( F) F) X: j" b3 K
我有个亲戚,与日本商社做生意,有时他的翻译不在(出差或生病),就临时请我去帮一下忙。我在正式翻译之前,都先跟那个主要的日本人简单寒暄一下,寒暄时,我特意问一下他的籍贯。当然不能像警察审问犯人那样,直来直去的问,可以技巧一些,比如,"听您的口音好象是关西地方的人啊",那人回答,"是啊,是大阪人"。这就行了。 ! w0 T' k  Y, I2 H1 n; @: r

3 q' w5 @8 [; d  k' u& h在谈判过程中,你不用考虑方言问题,该怎样说,就怎样说。但是,一旦谈判双方僵持下来,火药味浓了,气氛紧张,这时,你不妨故意说一句关西方言,逗逗他,比如"そら、ちゃうで"(您说的那个不对),这时,那个日本人会觉得很突然,楞一下,然后露出笑容,于是气氛就缓和了。
' h: T) ~; q) ?" C: n
) c, v; |3 B5 Z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连标准日语都还没学好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学日语方言。其实你不用专门去学,只要学一点点皮毛即可。比如在关东方言中,推量型用"べえ",又比如在关西方言中,经常用"おる"代替"いる"等。
& T( {- w, k9 g3 L% V
& l  k, U. X+ G# a有的朋友可能问:从那里能学到这些方言呢?网上就有,我一般是在Google输入Japanese dialect(日语方言)来查询,例如下面就是一个专门介绍关西方言的网站(抱歉,是英文的)。 & v$ D8 j& T- ?5 d8 K: }
http://www.coara.or.jp/~ht/KANSAI/osaka.html 0 b/ z  v! a! u) Y: Z. f7 I

$ T) V# |; }( G. g
* o5 y7 O! J' j' k) H
, s- o; j7 m' E- Q7 O
) u1 v# d( l! x1 X& X) F+ R  N+ [, e3 T7 |. _, d) O4 Y+ M
【闲聊日语之8】你能猜出这个词的含义吗? ) W: W5 q. Q7 @  m0 Y! t
1 h, M& x% j, g; S0 M
, N- ?* I  W; d1 C1 |
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简称,比如将"首都钢铁公司"简称为"首钢",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有些简称,实在很难理解,比如"黑信办",乍一看,还以为是专门处理匿名诬告信的办公室,其实它的全称是"黑色金属信息统计办公室"。 + C9 S1 h6 Z6 s* N* T7 c
/ w5 h  J7 e3 G, w' ?  G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日本也很常见。我想说一件好多年前的事。那时的日本商社,还普遍使用电传(telex)收发邮件,内容全都是罗马字。有一次,我亲戚让我帮忙,翻译一份特别重要的邮件,那份邮件,除了一个字,我全能看懂,那个字是koukou,转换成假名就是"こうこう",上下文是"这种产品可以在koukou看到"。我当时想到了"高校、港口、航行"等汉字,但全都对不上号,翻了翻《和汉辞典》,还找到"斯斯、皎皎、孝行"等,也对不上号。真给我急死了,这TMD是个什么词呀? : ~+ d+ d1 Q- S0 ]9 H6 [

7 Y  o! c/ K6 J1 c/ |) F0 ?5 e当时是夏天,但很快就要立秋了,这刺激了我的灵感,我突然想出了这两个汉字,原来是"广州秋季商品交易会"中的"广交"。你说绕人不绕人! ! o( N$ k5 p% c; w7 s' ]$ E

# j' c/ r5 ~+ Y9 [6 _▲备注:大家一致回答:绕人!(笑)( o! J9 c/ ~3 D. E9 y4 \
1 H+ _2 W+ f7 x  o6 O# d
% A# ?2 L+ x  N3 ?# S/ X0 ~' K" S1 m- {

. \3 \8 _- B: W5 ]4 I; X, Q; T6 d* W) y4 w$ D$ d
0 q. r7 ~+ R0 V4 ]/ ?5 F
【闲聊日语之9】为什么说早期日语是野蛮人的语言?
" u& G, n) l2 z$ T+ }# U) Q; F& R
8 L/ T7 p6 x+ C" t! K3 }$ C5 k
) g6 x( u& ]3 R  p( B" d: ^/ @我本人是一家语言学网站language-museum.com的负责人,喜欢看一些语言学方面的文章。我发现,一些尚未开化的民族,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丛林中的食人部落,他们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有狭义词汇,没有广义词汇。 " D0 K+ ^: _8 R8 [- H9 c  ^
0 [; k$ }% P9 e$ y
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种土著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有当地所有树的名称,比如A树、B树、C树、D树,等等等等,惟独没有这些树的统称"树"(tree)。假如要写一篇文章,介绍当地的树,讲英语的人就容易多了,只要用两个单词all trees,就可以表示所有的树,而当地土著人写,光是各种树的名称,就得写满满两页纸,否则无法表达出all trees这个意思。
8 b, y: Q0 ~* k* T! W+ T; @  b; [' ]. P; l! U
所以在语言学界,研究一个民族时,不用看其他方面,只要看它的语言,就可以基本判断出它的文明、开化程度。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日语。在近代,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荷兰语的影响,日本人创造了"动物、植物、生物"等广义词汇,但在近代之前的早期日语中,并没有这些广义词汇,所以我个人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早期日语是野蛮人的语言。, G+ m* `2 M( m7 d
/ K5 }0 N- \8 N( {
看到这里,哈日族朋友可能指责我"反日"。我绝对没有那个意思。我本人一贯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倡导中日友好,我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谈谈我对早期日语的一点个人看法,千万不要跟其他方面联系,特别不要跟"南京大屠杀"等战争暴行联系。/ b; x! ~0 N& r: T
" C: j! A' q4 i+ [5 ~  {" _1 z
▲备注:《强国论坛日本版》的一位网友指出,在早期日语中,广义词汇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比如"草木"这个词,既包括草,又包括木,应当等同于"植物"这个词,但广义的"动物",好象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10】一个嫁给冲绳县农民的中国女人
3 v  `: C. F6 B' T0 U
9 `1 B' s/ U4 J; O+ V# W5 L8 j7 J1 F" x5 y; G- ]
我认识一对老夫妇,都是教师,现已退休,他们只有一个女儿,30多岁,大学毕业,离过婚,但没有孩子,95年去日本,与日本人结婚了,但具体住在那里,我也不知道。前几天,老先生拿着一个信封找我,里面有两封信和一张照片,其中一封是他女儿写的中文信,另一封是他的日本外孙子(上小学)第一次写来的日文信,此外还有一张全家合影。老先生让我给翻译一下日文信。9 t1 T3 E4 \) |% p, C
0 ^1 j( G5 B2 M( k; L; _3 ~: Y# a# x
那封日文信的内容很简单,几乎没有汉字(小学生认识汉字不多),全是假名,歪歪扭扭的。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信封上的邮戳,原来这封信是从那霸市(冲绳县首府)发出了。再看那张照片,我靠,那个日本男人,典型的歪瓜裂枣,虽然衣着服饰很华丽,但凭我多年对日工作的经验,一看,就知道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乡下人。
- T. A( R% R1 A4 D, v% V. R( G* e* j1 X4 j$ K3 k% b) u
网易《日语学习》版上,有不少网友,属于初学者,对日本不太熟悉,我先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姐姐,不嫁本市人,不嫁本省人,偏偏要嫁青海省某县某乡某镇某村的一个老农民(绝没有贬义),你父母以及你,肯定都要说你姐姐是疯了。我上面提到的冲绳县,就相当于我们国家中最偏僻、最贫穷的省份。
! V) ~+ @5 r8 e' [: ]% @0 @, B9 d3 p$ o: h, ]. I
看到这张照片,我真觉得有些心酸。我心酸,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值钱,为了过上稍好一点的日子,竟然什么都不顾了,去那种地方,嫁那种人。认识我的网友中,有些人称我是"反日老手",其实我对日本人并没有敌意,我的外国朋友中,多一半都是日本人,我怎么会是"反日老手"呢?中国女人嫁到日本,并没有错,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故事中,那个女人有点太委屈自己了。 % {6 g1 H7 d' ]9 p, u; c% q

2 j  v: w; G8 a: S7 ~' L▲备注:有一位嫁给日本人的刘女士,给我发邮件,说她看完这个帖子,哭了。她虽然在东京,丈夫对她也很好,但她毕竟是独生女,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没有人照顾,每当想到这里,她就觉得很伤心,又很无奈。我只好安慰她一下,让她常回国,看看父母,进进孝道。
  V# a$ g/ q8 |: J# o: Y/ X, k( N0 F+ h. H) e2 S5 r0 A- q
另外有一位网友给我发邮件,称冲绳县那霸市是一个繁华的旅游城市,比青海省西宁市要好的多。这个我承认,确实举例有点不妥。) |0 u; B; j3 E& x+ a

$ b, G- F6 y) B& p1 I; i
3 ^3 w# y8 C# d; M" Z+ S
; Z) ^/ k- S# G5 a: a7 N; a+ B2 }* m+ p# b+ f( f' v( x# H" y
$ R" ]* S) O: W$ F# ~
【闲聊日语之11】日语中有一类词,我建议你不用背。
) Q3 a. a7 B  H5 z4 c& t/ j5 O9 Y4 B0 z
# ^) w# [7 q% f7 o+ I6 s" K9 u; k/ ~
这里我说的就是“拟态词”(imitative word)。拟态词,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状态的单词,比如大雨“哗哗”地下,雷声“轰轰”地响,等等(引号中的那个词)。
7 @' P! x: T7 j8 u( d" i& s
( U0 X# ^" V- O) F+ w) _% }初学日语的朋友,可能遇不到拟态词,但是进入中、高级之后,特别是阅读日本的文学作品后,就会遇到。
( S5 l; A' @' R
* [( U" [" h3 y! u% U! ^9 x我为什么要聊一聊日语的拟态词了?这是因为有些学日语的朋友对我说,日语的拟态词,有两个难点,一是没有汉字,从字面上,根本猜不出它的准确意思,二是有一些拟态词,《和汉辞典》里查不到,他们怀疑这些拟态词可能是作者自己创造的(没错)。
* g2 n% l  O0 l% ]; ^5 [5 v  N6 }0 }6 j$ D- N
其实,日语的拟态词,既复杂(上面两个难点),又简单,所谓简单,是指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 + e8 U7 E: S2 t, `( K# u

( D2 [  W2 a* x" t! ]  Z(1)“カ”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坚硬”的状态,比如“カラカラ”(两个硬物,例如保龄球,互相碰撞,发出当当声)。   Q; }  _# v: o) M- p$ Y

$ `1 `. G; ^$ @+ }1 g(2)“サ”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爽快”的状态,比如“サラサラ”(红旗迎风飘扬,发出唰唰的声音)。 : S4 I! h5 y* b2 T9 E2 p+ o) x

9 \" T7 i1 W8 t1 ~# p* `0 R0 i(3)“ナ”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光滑”的状态,比如“ヌルヌル”(从游泳池中出来,身体滑溜溜的)。
  s- \% x& V0 ~2 z8 K% Y0 h8 u. e% r5 l( G
(4)“ハ”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轻盈”的状态,比如“フワフハ”(把一根鸡毛从窗户中仍出去,轻轻地随风飘走的感觉)。   q: S, O& O$ m+ z/ P$ B

1 @% ~3 K" w7 j! S- j5 u  k# i4 @0 B所以,我个人建议,一个拟态词,你要是从词典里查不到,你也不用找人问了,你就参考上面介绍的基本规律,大概估计一个意思就行了。" E6 E$ ~* W/ l4 T

5 I3 V2 v4 b' W* b: B. Z, ]% k
# ~( I  ^9 F- e2 A: r: O" q; I# d# Q; k
1 R  \/ a( G; d5 f6 ^# o

6 h) L' U# Q/ s) @8 v; |" \4 [
# x2 c2 i! n. e& U$ C. C) b/ r【闲聊日语之12】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谬误与本质 : A3 z4 V/ l. s+ k, V
( o2 |2 h; m7 n
/ X3 m. T$ e) ]9 j0 D
我听过不少人说,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所谓“同文”,就是指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有汉字,所谓“同种”,就是指中国人与日本人的相貌一样,来自同一个种族起源。乍一听,好象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个“同文同种”论是百分之百的谬误。
9 e% m8 H/ m: Z, J
0 S# p& Q; X* i0 F% U: N* ?& l5 F先说说语言。在语言分类学上,汉语属于Sino-Tibetan(汉藏语系),日语则属于Language Isolate(孤立语言),也就是尚不能分类的语言。所以说,汉语与日语没有任何关系,绝对不是“同文”。 + V0 J( ?* W1 S2 }4 v2 K, P2 d
9 D9 w! l$ e* p, o5 ]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日语中有许多汉字?我先饶开这个问题,谈谈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比较落后,不少部落刚刚放弃食人习惯。巴国的语言比较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总体上,这些语言属于Austronesian(奥斯特罗尼西亚语系)。4 @7 d7 |6 C2 @. w
1 l! V" E- l. h1 _& v/ U
我们以其中一种Keopara语为例,这种语言很原始,许多现在社会的词汇,比如电话、飞机、气球、快餐等,它都没有。如果需要这些词汇,他们就把英语的对应词汇拿过来,直接使用,久而久之,Keopara语中有许多英语词汇。你能说Keopara语和英语是“同文”吗?当然不能!同样的道理,汉语与日语也不是“同文”。 # p# x* P" D  J

4 s& Z7 Z; Q& }再说说人种。在人类学上,中国人(汉族)的起源地,就是目前我们居住的中国大陆,这个已有定论,而日本人(大和民族)的起源地,学术界尚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Malaya-Polynesia(马来亚-波利尼西亚),有人认为是Koryo(高丽),也有人认为是Indo-China(印度支那)。
# ?9 E2 \% S: _2 l+ \& z% f2 M9 f7 l+ L7 ^+ f$ _5 j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中国人与日本人很相像。我再饶开这个问题,比如说芬兰人,他们是Scandinavian(斯堪地那维亚)人种,英国人,他们是Anglo-Saxon(盎格鲁-萨克逊)人种,我们把五个芬兰人和五个英国放在一起,让他们赤身裸体,让你分辨一下,谁是芬兰人,谁是英国人,你行吗?你肯定要说,他们长的都一样,我看不出来呀。所以说,长的像,不能构成“同种”的理由。同样的道理,中国人与日本人不是“同种”。
5 ^3 n9 w: [4 I( B' h+ ^( @: w8 O/ _) e3 n/ |! P) P7 C5 v) w
那为什么有许多人相信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呢?$ q/ T& Q" b1 B( E: V, ]3 ~3 d

' d0 N- }* i& Z! Z3 E2 w* x这里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无知,他们确实不知道这里的原因,人云亦云,我就不说了。6 F9 m' y. w) r) j$ p
' s! ]) q) t$ M9 d/ W' ]# x
我重点说说第二种人。我有个台湾网友小林,他爷爷今年80多岁了,但身体很好,眼不太花,耳不太聋,偶然还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小林说,他爷爷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天皇,就会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做立正的姿势。小林说:这种情况,在台湾的老一代人中,很常见。为什么会这样呢?
+ |. H8 c3 M' Q! Y5 Q
$ k* c& [2 T6 ~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年的日本总督府,不断向台湾民众灌输,中日“同文同种”,理应“共携共荣”,既然大家都是“一国人”,你们就不要闹事啦,好好跟我们合作吧。所以我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本质,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侵略中国、控制中国而制造的一种无耻口实。
1 L7 b. O2 j$ i5 E4 p* E- N, @" U4 _% l; x7 v3 B. U2 K3 I+ s, l
' d4 f- o7 p* x1 F

) {& j- ]6 i- r) Z- K" |+ X0 G
. E; z2 U8 w; g4 Y+ f* y* o1 N: }* @. L7 c
【闲聊日语之13】中国人说日语,有一个最大的毛病。
2 j+ W4 @  `/ u: d! T
8 W( r, Y  D: ?- @6 k8 e; n* i+ W5 j- W( g6 A
小杨,辽宁沈阳人,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的日语翻译。小杨有一次跟我聊天,他说:我们沈阳那里,从中学就开始学日语,大约四年,以后考上辽宁大学,又学日语,又是四年,最后去部里在日本的公司实习,又是一年多。前前后后,我学了大约十年日语。
, N% B0 q# U6 h7 d4 n& R7 g* ~! x/ F1 L# y8 r0 m. X, |. d: I
前几天,部里开办了一个“外贸专业日语翻译人员提高班”,主要介绍外贸专业日语的最新动态,请了两位日本专家,给我们讲课。课后聊天时,日本专家称:你们这些人的日语,都已经过关了,如果现在让你们去日本生活或工作,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只要你们一开口讲话,我就能判断出你不是日本人。
; m6 p7 i- {, n- i
0 x! N" w  E+ z9 g9 [* h这并不是因为你们的发音不准确,或者语法有错误,都不是。是什么呢?是因为你们虽然熟练掌握了日本人的语言,但并没有掌握日本人的精神,所以我们能把你们分辨出来。
2 n; U  k2 \' Q
: D' S' g4 z+ c+ t( {" J小杨问我,那个日本人所说的“精神”,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说,你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我要是详细解释,恐怕一天也讲不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希望你听后,能够举一反三。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是”,也喜欢说“不”,比如我问你:你想喝茶吗?你回答:不想喝,喝了之后睡不着觉。这个对话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中国人都这样说。 4 A' F8 c2 G3 D) v0 B: s
3 e) j0 i9 E8 D$ P/ _+ {' p
如果是一个日本人问你这个问题,你肯定也会按照这个模式,回答:いいえ、(后面省略)。这个对话,也没有问题,双方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谈到日本人的“精神”,这句话可就有问题了,而且是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这个“いいえ”上。
" _7 ^  i8 L1 L0 t+ C9 `8 X3 Z5 i+ @+ h" C3 X
与中国人相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贯穿着“和”的精神,也就是“和谐、和睦、和善”的意思,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日本人喜欢说“はい(是)”,很少说“いいえ(不)”,以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撞的印象。所以上面这个喝咖啡的问题,如果是日本人回答,他应当这样说: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が、(后面省略),中文意思就是:喝,非常感谢,但是,喝了之后睡不着觉,所以实在不好意思(也就是不喝了)。这样说,才能体现出日本人“以和为贵”的精神。(真TMD罗嗦)
  g+ j  k; {* o& I+ y( W- k
( [5 S( {) F- E- ]$ O4 [当然,日本人的精神,还有其它许多方面,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那我怎样才能真正掌握日本人的这些精神呢?很抱歉,除非你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死在日本,一辈子与日本人在一起,否则一个民族的精神,外国人是不可能通过学习或模仿来掌握的。
1 v5 l0 @$ }8 x) S& T- \- I) N4 a$ @7 \  p* T) W
(前天发表了一个丑化日语的贴子,造到伊藤纯一郎先生以及部分中国网友的激烈指责,故今天写一个比较积极的贴子,以挽回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14】越简单的词汇,越容易闹误会。
! l  f9 _& ~0 O' p  o# |* O0 f: L( E; O

5 _3 v* d+ k- T% r- o5 K日语中有些单词,看上去很简单,很普通,比如あつい(热的)和みず(水)。我就以这两个词为例,来说个小故事。 / d. y& M. c9 S7 `
; v* h" G+ ~8 N7 o( }
我有个朋友刘先生,去日本多年了,一直做生意。有一次,他去北海道的一个小地方出差,住进一家旅馆。卫生间里有冷、热水龙头,他想用热水洗洗脸,一拧热水龙头,里面没有热水,他想,可能是水管坏了,或者是那个时间没有热水供应。于是他找来服务员,向她要一点热水,他是这样说的: あついみずをください。 & y6 S' P( k9 _5 ?% m% _

  Q$ U  f, o) u& `" v. L& o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完全正确。没想到哪个服务员,脸上竟然流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想了好一会儿,竟然回答说:实在抱歉,我们这里没有あついみず。刘先生很生气,这么大的旅馆,怎么会没有热水呢。
3 X$ P: B' U2 O 0 R3 y9 V! T) H/ z% L9 @3 c) k
那个旅馆里,确实有热水(服务台上有,锅炉上有,厨房里也有),那个服务员也是个老实人,决不会对客人故意撒谎,刘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3 a2 B3 a4 P& \0 e

4 c6 i; d: u' G# ]2 L0 `后来我告诉他这是为什么: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国家,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みず就是指那种清澈、卫生的凉水,比如河川中的凉水,瀑布中的凉水,小溪中的凉水,等等,你要あついみず,在那个服务员的理解中,实际上是要一种“又热同时又凉的水”,世界上当然没有这种奇怪的水,所以她琢磨好半天,只好说没有这种东西。(这里我估计那个服务员是个乡下人,文化不高,脑筋比较慢,城里的服务员,应当不会犯这个错误)。, O5 P) V# {3 o6 Z1 G
3 J5 m6 ^" S+ p! z0 E3 {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要问:热水用あついみず,难道不行吗?当然行,但是这样表述,不是地道的日本式说法,最好的说法是用おゆ,这才是一个地地道道日本特有的词汇,专门表示热水。如果刘先生当初用这个词,绝不会闹误会。 & w; ^5 O9 @& j+ ]/ u- f: |$ J+ Z
. q4 e# _3 t  B% F* {8 S
我们中国人学日语时,老师不会把一个单词讲的这样清楚,这的确很遗憾。类似这样的例子,日语中还有一些,比如はたけ(田地)等,限于篇幅,我就不说了。) r% ~5 F1 }" u: ]7 Q4 `

- l. B3 Z+ C$ J' c9 F0 t(有好几个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是否在日本。兄弟我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最近公司不太忙,闲来无事,信口开河,随便写几个贴子,与各位切磋一下日语。一旦公司忙了,兄弟我只能失陪啦。): k. [! {. R: u8 \7 |: s

: a$ R$ F, e+ p' I3 o3 D
/ V, N0 v  u' u0 l
" j6 c& p8 C5 n1 f7 G
4 j5 d8 \: K* ^0 l" c" P5 K' y6 x
2 T" w6 h$ p8 k2 o4 \5 `7 V【闲聊日语之15】学日语的两大坏处 ; ^( X1 U' W+ ]& s4 l/ n' M5 `

" i+ e: ^1 a4 B
. {; N; q7 U; h) c- F6 U! j我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从小就能说日语。由于有这样一个特殊条件,我爱人一直想让我教我儿子学日语,我就是不教,我爱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原因复杂,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 I% F; m" i; M
9 z8 K& u$ M3 h9 k8 k+ q
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原因也能说清楚。与学习其他外语相比,我个人觉得,学日语有两大坏处,或者换句话说,日语有两大缺点。第一个缺点是:日语的学习强度太大。国外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英国孩子只要记住1000个单词,即可看懂日常英文文章的80%,法国孩子是1000个单词84%,西班牙孩子是1000个单词81%,而日本孩子1000个单词只能看懂46%。日本孩子要看懂80%以上,至少需要记住约4000个单词。你说这是不是学习强度太大。
* e! i+ ^+ X; n# t / H& |$ m& }4 ~' R9 C( }
第二个缺点是:日语的语言效率太低。由于日语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动词放在句子的最后面,名词放在定语的最后面,等等,日语在国际交往中,被公认为是效率最低的语言之一。上面这几句话,专业性有点强,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3 A; |4 x7 K& K' R/ R$ q! O9 \3 j

1 ]; Z4 t$ C# z% C) o5 O1 [8 A比如火车站上的广播(翻译成中文):“各位旅客,前往新泻的列车就要进站了,本次列车,中途在大宫、熊谷、高崎、、、、、、(后面还有一长串地名)”,听到这里,旅客一般都会认为,这些地名,肯定都是火车中途的停车站,所以并不注意去听,没想到播音员说着说着,最后竟然是“止まりません(不停车)”。有个旅客是去涩川,由于刚才没注意听,不知道那一长串地名中,是否有涩川,于是赶快跑到站长室去询问。这就是语言效率低的突出表现。
; s3 C0 r3 c+ c
/ F: s& |7 J+ c9 q所以我的结论是:除非您有特殊的理由,比如哈日,爱看日剧,想去日本留学等,你可以学习日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我建议您优先学英语。 ; E7 W% U8 N1 _& J( s" w7 n

8 |6 Z  g4 m* i% Y6 J. i7 y( C! ?% {$ B3 R
3 \7 R8 |' o5 ?, p% \* T" x

8 d" T' O; z3 u" v
9 X& S5 p; j$ F+ r5 X5 g' L【闲聊日语之16】如何破译日文密码
$ u  b8 m8 j% W7 Q' s1 h: D3 M, v8 o" d. R- s; ~9 I, ?
1 G/ |5 z" Z- \) h$ t
许多日本商社,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社,总社与分社之间的通信,为了保密,一般都对电文进行简单的加密(复杂的加密,成本太高)。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破译这种简单加密的电文。本文的目的,一是增加各位对日语语音的了解,二是普及密码学知识,请不要用于非法目的。
! f9 k5 \1 |3 D6 g1 Q( L) I/ Y
/ Z- k3 K" ~. {9 B5 d我们以单词さくら(樱花)为例。总社首先将这个单词转换为罗马字,就是sakura,每个字母向后退一位(有时向前进一位,有时后退或前进多位,有时将字母的ASCII代码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值,以商社指定的加密规则为准),于是sakura变成了tblvsb。总社把这个词发出去。分社收到这个词后,每个字母向前进一位,于是又变成sakura。(就这么简单!)
8 G) r& N! g4 ^6 u, _$ _/ Q/ N8 q- |8 |. b% ?$ I' p2 Q
在语音学上,日语有三大特点。第一,每个假名均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比如s+a。第二,日语只有5个元音,分别是a、i、u、e、o。第三,这5个元音在单词中出现的次数(也就是出现的概率),有一定的规律,按概率大小依次是: $ p3 g3 R% i3 ^
a: 16
2 U9 V# [" f' Q8 `. m, `  h12/ `# F' h5 G( x$ W& C
i: 104 R! B" u' Y! N: v0 k
e: 71 e9 D8 N" B, i
u: 5 9 G* m1 M* t' Y4 Q* z0 o
, G( Q. H" x$ d/ L: h* g
假设我们现在手里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我们首先找出,哪个字母出现的次数最多,假设d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可以基本断定,d就是a,也就是说,a向后退了三位,变成d。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每个字母都向后退三位,明文就出来的。
! w( u) f- K; ^" S/ p
0 m* Z+ u3 u$ m当然,我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用手工完成太慢。   Z' e! @7 @8 ~% R9 @* ^$ e

6 E8 g/ Q% _& X( l0 F. w
5 _( S# a; c$ `: u) ~1 n) P% _2 A2 p2 L
. l& N& ?9 i: j" z  i
: b4 T" U9 r3 g' U6 w( u1 a- C8 g4 a' {! {

% q, ~0 f* P4 s" v: I  n" M; O【闲聊日语之17】三个单词,一个意思,如何使用呢? ' m( @  b/ L  e2 q! v; s8 J

3 c2 d9 Y2 h6 p- H2 U
1 t6 A* E) l; d' e5 b我同事老李的孩子,在北外学日语,今年好象是二年级了,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有关日语的问题。那天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在日语中,有些时候,一个意思,最多可以用三个单词表达,比如“访问”这个意思,第一可以用日语固有词汇“訪れる”,第二可以用汉语词汇“訪問”,第三可以用外来语词汇“ビジト”(即visit)。他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使用呢?
, U' [6 m7 |" }8 E
( c; `4 \+ E0 A假设现在是200年前(或更早),那时的日语中,根本没有第二、三类词汇,只有第一类词汇,也就是只有固有词汇。固有词汇有一个缺点,就是含义较多,不够严谨,比如“上げる”这个词,我手头有一本袖珍《和英词典》,查了一下,至少有四个意思(raise、give、turn、hold),你看这四个意思,差别还是很大的。但当时日本闭关锁国,不与世界交往,这些固有词汇,已经足够了。
+ D8 z) N: {* o" ^5 N
. z6 w0 X/ n; t  |% j% Z' h7 X以后可就不行了。随着荷兰人、美国人、英国人等等,陆续进入日本,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交往,日本人根据西方语言(主要是荷兰语),自己创造了一批词汇(这些词汇传统上用汉字表示,不用假名表示),比如“訪問”。你看这个单词,意思就很单一了,不再有多个意思。如果日本与外国签署条约,用这个词,肯定不会闹误会。
0 b" k( e! H7 L  p  s6 e" i0 k
0 _8 G  r0 f$ t' S+ v% ~进入20世纪之后,日本已经完全融合到国际社会中,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汇越来越不够用,比如“无线电”这样的词,传统日语中根本没有,所以,日本人以英语为主要对象,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例如“ラジオ”。我有时去外语书店转转,看到《日语外来语词典》,一本比一本厚,这说明在现在日语中,外来语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已经达到无法记忆的程度了。 3 _- G! {' G; ^+ D! J0 J

. v/ b% l  L7 ~* [0 {, G! Q简单介绍了一下历史之后,我个人对上面那个问题,是这样看了:+ i2 V; E9 `. U# j3 c/ V
: ~0 J1 q6 `* [. l) Z3 k/ G
(1)如果你写一篇文章,内容属于传统性质,或者文学性质,比如介绍日本的历史、民俗,或者创作和歌、徘句等,你最好使用第一类词汇,古色古香,清淡优雅,让人看着很舒服。
, L! C  C( H! e- \; w2 K
- k& d3 X: g+ S  f1 H(2)如果文章内容属于学术性质,或者条约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二类词汇,比较严谨,比较正规,让人看着放心。(3)如果文章内容属于科技性质,或者娱乐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三种词汇,人家会觉得你很时尚,很前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8 {0 N; `2 ~1 R' U) n
- D, N6 n# P+ q' }) H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具体用那一类,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个总的原则,希望能够供您参考。
1 t6 c8 v! T# Z; e
0 \8 o* H. _) Q9 V; e' R8 A/ j, p. S6 O  E

! {0 F1 ], B# [: X- ?8 l" c5 }: G& l% O; Z0 D

4 `3 h0 G9 m3 L7 M* c
! f' f- F$ ^+ U, e$ ~【闲聊日语之18】让日本人出洋相的一个损招
- E# K" `8 L7 b+ `( n7 D, [- c, Z1 M
$ Y( P3 a) c3 l, T, @$ t
我曾对一位有多年交情的日本朋友开玩笑说:就是猪讲英语,也不你们日本人讲英语好听。他听了,脸刷的一下子就红了。因为这句话虽然难听,但说到了点子上了,日本人讲英语,实在太难听啦。今天上午,我在网上闲逛时,还偶然看到了一个关于日本人讲英语的笑话,绝对经典,值得珍藏。" O1 A% d, b$ U' J) r+ A

& \0 Z; R+ r' B) V' K话说,日本前首相森喜郎,有一次要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森喜郎让他的翻译教他两句二人见面时常用的英语,翻译说:一见面,您首先说 How are you?(你好吗?),克林顿就会回答说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这时您再说 Me too(我也是,即我也很好),就行了。没想到森喜郎一见克林顿,有点紧张,把 How are you? 说成了 Who are you?(你是谁?),克林顿大吃了一惊,这家伙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大概是跟我开玩笑吧,于是也开玩笑地说 I'm husband of Hillary(我是希拉里的丈夫),森喜郎当然听不懂啦,他只知道说了第一句之后,现在该说第二句了,于是他就说 Me too(我也是)。
( p1 c7 G1 D: | 8 L+ y6 L, p+ S5 f
日本人讲英语非常蹩脚的原因,与种族、智力等无关,完全是日语本身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日语的每个音节(也就是每个假名),通常是由一个辅音加一个元音构成的,比如“か”,它是由辅音 k 和元音 a 构成的。而在英语中,一个音节由多个辅音构成,是很常见的,比如 script 这个单词(中文意思是脚本),它的国际音标是 [skript],也就是由5个辅音和1个元音构成,但算做一个音节。
% x; u% X  D, \' s9 i( p/ W1 f
* b1 ~, T8 c+ ]) T2 p1 o$ m' U; \这个道理,咱们中国人,你只要学过英语,肯定能够理解。学过英语的日本人,嘴上也说能理解,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能理解,他非要把这一个好好的音节,活生生拆散,拆成五个音节,即スクリプト,才觉得合理,才觉得顺嘴。您说可笑不可笑?!
/ {. j( }6 [  O 4 i. V; f! R+ }$ r3 H
你要想看一个日本人在这方面出洋相,我告诉您一个损招:带他去卡拉 OK 厅,点一首英文歌曲。咱们假设那首英文歌曲,总共有100个音节,但那个日本人至少能拆成300个音节,所以当歌曲结束,音乐停止时,那个鬼子刚刚唱了三分之一。
5 W. s2 H  G% j6 i3 e
$ H, `/ }0 u: J: f, j6 e2 Z0 a$ g/ E7 v" X- _
9 B# q! j' H& U; R9 p

' @& J# s9 ]) b+ k2 R% i0 e% Q
1 t/ T' ~6 {) S$ T4 Y
, ?/ f: n& f6 W/ w" E2 Y4 V【闲聊日语之19】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 , t  x3 b3 w1 a4 \2 W

, l% D4 N5 i% }8 k. m: C# f* a0 \8 r( W1 ]/ n3 N" J/ |
吴先生是北京某外语院校日语系的讲师。他那个学校,以前有一个好传统:不论是讲师,还是教授,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都必须把自己所要教的课程,写出完整的教案,比如这个问题,我应当怎样讲解,万一有学生刨根问底,我应当怎样回答,等等,非常详细。 8 {- U0 o7 E6 S3 S. c
& i1 Q% ?: m/ z% I. J
后来,社会上的功利主义风气,吹到了大学,老师们也变得浮躁起来。刚开始,大家马马乎乎还写一点教案,以后越写越少,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了,上了讲台,即兴发挥,说到那是那。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 _' x5 z- v7 ^. ~
0 X  V; _, ~! U* [  I
工作几年后,学校送吴先生去日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进修一年,主要学习日本外语院校的教学方法。吴先生的导师叫河上(Kawakami),50多岁了。河上每次来教室,都夹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但讲课过程中,从不翻开,下课再把这个笔记本夹走。有一次,吴先生好奇,就问河上,您那个笔记本是什么呀?河上回答:是我教书30年所积累的教案,你可以看看啊。
2 q; X; e! U( d7 M8 y 3 c, P; t7 c. M6 C. a4 G2 o
吴先生看了看,大吃一惊,只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非常工整的小字,时间从昭和某年某月某日,一直延续到平成某年某月某日,凡是外国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比较复杂的问题,河上都写出了相应的教案。毛主席曾经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写教案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教案,而且自始至终那样认真。看到这些,吴先生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为人师表。两人都是教师,自己与河上相比,实在太惭愧了。1 }) q: L. I8 d+ |

/ D' {( \6 I) l6 l回国之后,吴先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系里的同事们,大家也很感慨。但感慨归感慨,不写仍然不写。因为懒惰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回去了。况且在一个大环境里,大家都不做,你偏要做,反而显得你很特别。所以吴先生到现在为止,仍然不写教案。 % a% C% m7 e' _+ T
2 y) \# E) ]) j' `2 S3 N  M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看来留日经历,确实没有积极影响呀!不是这样的。吴先生说:我虽然现在随大流,但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这样不负责,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了。我可以这样,但我儿子将来不能这样。他虽然才上小学,但我已经开始教育他,要学那个日本河上爷爷,做事要认真,要持久,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才能干大事。 . J; T6 Q" H* j# m

$ d8 {9 F6 J* c( q6 @; b0 P& s在吴先生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确实改正了不少坏习惯,现在已经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一件事了。儿童时代的行为,对他将来长大成人,有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故事中,日本人民一些特有的优秀品格,教育了吴先生,反过来,吴先生又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的子女。所以我认为,从小的方面说,留日经历对吴先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从大的方面说,这正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20】介绍一个提高日语听力的廉价、有效方法 2 K3 J( G/ N# X8 ^2 x

  O4 x+ k/ Q: j" Y8 x5 @9 y& T% J- a/ U$ r! Q# S2 H/ e
我在各个日语 BBS 闲逛时,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贴子:我自学日语已经有一年啦(或者更长时间),但听力老是上不去,请各位大侠给我出出主意。
- W0 J9 W) U# `. u) h0 W: ?
0 j' B- S/ y( n- M- E提高日语听力,当然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你是大款,你可以花钱雇一个日本人,天天陪着你,跟你说日语,或者干脆去日本,住上一年,听力也就上去了。但您也明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比较经济、又比较有效的方法。下面我给您介绍一种,您可以试试,看看效果。
5 f' j3 G1 O7 z$ [  Y9 t - W8 p1 K% M. \" p: Q' N
首先,您必须学过日语,并且掌握了大约1000个单词,这是前提条件。我这里所说的“掌握了”,是指,我单独说出一个单词,比如“さくら”,你就能听出来,哦,是“さくら”,中文意思是“樱花”,但是把这个词放在一个长句子中,你就听不出来了,因为你的听力比较差。! P4 y3 ^) i9 d7 \4 F7 C

* m) }4 S& u/ P, i" V5 Z随后,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坚持每天晚上8点钟,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大约是十分钟,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CRI 的这个日语新闻,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 FM 都可以收到,万一收不到,也可以改听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之音(VOA)甚至北韩的日语新闻,但我不知道具体的频率。
4 q- E- b7 s  J5 f; o8 n# Z0 x. o' e! s/ x
在你听之前,你必须准备好一张纸和一杆笔,日语新闻开始后,你就必须认真听,一定要认真听,周围环境最好要安静,每听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单词,就立刻把它写在纸上,比如听到了“こちら”,马上写下来,听到了“はじめ”,马上写下来,等等等等。
; ]3 a+ }8 _& M% g& I. E) i& M* `+ i, |
第一天,你可能只听懂了15个单词,没关系,第二天,可能就增加到27个,只要你坚持(我特别强调坚持),一个月后,你至少能听懂几百个,半年后,你掌握的那些单词,基本上都能听出来了。 4 {; @& M9 \7 H$ ~; l/ n* K

0 w3 b# ^0 y* ?1 l1 z这样边听边写,有三大好处:第一个是练习听力,第二个是温习单词,我不用多说了,第三个,非常非常重要,假设你刚刚听了一条新闻,是关于中东局势的,并在纸上记下了 4 个相关单词,分别是“爆炸、七人、死亡、轰炸”,其他单词都没听懂,但这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根据你的国际知识,你已经能够猜出来:巴勒斯坦又在以色列制造了自杀爆炸,七人死亡,以色列马上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进行轰炸。 0 {' t7 X3 k2 d6 k% e9 V

. j2 [1 r. p' {0 Y2 X. R4 B3 ^, Y如果你今后日语越学越好,终于有一天,有家大公司聘你为日语口译,你就必须具备这种速记、速猜、速译能力,因为在实际谈判中,对方往往要讲一大段话,才停下来,此时,你必须能够抓住几个关键词,再根据你的记忆,把这一大段话的中文译文串出来。(绝对是经验之谈!)* p9 R3 z' [- @* K% a0 P
& _% P8 s- t! P' ^9 n6 ]
, J( X+ p! v$ a, j5 i) b, r
4 \8 z" o' R- h! P9 }

* O& q# o' x3 l; ~1 C7 W0 I- H$ {) c7 N* U9 C( R/ j# C0 c

4 e7 y7 n! v+ g( @; k/ n3 `- B, w【闲聊日语之21】“が”和“は”的精髓 6 D* S! M) b/ \! W" ]

* {* q$ l9 C/ \8 d5 P  v( o) m! e, X& \" o
“が”和“は”是日语中最常用的两个助词,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日语初学者感到比较难的一个问题。) X6 m% t/ j9 A3 q5 i' V1 j

: S  m4 D2 ?, M. R! j) A我翻过一些日语教科书和语法书,那里面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区别,比如“が”应当怎样怎样用,“は”应当怎样怎样用,等等,很具体。但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可能不正确):这些介绍,虽然很详细,很具体,也很正确,但好象并没有抓住两者区别的“精髓”。下面我想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告诉你如何抓住两者区别的“精髓”。
9 m2 ~4 ]3 ^& b6 v3 `
9 {( k3 g' d7 D3 @假设张三和李四在树林里散步,张三突然看到树枝上有一只鸟(请注意,此时李四还没有看到,这是这个例子的第一个关键处),于是张三用手指给李四,并说:
7 y: Y, o, S4 R4 C% T7 u+ e 7 z/ ~$ T1 V0 n. q! W! u
あそこに鳥がいます。(那里有一只鸟) 0 L1 Y9 L, K8 `* n6 m$ \- v& H

0 k. t7 p1 n5 f9 B张三用手一指,于是李四也看到了(这是第二个关键处),张三的眼神很好,能够分辨出这只鸟的种类,他继续说: 4 X# g  Z# a. z+ W  Y1 {+ h) {# t
% G) l' P5 l  P* g9 _& X; d
あの鳥は鸚鵡です。(那只鸟是鹦鹉) 3 c6 \. I0 \* K1 P

7 l( m3 q" B) Q  k! c: I8 C, d* H现在我来总结一下“精髓”是什么:如果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尚没有出现某个事物(第一个关键处),你需要用“が”,一旦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某个事物(第二个关键处),你就需要用“は”了。
( G; u; R. S! u! n9 t. ~' A: p/ }% q
最后我认为有必要,特别强调一点:前面提到的教科书、语法书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你当然应该掌握,你千万不要用我这个帖子的内容,来否定那些内容。我只是做一个小补充而已。
& Z8 t9 U5 c7 [5 H9 O4 `( y4 Y; k* ^' D" r1 C
9 {* q$ q4 }1 d9 ?6 s6 G' k7 E

" I4 W5 w  s4 N! R8 ?' `
( q6 Z# B; D# |5 a( Y: x4 [/ g) W8 T: `
【闲聊日语之22】说日语,要学会察言观色。
1 r& t8 C( P- m8 ]& x: f3 Z1 S, T; i. q" s+ g

- U, @% J$ P& |( z" f2 G1 Z我以前写过一个贴子,叫《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其中我说,留日人员察言观色的能力,比出国以前更强了。我有个上海朋友谢先生,就是留日的,他给我发邮件,说他坚决不能同意这个说法。% O3 o# K$ ^+ D# T

  l8 K+ s# h( u$ N5 m+ T, b1 e8 G6 \我回答他说:你虽然在日本留学几年,但你每天的活动场所,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要么就是宿舍,你是典型的“三点一线”,你从未真正跟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接触过。如果你真正走入日本社会,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谢先生于是又给我发邮件,让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好吧,我这里就举一个具体例子。
% Y/ B8 ]% Z! P& a  v/ \& T9 f; s0 c- ?5 g
比如你去看望一个日本朋友,没想到,那个朋友不在家,他夫人在门口接待你,说:今ちょっと出かけておりますが、もうそろそろ帰ってまいりますから、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他刚刚出去,但是也该回来了,您是否稍等一会儿呢?
% e" r! h# i2 G, i: P+ h# B- }* r( V0 H  K5 f  Q0 @0 b" a
如果在中国,听到这样的话,我们通常都会反问一句:要等多长时间呢?回答:大约10分钟吧(或者,他可能要下午才回来了)。如果是10分种,我们就进屋去等,如果是下午才回来,我们就先回去,下午再来。
7 a+ \2 E% P$ w7 `! S5 L! c' ?! o' ~9 @
但是,你是在日本,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和口气,反问日本女主人,那是相当不礼貌、不客气的,会给女主人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日本人说话,许多情况下,是很含糊的,比如上面那句话,这就是日语的特点,中国人要想听懂这种含糊的话,就必须掌握察言观色的能力。 . K$ o' {+ C5 U8 D* J9 h
' E2 l! ~: h6 c, M: B% u, p+ e+ I
怎样掌握呢?以这个例子为例:第一,你要看那个女主人是慌慌张张跑出来接你,还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如果是前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有事,比如正在干家务活,做饭,看孩子等,这种情况下,你就应当告辞,不要打搅人家。如果是后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没事,你要是进屋等一等,跟她聊聊天,说不定她还很高兴。 7 `6 k8 ]. c  t/ b! a6 U* j
. Y) g( o0 o0 s; M  R: r6 R( l$ Y
第二、即使那个女主人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你也要看一下周围的环境,比如院里绳子上,晾着许多洗过的衣服,都已经干了,而且天很阴,好象要下雨。这时,你就应当想到,女主人即使不出来接我,也可能要出来收衣服,所以,你应当暂时告辞。 ! x: o5 @7 }. r

$ q5 D$ [* u: J, h. [第三、你还需要考虑那个男主人的行动规律,比如他是一个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运动的人,周末就喜欢呆在家里,很少出门,如果出门,很少去远处,无非是去附近的超市买包烟,很快就能回来,所以,你可以进屋等一等。
! B( B: F4 K0 g+ e9 X' R* a; K4 _3 T7 D
第四、你还要考虑那个女主人所使用的词汇,以及敬语所达到的尊敬程度。比如“一会儿”这个意思,在日语中有多个副词,都可以描述,但相互之间有很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你结合上面几点,综合判断女主人是否是真心欢迎你进屋去等。
' m$ H0 W5 ?* z2 F( N7 ^! N* Z, o/ w  A

# A& @# }2 [7 h! e
  A/ M& [2 |- p% l# `3 h: c2 ^# ?* Y* Z) ^% B; Y

! U" a. w# r+ |7 t【闲聊日语之23】因为一句话,砸了自己的饭碗。 6 q: V4 V* _' A$ w7 |5 \# q
" n- w  Z; F# L: e' C' ^

& Z' G+ t3 N5 U% n2 Z0 X. D- y' J我有个日本朋友中村,开一家小公司,在东京附近的八王子。有一次,他的公司需要招聘一名业务人员,主要条件是略懂中文即可。招聘广告登报后,果然有两个人应聘,中村怕麻烦,就商定了一个时间,让他们来公司,先后面试。) W6 N- C9 q3 V0 r0 b* K; Z/ U2 u

6 k- G4 F8 e5 I8 _中村说:那两个人中,A 的中文水平,要比 B 好一些,但我最后还是选中了 B。我问为什么?中村说:面试时,我提了几个比较难的问题(比如日元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他们两个人都不知道,但 A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りません”,而 B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中村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您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我给您解释一下。. y# y- o& A% ]4 i% C

* U+ G5 o: e  X3 Q“私は知りません”的中文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再没有任何隐含的意思。“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的中文意思,也是“我不知道”,但与上一句相比,学问可就大了。根据日本人的说话习惯,这句话实际上是下面这句话的自谦说法:
0 t$ f- [6 v. r( B- }
$ V% f( T' b. R0 |. b) n; D  [私は知らないので。(因为我不知道,所以。。。)
' f8 T* h4 n% k, r
0 x/ A+ V- V8 }% M; y5 Z2 ~而这句话又隐含着下面的意思:
: J2 }5 [  q4 b ) Z, M2 ^3 ]  m, k$ A
私は知らないので教え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想请您指教); F6 |5 O/ d5 H2 q: B

2 a- W& s9 x: A: k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吧。B 先生说话,让中村觉得舒服,让中村隐隐约约有一种坐轿子的感觉,所以中村选中了 B 先生。中国人常说:“嘴甜好办事”,其实日本也一样。A 先生仅仅因为一句话,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乍一看,好象不合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还是很合理的:假如 A 先生在工作中,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得罪了顾客,让顾客觉得不舒服,公司的生意是要受到影响的。
' \# q. e% j* g3 j5 o* E9 H7 j
+ i; C: G- ]- b  i% T. p% u- [# {8 U/ @" ~% O% S: o1 r
! d7 \4 Y0 S9 X$ Q

1 ?' D1 P0 `& G  E3 f9 a1 A: a1 `# O( W& h/ x( R  [
【闲聊日语之24】明明是现在的事,为什么用过去时态? 5 H/ f9 f* B. D% i3 ]

% w* W6 X8 w6 N, B# b0 L4 T7 h* I; H1 W5 N* S% ?
我朋友的孩子,在北京月坛附近的一家日语中学上学。那所学校很有名,好象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日语中学。每年夏天,都有日本的同龄孩子来学校,与中国孩子一起过暑假,中日两国学生通过日常交往,分别达到提高日语、汉语的目的。我觉得这个做法确实不错。
, Z! }+ ~+ d3 d: X
! B; }- P. P$ r! P, {7 V' ]% e+ r" i! B有一次,这个孩子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发现那些日本同学,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明明是现在的事,却使用过去时态,例如“ました、でした”等,他们觉得很奇怪,问老师,老师也含含糊糊,只是说“那是习惯说法”,就把他们打发了。他觉得老师的解释好象不能接受,于是问我是怎么回事。 : C0 r+ @) `3 Q: K2 K6 g! R0 _5 I

- V; O7 }' t$ e7 |我说:一句话,如果明明是现在的事,却用过去时态,那么这句话,往往隐含着其它意思(日本人能够理解,中国人一般猜不出来)。比如你去日本的书店,买一本书,恰好那本书卖完了,没有了,店员一般会说:あの本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した。他为什么要用过去时态呢?因为这句话有一个隐含的意思:我店本应该事先就把这本书给您准备好,但由于疏忽,没能准备出来,实在是我店的失职啊。“事先”当然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使用了过去时态。, e4 a" Z1 w' z

1 g7 R0 M9 t5 [+ c$ [. i3 l2 {8 y再比如你去日本的理发店理发,理完后,离开之前,店员会向您表示感谢,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自从刚才您走进我店,在我店理发,就已经是照顾我店的生意了,这实在是我店的荣幸啊。“刚才”也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也使用了过去时态。
" J8 }" l, c( t. n' ^8 @6 I) p0 k# a8 K: n8 c/ y% B/ N0 r
有朋友可能会问:假如我是那个店员,我不用过去事态,就用现在时态,行不行?我说:当然行,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赢得顾客的谅解或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使用过去时态,因为这样说话,能让顾客觉得舒服。8 j6 ^6 J% A( i# ^2 n

) P5 E9 p" z' Q% }  {5 h
; s, O9 W9 h, S6 ~0 k0 v! A- z0 i0 t# S

, P" r  O. y! H4 n
, x- u5 e6 M' U7 p/ ]7 g+ G【闲聊日语之25】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8 k3 n& `- h' E( R
- N$ @5 |6 O' e. V: r+ B" D: Y  Z1 [4 u+ u; _
我有个朋友,也是北京人,90年代初就去日本了,娶了日本老婆,生了日本孩子,为了工作、生活方便,甚至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有一次他回国,请我吃饭,一起聊天。他讲:去日本十多年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论你怎样努力,你也进不了日本人的那个圈子,大家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原以为到日本混了那么长时间,不管怎样,至少也应当交一、两个日本朋友吧?其实一个也没交成。混来混去,到头来,才发现,原来还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转。 ( Y* w8 R( y3 Q6 \* M
/ ?, h3 K8 {, ]  h4 d& @4 X2 m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具有特别明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一个外国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很难进入日本人的活动圈子里。同样,一个日本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也不会企图进入外国人的活动圈子里。 ! Q1 O; o# s# M& {/ z: d( f

2 v8 ^+ B8 g0 [/ c5 h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澳门大学有个葡文学院,每年暑假期间,举办一期“葡萄牙语言与文化课程”,学员主要来自世界上各个葡语国家(我参加了99年那期)。由于许多日本人在巴西生活、工作,所以每次都有不少日本人参加。其他国家的学员,一起吃,一起玩,大家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惟独那些日本学员,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小集体,除了在大课堂听课之外,其他所有活动,都是单独进行,从不与外人接触,当然更谈不上让外人进入了。
; I/ ^' K- |: M7 O2 |
2 f" d. `' \8 p日本人这种封闭性和排他性,也表现在语言上。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可以发现,日语中有许多词汇,将日本的事物与外国的事物,清清楚楚地划分开,比如以“和”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和食、和服”等,以“邦”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邦人、邦楽”等,以“国”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国語、国史”等。在这里,“和、邦、国”等字,都表示这些事物,百分之百是日本的,没有任何外国成分。 1 G# r1 j/ s  p( T* Q

+ X4 ~+ l1 z! E2 J& n# J经常有中国朋友,特别是那些正在学习日语的中国朋友,在 BBS 上发贴子,表示自己“想交日本朋友”,这些朋友当然是很真诚的,这也说明我们中国人本质上是很包容的,很友善的。但是,每当我看到这种帖子,我就暗自发笑,我心想:你想跟人家交朋友,人家可不想跟你交朋友,真是单相思。
. p1 y! `. t5 A
1 H, W1 M6 G# M  d/ N(备注:理论上,中日两国人民不可能成为朋友,但实际上,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好朋友的例子,还是有的,只不过比较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4: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见识!这本书有卖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26】“汉奸”是怎样炼成的
# F6 g* ]' t0 @! S9 [, R8 u6 w' a- e
! Z* S( P' r% n+ o  G! Y8 a7 J
7 V% V0 Q/ T# f" u9 ]前苏俄有一部著名小说,叫做《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记述了一个革命者的成长历程。我想仿照这个标题,介绍一个当代汉奸的成长过程。孙先生出生在吉林长春,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什么可说的,但他爷爷却值得一提。# h+ [, |5 L) B9 o5 f  x
( x% m) ^' \% L9 o# b8 x5 t
孙老爷子年轻时,在“满铁”工作,是为数不多的“满洲籍”中上层干部。“满铁”这个词,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概没听说过,它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在东北最大的铁路运输企业。 3 `' o7 E0 @2 \% J

2 x0 F) h% @* v' V" A: w- f3 _2 ~孙先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孙老爷子就给他讲“满铁”的故事。孙老爷子说:东北这地方,以前没有铁路,日本人来了,成立了“满铁”,这才开始兴建,到45年日本投降,东北的铁路,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满铁”的管理很好,列车都很正点,说12点到,就12点到,决不会晚一点,或早一点。我因为学过日语,跟上司关系又好,升的很快,一直干到45年,老毛子来啦(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由于孙老爷子的影响,孙先生从小就有了“日本人有本事,能干事”这种印象。# m, n& X+ u; ^: Q' u

% M3 o) N+ K4 E5 r4 |  w改革开放后,日本文化重新进入中国,还在上中学孙先生,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本文化的崇拜者。孙先生学日语,听日歌,看日剧,收集日本英俊 GG 和漂亮 MM 的照片,等等。以后,他考上辽宁大学,学日语。大学毕业后,自己来到北京,通过外企服务公司的介绍,进入某日本商社(恕不点名)。这家商社,在中国各地都有生意,孙先生刚来,并且年轻,所以经常随日本上司出差。每次出差时,孙先生一定要把日本上司伺候舒服了、满意了,自己再去休息。所以时间一长,商社里面的日本人,都对孙先生印象很好,孙先生也从最低级的办事人员,提升为中层干部。 ( }; B: ]$ H# T3 S/ L

, \( ~& A% X; f( P6 S4 _/ k97年,商社在广东东莞开了一家合资工厂,商社派孙先生去那家工厂当第二把手(一把手是个日本人)。这个工厂,属于劳力密集型企业,招收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年龄都不大。咱们国家虽然有《劳动法》,但许多外资企业并不认真贯彻执行,孙先生这家公司就是这样,那里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报酬低,总而言之,是一个典型的“血汗”工厂。有些工人实在忍受不了了,就给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和妇联写信,反映问题。
8 c& f$ m# s" ]; k+ E
# J0 G6 `/ }6 ^( @政府受到举报后,肯定要派人来查一查,这时,孙先生就会亲自接待,花言巧语,瞎话连篇,把事情摆平。政府工作人员一走,孙先生立刻露出凶相,把他怀疑写信的工人人(他在工人之间安插了密探,有工贼向他告密)找来,臭骂一顿(就差上刑了),然后告诉他,你被开除了,立刻离厂。他的话刚说完,几个保安人员早已扑上来,连推带拽,将这个工人及其行李,扔出大门外。一件劳动纠纷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 M) i* z$ x5 _- H6 F
8 J! o  y9 f8 D2 E( B. w
不久前,我去深圳办事,饭桌上又看见了孙先生,以及他的日本主子。看着他那副奴颜婢膝的操性,我就想,假如日本鬼子再来中国,这个丫挺的要么参加“特高科”,要么参加“维持会”,绝不会干别的事。八路军要是逮住这个丫挺的,肯定只有一个结局:毙了这个王八蛋。
" `& I, G! w5 \( h) D- n! r. Z4 E+ k1 y2 z1 o- a0 h# ^

, w3 H( M- C& r: x: V+ X; |  i6 l# X+ u  h
- C2 {* I* N" P- ^" P7 J

0 K( L( L7 m  F2 p3 k( z! K【闲聊日语之27】没有声调的外来语单词,怎样念?
$ @$ b1 m5 w1 ^! o1 n1 k
* a0 C) n" ^  ~% U# ~
5 v% @4 O" W. U1 ~3 k- X有些学日语的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本《日语外来语词典》,里面的单词不少,解释也很详细,但就是没有声调(0、1、2、3等等)。他翻了翻其它同学的《日语外来语词典》,也是这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声调。他问老师,没有声调怎样念?老师说:他也不知道,你看着念吧(真 TM 不负责任)。他问我应当怎样念。
3 e+ U( p3 [" X3 ]) A- l$ i
5 R! Q3 U. U8 ]  T3 M% I! w常用的日语外来语单词,比如“ラジオ”,早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声调,是 1 调,你只要翻一下《和汉辞典》,就能查到,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只说说那些在《和汉辞典》中查不到声调的外来语单词,特别是那些专业词汇、外国人名、外国地名等。
+ j/ N* F6 @9 b* b) U- e
/ r# Z9 v5 {* i8 q- ^' t; E; s( S(1)由两个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ミニ”,一般都念 1 调,念 0 调的情况很少见(你让我马上想一个出来,我还真想不出来)。
* {, d: _. X$ P: q$ h& J3 j% S) \  A& c% I3 J) E! N+ x
(2)由三个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カップ”,念 1 调可以,念 0 调也可以,不论你念哪个调,都正确,日本人都能听懂。但我个人倾向于念 1 调,感觉比较自然一些。7 ]6 C6 _* S8 B
' X2 b) s$ p% z4 u2 j6 s
(3)由四个假名组成的单词,如果其中没有坳音和拨音,比如“トラブル”,我倾向于念 0 调,如果有坳音和拨音,比如“チャンス”,我倾向于念 1 调。 ; K. O& m6 {, a+ M, a  J( P
/ r: }, t+ i) T
(4)由五个以及五个以上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アフガニスタン”,念 0 调可以,念 N-1 调也可以。所谓 N-1 调,就是说:你先计算一下单词的假名数量,比如有 7 个假名,那好,你就念 6 调。
# O6 e9 E" V# O% T/ |! f7 [. e, \' k" y, Q
当然,这只是一般说说而已,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的说法。但凭我长期讲日语的经验,这个说法基本上还是可行的。
4 [- M2 o+ b: q$ ~4 L0 J3 ~$ O2 l
+ D! H2 L: m% n- H7 k% p6 d: w, M( E
% c; q9 b" Y: Z0 {" h5 s" a+ u
) h- D' M) ^7 T' G+ I: [6 ?. T8 j: j$ t6 j+ Y

" `# K0 Y" m, ]- W* H6 f* \5 n
+ V3 ?9 |& F/ H- k+ k7 i【闲聊日语之28】打电话的小学问 - l5 l% z0 V) C/ C( ~" d$ Q
+ {8 m" \! m" X; b

8 k' Y" M6 ]  S" D如果你有条件,比如你在外贸公司工作,经常能接日本人的电话,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电话铃响了,你拿起话筒,那个日本人说“もしもし”(喂),你回答“はい”(是的),那个日本人说“こちら、三菱重工の前田ですが”(我是三菱重工的前田)。说到这里,你千万不要出声,稍等片刻,那个日本人就会再次说“もしもし”,你再次回答“はい”,那个日本人再次说“こちら、三菱重工の前田ですが”。如果你仍然不出声,这几句话,说不定还要重复一次。 ( K. D4 `$ I/ a! a' t4 M% {: y3 Q5 [: w
* z- E& k' B. o  Q5 }
我发现,没有接触过日本人、或者与日本人接触少的中国人,都遇见过这个问题。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他们一般说:这是因为日本人说话太罗嗦。我说:不对,你要是这样想,可就犯大错了,可能影响到你今后同日本人的交往。 1 k9 D$ T* B/ ?, y# C5 q! y
0 V* P, o  o/ F' r7 E& Y; e3 l4 n
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打电话时,特别希望在通话过程中,不断获得对方的响应。什么叫做“不断获得对方的响应”呢?简单地说就是:只要那个日本人的讲话语气稍有停顿,你就应当马上说一声“はい”,这并不表示你赞同他的每句话,只表示你此时此刻正在听他讲,让他有一种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对日本人来说,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深度。所以上面那个电话,你应当这样接: ; ~! d7 ]/ w( p' a
9 ~6 K+ ]6 P4 _- R/ U' A+ c
喂。(你回答はい,响应一次)) D4 r: S) B2 g9 ]0 C" ?/ N
我是三菱重工的前田。(继续回答はい,再响应一次)! m. Q3 y7 W. D( m1 v' O% N" X5 Q
上周我们讨论的那个项目,(继续回答はい,再响应一次)* U) \! C/ V9 e% t. Y
我已经向东京总社汇报了,(同上)6 M7 q1 W% }% O5 n# d3 T1 z
总社表示很感兴趣,(同上)
& ^, c0 b2 D  D+ v- V+ I) v2 x我今天给您打电话,(同上)
& y5 H& r% n; ]; D1 i。。。。。。
! u9 J7 G! G9 b/ e3 G- z- ~# {& |' o) C$ K. P; f0 q3 e/ e: x
我有个日本朋友土屋,有一次跟他老婆一起,来中国旅游。他大概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所以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母亲的电话,问土屋两口子的情况。土屋他母亲是山形县人,口音很重,而且罗里罗嗦,但她每说一句话,我就条件反射似地回答一声“はい”。土屋回日本后,他母亲对他说:你那个中国朋友迈克尔(我的英文名字),真是好人啊,很热情,很耐心,等等等等。你说逗不逗。所以我说,搞中日友好,不用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会说“はい”就行了。
7 w  ~; {" h$ s/ o/ E% A4 |. }3 {1 r
(突然想起,今天是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日子,本应写一个反日的帖子,骂一骂,没想到......,实在抱歉。)
$ M1 r+ c$ e" H/ X1 a
' o, L" D9 m! `: \4 V
$ d( E4 w  I( G' E- y- ~
3 A, l/ u; P$ K/ H, [4 u) X% d( L& Q
( r9 r9 U1 @& ~. H) v! V+ }
【闲聊日语之29】“雨男”是什么意思? % [) N7 Z7 p  C3 u/ N

6 [( G! t4 {2 u" ]6 t
" ?2 N6 D1 e+ ]7 h昨天看《北京晚报》,偶然看到一个新名词,叫做“北大荒”。我要是不告诉您,这里面还有其它含义,您肯定以为就是指东北的那个北大荒。其实,这里的“北大荒”是指:住在北京,30岁以上,没有结婚,也没有固定的男朋友,目前还“荒”着的大龄女青年。(笑)
+ D  O) S  p8 G/ w0 N/ _$ ^9 f  ]! p; L1 b. x& l
在这一点上,日本人跟中国人很相似,都喜欢创造一些有趣的新名词。比如“雨男”这个词,我不告诉您意思,您能猜出来吗?我曾问过我周围的人,他们都认为是“雨中的男人”。错啦!它的意思是:在日本,有这样一种怪人,你只要跟他一起外出,过不了多久,天就会下雨,淋个落汤鸡。当然,这里说的怪人是男人,如果是女人,就是“雨女”。您没想到吧。 % K% ^5 R0 Z1 R1 z+ g* M
+ a4 i/ d- X- n* k9 [  Q
再比如,“广广”这两个汉字,第一个广字里面,有一个大写字母 K,第二个广字里面,有一个大写字母 O,这样组成一个单词。这个词,与赴日留学有一点点关系,我曾问过几个留日学生,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意思是:庆应大学。庆的发音是 Kei,应的发音是Ou,由于繁体汉字,笔画较多,于是该校有些同学就发明了这个非驴非马、非日非英的怪词。
0 Y. e0 b' O; z- e) e1 I
+ N5 V9 }  ~( q4 e$ ^这个贴子,跟日语学习没什么关系,只是突然想到了,写出来,供各位学习之余解解闷。* g* x# E. U; `4 |+ f% o9 J
. i# N1 p1 r% w2 d- D. C# `$ _
3 x% l# f) s) v, C9 X! p& q

! z, F) j5 n1 Z& J! |/ L4 ]; B
  W$ b. Z$ x. E+ Y/ h6 D
- X; J. p/ X& }- V# G) `闲聊日语之30】从动词“くれる”谈日本人的负疚感
: N+ _" ?; |* z1 Z1 |  q$ a7 h( E: C9 n% u7 M; a2 a1 Z
' j2 ^, o6 k) z
在日语中,我给你,我给他,张三给李四,李四给王五,等等等等,这里的“给”,都可以用一个动词“あげる”表示。但是,惟独别人“给”我,要用动词“くれる”表示。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称这种现象,是日语特有的,世界其他语言中,尚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至少汉、英、葡这三种我懂的语言中没有)
9 @! V" t; W8 _6 g) w2 a' f
1 {5 r' m9 H. C, M( D5 ?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通俗地说,日本人最怕别人给自己东西,所以特意创造了一个与“あげる”完全不同的动词“くれる”。您可能觉得奇怪,别人给自己东西,难道不是好事吗?有什么可怕的?这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 @3 R' d: A$ `, n
5 M, Z, V9 o' x0 l
如果你给日本人一件东西,他立刻就会产生一种负疚、欠人情、被恩惠等等组合在一起的复杂心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一定会尽快返还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还礼”,以消除这种负疚心理。我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下面我举一个具体例子。 8 p- V0 a5 x! r% Q
4 \" w- C: X; }7 O3 \4 }1 @: c. \
在火车上,一位先生正在吃苹果,对面坐着一个母亲,带一个小孩子,孩子眼巴巴看着先生吃苹果,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就给了孩子一个苹果。就在先生给孩子苹果的一瞬间,那位母亲已经产生了负疚心理。到了下一站,火车停车三分钟,母亲急忙跑下车,在站台上,买了两份年糕,赶快拿回来,送给先生一份,此时,母亲的负疚心理才消失。而实际上,那位母亲可能根本就不爱吃年糕,但为了“还礼”,她必须强装笑容,把自己的那一份,硬吃下去。( k; C: r) o% [, l% l! {9 v
) W/ O/ c% o9 D, F! Y. E6 a1 ?9 u; O; P
所以有人说,要想让一个日本人不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送给他一份礼物,送完之后,他就开始翻来覆去,左思右想,考虑用什么东西“还礼”合适,直到对方收到“还礼”为止。
9 g4 c, F2 O' X( l( A1 {! {* Q3 B5 l, D! y# [# Y4 z) R' H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我曾在《小春留日论坛》,看到一个贴子,说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五年前刚来日本时,得到一个日本老人的照顾和帮助,后来这个留学生的情况好了,可以独立生活了,就不再理人家了,五年之中,甚至没有给人家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后来,这个留学生的弟弟,也要来日本,需要经济担保人之类的,这个留学生又想起了人家,想让人家帮忙,人家当然很生气,不再管他了。" z) }" J8 @+ |1 s7 P- [
9 R6 Q- Z6 l) T1 s8 [' E  C
看到这里,我就想,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千多年的交往,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其实,那个留学生,只要逢年过节,给那个老头,送一点破费不多的小礼品,就完全可以让那个老头产生持续的负疚心理,以后再找他办事,那不是很容易吗?所以,我希望这个小贴子,能够引起那些即将留日、或者已经留日的朋友们的注意。 5 m3 |0 X  X# b9 n: R2 P

$ V4 [2 c$ y% k- m5 ^(每次我写完一个“亲日”帖子,我就会想,《人民日报强国论坛日本版》的那些铁杆反日网友,估计又会撇嘴啦:日本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怎么没有负疚感?您说的对!!!但这个帖子,属于语言学范畴,并不是政治文章。我想过几天,专门写一个那方面的反日帖子。)
$ M# D' G# U5 F+ A0 m* |: E" w8 i3 x, i  |+ V: O$ F1 V
+ t- v0 a% s0 h' O
7 d/ R& D3 j7 I' T3 `% h
# ~: e( r1 r2 P9 X* M. R" n: t' M, `
9 {# n5 ~5 Y+ q" Z/ C

5 Q- e3 C$ |# g; Q9 E【闲聊日语之31】日本人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 y. b5 ?6 g. C) D* J, _
: ]& f, [9 f- ^* J" }
# B% q) r1 l; B) d1 D' Z我经常去《人民日报强国论坛日本版》,那里的网友,绝大多数都是“铁杆反日分子”,对日本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他们的发言,清一色都是反日性质的,有些发言,甚至连我这样的“反日老手”,都觉得有些过分,比如再给日本发几棵原子弹,让他们“尝尝鲜”,等等。
, v6 q7 ]; M0 x/ Q7 l) P
& A! z+ W- H, W; f- B这些网友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日本人怕什么?有人说:怕中国发展起来,变得强大了,也有人说,怕中国人抵制日货,不买日本的汽车、电器,等等等等,说法很多。但我想不客气的指出,这些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V' l" ?; k0 |3 K" g! h

7 ~3 a2 W# ~9 F/ X  }. s比如有人说,中国再发展20年,就赶上日本了,那么我请问,在这20中,难道日本就不发展了吗?难道在这20年中,日本人什么都不干,一亿多国民,都坐在家里,喝茶、下棋、聊天,静等中国变得强大?笑话!你发展,人家也发展,当然,你的速度可能快点,他的速度可能慢点,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中日两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留日同学最有体会)
! E" j+ j1 |9 `+ X
# V% S+ j$ p5 D. {- c, _2 i& P看到这里,性急的网友肯定要说:别废话啦,你说日本人最害怕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日本人最怕两件事:" U" }0 k7 Q' Q; I) H0 v

# ]2 y$ x! ?$ \9 V5 C一是北朝鲜的导弹(我先交代一下,因为北朝鲜有一个国际组织,他们的部分网页存放在我的服务器上,我跟他们关系很友好,因此我不便在公开场合,过多评论这个国家,请无比谅解)。我只想简单地说:假如北朝鲜被逼急了,不打不行了,他们的导弹,不会打汉城,因为那里毕竟是他们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也不会打华盛顿,因为距离太远,射程不够,要打,肯定是打东京,绝对没跑!所以,如果你注意观察东亚局势,你就可以发现,历届日本政府都急于改善日朝关系,就是这个原因。 ; i+ r( `' |' O3 ]8 n, q

' @; Q- a0 R* s: t4 [+ }! }二是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环境污染的产物,包括废气、颗粒、沙尘、酸雨,等等等等,如果运气好的话,都会顺着风,一股脑地飘到日本上空,如果运气再好的话,遇上降雨云层,一点不浪费,全都淋在日本人的头上。你说日本人怕不怕。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从报纸上看到,日本为中国环保提供援助的消息,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日本人钱多了,到中国撒钱来了。 ! Y7 E8 a8 B5 o; W
1 K7 L  V) }: U
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要跳动战争,让北朝鲜打日本,或者故意制造环境污染,来报复日本。绝不是这个意思。那样做,虽然对日本不好,对我们中国也不好,特别是环境污染,我们普通老百姓,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我只是想让各位了解一下,日本人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32】关于 が 行假名的鼻音化问题
4 l( U* g( \" T) p: @5 c$ u5 X
  p! S* c  Z1 L1 i
; N4 ^: Z/ b% j; h6 r5 |' ]/ I4 K我刚才去 to-japan.net 论坛,看到有一个中国网友问一个日本网友,为什么听日语磁带,或者听日本人讲话,“かがく”中的第二个音“が”,好象变成“な”音;“ごご”中的第二个音“ご”,好象变成“の”音。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其它论坛也看到过,我当时以为,这属于最基础的语音问题,老师教五十音图时,肯定会给学生们解释一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国内许多网友,都是自学日语,根本就没有老师。所以我想在这里,屎壳郎硬充大铆钉,给遇到这个问题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 % t  J2 F* l8 t& R9 T9 J' b
* w1 @' z+ I( `1 f5 B4 [) v
“が”行的五个假名,即“がぎぐげご”,出现在单词的开头,就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也就是 ga、gi、gu、ge、go,比如“がっこう”。但是,如果出现在单词的中间,或者末尾,在标准日语中,也就是东京人讲的日语中,最好“鼻音化”(nasalization),不再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而发一种在口腔内部深处生成的、有些浑浊、有些模糊的鼻音,写成音标是:nga、ngi、ngu、nge、ngo。   u! }9 d& @. g0 M8 ^% L; B

, n0 O$ T& G6 `* o本来我不想写 ng 这个音标,因为有一个正式的音标,只有一个符号,可惜在键盘上打不出来。那个正式的音标,与 g 很相似,但上面的小圆圈,不封口,你能想象出来吗? : ^# I% i- K$ F" m% H3 R  ]7 J
“が”行假名鼻音化后,在中国人听来,特别是南方人听来,跟“な”行假名很相似,这就是上面那个中国网友遇到的问题。不过,相似归相似,但绝不是相等,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 n+ A. u% @- T6 r1 R) Y

+ s8 x9 G9 ~3 x* G' C+ X2 f有些网友可能要问:那你为什么不在这里教教我,怎样发那五个鼻音?很抱歉,我不打算教,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要想学那五个鼻音,你必须找一个日本人,或者找一个老师,亲自听,亲自模仿,亲自练习,否则学不会。第二,我刚才讲,那五个假名,“最好”鼻音化,这就是说,你不鼻音化,也可以,也正确,事实上,许多日本人,都不鼻音化,仍然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日本人都不鼻音化,你干吗要鼻音化?但你应当知道这里的原由。2 J  p/ S9 l- ^3 X' C' a7 Z* r3 n5 I
9 T  }( C! m' \, E
# d' D& u" G& U+ Q

: L& i6 m- w" T' {! U) F4 V' ~
4 Y" ?( M$ h* Y8 t; g9 v
1 z% |. t5 R' V1 c1 z$ i( f【闲聊日语之33】从“一多一少”看日本人的功利主义性格
) G6 x+ ?$ R- k1 r
: M' Z- I* P& Y1 R1 [
; j( Z; ?2 j2 X1 O, Q6 c在北极地区,住着爱斯基摩人(Eskimo),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熊的名词,非常详细,甚至连熊身上的某块肉、某条筋、某根血管、某条肠子,都有专门的名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熊肉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他们必须知道熊身上,哪个部位比较软(留给孩子吃),哪个部位比较硬(留给成人吃),哪个部位能食用,哪个部位不能食用,等等。但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猪这个名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里从来就没有猪(有也冻死啦)。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爱斯基摩语是“一多一少”,多的是与熊有关的名词,少的是与猪有关的名词。 $ V  ]& K, f. t' Z

* ^1 u( c7 O- [. t' @- f% k9 A3 R那么,日语中是否也有这种“一多一少”现象呢?我说有。日本是个多雨的国家,一下雨,必然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日本人自古就创造了许多与雨有关的词汇,比如:春雨、秋雨、豪雨、時雨、梅雨、雨合い、雨宿り、雨垂れ,等等等等。相反,天上的星星,比如牛郎星、织女星、人马座、天蝎座,等等,由于与日本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传统日语中,只有“星”这一个表示星座、星系的词汇。 ) R2 ?' Y9 ?1 _: }- D1 m' M

) ?5 ]* N* h) g7 _( L) I( P) A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要问:你介绍这个现象,想要说明什么?我想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注意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性格。这句话,有些哲学味道,过于抽象,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 s! X1 n1 j+ |' I. z
$ U0 v( k. p( k! s3 `
比如汽车上的发动机,我们假设传统的发动机,耗油大,于是美国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进行理论研究,看看发电机是否有降低油耗的可能性,假设用了一年时间,终于有了结果。随后,根据理论研究结果,绘制生产图纸,制定生产步骤,等等,假设又用了一年时间。最后,盖厂房、买机器,雇工人,开工,终于生产出低油耗的发动机,假设又用了一年时间。美国人,前后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搞成了。 " ?7 t+ g6 L+ v" k# r

$ c. K& _9 s" w; K, I6 R8 P假如换了日本人,他们根本不会这样搞,在他们看来,这三项工作,都与他们无关,美国人愿意搞,那是美国人冤大头,活该。日本人只关心最后的成品,因此他们会从美国人那里,买一个现成的低油耗发动机,运回来,拆散了,这一部分,交给佐藤的小组仿制,那一部分,交给中村的小组仿制,等等,各个小组负责一摊,最后都仿制好,拼装上,贴上 Made in Japan 的标签,就算是日本产品啦。这前前后后,可能只用了半年时间。 : n# B7 f. G1 `7 _
) t6 t/ m" j( _1 D' ~9 |
这种事情,往好了说,是聪明,往坏了说,就是剽^窃。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常的。我不想评判这种事情是好是坏,我只想说,像我们中国人这种天性老实巴交、心眼实诚的民族,在这方面,还真玩不过日本人,不服不行。
$ S. @- B- I: q! l
( p4 I0 j* n/ Z/ ?7 p' q2 s; d" F% v) a' ?% W6 W$ b* M

+ {* }0 T5 ~) o7 y1 h' N1 D: f3 _+ K0 q1 x+ p
6 y8 |+ n, M3 J( G1 [% M

1 T4 f& U; P; j5 }: X$ P% Z
% Z6 A/ Y+ {5 k# t$ h# \【闲聊日语之34】如何掌握日语中最难的单词“気”
! Y- i2 ]* T3 A+ `- W2 u7 X1 `0 _: y( e  I& H! e# V$ ]- Y# c& A

- @3 d' [' i4 \/ H1 v$ G' f+ {经常有学日语的朋友对我说:“気”这个单词,实在是太难了,后面跟不同的动词,就产生不同的意思,几个常用的意思,还可以背下来,但那些不常用的意思,实在背不下来。他们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说,确实有一个方法,不过,这个方法,是一个澳大利亚的日语教师(也是我的老朋友)发明的,在他那里,基本上适用,但在我们中国这里,是否适用,我可就说不准了。但我可以说出来,你自己试试看。下面就是具体的方法。 ( ]' I9 `' T( V# O: B" D8 J6 b2 g- t
& Y+ v. l  {6 ]4 a8 i( F
第一,“気”虽然有许多意思,但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意思,就是 mood(心情、情绪),因此,不管“気”后面跟什么动词,都应当与“心情、情绪”有关。这是一个大方向,必须首先明确。
# K. m& m8 m9 Z$ K
! ~& a# r3 x. D) ^第二,“気”跟后面的动词,组成了一个词组。在一篇文章中,这个词组,不可能单独构成一句话,它的前后,肯定会有上下文。
" S+ i! n4 C" W( N8 H# \
1 y  a/ y2 G5 @8 A3 t9 p6 k* e第三,以“気がめいる”为例,老师先不告诉学生它是什么意思。老师先让学生翻译出上文,假设是“他最近被免职了”,然后再让学生翻译出下文,假设是“他经常喝酒”。
- ?3 ^9 p- n8 y
9 A7 V- a3 s! Y$ Z0 C第四,好了,现在这个词组的上、下文都已经有了,于是,老师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个词组,应当表达哪种心情、情绪呢?学生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出了各种答案,比如:unhappy(不痛快)、sorrow(悲哀)、frustrated(消沉)等等。最后,老师说:你们这些答案,都沾边,但最准确的一个,就是frustrated(消沉)。
( _& O5 ~3 N# U  L; [! O5 i' D7 w5 n5 t
所以,包括上、下文之后,整个意思就是:他最近被免职了,很消沉,经常喝酒。   |5 U0 V# s8 r2 Y- P3 @
当然,这是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万一没有老师在场,猜错了怎么办?其实也没有
( S2 X* V% O; C7 Q+ K
( f  A" n2 E4 u( H太大关系,因为这几个答案,都是表达心情、情绪的,意思还是比较接近的,即使略有出入,总的意思应该不会错。您明白了吗?!2 W6 @5 g& v  }) I5 F9 ^: U

) B4 u% a2 T/ J; u+ u7 C1 h; m# z/ R9 j2 V' R. e

( q4 r3 _  _$ @+ g" L
+ r! p2 i' q& F$ J- O  H
& I9 }: A3 s  \) T/ }
7 H: g; E$ [/ z; y( C【闲聊日语之35】日语的三个优点 - s% E1 p( F, K3 s2 j& ?% @; T5 F# [

- w" l- I- K0 i
2 n/ q( W) p% F& v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学日语的两大坏处》。发表后,收到一位南京网友的邮件,他说,任何事物,都应当一分为二去看,有缺点的同时,必然也有优点,所以他希望我能写一写日语的优点。这位网友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我当时确实想不出日语有什么优点。不过后来,我还是认真琢磨了一下,最后想出了三个小优点(请注意,不是大优点,仅仅是小优点)。- X2 P- g2 c6 z
- e6 _. k7 Z5 t; u( E. {% M
第一个优点是:日语是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 n8 O3 i" g4 E! z2 {
8 a, ^1 q' l: A
在语言学上,评价一种语言的发音是否优美,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那就是辅音数量和元音数量的比例,比较合适,最好是一比一,比如“さくら”,它的发音是 a[k]u[r]a(我故意把辅音放在方括号中),您看,一个辅音带一个元音,正好是一比一,很规范,这样的语言,发音就好听。相反,您看这个英语单词script,它的发音是[skr]i[pt],五个辅音带一个元音,这样的语言,发音就难听。所以,在国际语言学界,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是三个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并且日语排在第一位。 & a9 {1 p6 S/ _% K

$ S: o% V8 D6 T: |第二个优点只对我们中国人有用,对外国人无用,那就是,由于日语中的许多汉字,来源于古汉语,因此学习日语,有助于我们学习古文和成语。; |  D/ I: s5 r  y9 M

* R+ B1 x- L5 k, l- m$ D+ I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假设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日语课,日语老师教同学们一个单词“蹴る”,中文意思就是“踢”。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一蹴而就”,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蹴”的意思吗?我敢保证,所有同学都会回答:知道!因为他们刚刚在日语课上学过这个汉字。
/ M% i: ~1 ]1 u1 ~# r$ z$ T; B# o& `
2 E0 p8 P0 N" W第三个优点,其实很有用,只不过我们中国人里知道这个优点的人不多。比如我们上数学课,老师说,课后同学们把圆周率背下来,要背小数点后50位(仅仅是假设,实际上背3.14就够了)。中国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可就傻眼啦,只能一位一位地死记硬背,而且由于位数太多,很可能中间某处记错了。而日本学生可就幸运多了,因为他可以用日语,编写一句话,正好把这50位数字的发音包括进去,比如:
' d/ L) p$ H* u
+ I+ B* w; B, T0 W; L) N5 x産医師異国に向う、産後厄なく、産婦御社に、(后面省略) * _& V6 I5 {  U, ^( S- G/ z2 h
; W: K+ @& _8 r$ Z' a7 O
这句话的中文大意是:产科医生去外乡接生,产妇产后平安,产妇后来去神社烧香,(后面省略)。如果你懂日语,那么这句话从头开始,一个假名一个假名地念,就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后面省略)。照这样记忆,别说是50位了,就是500位,日本人也能记下来。所以在记忆数字方面,我们中国人最好低姿态,不要跟他们日本人叫板。
0 D' }, B8 Z: L$ K/ `
6 O+ F' D4 o+ [! s" z, V" T( @另外,如果您在学习、工作中,需要记忆大量数字,我建议您不妨找一个日本人,请他给您编写这样一句话,那您以后就不用发愁啦!. X$ i) z& t, Y6 L$ |& _& I

: M- _% J) [: v! l% d' R, [% L( Y' H/ ~# P3 f7 @! i! \# H* Y; ~
1 @6 \* o2 v9 u! _* X

4 z" s! X7 x1 I) ]' {$ [; ~& W# E0 K& f0 I, @# |, y3 E: [' `

- t- @1 [+ |+ K) I【闲聊日语之36】旅日华人的“鸵鸟心态”   ^0 X  `) t& O: C7 X: {$ u

4 v7 u4 d( @4 Q- a) V+ t2 }- N- z; U) F5 m$ a' T9 v5 C( c9 X
我最近因为公司的事情不忙,闲得无聊,所以写了一些关于学习日语的帖子。这些帖子,既涉及到日语,也涉及到日本和日本人,主要目的,无非是加深各位朋友对日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与日本人交流。我先后收到了大约100封邮件,大部分是表扬和鼓励(非常感谢!),小部分是提出批评,指出我的错误(也非常感谢!)。但有2封旅日华人朋友的邮件,值得提一提。
; @/ C7 e+ \3 Z7 {: T% K- q3 K' ]' ^9 y( W# }
第一位是个女士,嫁给日本人,现在大阪。她说:我很喜欢日本,我觉得日本真的很好,不像你帖子说的那样。她希望我今后不要再写“消极、负面”的帖子,以免破坏日本在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 u% |/ T! `2 t0 E" v' W; ^- W+ U. ^  z* P) M5 R4 H0 A8 w3 @) W
我回答她说: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过,您的这席话,让我想起了著名影星葛优的一句王朔风格的台词:你和你丈夫,如果感情真的很好,难道还怕别人说三道四吗?别人说了几句,你就扛不住啦?心理也太脆弱了吧?!
9 \' k' x0 T; h/ `( [( c+ q& K0 x$ j+ T4 W7 v" h* N
日本确实有许多优点,日本人民也确实有许多特有的优秀品格,这些我非常欣赏。但仅仅因为他们有优点,就不许人家评论了吗?事实上,我在许多 BBS 上看到,一些刚去日本的朋友,在刚开始阶段,很不适应,觉得许多东西不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就是他们在去日本之前,对日本和日本人的了解太少啦,他们对日本的概念,不过是日剧中的一些华丽布景和英俊角色而已(这句话,如有冒犯,敬请原谅)。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长期搞对日工作的人,有义务向他们介绍一下日本的真实情况。 * h  Q& s4 \3 G  v

, `, P( |- Q* i/ [4 x第二位也是个女士,来自上海,也是嫁给了日本人,现在名古屋。她说,我最近在我们的 BBS 上,看到了你的帖子。我们那个 BBS,基本上是我们在日华人专用的,一般只谈日本的事,不谈中国的事,我们对中国的事,特别是政治、历史、中日关系、抗日战争、南京屠城等等,一点不感兴趣。你最好不要在我们这个 BBS 上贴这种东西啦。
% E9 c" _. R* k3 n' Y
5 C# ]$ R2 j2 G- z我回答她说:假如您没有嫁到日本,而是嫁到非洲小国 Sierra Leone(狮子山共和国),我估计您一辈子,可能也听不到中国的事,因为两国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几乎没有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但日本可就不同啦,中日两国这么近,交往这么多,联系这么广,人员流动这么大,您不想找中国的事,中国的事也主动会找您,您想不听,都不行。
( }1 E4 e0 k' }7 h7 E! t( r4 W& Q) x
我写这里帖子的目的,绝对不是说,旅日华人朋友都有“鸵鸟心态”,绝对不是的,这一点,千万不要误解。只是有少数朋友,由于长期居日,已经与日本主流社会基本融合,于是心理上自然不自然地产生了这种心态。对此,像我这种熟悉日本的人,完全可以理解,即使您说话不好听,我也不会生气。5 l" y7 C# C3 z* g' q1 V" O

3 u; J1 _8 n) h8 u% |( o但假如您遇到那些不熟悉情况的人,说不定你们就要吵起来,伤了和气,最后不欢而散。所以我说,如果您有这种心态,看了我这个帖子,觉得我说的对,我希望您能克服一下。觉得我说的不对,也没关系,仅当我是在放屁好啦。7 K# I5 H1 b( ]3 I3 ]# N' j

$ A& G5 E+ v# R0 c5 c4 e- a' K5 S( @$ F6 k1 U8 H

+ x( O6 J8 ~9 w) O! @
- @: C4 B( @. s1 B# D5 |8 i! a- K$ U) H" G8 A: z' d* _$ `

3 q" ]) Z" Z& C% O【闲聊日语之38】什么是真正的“敬语精神”
7 H6 k3 z+ w6 V
* d& N" S8 R4 H3 b6 a
( {% a' u' A9 S1 z( I/ e前几天,我在一个日语学习的 BBS 上,看到一个帖子,介绍日语的敬语。那个帖子的绝大部分内容,我都同意,只有一句话,我认为不全面。那句话的大意是(原文我忘了):一个名词,只要是描述对方的东西,你就可以在它前面,加上接头词“お”,以此表示你对对方的尊敬,这就是日语中所谓的“敬语精神”。 2 h% x8 q+ b$ L

) `  p# S2 @) N$ @* L/ J  L& D对方的“なまえ”(名字),加上“お”,变成“おなまえ”,确实表示尊敬,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对方的脸上长满了“にきび”(粉刺,俗称青春痘),疙疙瘩瘩的,油油腻腻的,看着就恶心,你要是也说“おにきび”,对方不仅不会感到敬意,反而会觉得你是在嘲笑、戏弄他,非跟你急了不可。所以我说,上面那句话不全面。
& a. @2 ^8 I# s6 y8 U* r9 @1 j) n
) t7 l  U/ I: J; Y' t8 E0 T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敬语精神”呢?我个人认为,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T' W! u9 h; w8 s! ]
3 ^6 o4 u2 K7 N
第一,一个东西,虽然是对方的,但如果是丑陋的(比如粉刺),或者是隐私性的(比如那玩意儿),或者是非自然的(比如假肢),那你在谈话过程中,根本就不要提到,一个字也不要提到,就好象对方脸上,什么都没长,或者,虽然长了粉刺,但你眼神不好,视力差,什么也没看见。简单地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才是真正对那个人的尊敬。  @. A- Q: X0 t7 ]" A
- b& F$ J, ^. F  u- a+ L% P3 s7 G5 G
第二,如果必须要提到这个东西,比如你是外科医生,要给那个人脸上的粉刺抹药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应直接说“にきび”这个词,你要么使用没有主语、只有谓语的句子,将这个词跳过去,要么使用指示代词,来代替这个词,以免让对方感到难堪。 4 |+ f; }% J  q5 S, o- L/ C
第三,一个东西,只有不是丑陋的、隐私性的、非自然的,你才可以考虑使用接头词“お”,也就是最上面那句话的意思。 & b- L& i: X7 m, Y$ I' y; J

$ T3 u9 W# o: [# s! y9 T所以我觉得,只有理解了这三层含义,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敬语精神”。您以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39】学日语,非要从假名开始吗?
4 I6 `6 X1 w! M5 S4 T5 Z% V- Q& T2 K3 \! b! }) z# U
2 |! ]5 a' g' w2 s$ O
我最近几天,把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日语学习网站,全部逛了一圈。我发现,在我们中国教日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一例外,都从“五十音图”开始教,先教50个平假名,后教50个片假名,再教长音、促音、拨音、拗音,等等,直到所有假名都会写了,都会念了,一切都没有问题了,这才正式开始教日语(单词、课文、对话、语法等等)。
3 ?: t/ d" k1 K; `
3 G6 b, i! n9 r但是,假如你去 yahoo 或 google,输入 learn japanese(学日语),你可以找到十几个日语教学网站,有美国的,有加拿大的,还有其它国家的。这些外国的日语教学网站,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根本不教假名,而是用罗马字(相当于我国的汉语拼音),上来直接教日语,比如 konnichiwa(你好)。不信,您可以试试看,基本上都是这样。
/ c# q$ X0 f2 m; F+ J( G5 J" D" u1 c. |- k, ]* B
我有个澳洲朋友,住在雪梨,他就是这样教日语。我曾经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教?他说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并不是所有想学日语的人,都要去看日本报纸,实际上,许多人只是去日本短期出差或旅行,他们只要会说简单的日语就行了。第二,澳洲那里的日语速成班,一般只有一个月,如果教假名,这点时间根本不够用。
, }, N8 }* X9 r
5 w+ ]/ b# j$ O& Y1 A5 z( Y) q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假名,来源于汉字的偏旁部首,已经很简化了,但在西方人看来,仍然像是“天书”,他们写起来很困难。就算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把假名学会了,那些汉字怎么办?就是把他们杀了,他们也学不会?5 S0 ?; v) S, A8 W. g& d. X$ ]% e
4 Q( i& z- u' ^9 m! h
所以,在许多国家中,非专业的日语教学都是不教假名,一上来就是对话。当然,我承认,这种办法,有许多缺点,但也有两个不可否认的优点,一是快捷,二是实用。在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让一个临时需要使用日语的人,学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确不太现实。   E/ M) O! {9 L$ n" F1 {

; q: q: F8 E9 d- _我今天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想向各位朋友征求一个意见:比如我办这样一个网站,专门用罗马字教简单日语,内容仅限于在日本短期停留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上银行、买车票、去厕所等等,专门面向一点不会日语的网友,一天一课,暂定七天,起名叫“日语七日通”,每期收费50元,您看可行吗?如果您方便的话,看在我给您写了30多期《闲聊日语》的份上,请您给我发一个邮件(地址在上面),您只要写两、三个字就行了,比如“可行”,或者“不可行”。我先给您鞠躬啦!!!+ O& j8 G; o- E& ]/ N* T6 O) V3 W

) ^  {" q: U0 n  O* ], P1 A! s3 q8 K5 v- b3 J5 Y/ p: n
. L- H: b6 R8 B; ?$ S5 C
. I" ]6 f  Q* g0 L
" K! o# J, b3 J7 T0 {
闲聊日语之40】如何利用日本人讨厌数字的心理 " H$ \9 [" U* t/ K

( k  |$ i3 t- @. i
% f$ T* g) i,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其中提到一些日本人讨厌的东西,比如讨厌混水(喜欢清水),讨厌油腻(喜欢清淡),等等,其中有一条,我印象比较深,是日本人讨厌数字。比如一部长篇巨著,内容太多,分三册,如果是西方人,就用vol 1、vol 2、vol3(1卷、2卷、3卷)表示,而日本人则喜欢用“上卷、中卷、下卷”表示。又比如,在日本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上,最好的鳝鱼,行话叫做“松”,中等的叫做“竹”,最差的叫做“梅”,而不直接说多少多少公斤。 4 Y& P/ ~; U/ Q; ]' w7 Q& G

* A. _, S  p  v; X- x, J# R1 n有一年,我去青岛旅游,住在八大关附近的一个涉外宾馆中。北京有个日本商社,要在青岛开会,先派来一个中方人员(外勤兼翻译),负责定房、定车等琐事,也就是打前站,商社主要干部稍后再来。我回宾馆时,看到3楼各个房间的门上,已经贴好了小纸条,比如:“301佐藤某某,302龟田某某,303渡边某某”。看到这里,我就想,那个中方人员,虽然忙前忙后,很累,很苦,稍后到达的那些日本人,可能口头上要感谢他:“辛苦啦,添麻烦啦,实在过意不啦”,等等,但在那些日本人的内心深处,绝不会赏识他! - p# L$ B) y" o! R
/ ^# R! d- Y7 M
假如我是那个中方人员,我也会贴小纸条,但我绝对不会那样写。我会利用日本人讨厌数字的心理,投其所好,这样写:“芙蓉间/佐藤某某,菊花间/龟田某某,牡丹间/渡边某某”。您明白了吗?!我敢肯定,那些日本人看到这样的纸条,绝对喜出望外,心里肯定暗想:张さん,好样的,真体贴我们的心心思,下届“维持会”会长,就让他干啦!(开个玩笑。兄弟我祖上,就是冀东抗日游击队出身,兄弟我绝不会那种勾当!) 3 @: m# `$ |1 ?2 _# T; y/ ]) k

. Q7 m1 J9 B0 P6 k  a$ _7 J3 E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是日本商社的雇员,而且你希望与日方上司保持良好关系,以便获得事业上的更大发展,你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些日本人特有的心理,以便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对策,以获得日方上司的满意与好感。
  F& O+ H2 L8 \- G4 i  n
! @3 ]  ~3 _1 _. Z(写到这里,本来就要发帖子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你说日本人讨厌数字,那“佐藤一郎,龟田二郎,渡边三郎”是什么?难道不是数字吗?我靠,差点露怯,还好,最后关头想到啦。日本人的姓名中,喜欢用数字,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例外,希望对此有研究的朋友指教。)
8 @7 N5 c3 P  n7 M$ R: z0 R* N5 F5 o
' ]. A  b  e6 K) y, A" V

# ?. ^- l7 A! n
2 N5 H2 ]- `6 D4 J5 ^/ I- y! }0 M# R3 \1 Q" n- h
【闲聊日语之41】芳子 , K8 V' I- s& f: F! T% h" V9 l5 X+ Z

+ r* S& r: h7 h( I! i4 Q; z  J3 ^- D
首先郑重声明:这个帖子提到的芳子,只是极个别、极个别、极个别的现象,绝不代表中国女孩的整体。 9 k; X0 c( A! \& U$ G4 y" e* g

, P" {1 a) K4 |7 a8 g. J! L/ L8 q我原本不想写这个帖子,但昨天晚上,我在《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中日关系版》(我常去的地方),看到一条消息,说有几个嫁给日本人的中国某省女孩,开办了一个 BBS,她们在上面,用极其恶毒的语言,大^骂“支那猪”。许多网友看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天真地以为,这几个女孩,不管怎样说,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吃中国饭,喝中国水”长大的,就算看不起中国,至少也不会在网络上,公开咒骂自己的祖国。
) Y+ l: O. i9 q9 |( x5 ?) B
/ O1 @& X& f1 m其实,这个 BBS,以及另外一个类似的 BBS,我早就知道,也去看过,但我从未声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怕人家说我故意造谣,诋毁某省女孩,挑拨“省籍冲突”(台湾用语)。但今天,大家都看到了,我也就没有必要再隐瞒下去了。在现实生活中,我真的认识这样一个女孩,她是我的一个朋友的邻居,但为了避免法律方面的麻烦,我实在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我只称她为芳子,请抱歉。
1 _& m: v3 V# }8 P3 {3 C2 w+ O. T7 {. S) w/ p
看到这条消息后,《中日关系版》的网友们开始破口大^骂,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我想,一个好端端的中国女孩,嫁给日本人,几年之后,竟然变成了 W-B-D,这里面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告诉大家,警示大家,岂不是比破口大^骂更有意义吗?所以,下面我就以芳子例,简单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y5 V1 k$ S. L3 M* u2 @
  S% `6 m) f' N% U0 _9 r; U0 V* b+ ~
一、自身的问题。芳子爱逛街、爱购物、爱打扮、爱时尚,就是不爱学习,初中和高中都是勉强混过来的,文化素质实在太差。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父母花钱,让她去某省很有名的一个外语学校,学日语,但日语也学的一塌糊涂。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芳子,那就是“肤浅”和“无知”。
$ C. b- N4 E& {5 j) L; d
/ v0 ^* y- ^5 j. {, K( B二、父母的问题。芳子的父母,属于那种很势利的人,还在芳子上高中时,就经常给她灌输:你看邻居吴阿姨的女儿,嫁给了日本人,过的多舒服啊,过的多风光啊,街坊邻居都羡慕啊,等等。当然,中国女孩嫁日本人,并没有错,但用这种方式教育一个中学生,确实不太合适。
+ z5 |& y* ^5 D% l6 J; ^
+ R( V9 K- H* _3 M# Y三、日本丈夫的问题。芳子的丈夫在一家日本公司的中国事业部工作,经常出差去中国,每次回来,都向芳子讲一些他对中国人的看法,比如做事拖拉啦,言而无信啦、不讲卫生啦,阴险狡猾啦,阳奉阴违啦,等等。刚开始,芳子还略微觉得有点刺耳,以后就习惯啦,并完全接受了这些观点。
6 B) k8 a) @+ d$ M
! n) ]. U" N* F$ h/ |四、日本媒体的问题。国内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留日的朋友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在日本媒体上(电视、广播、报刊等),关于中国的介绍,总体上是消极的、负面的,芳子是个家庭妇女,不工作,因而媒体成了她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
: m1 ]1 g7 W3 U; X, T
2 Q1 ?/ A7 ]6 j5 @/ S2 q3 t; y* X五、日本国民的问题。坦白地讲,在日本,搞所谓”日中友好”的人,属于极少数,没有什么影响力。一般的日本国民,可能对美国有好感,可能对欧洲有好感,但谈不上对中国有好感。这也是一些中国人到日本后,连忙改个日本名字,不再说汉语,生怕被人家认出来是中国人的根本原因。 % p6 S/ U% z- c: p' _) S) y
" r6 l% Q) z# B) [/ |2 r0 c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五个原因,其中第一原因(自身素质太低),是问题的关键。
  {- n" u% o8 O5 p8 C% T9 e+ j
* x9 q, K, \+ H; S+ i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那你对这些数典忘祖的败类,是什么态度呢?我不想直接回答,我想说一个虚构的童话:比如有一天早上,我推开门,看见门口有一堆狗^屎,腥^搔^恶^臭,于是我想把它扫走,没想到那堆狗^屎会说人话,她说:“大哥啊,不麻烦您啦,您不用扫了,我自己滚蛋,从你们大唐国,往东1000里,有一个扶桑国,那里的人,就喜欢我们这样的狗^屎”。说完,这堆狗^屎,连滚带爬,一留烟地跑远啦。听了这个童话,稍微思考几秒钟,你就能明白: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因为从本质上说,它净化了我们的种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45】日本的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
' g3 V& e5 |8 j( ?. ^( }, ~
& v& m8 k! V9 D# S9 s- A8 ?9 U: I0 M6 {- d$ E
乍一看,日本的全球化,好象与“留日”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将在这个帖子的最后一段,说出我的结论。
. U6 g4 b- h8 j* j, w3 q9 [& X
2 {5 b0 [% v+ B+ w有一个叫 James 的网友,给我发了一份英文邮件,让我谈谈对日本全球化趋势(globalization trend)的看法。兄弟我是搞网络的,略懂日语,谈网络、谈日语还凑合,谈这种政治、经济大问题,实在不是我的专长,我确实谈不了。我只想简单说说我对日本全球化的一点个人看法,以及日本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首先,我一向认为,日本不可能实行真正的全球化,主要原因有三个:
0 ~% G: Q. s' ?4 k- u1 [! z6 i4 v# x6 F" l$ {- d" l% P
第一,日本统治集团的右翼化。日本统治集团的政治倾向,越来越右倾,我估计,如果没有意外情况,现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当选日本首相,是不成问题的。像石原慎太郎这种右翼领导人(西方称他为日本的Jean-Marie Le Pen),属于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很难指望他们实行真正的全球化。
) p: ~8 X& A5 _4 m" ~$ f  X  u6 C
5 b0 C" U% e( z1 ~2 W) d第二,日本对外国移民的立场。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日本一直不开放外国移民,包括外国技术移民。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大意是:日本人确实很有钱,但光有钱,是不能建成硅谷的,要想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科技水平,必须要有世界各地的高智力专业人士的参与。只可惜日本政客总是以所谓“单一民族”为借口,拒绝开放外国移民。 0 w; i/ F8 p! A" I
' C6 E$ O3 G. h/ z* Z* m6 j  t& T7 C
第三,日本人的外语水平。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让日本人出洋相的一个损招》,详细介绍了日本人读写英语非常蹩脚的原因。事实上,日本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久前,文部科学省还专门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花大量的钱,来提高日本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对此,我并不看好,我估计,十年、二十年之后,日本人的英语水平,仍然是现在这种操行。
+ ?7 Q- a& w) F - Y2 U- g. D8 E7 Z, Y  o$ }
下面我再说说,日本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假设你不是去日本,而是去美国,在硅谷注册了一个公司,开发了一项技术,然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这一切虽然不容易,但毕竟是可能的,并且已经有不少华人公司成功的实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梦”。
6 E$ m( X5 I* G* y4 w7 E8 n4 g4 K# T4 h) P! {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美国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国家。但你在日本,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你在日本获得学问,是可以的,但你想在日本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日本梦”。
+ ]2 R+ p+ E6 f# K6 {0 m9 ?+ }$ b# V3 i9 p1 U

; x# n, p4 ?5 C  n) a& w% H! c5 y3 o7 Q7 I5 ]( i

! Y% |8 ~' r7 z3 `% g( v1 m: \5 Z9 P% \8 I' f* N
# W- y! J5 T9 p2 t
【闲聊日语之46】从当代日语,看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 h8 ?& ^. s: h5 Y! T8 I' u$ i3 V$ ~  O' _; H, J
中国的古文,由于全部都是汉字,因此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很工整、很协调、很美观的感觉,比如李白的诗《关山月》: ! p- W7 z1 e$ t* e, W9 \
, y" L8 V+ \" ~; ~9 R3 f7 j
明月出天山
' {" K- n$ X( H5 x- v) c苍茫云海间9 R; ?: S# `/ B& v. U0 `. r) H
长风几万里* M* I! N; W. f+ q( G' k
吹度玉门关
, S, \. v0 }* M( R  B
6 h+ O8 J6 I0 {7 T: D假如有一个人说:现在已经是21世纪啦,汉字中间最好夹杂一些英文,看上去时髦、前卫,于是把这首诗改为:   }4 u0 z0 }6 n# `, ~, v
! o# j6 I6 C" M$ E9 s
明 moon 出天山
6 M" v% O- k; R苍茫 cloud 海间
$ x% Z8 k6 v$ D3 i长 wind 几万里9 k) T2 d' o5 _5 |2 w
吹度玉 gate 关
# t( W& @' e8 o3 R* N# d$ |; R1 f& V" ?. W; F  A% g4 U6 X# Z; B' t+ \
我们肯定要骂他,糟蹋东西。同样的道理,假如有一个日本人,“改写”川端康成的《雪国》,把“空”改成“スキ-”,把“雪”改成“スノ-”,把“水”改成“ウォ-タ-”,等等,日本人肯定也不干,这同样是糟蹋东西。
, h+ ^% [9 l3 P- T# G- N, \; L8 O, j: }
传统的日语,基本上是由假名与汉字组成的,汉字点缀在假名之间,同样很工整、很协调、很美观。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日本人从英语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传统日语的整体视觉美感。
# u9 J6 i9 t& l" t( M, C- n9 j$ K2 _4 V3 F4 q2 p7 B9 D: O
有些人可能要反驳我,说现在是科技时代啦,有些单词,必须要用外来语,否则无法表达。我说不全对,比如“コンピュ-タ-”这个词,看上去好象很专业,其实用传统日语的固有词汇,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响应的单词“計算機”,并不是非要用外来语不可的。日本人这样喜欢外来语,从根上说,还是“脱亚入欧”的崇洋思想在作怪,以为自己用洋文了,自己也就是洋人啦。(笑!) 1 e3 g; H5 @! J3 k

' I, ?6 l0 E3 T  o# o2 D5 c( C7 V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北京晚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日本的文物古迹,保护的都很好,比如奈良的一座古庙,庭院天天有人扫,家具天天有人擦,门窗年年有人油漆,等等。这个我同意,确实是这样。
' ~5 e- B- Z1 B
5 T$ J( j; R0 H6 }5 f3 v6 Y2 R但我同时又想,日本人花费那样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去保护自己的历史遗产,而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历史遗产--语言,反而却毫不珍惜,任意引进外来语,使当代日语看上去,好象一锅杂烩汤。所以我说,日本人的性格,在许多方面是很矛盾的,这就是一个例子。您同意吗?  t1 e- v- Z4 h; A0 A& }) l
. H$ m6 b/ E' P! j  i( a

7 q4 m! |, x" s7 |0 d' o9 F7 _0 }8 W. K; j( o2 \
( X! m* K7 {2 e, P9 w: b& o
% A! _! N8 v( A6 M7 y

8 j2 l6 s* h! D6 D( X) L【闲聊日语之47】以孩子为中心的东亚精神
, r: t$ A8 k! j9 z* }
5 G! z4 F2 K, t+ i: ]& A
9 Q: f3 g6 T* [5 ]我不知道您和您爱人,相互之间怎样称呼,“买笛儿”,还是“买打铃”?(笑!)反正我和我爱人,自结婚以来,一直称呼对方的名字。不过有一次,我爱人突然喊我,“孩儿他爹”,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我还是觉得有点不自在,难道我真的老啦?!这件小事,让我想到下面一种现象。 # t) M+ b( b+ z! I$ D; x

' t7 j" r" J, v6 M5 H( k) @, {- z6 O在我们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夫妇两个人,没有儿女时,一般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张)铁蛋”或“(王)二妞”,有儿女之后,称呼则变为“孩儿他爹”或“孩儿他娘”,有孙子孙女之后,称呼又变为“(孙儿)他爷爷”或“(孙儿)他奶奶”。
) \3 G) _2 \& F8 d
( q3 J1 k+ ]5 b在日本,情况也是这样,夫妇两个人,没有儿女时,称呼对方为“あなた”,有儿女之后,称呼对方“おとうちゃん”或“おかあちゃん”,有孙子孙女之后,称呼对方“おばあちゃん”或“おじいちゃん”。
4 M" T# N( o; x7 K$ q' B( N: O# ~* n; @( b. r
我有个韩国朋友 Kim Taek Su 先生,他跟我说,韩国也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不懂韩国语,所以不知道具体怎样说。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日韩家庭中,人们以最年幼的孩子为参照物,不断改变相互之间的称呼,而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恐怕很少见,我从未见过美国夫妇,互相称呼 Tom's grandmother 或 Tom's grandfather,如果真那样叫,周围的人肯定觉得很滑稽。/ z, e% u0 m2 \) y) V

& ]: q$ H& C' j& Z% M5 r所以我说,在家庭中,以孩子为中心,是一种典型的东亚精神。& ~2 {, R5 G3 y" m( K
" I; H- t- i! V: e' v6 m2 c
: ^# S9 `8 Q) p' k2 C
# P: f& s/ h) T
6 m9 N8 i# h" |% t' I

4 ^5 \3 k% o( _【闲聊日语之51】“养子”比“儿子”更亲
: ^  w0 }: ]: L3 N( [9 n3 c; f

( F( }  T2 \+ Z7 w7 P有一次,跟一个学日语的朋友聊天,突然聊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在日语中,既有假名,又有汉字,但假名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而汉字是从中国拿来的,所以他认为,与汉字相比,日本人对假名更亲切一些,因为毕竟假名是“儿子”,汉字则是“养子”。我听了这话,不禁哈哈大笑。我告诉他,你正好说反了,事实上,日本人更喜欢汉字。
1 ~! @/ x" R- {1 B5 U3 Y" Y, i
$ @3 K/ Q: C, K3 W- L4 m. E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有这样一种观念,一个事物,用汉字描述,就比较正规、严肃,反之,用假名描述,就比较不正规、不严肃。比如公司里面的董事,日语是“取締役”,其实严格地说,这样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取り締り役”,也就是还包括两个假名。但日本人觉得,这个名称,由于夹杂这两个假名,给人感觉不正规,不严肃,不能产生董事的职务感与责任感,因而最后省略了这两个假名。 + r8 S/ H' }: }% O# c9 h' i

& ~1 D5 p) |5 O" A这还只是一个小例子。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战前的日本人写的假条。那张假条的大意是:我今天(某月某日),由于感冒,不能上班,特此请假一天,请予核准。写好后,让他的孩子把假条带到公司,交给负责人。% ?9 I* v) N3 G' D2 w' A" O! t
& H6 X" N: |7 I* Y4 Y( M9 L
我们看其中的一句话:“風邪のため缺席”(由于感冒不能上班)。本来这样写就可以了,但他觉得,假条中有假名,不正规、不严肃,于是,把“ため”改写成“為”(理论是可以的,但实际上很别扭)。但那个格助词“の”,却无论如何没有对应的汉字,于是他就用与“の”意思相同的一个汉字“之”代替。所以最后这句话变成“風邪之為缺席”。 7 f' k& w1 b9 `& D0 @0 q. h+ T

( R3 _4 I# {- k( [1 r. n' D这个现象,从表面上看,好象有点奇怪,但仔细分析一下,您就可以找出其中的原因:假名虽然是日本人的“儿子”,但它毕竟只是发音符号,根本不可能用来描述复杂的事物,相反,汉字虽然是日本人的“养子”,但它既是发音符号,又是表意符号,因此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比较适合描述复杂的事物。所以我说,日本人在假名与汉字的问题上,“养子”比“儿子”更亲。
/ v4 v1 t& |! e9 q6 n8 h0 I, O0 H8 W1 V# D( b5 F2 U( p
我写这个小帖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介绍一点日语知识,另一方面是想提醒那些在日本公司工作的中国朋友,在给公司写报告时,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卖弄自己的日语知识,故意将“取締役”写成“取り締り役”(或者类似的情况),以免你的日本上司看了,心里不高兴,影响你的锦绣前程。(开句玩笑)
% M! o8 e' Q: B0 O# |% u) z7 G9 ?9 S2 b/ k2 Q. v( g# c
+ H5 a( l- M+ P  ^& `
; K% `! v( o) |% H5 q) }  t

# r( ]" ^" o% {8 D' x( e
$ L3 \) ~. t1 V/ }1 Y/ G" z5 P& ~+ W好累,今天就先转到这里,大家要是喜欢我以后再转下面的~~~~~
: v! }' S. s: \1 N# q( W2 R;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4: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非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只要大家喜欢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4 14: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去年出的,应该有买的,大书店去问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11-1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