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7日,中国金融衍生品大会(2007)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旨在召集涉及金融衍生品的银行、期货、证券、基金、债券、保险、信托等相关领域人士,集国内外金融行业之智慧,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共同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健康的发展。新浪财经独家直播了本次大会的盛况。以下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发言内容:
成思危:女士们、朋友们,2005年9月在上海和2006年10月在北京,我曾就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的问题做过两次演讲,从一个学者的角度阐述了我的观点。
近一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指期货尚未能推出,但是有关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银行业的金融衍生品也有所发展。大家知道金融衍生品是由金融资产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于1972年推出了外汇期货,芝加哥交易所CBOT于1973年设立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也就是CBOE,现在这两家都合并成一家了,推出了期权产品。
近年来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相当快,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它实际上包括瑞士的统计计算。到2006年底,金融衍生品未平仓合约的总金额是485.7万亿美元,也有数据说比这个还高,场内交易总共是占15%,场外交易就是OTC,大概是415.2万亿美元,占85%。在场外交易里从类别看来:利率类合约大概是17.3%,股权类合约大概是1.8%,从品种上看在利率类合约中以远期和互换为主。在汇率合约中也是以远期和互换为主。金融衍生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货币体系发生变化,美元和黄金脱钩。二是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宣传发展,三是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就提出了我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其中金融衍生品市场肯定应当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大家可以从最近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看到这个问题,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主要表现在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上,我国是一个外贸大国,2006年我们货物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达到了1.76万亿美元,顺差是1774.8亿美元,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066万亿美元,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占世界第一位。
但是从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那还是比较低的。比如说我们的银行人均利润要比发达国家银行低的多,我国股市和期货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尚福林同志前两天刚刚指出中国股市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抗风险能力上,就是在运用金融工具的避险方面还缺乏经验,这就造成我国在国际上金融竞争力的薄弱,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还有所不足。由此可发现,发展金融衍生品对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避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条件正在逐渐具备,但是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到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我曾经讲过可能的困难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投资者的无知和偏见,在某些情况下偏见比无知更可怕。现在有的人认为金融衍生品是天使,是一买就能赚大钱,而有的人认为金融衍生品是魔鬼,会给我们国家的金融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只是无知,只要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要克服偏见那就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
我讲两个笑话:一个是有两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有人说根本不应该奖给这两个人,这是鼓励投机,这就是一种偏见,当然也有投机的性质。另外还有当格林斯潘对中国股市发表点评的时候,我看到网上说有这么一句话,只有200多年美国的格林斯潘怎么能了解5000年历史中国的股市?这个我想都属于一种偏见。
第二,是来自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政府应该做到支持而不控制,引导而不干涉,但是目前来说做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
三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所以今天我想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根据国内外的情况进一步阐述我的几个基本观点。我还是要声明是学者的身份,因为第一,我在人大工作,人大是立法机构,它不是行政机构,它不能代表政府。第二,人大的立法和监督都是集体行使职权的,我虽然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我只有一票,所以我今天讲的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认为对可以听,认为不对可以不听。
我讲四个问题,第一个是稳步推进。所谓稳步就是要做到有选择、有步骤地推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以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按照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的原则稳步地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巩固一个,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不要去硬推,而是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在条件基本成熟时就应该及时推出,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和商品期货一样,金融期货也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金融资产本身具有的虚拟性和高风险性使得金融期货在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上,在通过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容易带来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做过一些期货方面的探索,大家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在1992年到1995年,我国曾经在上海搞过汇率期货和国债期货,在海南搞过利率期货,在深圳搞过股指期货,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研究它失败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当时条件不成熟,比如说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道德风险等等造成的操作违规等等。我们必须要从中吸取的教训是只有积极创造有利于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条件,才能真正做到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从当前看来,我认为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相对来说最成熟,我国的股市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比,香港股市是1977年建立的,在1986年就推出了股指期货,我们比它长,另外沪深300(5394.807,61.01,1.14%)指数日益建立,所以股指期货应当说可以作为首选的品种。股指期货对于投资者套期保值,转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在我国股市目前还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促进股市做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打个比喻,现在我们的股市是只有前进档,没有刹车档和倒车档,如果这样这个车只能往前开,遇到问题就不好办了,只有股市涨大家才能赚钱,股市掉都被套住,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股指期货还有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说股指的构成,合约的陈述,保证金的比例,入市的门槛等等。在推出的顺序上我认为应当是先场内后场外,因为场内比较容易监管,场外监管起来困难更大一些。
另外开始时门槛要高一些,以防止投资者一哄而上,造成市场的混乱。但是等到市场基本成熟以后,我认为可以考虑推出适应中小投资者需求的指数。比如恒升指数自1986年推出以来已经成为香港联交所的主力产品,它的合约陈述是每股50港元,但是2000年为了适应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它又推出了小型恒升指数,合约陈述是每点10个港元。但是你看它也是经过14年以后才推出这个小型指数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也要等条件成熟,市场成熟的时候才能够推出这个小型的指数,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需求。
有些学者认为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由于327国债事件大家记忆犹新,所以有些人还比较担心它的风险,目前国债市场的规模确实比1995年时大多了,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国债实行的是总量管理,造成国债的期限结果不尽合理,中长期国债多,而短期国债相对少。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国债实行预约管理,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国债的结构,但是要达到合理的收益分布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我国目前国债交易市场分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监市场,市场参与者也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所以在国债期货推出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