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应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初探
2007-12-12 00: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当前,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新型支撑产业。但是,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严重的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要打破这一瓶颈,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
(中经评论·北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GDP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是靠包括大量吸引外资在内的投资拉动实现的。但这条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高技术升级。而生物产业是真正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巨大,需求旺盛。但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成为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重要瓶颈,生物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本文试对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进行探讨
一、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但整体竞争力不强
我国生物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以2006年为例,全年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5536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18亿元,增长21.7%;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值44 8亿元,增长27.42%。随着国家对生物农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转基因棉、大豆、生物农药等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全国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超过6100万亩。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强,不但有效缓解了2006年我国棉花短缺状况,还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石油缺短的矛盾,我国的生物能源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目前已形成140万吨的燃料乙醇年产能。
但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物产业起步较晚,真正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很少,且存在散、乱、小的通病,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二)产业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但缺乏核心技术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的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已通过验收。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碘等重大创新药物获得生产许可。农业生物技术中的新品种“协优107”创水稻单产世界记录。虽然我国生物产业近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难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迄今为止,我国生产的医药产品(中药除外),绝大部分依赖仿制,自主发明的不足3%。医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竞相仿制国外产品,造成企业产品趋同,在国内市场恶性竞争,利润微薄,而又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相比之下,国外的医药企业大多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每年投入占销售额15%~20%的巨额研发经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这些新药在专利期内独占市场,产生丰厚的利润,使医药行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效益最高、发展最快的行业。这就清楚地说明: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医药产业的丰厚利润;大力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是我国医药产业摆脱困境,实现强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三)资金匮乏是制约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生物产业投资已成为各国产业投资的重点,最典型的是美国。最近3年,美国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年费用已从最初的18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270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增幅高达50%。仅2005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就获得320亿美元的资金,创下了历史记录,其中融资170亿美元,合作资金150亿美元,打破了2004年109亿美元的记录。
由于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时期,产业发展资金所需数额及缺口较大,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培育的积极性还未充分展现。加之生物产业具有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融资的规模很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生物产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一)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的必要性
过去20多年,我国保持着9.6%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在这20多年里,国家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13亿老百姓的生活由贫困走向小康,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水不干净、天空不蓝、环境在恶化,土地、水、矿藏等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或者说处在发展的新起点上。过去,我国大力引进外资,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条老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高新技术升级。而生物产业是真正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最重要的产业。21世纪的生物产业有可能极大地缓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瓶颈问题,加快生物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战略意义。
(二)生物产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面对我国初放经营的重化工业时代特征及资源有限且浪费严重的产业特征,现代生物技术有独特的特点与优势。
(1)产业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有效性和功能性特征。基因工程可将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作为生物工厂或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胰岛素、干扰素、抗体等大量的外源蛋白,成为最具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产业--生物制药业。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研究高等动物的基因表达和发育,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开发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保健和医疗蛋白。这种畜牧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相对于细胞培养技术,其产量可提高100~200倍,成本降低到一万分之一还少。高等动物克隆技术对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克隆动物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可以生产移植器官、培育优良畜禽品种,生产人类所急需的蛋白质药物,提供临床试验替代动物。
(2)产品的生产过程集约化、高效化。基因工程可简化许多有用化合物和大分子的生产过程,并广泛和充分利用动植物这一天然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基因产物。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自如地改造基因,大规模生产所需蛋白质。
(3)产品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工业过程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顽症,而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接近天然,废弃物是次生代谢产物,可以自动降解,不会在自然界残留
三、建立适应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特点的风险投资机制
(一)建立生物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平台的紧迫性
目前,相对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和需求,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许多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主要瓶颈,生物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风险投资对生物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没有风险投资,就不可能有生物产业的大发展。对风险投资者来讲,想今天赚钱投信息想明天赚钱投生物,未来市场上真正的蓝筹股是生物产业。
(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营资本和外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发展模武
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荽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现骱段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而言,生物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更高、投入更高、产出更高、风险更高、周期更长的“四高一长”特点,因而风险投资便成为其必然选择。作为一种金融资本和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新经济的发动机。我们应审时度势,创新制度,大力推动该领域的风险投资,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面对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的不完全性、风险投资市场的不成熟性及生物技术投资的高风险性,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应坚持“政府为主导,民营资本、外资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不是以政府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而是以政府为风险投资制度的设计与推进者。政府要致力于创建生物技术风险投资机制,提供生物技术投资必要的制度和环境保障。作为高科技行业之一,生物技术行业具有几个特点:一是高风险性。从美国目前主要投资的生物医药项目看,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很低,平均不到20%。二是极强的外部性。如果投资失败,所有的损失都由风险投资者自己承担;而一旦成功,会引致其他厂商的仿冒行为,使风险投资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不对等。三是信息不对称性。由于生物技术专业性强,难以识别,无形中增加了投资的交易成本。生物技术投资的高风险性、较强的外部性和信息高度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理应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以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发挥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的主体作用。
(三)生物产业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的现实可行性
针对我国现阶段金融及外汇市场的特点,即银行储蓄屡创新高,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有限,独木桥式的涌向股票市场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外汇储备的几何级数增长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有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可能。因此,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生物产业成为比较现实的选择。同时,政府投资也难以适应风险投资的要求。例如,目前政府既要求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在支持高新生物技术企业产业发展中不以盈利为目的,重在支持发展,又要求不能发生国有资产流失。显然,这与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来获取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性质是相背的。如果国有资本向种子期或成长期项目投资,风险大,则国有资产就可能遭受损失;如果不是主要向种子期或成长期项目投资,就达不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的。这种两难境地往往造成国有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利局面。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可以克服国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的局限。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下,民间资本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风险投资项目。而且,民营投资者的市场风险意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增强,现有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投资筹集、项目选择、投资方式以及产权管理与交易等方面已有初步实践和探索,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规范,这些都为激活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生物产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风险企业融资提供了多种创新工具。在我国生物产业风险投资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必须加快金融工具创。如在生物技术企业上市时,可以放宽要求,允许其采用私募方式上市,而且允许向外国投资者发行股票。在为风险企业进行评估时,采用成本法难以体现其价值,可以采用出售将来开发产品专用权益的收入基价交易法;为了吸引投资者资金,应允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投资者可在风险较高时持有优先股或债券获得稳定收益,待企业步入发展正规后又可转化为股票获得增值收益,等等。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由于生物技术类风险企业从创立到成熟需要较长时间,而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取阶段投资收益,并不是获得该行业的长期价值增值。因此,高效的退出机制对于实现生物产业风险投资的盈利至关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风险投资的价值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