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8|回复: 0

中国要向国际金融核心圈层坚定地叩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3 0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要向国际金融核心圈层坚定地叩门                                       ——--安邦专栏评论
2007年全面爆发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将中国置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对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中国政府首先感受到的是困难,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表示,全球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中国的决策困难。中国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但别无退路,必须基于全新的全球化框架来进行决策。
应该意识到,除了困难之外,全球金融动荡也为中国提供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机会。在次贷危机冲击下,过去高傲地站在全球金融巅峰的一些发达国家的著名金融机构,也不得不在危机中低下头,接受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资金的救助。靠着长期经济增长、贸易顺差或资源能源产品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国家和地区,正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态,在世界经济、金融舞台暂露头角。20071112月,在次贷危机中遭受较大资产损失的花旗集团、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美林等金融机构分别宣布接受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等主权财富基金的大额投资入股。
注册资本金高达2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是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我们注意到,中国央行近期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正面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强调,主权财富基金正成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量。主权财富基金大都采取了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多元化、分散化投资策略,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致力于获取长期投资收益。
对于西方国家的怀疑,中国央行的报告表示,主权财富基金与私人基金一样,按现有国际金融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因此应当享受与国际金融市场其他机构投资者同等的待遇。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应享有平等待遇,应当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央行还表示,主权财富基金奉行长期投资理念,更侧重于对实体经济进行投资,通常不谋求控股,运作较为稳健,是金融体系的一支稳定性力量。央行建议,应该反对各种形式的投资保护主义,尊重拥有大规模主权财富基金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自主权和投资意愿。
中国央行所作的声明,意在为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尤其是为刚诞生的中国投资公司“护航”,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金融管理机构面对世界时的自信。
然而,战略上的投资机会并不一定会转变成现实的投资盈利。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虽然有着超级规模,掌握着令国际市场眼红的庞大资源,但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还有着很多风险和挑战。中国投资公司在投资黑石集团30亿美元之后,遭遇次贷危机恶化,账面亏损一度超过50%;对摩根士丹利的50亿美元投资,账面亏损可能也高达数亿美元。尽管中投公司是着眼于长期的战略投资,但现实的损失使得中投公司在国内承受了不小的政治压力。
在我们看来,现在中国政府仍然向中投公司提供了较大的政治空间。但对于中国决策层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战略上要清楚: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今后要的是什么?投资收益当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但在这一历史性的机遇面前,中国拿出巨额资金投资国际,援助西方金融机构,更应该换回来在国际金融核心圈层的影响力或者认同。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西方的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金融核心圈层,这个圈层中的机构和人,对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发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能决定某些地区的生死。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迟早应该进入这个圈层,而不是永远游离于这个圈层之外,仅仅是一个只是钱多的“二等角色”。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我们可以在短期内不介意中国用外汇资产换回一些打折资产,但当中国拿出这些真金白银的资产时,就应该在国际核心金融圈层的大门上,叩出清晰的响声。(AH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5-11 1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