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4|回复: 0

[转帖] [转]对中日年轻人的再定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9 2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中日年轻人的再定义

(转自联合早报网)

 在青春溢满的大学时代,为了也能够提高停滞不前的日语能力,我和在厦门大学里学习中文的日本同龄年轻人通过交往,交流的形式,互相提高外语水平。在我人性的本能中,并不是喜欢看充满暴力吟味的影片,可是在我的那已流逝的少年80 年代,在国内,除了泛滥的抗日战争片,我和我的多数同龄人还没有可以享受获得看爱情浪漫片的恩惠。
  或许是从小看多了抗日战争片的影响,也或许是交往的对象是日本人的缘故,我的话题也会被神经不经意地引导到敏感的中日战争问题。和我对这个话题的激情,好奇相比,不同的是,年轻的日本友人会不自然地流露出多许不怡然的表情、并给我一句宣泄的提问:「それは親の世代のことだから、私達がその事実をまったく知らないのに、なぜ私達がその責任を負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か、いつになったら中国の若者はそのことを忘れて、我々と友好してくれるのか」(译:日中战争只不过是父辈的事情,我们日本年轻人对这个过去的事实一点也不了解,为何我们要必须承担这个战争责任呢?什么时候中国年轻人才能忘却这个事情,向我们表示出友好呢?)。虽然没有来得及赶上品尝文化大革命的滋味,我和国内的多数同龄人也从上小学时起开始被教导学习中日战争的那不可忘却的历史,父辈们也时常会在饭饱粗茶后沉痛地回忆起那个凄惨的不可忘却的年代,对于国内的我的多数同龄人,中日战争 ---- 这是一段本应该去忘却却又忘却不掉的年代。当时我不成熟的认为:对于日本同龄年轻人,虽然也知道战争是凄惨的和错误的,但没有深深地从教科书和现实的生活中去感受到那个战争的悲痛,所以对于那个战争带来悲痛的理解深度还远远不够。
  从这之后,我在和日本年轻人交往时,都非常慎重和尽可能地去避免谈中日战争的问题。并还把这个经历告诉我的大学的后辈们,劝告他们在和日本年轻人交往时,最好不要话提中日战争。有说法律职业人的思维是僵硬,画家们都是在体验中找到写生的灵感,可作为律师的我,却还是能在这段经历中启发偶尔的感悟:中日的年轻人就好像水和油的存在。水和油都有着透明液体的共性,虽然外观看来或许形似,实际上内容完全不同。对中日战争---- 日本年轻人也许有着宛如水似的轻快洒脱,中国年轻人确有着宛如油似的执拗纠缠。遇到不愉快,挫折的事情,日本年轻人或许可以让她像水一样地轻轻流逝,中国年轻人往往多会卧薪尝胆,矜泪咀嚼苦汁,耿耿难于忘怀。所以,水和油是绝对不可能融在一起---- 当时的我,仰望天空瞳孔,常会有此冥想。
  来日本不短的年限,在神户大学留学的岁月中,我也在不断地被潜化改变着对日本的看法。总体感觉,日本年轻人对政治并不太感兴趣。日本也有不少反映战争悲痛的影片电视,比如[阿信],[還暦の母]等等都曾给那个年代的人产生过共鸣。2年前,在我的故乡海南岛,与京都大学的俩位优秀日本年轻人得与有幸交往。他们是为了查清当时的元日本军在中国海南岛的侵略史实,而特地来海南进行自费的现地调查。
  我作为翻译得与同行。我对他们要调查中日战争而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是油然地感到崇敬的。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日本年轻人面前,有机会把国内战争受害者 ----一位朴实的农村老奶奶的憎恨和痛苦的言语直率地翻译出来。当我把老奶奶的说话翻译成日语「はじめに飛行機が100機くらい来て、爆弾を落として、それから、日本軍が来た。父と叔父さんが逃げられなかったので、首を切られて殺された。その時、私は21歳でした。」(译:刚开始时,100架左右的飞机飞到,投下爆弹,紧接着,日本兵来到了。父亲和叔父由于没来得及跑出,都被杀头了。那时,我才21岁。)时,从这俩位日本年轻人眼里,泪珠开始自然地和不自然地流了出来。过后,他们对我说一句:「その日の暑さとそのお祖母さんの涙を一生忘れない」(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那天的闷热和老奶奶的眼泪)。听着这萦绕在耳边的话语,一瞬间,水和油也是会能互相融合的-----我不得不由衷地感慨。
  前不久胡锦涛先生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作讲演时呼吁:中日的友好,关键在于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我同感于此,并相信水和油也是会能互相融合的,故特以此文为中日友好助澜。
  日中国律师杨得洲 钟翠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6-8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