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7|回复: 1

[天声人语] 100517鲣鱼的忧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15: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には青葉山ほととぎす初鰹(がつお)〉。江戸の俳人素堂(そどう)の名高い一句は「名人が危うきに遊んだ句」なのだという。俳句には季語が入るが、普通は一句に一語で、二つあれば「季重なり」と言う。初心者がうっかり誤ることが多い。

     “满目绿叶翠,杜鹃声声啼鸣中,又见新鲣时”。这是江户时代的俳句诗人素堂的一个名句,据说还是一首“名人弄险的游戏之作”。我们知道俳句中有季语,但一首俳句中只有一个季语,如果有两个则为“重季”,初学者稍不留神而犯此病者屡见不鲜。

ところが素堂のは「青葉」「ほととぎす」「初鰹」と三重奏である。青葉を季語と見るかは異説もあるようだが、破格には違いない。素人の作なら「俳句を知らんな」と一蹴(いっしゅう)されそうな句が、世に知られ、初夏の味を引き立てる絶妙の薬味になってきた。

然而,素堂却来了个“绿叶”、“杜鹃”、“新鲣”的三重奏。“绿叶”算不算季语似乎尚无定论,但说他破格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这是外行人写的,或许就会被人嗤之以鼻:“你懂不懂俳句?”,而这一首却成了广为人知的,能勾引出初夏之鲜味的绝佳佐料。
その名句に胃袋の鳴る季節だが、日本近海のカツオは近年どうも不漁らしい。去年は前年の6割に落ち込んだ。今年は持ち直しぎみだが、型は小さいという。わけを探れば、やはり乱獲の二文字がちらつくようだ。

眼下又到了闻此句而食指大动的季节了,可近年来日本近海的鲣鱼似乎正闹着鱼慌荒。去年的捕获量跌到前年的60%。今年虽略有回升,可又听说尽是些小个儿的。究其原因,“滥捕”两字的身影隐约可见。

カツオはこの時期、黒潮にのって北上してくる。ところが魚食熱の高まる中、南の海に台湾や中国の巻き網漁船が増えつつある。上流で取れば、いきおい下流の魚影は薄くなる。それが原因ではないかと見られている。

目前,正是鲣鱼正趁着黑潮大举北上的时期。可在吃鱼大流行之际,地处南海的台湾和中国的拖网渔船日益增多。若在上游就被截获了,下游的鱼儿自然就日见稀少了。人们认为这或许就是捕获量锐减的原因吧。
カツオよお前もか、と嘆く向きもおられよう。「命の湧(わ)く海」と言うけれど、豊饒(ほうじょう)は無限ではない。人はすでに海をかなり追いつめているという。生み出す命が追いつかない。このままでは、今世紀の半ばには海が空っぽになると警告する学者もいる。

“鲣鱼啊,你也在劫难逃了吗?”——这样的叹息大概已经悄然四起了吧。虽说“海洋能产生生命”,可她的富饶也不是无限的。据说人类已经把海洋折腾得很够呛了。新生的生命根本来不及补充。已经有学者警告说:长此以往,到本世纪中叶,海洋就将变得空空如也了。
〈まな板に小判一枚初鰹〉其角(きかく)。江戸の昔、初鰹はべらぼうな値を呼んだ。そこまではいかずとも、不漁のゆえか、近年カツオの卸値は上昇気味らしい。マグロの轍(てつ)を踏ませない早めの一手が、この魚にも必要ではないか。

“为买新鲣鱼,撂向砧板上,一枚小判金”,这是其角的一首俳句。可见远在江户时代,时鲜的鲣鱼竟然贵得吓人。如今虽然还没到那种程度,可因为捕获量的不断减少,近年来鲣鱼的批发价已有所抬头了。为了不重蹈金枪鱼的覆辙,难道不该对此鱼种早作对策吗?
相关链接:
一  鲣(jiān)鱼,属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舵鲣亚科、鲣属,我国只产一种。
简介:
                  
在西太平洋,有一大片极为温暖而荒芜的水域,被称为暖池。那里有最大的鲣鱼种群之一,这些鲣鱼在暖池西部边缘觅食最为活跃,那里有两股水质完全不同的洋流系统交汇,造成一个汇聚带,在其周围,营养、浮游生物和小鱼都很集中。本来四处游荡捕食的鲣鱼只要随着食物跟着洋流迁移即可。春夏之际,成群而来,在沿岸各地均可捕获。   鲣鱼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拖毛钓、流刺网的捕捞对象,同金枪鱼一样为大洋性重要经济鱼。鲣鱼可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世界主要渔业国利用鲣鱼加工成罐头制品,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鲣鱼分布范围较广,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温高于15摄氏度以上的水域,都有鲣鱼的踪迹,并且储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尚且乐观。
              
物种属性:
  中国大陆名称:鲣鱼,渔民因其像炮弹又俗称为爆弾鱼,小金枪鱼鲣鱼中国台湾名称:正鲣   日本语名称:カッオ   英语名称:Skipjack Tuna   拉丁名: Eleotridae   分类学地位(taxonomy):   |__动物界   |__脊索动物门鲣鱼|__属鲈形总目   |__金枪鱼亚目   |__金枪鱼科   |__舵鲣亚科   |__鲣属
体态特征:
鲣鱼全长1米,身体为纺锤形,粗壮,无鳞,体表光滑,尾鳍非常发达。主要特征是体侧腹部有数条纵向暗色条纹。鲣鱼背鳍有8至9个小鳍;臀鳍条14至15根,小鳍8至9个。尾鳍新月形,体侧具4至7条纵条纹,体背蓝褐色,腹部银白,各鳍浅灰色,大者长1米以上,一般体长400至500毫米。
               
生活习性:
鲣为暖水性上层洄游鱼类(在日本近海,鲣鱼从春到夏北上,从秋到冬南下,作季节洄游。),分布于温带鲣鱼到热带的广大区域,多集群于辐射区冷暖水团的交汇处及水质澄清的海区。
属黎明、昼行性鱼,白天出没于表层至260米水深,夜间上浮,经常吃沙丁鱼、竹篓角等鱼类和甲壳类。
鲣鱼喜欢尾随鲸鱼,鲨鱼而做集体游动,先把水中大些的食物吃掉,剩下的便于鲸鲨吞噬。鲸鲨也会荫护鲣鱼,它们是一种共生关系。鲣鱼出现的海区常伴有海鸟群,在鱼群上方追捕食物。
鲣鱼捕食沙丁鱼及其它鱼的幼鱼、乌贼、软体动物及小型甲壳类。通常数十万尾相伴回游在海洋中,以小鱼、虾和乌贼为食,鯷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如果一发现便上下左右群起夹攻,使得无处可逃的鯷只好跃出水面。
               
生长繁殖:
生活于太平洋的鲣鱼,每年春季在赤道附近产直径约1毫米的浮游性卵,一条雌鱼产卵数多达200万个,分数鲣鱼次产下。卵经2~3天可孵化,幼鱼一年可长到15厘米左右,夏天开始北上。成长后的幼鱼在秋天里又开始南下。鲣鱼的成鱼和仔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3龄全部性成熟,在南沙群岛,产卵期为3至8月,产浮性卵。
           
地理分布:
鲣鱼分布于温带到热带的广大区域,主要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温高于15摄氏度以上的水域,都有鲣鱼的踪迹。
               
历史渔获趋势:
  在所有主要贸易鲔类中,鲣鱼产量最高,大部分源自围网渔业,渔业对该资源之利用程度堪称中度,资源状鲣鱼况健全。然印度洋鲣鱼之利用程度尚不明确(介于中度或完全利用之间) ,而大西洋鲣鱼资源状态则不明,东大西洋鲣鱼可能已遭完全利用。
经济价值:
  鲣鱼肉可生食,清煮也很可口,还可作鱼松、鱼干,为重要的水产资源。可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世界主要渔业国利用鲣鱼加工成罐头制品,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鲣鱼在日本被使用特殊工艺煮熟,并反复烟熏后作为调制底汤的材料。因烟熏后的鲣鱼硬如木块,故也称为“木鱼”,用这种烟熏鲣鱼为主要成分并配合各种氨基酸和核酸原料制成的颗粒状调味品又被称为“木鱼精”,它是日本家庭和日本料理餐馆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
美食菜谱:
炭烧鲣鱼刺身
               
二  黑潮   Kuroshio Current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即日本暖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蓝若靛青,所以被称为黑潮。其实,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以及藻类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   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142°、北纬35°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位于渤海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160°;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亦称千岛寒流)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公里。   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夏季,它的表层水温达30℃,到了冬季,水温也不低于20℃。在我国台湾的东面,黑潮的流宽达280公里,厚500米,流速1节~1.5节(一节=1.852公里/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150公里,速度却加快到2.5节,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岬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4节,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6节~7节,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1000条长江。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   所以说,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热站",通过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和能量的传递,不断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气候变暖至今仍是"纸上谈兵",能否可行并付诸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积蓄着的热能,造福人类,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并将成为各国科学家亟待攻克的世纪难题。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 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 相对于800分巴面 )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米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 190 厘米/秒以上 ,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 ,深约 600 米 。流量约为 71×106米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 150°附近又分出一支 ,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在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4 2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には青葉  山ほととぎす  初鰹”的读音:
めにはあおば  やまほととぎす  はつがつ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5-12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