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3-10 17: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這個話題,我也發表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 E! q6 c6 q# _0 ?/ p( L其實「敬語」這個標題,只是日本文化,尤其是語言文化中的一個小部份而已。如果我們仔細去研究它,「敬語」是「待遇表現」中的一環。# |! h( `* {# Y# F
! w" `. e# {6 x
若是就印象來說,「敬」語好像就是在表示尊敬。其實這也是頗有爭議的,因為「尊敬」本身就是很抽象的說法。與其說使用敬語是發表對某些事物的尊敬,倒不如說是人在社會上自我定位的一種方法,還有表示對談話內容所表示的一種「承認」。粗略的說,就是把整個社會分成「內」與「外」,再在這再個圈圈中定義出各自的「上」與「下」。- y9 \8 m/ @! i/ O4 B/ r
3 `4 N8 i% e- [2 Z& `8 m但所謂的內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明確的說,它只能算是一種相對的準則。如果目標是另一個家庭,那麼自己的家人就是內,而另一個家庭的人就是外;在學校中,自己班上的同學是內,而別班的算是外,可是如果以別的學校為對象的話,整個自己的學校,無論是不是自己班的同學,都算是內了。所以無法硬性規定什麼人事物是內,而什麼是外。$ T, ?% t; j* L5 h3 j, p( B
; U: C4 Z: c. D3 u0 w敬語和丁寧語最基本的差別在於,丁寧語發出的對象是對話的另一方,而敬語的目標是依對話的內容而定的。舉個例子來說,我和你很熟,所以我在跟你說話的時候就不需要使用丁寧語,但若我所談到的是公司的上司,為了表視我對他的承認,我必需在內容中使用敬語。而若我和你不是很熟,說話時丁寧語氣就是必要的,但若我所講的話是無關階級等等的事物,那麼我也不需要使用敬語。當然,很多時候,由於談話的對方和談話的內容往往重疊,那麼丁寧語氣和敬語就必需同時出籠了。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我的上司,而我跟你又不是很熟(也就是說,不是屬於「同一圈」的人),那麼我在跟你對話時,除了使用丁寧語氣,敬語也是必要的。& X% I) M7 w3 O; i0 Y* B
; M" |4 y/ S/ ]7 l+ p但待遇表現的廣度其實不只如此,包括表面是敬語,骨子裡只是丁寧語氣的「丁重語」(一般來說在廣播裡可以聽見很多)、貶損人的「卑語」等等,都是待遇表現的範籌。另外,還有一些狀態的使用法也是在待遇表現中要注意的,比如「不能直接詢問上級的心意」、「對外圈的人提到自己的上級時,必需使用謙讓語」等等,都不純粹是語法上的限制。/ W7 O9 ^# t5 }
@$ C0 q9 @$ A3 L- J4 H
中文其實也有待遇表現,只不過複雜的程度和使用的頻率無法和日語相提並論而已。像「敝人」、「拙荊」到「貴校」、「貴國」等等,也都屬於待遇表現的一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