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6|回复: 9

求助:请问怎样复习词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7 14: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日语之前都差不多是自学的。现在复习时觉得基础很不牢,尤其是感觉词汇量很少,很想买本词汇书每天背。但是老师以及同事都说现在这样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们平时上班很忙,都很少有时间看书)。所以我想请教一下象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复习才好呢, y* w: N: I5 F+ o& f  |' w8 x
拜托各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5: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刚考了一级,好像打仗一般,累得筋疲力尽,三月总算拿到了对得起自己汗水的分数。现在想想每年这时还有许多朋友正忙于应付鬼子的刁钻问题,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当然高手可能不以为然,不过对象我一样没去过日本又非日语专业的学友可能会有些用吧。0 E+ ^% D: h: K9 i% K2 m$ [) v  h3 X
# |2 H- J* z! V" o" q
  中国、新加坡等同属汉文化圈的国家地区,学起日语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汉字。即便是从未学过日语的中国人,拿到一份日文报纸,瞎蒙也能猜懂不少。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学外语时弃英从日的主要理由(当然也包括我)。同样道理,也有不少日本人因此而选择学习中文,我有个日本朋友来中国留学,分班的摸底考试结束后竟给分到C班去了,本来象他这样除了“你好”“谢谢”之外什么都不会的只能去入门级的F班。
6 w) P7 }: ]7 m( ?8 |- F% S
7 i1 [9 l( ], V0 e   因为汉字,我们学习日语开始时进步飞快,学完《标日》初级(上)后(相当于日本语能力试验4级水平),普通的夜校只需30多个课时,就能看懂一般的指示性文字如简介、导游图,甚至一般的新闻,以及和日本人做简单的交流。这在一般学英语的人眼中看来,是决不能及的神速。# r* J& [6 O2 y
/ L& M' W& j$ j" p& V
  然而恰恰正因为这样,汉字就成了一副墨镜,挡住了自己的视线,让我们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水平。想起几年前考4级得分竟然不足160(满分400),这怎能不令我汗颜。衡量日语水平高低的标志就是听力,因为听力没汉字,你没学好就是听不懂,猜都没法猜。有个学医的朋友日语学习10年,水平已经令人望而生畏了:1级试验文字语汇满分(100),文法读解满分(200),听力30分。每年国内考生的听力平均分总在40分左右徘徊,而在日本的留学生往往都能及格,为什么?你没有不得不听日语的环境,你没有对听力进行专门训练,光靠背词汇语法,你就没法提高,听力不高你就无法使用日语交流。那样的日语无非是“屠龙之技”罢了。
' |8 M0 Y. U/ u' Z+ o  Q
6 ]& c7 u& F  }5 K& x0 R7 k! P   常听老师说“学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大抵暗示日语的难度远胜英语,学英语的恐怕会给我仍臭鸡蛋了。不过学习语言其实等同于学一种文化(吴老师语),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文化渊源越深,表达方式就越复杂。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不足百年历史,为了便于和非英语母语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选择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是理所当然的。倘若遇上研究英国文化的专家,恐怕就会对英语真正的难点有深刻感触。而日本这样长期以单一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才会对诸如“对不起”的十几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微妙差距有着清晰的定义。
& Y2 W+ B9 w1 L1 ^! `( x7 L/ N, J6 X  b  |: {" U( l8 H
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二)
1 E8 x8 Y2 _$ x: V2 O
( M- z9 s1 t$ I4 ^6 g. `   当年让吴老师对我们这班学生煞费苦心的不是教我们日语,而是要改变我们这些理科生的思维方式。“I×U= P”是众所周知的功率公式,它表示电流和电压的乘积等于功率,它具有唯一性,已知电流电压只能得出唯一的解,而不会有两个以上的答案。语言却不是这样,它没有唯一的规律只有相对的规律。大家都知道“果物がすきだ”表示“我喜欢水果”,这里“果物”是名词,“すきだ”是形容动词,所以两者之间应用助词“が”连接,而有些书上却堂而皇之写着“果物をすきだ”,这是怎么回事呢?“を”不是连接谓语和宾语的吗?是印刷错误吗?不是,“这是例外,日本人就这么说”每当问到此类问题时,老师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这老师怎么这样啊?嘴上不说心里却老嘀咕。等到随着时间地流逝,掌握地词汇、句型多了,慢慢拥有了所谓“日语思维”时,这些问题全都不再是问题。8 t/ w' R1 ]' b3 p. ]# i
/ G. @- A3 x. j& o
  有次我问日本朋友一个词是形容动词还是动词,那朋友张着大嘴“啊”了半天也没说个所以然来。反倒问我一个中文词的词性,这次轮到我瞠目结舌了。原来自己的中文语法也是一塌糊涂啊,可这并不影响我们看电影电视,也不影响我们交谈或是争吵。有人说大学的英语教授说的英文没有纽约街头收破烂的流利,虽然有些偏激,但抛开教授应有的学识价值不谈,就语言的应用来说倒也不失偏颇。
' r3 p% k' p, k: y2 K# L) ?6 p' }0 T* ~
  所谓语法,不过是造出来给初学者学的。就如同孩子学走路,开始需用学步车一样,等你会走了,甚至会跑了,还用学步车只能束缚自己,到头来哪儿都去不了。所以学语言到中级以后就应该大胆抛弃语法,注重听说,除非你有志做语法专家,或语言教师。
' ]! ?6 ^0 h+ w; O5 E( h0 c
% B5 @2 N* w2 x3 A2 Q# ]* b$ C   学习语言要讲究语感。在学日语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汇,倒是有个游泳的”准专业人士”教我学游泳时大谈“水感”。在我短短的三年高中排球生涯里,拿过两届市排球冠军,当时的教练常和我们讲“球感”。所谓“语感”、“水感”、“球感”听起来好像容易明白,不过是种感觉,真正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比如排球简单说只有“发垫传拦扣”五大基本功,训练只有这么单调的几项,尤其以素质训练最为艰苦。等到比赛时,球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却经常会有戏剧性的时刻,明明救不到的球救到了,明明扣不到的球扣到了,明明拦不到的球拦到了。所有这一切是训练场上都不会有的训练姿势,竟然都能做到,也只有这时才会深深理解“球感”的真正含义。
8 Y0 A- @  n3 ]
: p  ~' V( h  X4 Q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三)% h% l( t  \: T3 Z( c0 ~+ T' i9 D

" D% A% L( O7 T. T: C   正是因为要讲究“感”,语言的学习就和理工科的学习就有了截然的不同。在理工科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个公式或是一个解题思路,水平就会上升,因此如果来绘图的话,学习水平是一条随掌握的知识量上升的曲线,而语言的学习却是阶梯线。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遇上不管怎么背课文、背单词、读、听、说,水平不见上升反而略有下降的时候。这种现象在日语里叫“かべ(壁)”,常用“壁を突き当たる、壁にぶち当たる”来形容学习工作遇到了障碍。只要突破了这层障碍(壁を仱暝饯à耄⒂镅缘难熬突嵊幸桓龊艽蟮奶岣摺R虼擞镅匝暗慕韧【鲇谕黄普习氖奔洌飧鍪奔湟蛉硕欤械暮芏蹋械暮艹ぃ踔燎钇湟簧嘉薹ǹ缭健D敲慈绾尾拍芡黄普习扒蠓⒄鼓兀縗4 G1 ]2 S& I, I: D7 ^

. J$ J3 p" [* @# L5 I   "量的积累才是引发质变的关键!"吴老师常这样对我们说。没有坚实的量作为基础,谈什么都白搭,那样的日语是“砂上の楼閣(空中楼阁)”。增加量其实就是要大量练习,练习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習うように慣れろ)。因此你要提高交流能力呢,就要多和日本人交谈;你要提高词汇量呢,就要多背单词;你要提高听力呢,就要多听写;你要提高日本语能力试验呢,当然就要多做题了。这次能力试验还没考,我就有信心能过,事实上的点数也在估分的范围内。为什么?就是因为有量!为了备考,我做完后订正、并完全弄懂的习题集有15公分厚。91年-01年的日本语试验听力问题全部听写订正完,总时长495分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试题全部上传供大家下载,并且听写原文全部发表在论坛供大家参考)。做题做的多了,逐渐会有奇怪的事发生,明明你你没看懂这道题的意思,明明你并没有完全听懂,你却能准确无误地给出答案(恐怕是“题感”吧(玩笑))。这并非是机缘巧合。刚学日语时最头痛的就是听力,当时的老师也是轻描淡写地说“慢慢听吧,听得多了就听懂了,听到后来日本人还没说出口你就会猜到他会说什么”。这就是真正的“语感”,没有量,你甚至连他这句话的意思都无法理解。
! ?" x% Z- a. X* N* Y- W, E! e
9 K( y5 {; U& Y9 w3 ?6 h0 F   记得有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位老人谈学英语的经验,当他把听坏的17部录音机拿出来时(当时还没有复读机),那场面及其震撼人心。这是多么大的量?我的启蒙日语老师说他读大学时背单词用掉的纸有几十公分厚,这又是多大大的量?吴老师说她每天早上练30分钟”速口言葉”(绕口令),十年如一日,又是多大的量?现在对于学外语,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个人蹦出来倡导一种方法,方法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实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因此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有重视词汇的,如我的启蒙老师,词汇量大,自然阅读厉害;有重视听力的,如那位老人,听力超群;有重视读说的,如吴老师和李阳克立兹,发音标准交流能力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量。听坏的录音机是量;用掉的纸是量;20岁每天读课文20遍,30岁读30遍是吴老师要求我们的量。天下武功异路同途!1 `  U, o+ l; A: h
: [9 `6 h5 Z5 [# t) Y8 U+ U$ D' m
  所以学习语言,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再选择学习方法,最后加上量,耐心等候质变的到来。* J- F* b" }: V- v, }$ S  G& E
% l& p& K& J) |$ l% v( g; M
日语听力应试提高经验谈(终)
" l7 n8 O' A" ^
' @' A, Q2 H$ C  n/ j  M   刚学日语时,老师常叫我们要加强阅读训练,要精读、泛读一起抓。训练听力也不妨“精听”、“泛听”双管齐下。; x) y/ y7 \  W0 `
- t3 \$ |; P" t( ^% m' o
  “泛听”可以选择电台、电视上的日语节目。我在北京时经常听调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晚8-10点,节目比较丰富,通常是一中一日两位播音员主持。语速适中,很适合初学者。NHK就比较恐怖了,原汁原味的日语,只有谈话类节目能听懂些,而且内地还不一定收得到。还有可以去网络上去找日本电台电视台的网站,本站的新闻类资料就是从日本网站上收集而来。另外就是看日本的电视剧动画片,这就是语言专业的视听课。怎么样,学语言挺好玩的吧。“泛听”不要求每个字都听明白,主要锻炼的是“感觉”,关键要体会说话人的感情,同样的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语言色彩。电视剧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是此类训练的上上之选(能力试题中有不少模糊的说法,不从日剧中培养语感还真没法答,——可恶的日本鬼子)。应选择现代题材的生活剧(MM们肯定喜欢,GG们就……),历史的就算了吧(古语一大堆,可怜我本国古文还未必明白呢)。有决心每天看一个小时,保证一年后听力呱呱叫。; G% G4 O) b. g. l! {
7 b# {% W" I; t  v( r; Z/ Q
  “精听”当然就是我所说的听写了。把听到的每一个词都反复听懂并听写下来,不懂的要查词典确认,完全订正为止。如果要参加日本语能力试验的话,必须把历年的题尽可能全部听写完毕,如果是一级的话还必须找一些模拟题库来加餐。本站会把92-01年的一级听力试题逐步推出,听写答案(全是我备考一级时听写的哦)全部贴到论坛里供大家参考。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个听坏十几部录音机的老头吗?现在可以没那么恐怖了,——有复读机了嘛。可以一句一句,一个词一个词反反复复直至听懂。只不过太过笨重,加上词典,每天好像背两块砖头去泡图书馆,真是苦不堪言。考完后就换了个mp3复读机,小巧玲珑,只有半个香烟盒大,还是立体声,没事可以听音乐。一些资料我都录成mp3格式(录音软件本站“相关下载”中有),挂在脖子上可以走到哪儿听到哪儿,美死我了。不过价钱也令人咋舌,——600多元呢。后来发现网上有复读机软件,不仅可以复读还可以边复读边输入听写文档(文档味rtf格式,用word就可以编辑,本站“相关下载”中有),关键是便宜啊(注册费不过20元),唉……
+ y6 B1 F( E/ t' q4 t0 r, J3 z3 e) A  [8 }4 K
  好了,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两点:正确的思维方向+正确的训练方法。祝大家都能顺利过关!
2 @8 B1 ~1 O% r+ B8 K; o% C" D- }+ e) ]! s$ K4 m6 r  X
  在此对北京语言大学的吴晓璀老师致敬,感谢您的教诲,让我受用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8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会努力复习。争取通过考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1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你真是血中送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1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经验我会借鉴的,谢谢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12: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是上海人,不是北京的,多多交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13: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握发的副词全背下来就行了,过两天,我在发一个全的,你先背那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0 13: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13: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多努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6 22: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上海的,看了后,学了很多,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19 0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