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5-8-4 1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14】越简单的词汇,越容易闹误会。7 L8 v& d g6 [6 k8 v( a1 p
" `; b5 T, F4 ~/ i+ M
4 Y: K& K8 ^/ M
日语中有些单词,看上去很简单,很普通,比如あつい(热的)和みず(水)。我就以这两个词为例,来说个小故事。
) Z1 c: r+ ^* k# ^
* [4 B, ~; T- I3 `$ L我有个朋友刘先生,去日本多年了,一直做生意。有一次,他去北海道的一个小地方出差,住进一家旅馆。卫生间里有冷、热水龙头,他想用热水洗洗脸,一拧热水龙头,里面没有热水,他想,可能是水管坏了,或者是那个时间没有热水供应。于是他找来服务员,向她要一点热水,他是这样说的: あついみずをください。 / J3 O3 O7 M6 h! C
$ }$ L7 K$ }3 I" R3 y: R* t; `7 |0 C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完全正确。没想到哪个服务员,脸上竟然流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想了好一会儿,竟然回答说:实在抱歉,我们这里没有あついみず。刘先生很生气,这么大的旅馆,怎么会没有热水呢。% ?# h6 P# C1 A* ^8 {8 c
9 ]; o: g) C, r/ }7 H* L+ @8 C那个旅馆里,确实有热水(服务台上有,锅炉上有,厨房里也有),那个服务员也是个老实人,决不会对客人故意撒谎,刘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 m. k) K/ S4 d, j- l, X
3 Z0 P: b; B4 K9 a9 \ x6 Q
后来我告诉他这是为什么: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国家,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みず就是指那种清澈、卫生的凉水,比如河川中的凉水,瀑布中的凉水,小溪中的凉水,等等,你要あついみず,在那个服务员的理解中,实际上是要一种“又热同时又凉的水”,世界上当然没有这种奇怪的水,所以她琢磨好半天,只好说没有这种东西。(这里我估计那个服务员是个乡下人,文化不高,脑筋比较慢,城里的服务员,应当不会犯这个错误)。2 E& ?% _' @% J3 g1 l) _
3 W$ J# f+ J: L% }. M0 s. n u0 k0 g% o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要问:热水用あついみず,难道不行吗?当然行,但是这样表述,不是地道的日本式说法,最好的说法是用おゆ,这才是一个地地道道日本特有的词汇,专门表示热水。如果刘先生当初用这个词,绝不会闹误会。
( L" k7 f( I; H9 m( T+ b
! J% c6 c* |! i ^- n我们中国人学日语时,老师不会把一个单词讲的这样清楚,这的确很遗憾。类似这样的例子,日语中还有一些,比如はたけ(田地)等,限于篇幅,我就不说了。8 Z* F% t1 D) V
4 X1 u. X. ? F0 f, q6 A* X(有好几个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是否在日本。兄弟我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最近公司不太忙,闲来无事,信口开河,随便写几个贴子,与各位切磋一下日语。一旦公司忙了,兄弟我只能失陪啦。)
7 O( F3 t: g3 `: C( a1 d
+ ]1 A) ]8 |1 h, r$ P$ W* ?" s: S7 ?" P& h8 Y. H1 [
( y9 Q" L4 Z% I2 _& i9 T3 q; e( Q. V2 M1 i$ L7 c! \ {) W- J
7 z9 U, }* L& g9 [9 P# N- P b: O【闲聊日语之15】学日语的两大坏处
1 l N# w, S! R" [, g" I: g) R0 U7 w: o& u3 p4 o
" u( ~7 a! `5 z$ n
我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从小就能说日语。由于有这样一个特殊条件,我爱人一直想让我教我儿子学日语,我就是不教,我爱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原因复杂,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 [; @& {0 V+ W( \4 u
6 T+ J3 a! T- M; L" m4 ]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原因也能说清楚。与学习其他外语相比,我个人觉得,学日语有两大坏处,或者换句话说,日语有两大缺点。第一个缺点是:日语的学习强度太大。国外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英国孩子只要记住1000个单词,即可看懂日常英文文章的80%,法国孩子是1000个单词84%,西班牙孩子是1000个单词81%,而日本孩子1000个单词只能看懂46%。日本孩子要看懂80%以上,至少需要记住约4000个单词。你说这是不是学习强度太大。& H- n; A# U9 h1 O# c4 C, K% Q) {0 r
& O. u0 V" h p4 C第二个缺点是:日语的语言效率太低。由于日语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动词放在句子的最后面,名词放在定语的最后面,等等,日语在国际交往中,被公认为是效率最低的语言之一。上面这几句话,专业性有点强,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0 L% G$ f+ ]3 T5 h
5 H" z2 d0 o1 h4 L比如火车站上的广播(翻译成中文):“各位旅客,前往新泻的列车就要进站了,本次列车,中途在大宫、熊谷、高崎、、、、、、(后面还有一长串地名)”,听到这里,旅客一般都会认为,这些地名,肯定都是火车中途的停车站,所以并不注意去听,没想到播音员说着说着,最后竟然是“止まりません(不停车)”。有个旅客是去涩川,由于刚才没注意听,不知道那一长串地名中,是否有涩川,于是赶快跑到站长室去询问。这就是语言效率低的突出表现。
5 O o' w) p: C
$ n+ Y* c0 ^( ~: z2 B' l, z% ~' V2 w4 F所以我的结论是:除非您有特殊的理由,比如哈日,爱看日剧,想去日本留学等,你可以学习日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我建议您优先学英语。 0 i- s }! f7 u7 o' n. k! ?& T
0 S. m% d' ^) c6 I- Y# o
7 g% N8 l: A R2 k6 @) |9 }% ~0 A4 [- D+ t
- _* Q8 h2 _- b: A' R
, l' M2 |( l% {
【闲聊日语之16】如何破译日文密码
& _4 t$ Z7 m& N& v3 u. V3 r3 r: C! ~7 M$ a" @% S' n* c, I- q
6 h, K1 s6 O# _% ~许多日本商社,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社,总社与分社之间的通信,为了保密,一般都对电文进行简单的加密(复杂的加密,成本太高)。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破译这种简单加密的电文。本文的目的,一是增加各位对日语语音的了解,二是普及密码学知识,请不要用于非法目的。
9 K; `/ Z8 L3 ]
% e' F: ]+ W4 S" m, z# t/ ~我们以单词さくら(樱花)为例。总社首先将这个单词转换为罗马字,就是sakura,每个字母向后退一位(有时向前进一位,有时后退或前进多位,有时将字母的ASCII代码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值,以商社指定的加密规则为准),于是sakura变成了tblvsb。总社把这个词发出去。分社收到这个词后,每个字母向前进一位,于是又变成sakura。(就这么简单!) 3 C" x5 ^- M/ K5 K
. e: g1 n$ ^+ d- r0 t/ Y& ?; c
在语音学上,日语有三大特点。第一,每个假名均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比如s+a。第二,日语只有5个元音,分别是a、i、u、e、o。第三,这5个元音在单词中出现的次数(也就是出现的概率),有一定的规律,按概率大小依次是:
8 @3 z: C3 x; P: ra: 16
$ O# H+ @* O% c4 {. T3 K' K8 Q123 b/ f4 S# |( a* \
i: 10# b& }$ {2 [# ]; t- y! e. i4 ~
e: 7
8 B4 @: ~# _" \. r1 C3 H9 I& N1 {u: 5 , J1 {& Y4 ?/ P. r- M) E* a
4 I2 z% L4 z7 v8 j9 O
假设我们现在手里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我们首先找出,哪个字母出现的次数最多,假设d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可以基本断定,d就是a,也就是说,a向后退了三位,变成d。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每个字母都向后退三位,明文就出来的。, y: P ]& R+ n7 b$ k
p: E+ n' g* x8 b) A( k% G" h u当然,我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用手工完成太慢。
9 `% e* n; ]$ G
+ D' D. N; a6 F' }3 ]/ u/ ~4 j9 c( W, `! i6 U2 _
) G( w7 i: \9 s3 R/ |! [, `% [
' }; K1 _0 E- |6 I
, d$ R& D, R! j0 v
) J8 \+ k' O0 W' _# x
【闲聊日语之17】三个单词,一个意思,如何使用呢?
5 V- Y2 z* J! V6 C4 S3 I' i1 }8 b6 \6 U; S
6 w# X# n* U& [1 |/ f我同事老李的孩子,在北外学日语,今年好象是二年级了,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有关日语的问题。那天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在日语中,有些时候,一个意思,最多可以用三个单词表达,比如“访问”这个意思,第一可以用日语固有词汇“訪れる”,第二可以用汉语词汇“訪問”,第三可以用外来语词汇“ビジト”(即visit)。他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使用呢? 2 c: E4 G1 L8 p# w
" B' I4 S( J3 ~* W0 E3 y假设现在是200年前(或更早),那时的日语中,根本没有第二、三类词汇,只有第一类词汇,也就是只有固有词汇。固有词汇有一个缺点,就是含义较多,不够严谨,比如“上げる”这个词,我手头有一本袖珍《和英词典》,查了一下,至少有四个意思(raise、give、turn、hold),你看这四个意思,差别还是很大的。但当时日本闭关锁国,不与世界交往,这些固有词汇,已经足够了。 $ s" i! n6 M/ _4 J w
/ q. p4 \5 z- t! }8 A9 l以后可就不行了。随着荷兰人、美国人、英国人等等,陆续进入日本,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交往,日本人根据西方语言(主要是荷兰语),自己创造了一批词汇(这些词汇传统上用汉字表示,不用假名表示),比如“訪問”。你看这个单词,意思就很单一了,不再有多个意思。如果日本与外国签署条约,用这个词,肯定不会闹误会。 3 w/ t+ E& j% R
; j0 I B7 }+ _7 ^7 ]- W& h进入20世纪之后,日本已经完全融合到国际社会中,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汇越来越不够用,比如“无线电”这样的词,传统日语中根本没有,所以,日本人以英语为主要对象,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例如“ラジオ”。我有时去外语书店转转,看到《日语外来语词典》,一本比一本厚,这说明在现在日语中,外来语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已经达到无法记忆的程度了。
4 e5 [+ l) `0 a( |' h' L5 ]0 D, f# |7 ]& ~6 S% \/ c
简单介绍了一下历史之后,我个人对上面那个问题,是这样看了:! b: B+ v/ i" |* N: O
+ b% Z `2 h# I. z |(1)如果你写一篇文章,内容属于传统性质,或者文学性质,比如介绍日本的历史、民俗,或者创作和歌、徘句等,你最好使用第一类词汇,古色古香,清淡优雅,让人看着很舒服。
1 {& O1 n& n$ t. e" G$ O3 n% C( n% p0 ` {) K
(2)如果文章内容属于学术性质,或者条约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二类词汇,比较严谨,比较正规,让人看着放心。(3)如果文章内容属于科技性质,或者娱乐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三种词汇,人家会觉得你很时尚,很前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 R6 ]" |- p- P( \* \2 ` $ n/ N, c6 f. D' Y2 V+ v7 f
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具体用那一类,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个总的原则,希望能够供您参考。
- R( Z! t9 v9 d4 _2 _3 Q* G" y
) S- \0 A+ m& U0 k
& a! Y( I+ Z4 x1 O a( W" P$ k- Y2 i8 T) ^( i' S* G1 C
B6 X' E9 q1 n" c/ M3 i. m) @* `1 l
5 j, E* c9 S' t: |
% l# ~ ~- i+ {* k4 ~" C【闲聊日语之18】让日本人出洋相的一个损招
0 ^. h! X5 H a; W. j+ x; z& F/ M4 S' z
& g, Z i- ?" f# L9 n5 @# {# T
我曾对一位有多年交情的日本朋友开玩笑说:就是猪讲英语,也不你们日本人讲英语好听。他听了,脸刷的一下子就红了。因为这句话虽然难听,但说到了点子上了,日本人讲英语,实在太难听啦。今天上午,我在网上闲逛时,还偶然看到了一个关于日本人讲英语的笑话,绝对经典,值得珍藏。
9 s% F- _ z8 \$ F% [ 8 @/ L7 f. Q, @3 `. R3 p
话说,日本前首相森喜郎,有一次要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森喜郎让他的翻译教他两句二人见面时常用的英语,翻译说:一见面,您首先说 How are you?(你好吗?),克林顿就会回答说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这时您再说 Me too(我也是,即我也很好),就行了。没想到森喜郎一见克林顿,有点紧张,把 How are you? 说成了 Who are you?(你是谁?),克林顿大吃了一惊,这家伙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大概是跟我开玩笑吧,于是也开玩笑地说 I'm husband of Hillary(我是希拉里的丈夫),森喜郎当然听不懂啦,他只知道说了第一句之后,现在该说第二句了,于是他就说 Me too(我也是)。
2 t: S: M6 v0 s1 ]) O4 G, o, J
+ E- {. E) s. h/ r日本人讲英语非常蹩脚的原因,与种族、智力等无关,完全是日语本身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日语的每个音节(也就是每个假名),通常是由一个辅音加一个元音构成的,比如“か”,它是由辅音 k 和元音 a 构成的。而在英语中,一个音节由多个辅音构成,是很常见的,比如 script 这个单词(中文意思是脚本),它的国际音标是 [skript],也就是由5个辅音和1个元音构成,但算做一个音节。 4 O- a1 M9 n) r0 k" c
6 q9 X) p7 A) g q. \0 C* ?) F- }
这个道理,咱们中国人,你只要学过英语,肯定能够理解。学过英语的日本人,嘴上也说能理解,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能理解,他非要把这一个好好的音节,活生生拆散,拆成五个音节,即スクリプト,才觉得合理,才觉得顺嘴。您说可笑不可笑?!7 x F6 j. t: A# y2 N0 z7 x
: a. v6 N2 y8 j+ J
你要想看一个日本人在这方面出洋相,我告诉您一个损招:带他去卡拉 OK 厅,点一首英文歌曲。咱们假设那首英文歌曲,总共有100个音节,但那个日本人至少能拆成300个音节,所以当歌曲结束,音乐停止时,那个鬼子刚刚唱了三分之一。+ T+ F8 a) u5 h, \! S) A3 W
* @$ X2 [( a, H7 \; S! x& u
2 N) p4 L1 |! ]* c/ \, _
2 \( l4 y6 |# \1 c5 k3 a3 u9 N( D- E
9 n v' m$ T9 G. H3 A) S
9 Y) I# Z1 U6 u. f% F" W1 D' X/ ~1 X
【闲聊日语之19】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 $ Q- ^) }" c" S5 U# |
?+ P7 g% n4 {4 f% ^
4 B$ k! { j8 k" f, V7 P" X2 b5 M
吴先生是北京某外语院校日语系的讲师。他那个学校,以前有一个好传统:不论是讲师,还是教授,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都必须把自己所要教的课程,写出完整的教案,比如这个问题,我应当怎样讲解,万一有学生刨根问底,我应当怎样回答,等等,非常详细。 # R' v) s* ~% u% ?
+ |: c/ w+ S- x$ Z后来,社会上的功利主义风气,吹到了大学,老师们也变得浮躁起来。刚开始,大家马马乎乎还写一点教案,以后越写越少,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了,上了讲台,即兴发挥,说到那是那。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0 C% V2 d6 l3 o
- o( t* T2 B @3 U) m3 v: C5 ?
工作几年后,学校送吴先生去日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进修一年,主要学习日本外语院校的教学方法。吴先生的导师叫河上(Kawakami),50多岁了。河上每次来教室,都夹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但讲课过程中,从不翻开,下课再把这个笔记本夹走。有一次,吴先生好奇,就问河上,您那个笔记本是什么呀?河上回答:是我教书30年所积累的教案,你可以看看啊。0 O. i0 \6 n& o1 m
& b: g' }, f% Z$ a L
吴先生看了看,大吃一惊,只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非常工整的小字,时间从昭和某年某月某日,一直延续到平成某年某月某日,凡是外国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比较复杂的问题,河上都写出了相应的教案。毛主席曾经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写教案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教案,而且自始至终那样认真。看到这些,吴先生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为人师表。两人都是教师,自己与河上相比,实在太惭愧了。6 Q1 a' ]' V* T z* z* |3 t
: L1 j8 E. \, f0 p6 K
回国之后,吴先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系里的同事们,大家也很感慨。但感慨归感慨,不写仍然不写。因为懒惰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回去了。况且在一个大环境里,大家都不做,你偏要做,反而显得你很特别。所以吴先生到现在为止,仍然不写教案。 - r7 j e5 b! V- s0 E, Q, e
$ \4 K( t$ I. T" [/ o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看来留日经历,确实没有积极影响呀!不是这样的。吴先生说:我虽然现在随大流,但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这样不负责,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了。我可以这样,但我儿子将来不能这样。他虽然才上小学,但我已经开始教育他,要学那个日本河上爷爷,做事要认真,要持久,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才能干大事。 . _% `( W5 [9 c, R, Y' q4 O2 ]
7 q* L8 a9 a% C: X+ n2 l2 G在吴先生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确实改正了不少坏习惯,现在已经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一件事了。儿童时代的行为,对他将来长大成人,有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故事中,日本人民一些特有的优秀品格,教育了吴先生,反过来,吴先生又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的子女。所以我认为,从小的方面说,留日经历对吴先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从大的方面说,这正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