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5-8-4 14: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20】介绍一个提高日语听力的廉价、有效方法 % T- v/ B% q q; B; e, e2 p
: W% U8 Q5 s. O$ A7 z9 b. t6 |: h/ Y, l) W: T: f
我在各个日语 BBS 闲逛时,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贴子:我自学日语已经有一年啦(或者更长时间),但听力老是上不去,请各位大侠给我出出主意。 % I/ h; |& D3 M1 x( p- H$ ^
0 v% z; @$ g0 X4 Z2 O提高日语听力,当然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你是大款,你可以花钱雇一个日本人,天天陪着你,跟你说日语,或者干脆去日本,住上一年,听力也就上去了。但您也明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比较经济、又比较有效的方法。下面我给您介绍一种,您可以试试,看看效果。* A: ?0 G5 w$ y) k- C. Q# z
~6 I- d6 j0 b1 z/ {" m! \
首先,您必须学过日语,并且掌握了大约1000个单词,这是前提条件。我这里所说的“掌握了”,是指,我单独说出一个单词,比如“さくら”,你就能听出来,哦,是“さくら”,中文意思是“樱花”,但是把这个词放在一个长句子中,你就听不出来了,因为你的听力比较差。
: I3 `1 Z+ Y+ ^! `7 H4 I 6 m* Y5 o6 }+ T1 ~. c
随后,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坚持每天晚上8点钟,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大约是十分钟,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CRI 的这个日语新闻,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 FM 都可以收到,万一收不到,也可以改听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之音(VOA)甚至北韩的日语新闻,但我不知道具体的频率。 7 n& @5 V9 r8 J! ?; `7 Y9 F
% ~; V2 C$ m7 @3 b0 d3 r8 ?+ H7 u在你听之前,你必须准备好一张纸和一杆笔,日语新闻开始后,你就必须认真听,一定要认真听,周围环境最好要安静,每听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单词,就立刻把它写在纸上,比如听到了“こちら”,马上写下来,听到了“はじめ”,马上写下来,等等等等。 3 n) `. D2 J0 H' j9 P
- z; M5 ^6 J" w; |5 I# |- ^第一天,你可能只听懂了15个单词,没关系,第二天,可能就增加到27个,只要你坚持(我特别强调坚持),一个月后,你至少能听懂几百个,半年后,你掌握的那些单词,基本上都能听出来了。
' Y% s) g" K( c, M* l! Z) t3 A
3 r; P$ L* b- O这样边听边写,有三大好处:第一个是练习听力,第二个是温习单词,我不用多说了,第三个,非常非常重要,假设你刚刚听了一条新闻,是关于中东局势的,并在纸上记下了 4 个相关单词,分别是“爆炸、七人、死亡、轰炸”,其他单词都没听懂,但这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根据你的国际知识,你已经能够猜出来:巴勒斯坦又在以色列制造了自杀爆炸,七人死亡,以色列马上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进行轰炸。 ' R* W: }/ Q$ @4 W
, m# o3 H/ ~% ` e% F如果你今后日语越学越好,终于有一天,有家大公司聘你为日语口译,你就必须具备这种速记、速猜、速译能力,因为在实际谈判中,对方往往要讲一大段话,才停下来,此时,你必须能够抓住几个关键词,再根据你的记忆,把这一大段话的中文译文串出来。(绝对是经验之谈!)# v- E# e) X' x, j# m
6 V% Y8 v$ X% @/ o/ {
- A1 ^, t O: j+ K1 f) F" `5 K1 [- F+ `- K" q
0 @- v! p; l8 T, A( @2 _/ \& ^& h% x. L& R% _( c& O
7 L/ h; R$ z& ~' f/ A【闲聊日语之21】“が”和“は”的精髓
, m# ]2 Q7 q. V
* e3 Z- _* x, _* M, u
/ B, w% V! u/ J: b6 `, f' U1 C“が”和“は”是日语中最常用的两个助词,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日语初学者感到比较难的一个问题。
/ l4 c0 a; z( R1 o$ y, Y& v5 F! F; v7 h! m2 [7 a& C0 _
我翻过一些日语教科书和语法书,那里面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区别,比如“が”应当怎样怎样用,“は”应当怎样怎样用,等等,很具体。但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可能不正确):这些介绍,虽然很详细,很具体,也很正确,但好象并没有抓住两者区别的“精髓”。下面我想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告诉你如何抓住两者区别的“精髓”。
( {% w' N7 I' H) d. \. Z & o7 G/ k, ?. j! C: f4 H
假设张三和李四在树林里散步,张三突然看到树枝上有一只鸟(请注意,此时李四还没有看到,这是这个例子的第一个关键处),于是张三用手指给李四,并说:9 f- B; m9 p( [" z4 O1 o& {9 G* J1 ?- ^7 _
~. b2 _; h0 C2 _, l* O, Qあそこに鳥がいます。(那里有一只鸟) - v# l/ v4 j6 w' \$ J
* `4 `& n: H5 g8 S& X& m张三用手一指,于是李四也看到了(这是第二个关键处),张三的眼神很好,能够分辨出这只鸟的种类,他继续说:
3 E0 q h4 u- J) `7 E
, S3 G5 q8 r% ~ |( Tあの鳥は鸚鵡です。(那只鸟是鹦鹉) / n( q1 R2 C6 Y/ v
8 t/ Z7 s4 s m! f3 u: R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精髓”是什么:如果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尚没有出现某个事物(第一个关键处),你需要用“が”,一旦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某个事物(第二个关键处),你就需要用“は”了。
9 S0 Z1 D8 B* x8 x Q' U/ d S
) n D* U# |9 c# X最后我认为有必要,特别强调一点:前面提到的教科书、语法书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你当然应该掌握,你千万不要用我这个帖子的内容,来否定那些内容。我只是做一个小补充而已。
4 c4 }: B# c9 r7 ~- {
2 p* e" k! X/ m# L: P. c. U. ^
2 D& u0 u3 y; ^9 V9 @# D1 u
0 E$ V8 k6 X6 X/ @. Z% ~3 L( @, n. G4 o7 n8 ?: d' Q) V& I
2 n* |% m7 l& t2 [ T9 I. Q+ l【闲聊日语之22】说日语,要学会察言观色。9 f& S; T+ b$ H5 D# }2 y4 I9 r! J
; Y2 ^, t4 o1 L$ ^) B # L) }9 ~& V4 m/ k1 I
我以前写过一个贴子,叫《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其中我说,留日人员察言观色的能力,比出国以前更强了。我有个上海朋友谢先生,就是留日的,他给我发邮件,说他坚决不能同意这个说法。
0 T! V5 X+ G6 R; E9 d! p8 f7 v
, `5 ^* ]0 c: O+ G我回答他说:你虽然在日本留学几年,但你每天的活动场所,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要么就是宿舍,你是典型的“三点一线”,你从未真正跟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接触过。如果你真正走入日本社会,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谢先生于是又给我发邮件,让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好吧,我这里就举一个具体例子。 0 \9 M1 t* h( a% Y$ I# H# i
6 g d: f( e* d* s% m
比如你去看望一个日本朋友,没想到,那个朋友不在家,他夫人在门口接待你,说:今ちょっと出かけておりますが、もうそろそろ帰ってまいりますから、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他刚刚出去,但是也该回来了,您是否稍等一会儿呢?
1 {8 A L4 n: C/ E! H& \
0 u. P$ {6 M3 W- G; n2 N$ D如果在中国,听到这样的话,我们通常都会反问一句:要等多长时间呢?回答:大约10分钟吧(或者,他可能要下午才回来了)。如果是10分种,我们就进屋去等,如果是下午才回来,我们就先回去,下午再来。
. I8 R: ^. `6 `6 ?. X7 c3 P- y9 G$ B8 H! w$ x6 O
但是,你是在日本,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和口气,反问日本女主人,那是相当不礼貌、不客气的,会给女主人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日本人说话,许多情况下,是很含糊的,比如上面那句话,这就是日语的特点,中国人要想听懂这种含糊的话,就必须掌握察言观色的能力。 $ P3 H( Z4 e8 u% L4 J2 ?6 D
' A K% f+ q' @/ K2 ~
怎样掌握呢?以这个例子为例:第一,你要看那个女主人是慌慌张张跑出来接你,还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如果是前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有事,比如正在干家务活,做饭,看孩子等,这种情况下,你就应当告辞,不要打搅人家。如果是后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没事,你要是进屋等一等,跟她聊聊天,说不定她还很高兴。
" `5 b! N9 A' x9 v6 H# r2 _6 d; U4 c, e5 E1 c8 T8 j2 \# U
第二、即使那个女主人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你也要看一下周围的环境,比如院里绳子上,晾着许多洗过的衣服,都已经干了,而且天很阴,好象要下雨。这时,你就应当想到,女主人即使不出来接我,也可能要出来收衣服,所以,你应当暂时告辞。 |( G& A6 W% g9 v' a9 Z
! l, g% g0 t! d2 F第三、你还需要考虑那个男主人的行动规律,比如他是一个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运动的人,周末就喜欢呆在家里,很少出门,如果出门,很少去远处,无非是去附近的超市买包烟,很快就能回来,所以,你可以进屋等一等。 1 W. Z8 M+ B( C0 o6 n# `
9 A$ @/ f; o( u6 A: M第四、你还要考虑那个女主人所使用的词汇,以及敬语所达到的尊敬程度。比如“一会儿”这个意思,在日语中有多个副词,都可以描述,但相互之间有很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你结合上面几点,综合判断女主人是否是真心欢迎你进屋去等。
- ~0 d/ d# V+ q1 Z9 B
0 ^7 T6 j: u8 Z& V1 Q* g. w) l
2 k. F; K* ]3 t: b! Z- J3 m5 H, d: ]
+ B6 Y, e8 V" i# F6 h# n( E
2 P V) C& h" A$ g% S# X: D
【闲聊日语之23】因为一句话,砸了自己的饭碗。
7 [% @: c4 o- x7 @4 {4 H7 V' J# u. e
/ l! r5 V5 u: o
我有个日本朋友中村,开一家小公司,在东京附近的八王子。有一次,他的公司需要招聘一名业务人员,主要条件是略懂中文即可。招聘广告登报后,果然有两个人应聘,中村怕麻烦,就商定了一个时间,让他们来公司,先后面试。( X9 p0 p8 m; ?
# P) {9 J2 d* \3 d! N中村说:那两个人中,A 的中文水平,要比 B 好一些,但我最后还是选中了 B。我问为什么?中村说:面试时,我提了几个比较难的问题(比如日元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他们两个人都不知道,但 A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りません”,而 B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中村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您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我给您解释一下。, l( \' d6 L. t) Q/ E/ w$ d
7 {, L2 O' P% h) a$ O
“私は知りません”的中文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再没有任何隐含的意思。“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的中文意思,也是“我不知道”,但与上一句相比,学问可就大了。根据日本人的说话习惯,这句话实际上是下面这句话的自谦说法: 6 a6 ]5 m1 v3 D9 X2 V: T( s5 _! j
+ G8 F5 o. \; u( d5 ~# q" @/ P私は知らないので。(因为我不知道,所以。。。) 6 a' R1 X# D* ~2 M' k
7 k# ~4 _1 j8 I, _2 M
而这句话又隐含着下面的意思:
; `8 K6 W4 ]3 }0 T+ r
& G4 R/ ^! G$ W7 X. q7 t5 i* T5 r. w私は知らないので教え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想请您指教)* T$ S- f% A! W0 g# H
" o( E& j! F1 X4 ]# ]( J2 ]- k# [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吧。B 先生说话,让中村觉得舒服,让中村隐隐约约有一种坐轿子的感觉,所以中村选中了 B 先生。中国人常说:“嘴甜好办事”,其实日本也一样。A 先生仅仅因为一句话,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乍一看,好象不合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还是很合理的:假如 A 先生在工作中,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得罪了顾客,让顾客觉得不舒服,公司的生意是要受到影响的。
$ o. S: P0 `& F5 Q' b# P6 N# r9 r' X. C; e; m2 l- S- ?; X
8 \- L/ g" U7 P: D( o' D9 L, x
' w3 |4 |) C/ H. e1 r. P3 [/ d
( }1 L% q# M, `; h. _5 f8 X
2 K2 {1 I/ ^4 P3 A# k【闲聊日语之24】明明是现在的事,为什么用过去时态? 5 o4 ]3 c- ?! U! Z% J8 D6 N
+ z6 S& V3 c- x' a7 R; {% P% D
; j& }" n+ B- i0 q我朋友的孩子,在北京月坛附近的一家日语中学上学。那所学校很有名,好象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日语中学。每年夏天,都有日本的同龄孩子来学校,与中国孩子一起过暑假,中日两国学生通过日常交往,分别达到提高日语、汉语的目的。我觉得这个做法确实不错。 2 `9 t' m' o: j# Q8 F) `5 E8 z
" m2 B& [$ I- P4 B" m, |7 K d
有一次,这个孩子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发现那些日本同学,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明明是现在的事,却使用过去时态,例如“ました、でした”等,他们觉得很奇怪,问老师,老师也含含糊糊,只是说“那是习惯说法”,就把他们打发了。他觉得老师的解释好象不能接受,于是问我是怎么回事。 " U5 j7 R/ Z5 \2 ?- t
% ^* c/ A; r$ o1 Q, D" T
我说:一句话,如果明明是现在的事,却用过去时态,那么这句话,往往隐含着其它意思(日本人能够理解,中国人一般猜不出来)。比如你去日本的书店,买一本书,恰好那本书卖完了,没有了,店员一般会说:あの本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した。他为什么要用过去时态呢?因为这句话有一个隐含的意思:我店本应该事先就把这本书给您准备好,但由于疏忽,没能准备出来,实在是我店的失职啊。“事先”当然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使用了过去时态。
. E; Z& J& r0 I 0 e% x; j2 f' s7 e
再比如你去日本的理发店理发,理完后,离开之前,店员会向您表示感谢,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自从刚才您走进我店,在我店理发,就已经是照顾我店的生意了,这实在是我店的荣幸啊。“刚才”也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也使用了过去时态。 4 p6 ]8 ?- w, J
# U) R7 l" p& T" R+ Y" J
有朋友可能会问:假如我是那个店员,我不用过去事态,就用现在时态,行不行?我说:当然行,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赢得顾客的谅解或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使用过去时态,因为这样说话,能让顾客觉得舒服。( K" N# m$ U3 p5 t+ M7 e
1 K1 H; L' p0 o+ N# r* } P# n3 o, v+ P2 o. C) p
* U7 I( u. ] Y& n! f p$ R
, N C# h0 m5 `& k
' `; w7 y* f" Z# _【闲聊日语之25】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 q) a6 g; V! [. u/ S$ k6 j# `& z5 T$ B8 y) |% |% `2 a o
l; y% w6 g5 Q, k5 G: }! A
我有个朋友,也是北京人,90年代初就去日本了,娶了日本老婆,生了日本孩子,为了工作、生活方便,甚至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有一次他回国,请我吃饭,一起聊天。他讲:去日本十多年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论你怎样努力,你也进不了日本人的那个圈子,大家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原以为到日本混了那么长时间,不管怎样,至少也应当交一、两个日本朋友吧?其实一个也没交成。混来混去,到头来,才发现,原来还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转。 7 A! P) x3 D2 Q4 j) E# R# F
5 ^6 A1 f. @' \. q2 y4 t, a9 X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具有特别明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一个外国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很难进入日本人的活动圈子里。同样,一个日本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也不会企图进入外国人的活动圈子里。 3 z2 E7 }/ }3 Q) g( E: g0 O m( L
; A' X2 \% u, M% P% E3 Y: R6 h, R
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澳门大学有个葡文学院,每年暑假期间,举办一期“葡萄牙语言与文化课程”,学员主要来自世界上各个葡语国家(我参加了99年那期)。由于许多日本人在巴西生活、工作,所以每次都有不少日本人参加。其他国家的学员,一起吃,一起玩,大家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惟独那些日本学员,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小集体,除了在大课堂听课之外,其他所有活动,都是单独进行,从不与外人接触,当然更谈不上让外人进入了。 ) d; f% K* a6 c( I* ^
; k7 d$ H/ o. M# S+ r. G: ~8 q" V日本人这种封闭性和排他性,也表现在语言上。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可以发现,日语中有许多词汇,将日本的事物与外国的事物,清清楚楚地划分开,比如以“和”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和食、和服”等,以“邦”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邦人、邦楽”等,以“国”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国語、国史”等。在这里,“和、邦、国”等字,都表示这些事物,百分之百是日本的,没有任何外国成分。 $ _, Z/ S4 m8 W' {& p2 p
|4 v, E& P/ Z: `( O
经常有中国朋友,特别是那些正在学习日语的中国朋友,在 BBS 上发贴子,表示自己“想交日本朋友”,这些朋友当然是很真诚的,这也说明我们中国人本质上是很包容的,很友善的。但是,每当我看到这种帖子,我就暗自发笑,我心想:你想跟人家交朋友,人家可不想跟你交朋友,真是单相思。
. I. T. g$ [0 D. y3 s/ ~5 V
3 G. S( ~3 s. D1 ^. | @/ N) L1 r6 ^(备注:理论上,中日两国人民不可能成为朋友,但实际上,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好朋友的例子,还是有的,只不过比较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