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9 1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84】俳句、物哀与日本文学 B) S u: v& m( ~) a
: F0 V6 x5 ?. Y$ A1 F: N
: t. q1 f- x3 G( X我每写一个帖子,除了在各个日语学习 BBS 上发表外,还发给几个懂中文的日本朋友。日本人比较含蓄,即使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一般也不会反驳我。不过,我的上一个帖子《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却遭到了老友伊藤兄的反驳,他认为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俳句的实质,帖子中有关俳句的议论,是带有偏见的。伊藤兄是石川县人,他建议我再写一个帖子,介绍一下他的同乡,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加贺千代,特别介绍一下她在痛失爱子之后,所写的那首著名俳句,以加深中国读者对俳句的理解。
1 X/ Q/ ~) _0 |
4 U2 O; g& F" c/ z兄弟我不是搞文学的,更不是搞日本文学的,所以严格地讲,并不适合介绍这个话题。不过,我确实觉得,加贺千代的那首著名俳句,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情绪,对各位深入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所以下面,我想用比较直白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
# n# w6 N- P: G$ P0 |% O6 R$ B
9 g. K! ^! e0 t' J, b加贺千代(1702-1775),女诗人。加贺千代年轻的时候,儿子在外面捉蜻蜓时,不慎落水身亡,这件事,给她巨大的打击。丈夫去世之后,加贺千代削发为尼,从此远离尘世。有一天,加贺千代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边跑,一边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爱子,顿时无限悲哀,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俳句。 5 G" ?/ t7 u7 }1 g# M) c
0 q4 L7 k1 f5 n) j蜻蛉釣今日はどこまで行ったやら
$ V9 ?, |* N, o2 ~ h% v; M' ]2 e0 V# i& x2 j* a4 D
中文大意是,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我们中国人,看了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但没有更深的体会,而日本人,特别是有了儿女、上了年纪的日本人,读了这首俳句,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哀,情不自禁地叹一口气,并掉下眼泪。这种现象,用日本文学术语讲,就叫做“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各位看到“哀”字,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痛失爱子这样的悲剧,才算是“物哀”,实际上,任何文学作品,只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感动与共鸣,就算是“物哀”。 4 t5 N0 j: t2 H
, Y ?. _2 E- E: X+ ?% g& H
“物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乃至日本人。江户时代有一位著名学者本居宣长,有些朋友大概听说过,他认为,日本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隐含着“物哀”的情绪,这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本居宣长的一些观点,现在的日本学者并不太赞同,但他关于“物哀”的论述,却是没有疑义的。
: C/ q! r; C9 _9 J- K- q9 F# X
# u R# v8 K5 [% | Z那么,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是否也有“物哀”的情绪呢?据我肤浅的观察,我觉得也有。我有一次陪日本朋友土屋去南戴河(河北省昌黎县),那里有一个很高的沙山,可以做小车,从上面划下来。沙山上,一边是黄色的沙,一边是蓝色的海,风很大,我和土屋站在山顶,感受着海风的吹佛,突然土屋掉下眼泪,我说你眼睛进沙子啦,他说,不是,是看到这里的景色,想起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海边玩耍。所以我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日本人,在某些时候,好象比我们中国人,更加多愁善感(sentimental),我不知道这是否跟“物哀”有关系。! B2 R2 i# k, N: x
+ H! J! S" ?; K, \5 b# t! ?9 U \' \" q( S
% z! P# A! k# @5 \8 i0 w. _" }7 B" Y& n) M. B+ v+ H) y
( b1 r, a. z3 _: F1 @3 g7 n
& Z: b7 m/ O( h2 h【闲聊日语之85】灵活运用日文文字的两个小例子 " u- u4 g, q/ b5 T
: w- w' W' Y3 O6 W+ |. Q5 l& _9 Q8 K4 b
! x( W. Q5 E% ~- P7 V8 E6 p有一次,我跟一个初学日语的朋友聊天,他说,日语中的许多单词,即可以写成汉字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假名的形式,比如“睡觉”,既可以是“寝る”,也可以是“ねる”,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我说,一些特别常用的单词,比如“これ”这样的代词,“する”这样的动词,“とても”这样的副词,按照惯例,一般使用假名形式,除此之外,其他单词,使用汉字形式比较好,至少便于人们的阅读和理解。 8 N0 m6 H3 b h: h3 ]0 h, u
+ c1 k/ _9 t7 P c
不过,既然你说到“讲究”,我还真见过几个比较“讲究”的例子。据说以前在日本的一个城市,有一个地方,叫“篠の井”,当地政府打算在这个地方的不同地点,竖立三块路牌。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它有一部分在市区,有一部分在农村,还有一小部分,是外国侨民居住区。负责制作路牌的那个官员,心比较细,他想,市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路牌可以直接写汉字“篠の井”,农村的居民,有不少人还是文盲,不一定认识汉字,所以路牌最好写假名“しののい”,而外国人,既不认识汉字,也不认识假名,所以路牌最好写罗马字 Shinonoi,于是制作了三个不同的路牌。 8 N" f6 f) B/ H/ x/ \1 M
; w6 `- V" f. a6 L% O还有一个例子。日本有一首古典歌曲,叫做“うたざわ”,虽然是同一首歌曲,但有不同的唱法,因而有不同的流派。对于这四个假名的对应汉字,有一派认为应写成“歌沢”,有一派认为应写成“唄沢”,还有一派认为应写成“詠沢”,哪一派都认为自己正确,谁也不服谁。后来要把这首歌曲灌成唱片,封面上需要有歌名,制作者就为难了,用其中一派的写法,必然要得罪另外两派,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既然三个写法中,都有一个“沢”字,所以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写法“うた沢”,您看,谁也不得罪。 ) I; f& m0 ~* ]' M) l. B
' G+ i& C! o l; ?% ^通过这两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在某些情况下,是很灵活、很巧妙、很讲究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活运用。不过,这个帖子对于各位的日语学习,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只不过是供您解解闷而已。
e$ C3 m% m7 E9 q1 u
# o! X0 F% T- g8 `, a+ b- O& f d' c) Q* Y. r
% p% h p- K$ `1 m V
0 M3 f4 s: b3 X0 W6 I
6 X1 B% B! y8 Q1 B# Q
1 E* R* \% q9 C! G! H* s; H) P【闲聊日语之86】如何破译比较复杂的日文密码, V( i' I" C5 m; R( |
; @& R. t5 Q7 L7 F4 K5 O# G
4 ]6 O/ l: S+ J6 K. J/ c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如何破译简单的日文密码》,发表后,先后收到三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的邮件,他们认为,我介绍的那个方法,是根据日文罗马字的字母,在正文中出现的概率,来破译密码,这种方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他们问我,能否介绍一下日文单词,在正文中出现的概率,因为用这种方法破译密码,更常见一些。
* W8 g! l2 M% T3 W4 D3 t) b
! p* i# m4 w1 K" f' k8 P4 j有些朋友可能对“单词概率”这个词,不太理解,我先简单解释一下。比如你手头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用我以前那个帖子的方法,破译不出来,但你发现,电文中,经常出现 qkrvst 这个单词,虽然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但你可以猜到,它肯定是日语中一个很常用的单词,比如“する”。假如我们事先知道,在日语文章中,哪个单词出现次数最多,哪个其次,哪个再其次,等等等等,那我们就有办法,将电文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单词破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单词概率”。
2 @. A) \( B y3 {
, i/ d& X0 G& R4 X! t日本有一个语言学研究机构,曾经作过一个重要的实验,找 7 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日本人,把他们在 6 个小时之内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然后用计算机统计,发现总共有 5000 多个不同的单词,其中出现概率最高的 20 个单词,依次是: ) i9 B/ N% y8 _7 J6 R' c3 ~" Z/ Y
+ |3 d. i! l. S' x& C, d(1)いう (2)うん (3)する (4)いる (5)ない (6)ええ (7)ある (8)これ (9)そう (10)よい (11)はい (12)あの (13)こと (14)なに (15)ああ (16)さん (17)で (18)お (19)その (20)この
2 F1 ]+ g) o% K$ b) `2 m/ u不过,这个统计结果,“口语性”太强,比如口语中常用的几个感叹词“うん、ええ、あ* `, p! Y, I8 ?
9 _! ?; `9 ^ j- F
あ”等,都在里面,而在书面语中,这些感叹词,是很少出现的,所以该机构又用类似的方法,找了几本不同的杂志,挑了几篇不同的文章,又进行了一次书面语的单词概率统计,结果依次是: 6 P [6 c7 R) K3 t6 p" e
4 y$ ~- @0 Z8 J+ Z3 c- P8 |, H(1)する (2)なる (3)いる (4)いう (5)ある (6)もの (7)くる (8)一 (9)その (10)こと (11)この (12)よう (13)みる (14)それ (15)よい (16)十 (17)ない (18)三 (19)二 (20)これ
1 i* {( T7 }8 R( s4 e4 s2 [: B1 K* K& e$ H
你稍微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与口语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日语加密电文,一般应为书面语,所以用后面这个概率表进行破译,比较合理一些,也就是说,前面那个奇怪的单词 qkrvst,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当是“する”。0 [4 n* ]$ p" J. A' f
4 m8 L, I4 z+ g- X% P8 U
▲备注:另外说一件无关的小事。昨天有个教日语的朋友,送给我一本日语教材,书名是《新日语教程》,湖南出的。我随便翻了翻,发现其中有一课,竟然是介绍“911”恐怖袭击的。现在有些日语教材,内容太陈旧,有些竟然是 70 年代的内容。这本书,我并没有仔细看,所以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但它的内容比较新,这一点,我认为是相当可取的。; y8 ]. q& n; S) p$ [$ C
7 d/ |. I! ]* n$ _: e- Z& X' T- |- s$ T! _9 O, p& [. ] c
- _/ e( w" E# ?1 ~1 e5 h
- D- L p0 }8 |/ O" A$ [& q: Q4 A
& j5 j( b) j& w5 M3 M【闲聊日语之87】谈谈日本人的隐语
2 J' c+ d3 v% K/ V
% s* L) W0 B, }1 C! V. Q( A/ z- z4 j+ t r0 w6 {% c
隐语(argot),是指社会上的某个行业或某个集团,所使用的内部语言,行业或集团之外的人,往往听不懂。比如我们计算机业,把调制解调器(modem)叫做“猫”,这就是一个隐语的例子。在日本,不同的行业或集团,也有不同的隐语,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两组隐语,以增加各位对日语的了解。
; j$ N* z }* {2 s
) g, X. E" u) p7 s- t7 M& _第一个例子,是日本百货业的隐语。比如在一个购物中心里,两个服务员正在接待一个顾客,给顾客介绍某种商品,突然一个服务员“内急”,必须马上去厕所解手。假如没有这个顾客,那很好办,服务员只要说“ちょっとトイレに”(去厕所一下),就可以了。但现在正好有一个顾客在旁边,再这样说,就很不礼貌了,因此,日本的服务员发明了一些如厕专用的隐语,比如: 5 d9 z( M$ K, d7 {0 ^4 [# j/ @/ b
$ ?+ @) t8 W' z5 n# O: R# ^9 J6 Mちょっと遠方に(去远处一下)6 k6 o) T& W0 x7 _5 u) H
ちょっと奥に(去里面一下)
: c4 @) G A3 q1 e3 ^5 B" N ~ちょっと中村に(去中村那里一下) 6 l. }+ p `# X2 [2 k5 M* n% I
' |8 J; \2 [& l: F3 x6 |) F第二个例子,是早期的日本药材业的隐语。那时的日本药材业,有些“猫腻”(北京土话,欺诈的意思),一种药材,假设保存年限是三年,过期后,按理说,应当销毁,但那些药材商人为多赚钱,通过专门方法,对过期药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让旧货变成新货,以此蒙骗顾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隐语: + _2 x4 e# B6 d. Q
( @4 O) Q; k4 l* Q" Cル-(过期的旧药)8 l& s% p, {, q
ル-なおし(使用过期的旧药)
) U) ]" i' I! [! k2 m! R5 _7 nル-きする(将旧药集中起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然后分配给各个药店)/ C& p' w) U8 g' E) a7 G( E
8 q0 i: T1 {# b8 G6 H所以,假设你正在日本的百货商店里挑选商品,如果有一个服务员说“去里面一下”,你千万不要以为,她是去“里面”给你拿货,她是想去“里面”,方便方便(笑)。
F/ k5 Z1 r; J9 m( o3 B 0 H6 p- L( @, L$ `
▲备注:前几天,有个叫 Jim 的网友,说他把《闲聊日语》网页,提交给 Yahoo China(雅虎中国)。我当时一方面向 Jim 兄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我并不抱很大希望,因为 Yahoo China 收录网站的标准很苛刻,像《闲聊日语》这样简陋的网页,根本没戏。没想到今天早上,我竟然收到 Yahoo China 的通知,说《闲聊日语》已经被收录,明、后天即可看到。为此,我向 Jim 兄表示由衷的感谢。
' N3 a" K6 M% \+ j' a. O" h/ p0 c) J* R& r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闲聊日语》已经写了 87 期了,我估计写到 100 期,应该没有问题。到 100 期后,我想出本书,哪位朋友有外语出版社的关系,我希望您能帮我联系一下,推荐一下。事成之后,版税(或稿酬),我愿意与您“三七开”,以表达我的谢意。7 U p+ C2 _" m" p! ~
* n1 a; Z% ? y4 z a
5 |$ S/ A' w# E5 d5 l2 i
9 t) j. r9 M/ m8 |2 q, ?3 f- D4 e9 e! t' W% O
' a6 k, J2 I E3 ]- w+ L! O3 R
0 O6 h q- s: l y7 j( Y$ L8 O) R
【闲聊日语之88】如何处理来自日本的乱码邮件 & X6 }" }7 e+ m3 L& T/ t
3 P( L! m# h$ d- `! X% |+ b许多国内网友跟我讲,收到一份来自日本的邮件,正文全部是乱码,不知道是中文,还是日文,在 Outlook Express 中,三种常用的中文编码和三种常用的日文编码,都试过一遍,仍然是乱码,他们问我怎样办?根据我的经验,这种乱码邮件,绝大多数都是中文,不是日文,原因我最后解释。下面我分三步,告诉您怎样处理这种乱码邮件。
( e2 v" x T0 E; O8 b / R( Z$ _* ]8 m- m) b1 [
第一步,在 Outlook Express 中,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将这个乱码邮件,保存到磁盘上,但请注意,不要保存为 .eml 格式,而要保存为 .htm 格式,这是关键。 & [. Y- S5 M) f
7 u+ o) t1 Y: [' q3 \第二步,假设那个乱码邮件叫做 abc.htm,打开这个文件,在浏览器(IE)中,仍然是乱码,与 Outlook Express 中的情况一样。
; _+ Z+ G& R, K0 a) V/ i
4 g- F) d: g8 ]& Q+ O& X; I第三步,从《查看》菜单中,选择《源文件》,启动记事本(Notepad),可以看到许多 HTML 代码,您不用管它们,您可以在这些 HTML 代码中,找到一些中文,全部正常,这就是那份乱码邮件的内容。
- K$ D( @- o4 z8 M X) y
, D1 d5 G9 a9 n. p& A最后我稍微解释一下这里面的原因。如果您能看懂 HTML 代码,您就可以发现,那些中文字符,被 font(字体)标记包含着,如果是中文字体,比如“宋体”或“楷体”,那就不会乱码了,但这些中文字符,竟然是日文字体,比如 MS Mincho(微软明朝),所以您在 Outlook Express 中,不论怎样调整,都是乱码。, Z. ~7 p, u- C; ~4 t; X
k/ T' y2 U4 E0 W2 H# s/ S, E5 {* M
0 H7 m" @# p- D2 K+ O
! n7 S5 B5 Z; ^2 y
/ H) p4 d% {* e6 H/ j【闲聊日语之89】一句话的 16 种说法
! M+ T. `; q9 ~& T& \- ?+ g
3 _6 f9 \2 G5 N/ N8 G' D8 R5 M) m9 S, ?8 O, w" ?8 U
以前在澳门大学图书馆,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纽约市民讲英语的情况。书中提到,同一个意思,用英语表达,牙买加后裔与意大利后裔,富人区居民与穷人区居民,它们的讲法,虽然总的意思都对,但在选词造句方面,互相之间有一些小的差异。该书作者认为,在纽约市这样一个很小的地理范围内,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意思,竟然有这样多的表达方式,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当时看到这里,我心里就想,这位作者肯定不懂日语,否则他不会得出这个结论。 3 H6 h/ b2 a+ F8 B4 ?/ m
/ h3 o# j9 |0 w* U1 {, V7 U其实,在日本,这种情况很普遍。住在东京的朋友,大概知道在伊豆诸岛南部,有个八丈岛。日本有一个语言学研究机构,曾在八丈岛进行过一次调查,看看“我昨天没有去”这样一个意思,究竟有多少种说法。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辈份之间,不同职业的人,总共有 16 种说法,分别是:
# z7 U% f" h+ q7 C# b6 i 6 D; v: ]* H& K3 M$ _! p
昨日いきんじゃらら。) |& n, C, A. c3 O# w
昨日いきんじゃった。
. X6 T1 z: p# @- q: k' C& E昨日いきんならら。
1 u# }( X; Y1 g& A& ?6 [8 Y1 f昨日いってきんならら。1 w8 X1 ?/ o4 [ H$ d5 _
昨日いきんなった。
6 ]( `" x7 x |+ C* K昨日いきんなったら。
3 E0 M5 C0 T# A5 B; Q昨日いきんなかった。
+ n e" b. X! g9 @) N昨日いきんなかったら。* k0 Q: |5 N7 T* p: P
昨日いきんなからら。
9 r0 `* D& H) s( N& V9 T# R% B+ Q2 K昨日いきなからら。1 F4 Z! C, K# Z8 i; U! u# @6 ~
昨日いきなった。
8 F A, \3 M: ]+ j昨日いき-たしんじゃらら。
- E9 U o, {, @0 b# E& v昨日いき-たしんならら。7 D* v- W; `% H0 D4 _
昨日いかなかった。(标准讲法)
, A0 o4 s- M$ d" p& \ t! P昨日いかなかったです。(标准讲法)
# B. f& H- X) \# F昨日いきませんでした。(标准讲法) 6 Z0 _4 g5 i+ x; k' O( q
9 F8 \! G9 Y; Q8 p2 d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有一些朋友跟我讲,他们去日本的 BBS 和聊天室,跟日本网友交流,发现他们的日语讲法,很不标准,跟《日语语法书》有很大的出入,看上去,似懂非懂。他们问我,这些非标准的讲法,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模仿。" _7 W: V+ X. d& Q2 X6 I
" K, X" z5 h& ~
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想说,第一,这些非标准的讲法,按照日语语法,严格地说,是不正确的,它们只在某些地域、某些阶层、某些范围内使用,没有普遍性,因此,第二,您最好不要模仿。不过,为了交流上的方便,您最好了解这些讲法的大概意思,我看也就行了。
8 ]( U" u; \$ f0 x: i. w; i% q! N! ]% w$ m8 \
2 \! e) f* P" ^5 x6 N( T1 J, R
6 k) ~7 {% \- _9 s$ t6 L6 `
6 M- p/ { v" z N1 _6 _7 j( j$ Z4 `+ G3 U9 U- K# m
9 D# b2 h5 f* d) k. _【闲聊日语之90】日本人的“腹语”
" ]! D. M& r( z3 e4 I8 }! v
/ c7 P# q# |+ z$ G, A/ ] 6 r5 q1 W0 n! G- d; Y$ ]
我在澳门上学时,班上有一个日本女同学前田。有一次上课,前田突然对老师 Rodrigues 说:您觉得冷吗?Rodrigues 回答:不冷,谢谢(你的关心)。我听了这个小对话,扑哧一声笑了,我赶紧给 Rodrigues 解释说:前田小姐的本意,并不是想问您冷不冷,而是想告诉您,她自己觉得冷,她想让您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澳门大学的教室是集中式空调,墙上有旋钮,在老师身旁,可以手工调节温度),日本人比较含蓄,直接吩咐您去做,很不礼貌,所以她采用了这种暗示性的说法。Rodrigues 和前田听后,也都笑了。
$ z' p q4 a* i v% |, ]
+ |& k3 d: \! S我为什么写这个话题呢?因为前几天,有个叫 sososky 的网友,给我发邮件,讲,他知道日本人有说话拐弯抹角的习惯,想让我给他举一个例子,于是我想到了写这个话题。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迂回性暗示”(circuitous suggestion),也就是有话,不直接说,非要用间接的讲法,暗示对方。这种暗示,幸好我还懂,而 Rodrigues 那样的西方人,可就不懂了。不过,这种暗示,一般日本人之间,基本上能够理解,并不算很特别,真正很特别的,是日本人的“腹语”(unspoken language)。 & z. P4 H8 A5 ?: R' E3 o1 T+ i
% }& f0 J8 K5 {& T, b- d8 w5 z“腹语”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那时的皇帝,假设不喜欢某个大臣,想要杀了他,可这个大臣一向规规矩矩,没有任何差错,皇帝就是抓不到把柄。怎么办呢?于是皇帝就硬说,这个大臣虽然嘴上没骂他,但肚子里在骂他,以这个荒谬的罪名,杀了这个大臣。“肚”乃“腹”也,这就是所谓的“腹语”。 # F8 Z( D( G8 |6 F' I8 k& X: }* J
1 W; m5 c3 m) }3 q
但在日本,“腹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人不说法,另一个人也能理解”的极其微妙的沟通艺术。我给各位讲一个这方面的真实故事。有一家日本商社,卖给辽宁大连某工厂一批设备,没想到两个月之后,这批设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过鉴定,发现是日方的责任,日方于是被迫向中方进行了赔偿。事后,日本商社内部进行调查,发现一个中层干部龟田,应当负主要责任,于是召开高层干部会议,决定给龟田降职处分,社长问:对这个决定,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 ]- S' y8 N/ G( b
, p c" y& \ k$ p, E大家都没说话。过了大约一分钟,社长说:我明白了,那就这样决定了。大家都没说话,那个社长是怎样明白的呢?在那些干部中,有些人认为,应当处分龟田,支持社长的决定,但碍于情面,不便公开表态,于是低下了头,不说话,我们假设这种人有 7 个。还有一些人,认为对龟田的处分,过于严厉,想辩解几句,但同样碍于情面,不便公开表态,但他们抬着头,看着社长,也不说话,我们假设这种人有 3 个。虽然大家都没说话,但 7 比 3 的结果,已经通过肢体、表情、眼神等动作,明显表露出来,于是社长说“我明白了”。您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腹语”例子。 $ ]. |0 I) D! d' M- u! i- ^
* H' X+ a, x- c
看了这两个小故事,您就能理解,同日本人交往,有时是很累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人,有话不直说,非要让别人去猜,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北京人有一句话,叫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如果大家都这样交往,就痛快多了。所以我说,中国人要想真正理解日本人,是很难的,难就难在类似这样的地方。 ( [5 X; [2 e' ~/ b9 _$ k' E9 a
7 ~. i+ \, X. d) V) h" Y8 ~
6 }9 ?% e( |" x! Y▲备注:顺便说几句无关的话。我今年夏天,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图书部的朋友们,去北戴河渡假(我是该部顾问)。晚上,大家唱卡拉 OK,有一位编辑小姐,竟然点的是北海道民歌《北国の春》,而且发音准确,让我大吃一惊。( E% L6 l$ X6 }2 M2 P! A
% \4 J6 W f1 E9 V$ ]* q
唱完后,我就问,您是学日语的吗?她说,不是,上大学时,觉得好玩,学了几天日语,只学会了五十音图,然后就搁下了。我又问,您还想再拣起来吗?她说,不太容易了,一上班,很忙,没时间了。我又问,据您的了解,类似您这种情况的人,多吗?她说,好象有不少,我男朋友就是这样。
% _" x( o: [; }( V; b: i5 V" C9 i6 p3 g. c( l
我最后又问,假如有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网上免费课程,你愿意学吗?她说,愿意学啊,能拣起来,当然好了。 # z, Z$ @, _% M
9 n7 @2 }- T7 x6 Z: N
于是,我最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总共 24 课,目前刚写了 3 课,有时间的话,我还会继续写。如果您也属于那位小姐的情况,我建议您去看看,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我看就算了。网址是: & V' ~& _1 o6 L" \+ L9 _
- ^5 s7 R/ `; Z" S
http://www.language-museum.com/j8h: }# k( N: u7 P* i2 @' j; T/ N
! T9 l5 r1 c9 I: H
* [: q: t; ^2 R9 H" y4 L
$ ~& G, p( q; T2 O* y/ k$ }9 V0 A. C( b8 N9 ?: D u
, J e3 x+ t3 l
【闲聊日语之91】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的深层原因 , ?7 p) u3 K6 `* _
# E/ ]: L+ Y4 B) G% x! Y, O
1 q: j5 t0 e: j k7 J! Y《强国论坛日本版》网友“没比名”兄给我留言说:对日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女性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不管自己辈份多大,都希望小孩叫她“姐姐”,而不希望叫她“阿姨”,您能否写一个贴子,从语言、文化的背景,解析一下这种现象。多谢没兄看得起我,那我就在这里胡侃几句。
* n9 q& R- d$ u! |# k
- I* e( Q+ W4 p% e( J* g2 P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面原因,一个是深层原因。表面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女人最怕别人说自己老,世界各国女人,大概都一样,日本女人也不例外。“ねえさん”(姐姐)和“おばさん”(阿姨),在感觉上,是两代人,至少相差 20 岁,所以日本女人喜欢前者,讨厌后者,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 B% Z+ n& H; D- {
# Y4 o$ z! N: C/ G Z2 l8 D$ }我下面说说深层原因。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土居健郎,专门研究日语词汇的起源问题,比如“たべる”(吃),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某个事物,“のむ”(喝),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某个事物,等等等等。您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很专业、很深奥的研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土居健郎的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内容,与我们这个话题有关,他认为,下列日语单词,是古代日本家庭中,由于姐弟关系而形成的。
1 Q/ G8 U4 M- v, @; U
+ S+ p0 L& c* c- V2 Jねだる(央求)) \; d6 G( t( H
すねる(别扭)/ [* f0 e3 A8 v3 D# ~* J
ひかむ(乖僻)5 o9 C/ t! n- e/ g/ a) H; J
あまえる(撒娇)
: @, h+ g9 | X" y
6 ?; ~( V% \- X) a0 w比如,弟弟“央求”姐姐,带他去海边玩,姐姐说不想去,弟弟于是开始闹“别扭”,故意做一些很“乖僻”的事情,最后姐姐实在不忍心了,终于带弟弟去了,弟弟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跟姐姐“撒娇”。所以,在日本传统家庭中,姐弟之间确实有一种很特殊、很微妙的人际依赖关系,而兄弟之间却没有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在日本城市家庭中,已经不太明显了,但在农村家庭中,还很明显,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考察一下。! N" Q( n( F- K5 Y9 ~. z
, k8 B- H* S5 w' y& |在日本,一个年轻男子,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叫完之后,按照一种很隐晦的社会默认习俗,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两人更加亲近,互相之间可以撒娇,甚至还可以搞出一些很暧昧的事情,也不会引起社会非议。这就是我想说的那个深层原因,您明白了吗?
; H' j8 Z6 W. q6 {2 i- {( G
6 h3 ?) n, X t7 Y8 q( P2 H4 t! y- K8 w, O: d: F; L% f
) J: s' g4 l$ O. y9 E" f3 F, I) M4 k( D6 q3 Y6 B+ P
( z& |! g4 m2 s0 o0 e) o) {
【闲聊日语之92】惯用型:先拆开,后合上 ' U- ?! S1 ^+ ]% y
5 U0 n/ k# x3 O/ z9 x0 f
- B& f; N. h6 T3 W; b前面两个帖子,都是回答网友问题的 ,这个帖子也是。有一个叫 LYJ 的网友跟我讲,日语中的惯用型很多,有些惯用型比较长,比如“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他的学习方法是,先把这个惯用型硬记下来,然后做各种替换练习。他问我在学习惯用型方面,有什么好方法。我说,我给您介绍一种“先拆开,后合上”的方法,您看看对您是否有帮助。
# C5 @4 r2 L d1 e1 w X* j2 A" |! k
( C' g$ t$ B! k1 `$ n日语中的许多惯用型,其实是一个词组,通常由动词和助词两部分组成。如果您看到一个惯用型,我建议您先将它拆开,看看哪个是动词,哪个是助词,它们单独的意思是什么,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又是什么,都弄明白了,那您对这个惯用型的含义,就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样说,有些抽象,下面我给各位举三个例子。
& n. ~5 ~6 r$ @* @+ s9 k, d/ S; v4 z0 }2 G
第一个例子: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它至少能拆成两部分,分别是 [なければ] [ならない],前者意思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后者意思是“不行”,合在一起,就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就不行”,简化一下,就是“必须”。
4 @' Y1 }! k% y1 Z! Q. g+ p9 y7 Y' G" t
第二个例子:かもしれない。它至少能拆成三部分,分别是 [か] [も] [しれない],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是否是那样”、“也”、“不知道”,合在一起,就是“是否是那样,也不知道”,简化一下,就是“也许”。
3 }/ p9 ?9 ^8 P) I
/ z4 b+ ]4 q, Q, I) }% r: S第三个例子:ばかりではなく。它至少能拆成两部分,分别是 [ばかり] 和 [ではなく],前者意思是“仅仅”,后者意思是“不”,合在一起,就是“不仅,(而且)”。 9 F) x5 x2 B3 m3 F0 n" g# t
: l# z' E+ J9 k. D
当然,有些很短的惯用型,没有必要这样拆、合。比较长的惯用型,我建议您在学习时,最好这样拆、合一下,能够加深您的理解,有助于您的记忆。
" E1 e4 t- x- w1 h; E# }( R$ Y, a# Y' b# Y$ \
( y* V1 C, W) n; O) ?- N4 U3 f3 m6 F* b7 {6 Z& N0 j* |) Y$ R' a
* K7 s+ T) ]6 }
, F* K; p; ?' y4 ^! _2 e+ f3 x3 Q. g. |: o( E, K2 n
【闲聊日语之93】怎样看待日语单词的声调?: f' z K, F! ^* C
% h9 ^, y: n% E; Z, @& U4 t
; Z( u% V! @8 p. y4 H我最近利用业余时间,陆陆续续写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的简易课程,已经写了五课了,收到了十几封网友的邮件。我没想到的是,许多网友竟然要求我在每个单词后面,标记声调(アクセント),也就是 0/1/2/3 那种符号。我曾经观察过,除了《和汉词典》之外,其它语种的词典,比如《和英词典》与《和葡词典》,根本就不标记声调,看来在我国,日语学习者对单词的声调很重视,他们大概以为没有声调,就念不好单词和句子。
4 j, c' d) u: A- z$ t, t' A$ V; C ?5 ^- ?9 ^
关于日语单词的声调,我个人认为,既重要,也不重要。首先说说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我国,大家学的日语,都是标准日语,也就是在东京地区流行的、受过中等教育的中产阶级所讲的那种日语。在东京话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声调,比如“中国”(ちゅうごく)念 1 调,“日本”(にほん)念 2 调,等等。日本有一位语言学家有坂秀世,曾经研究过,为什么在东京话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声调。他认为,东京话的声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第一拍低,第二拍必然高,或者第一拍高,第二拍必然低,因此通过声调的高低变化,就能够在一个句子中,分辨出哪里是一个单词的开始处,哪里是下一个单词的开始处,等等,这样逻辑性比较强,有助于理解一个句子的整体含义。从这个角度看,我说单词声调比较重要。
$ ^/ l. p' i: F) z
/ M8 B( n% d/ \. N! _% ]" c1 m9 F但另一方面,在日本的许多地方,比如茨城县、栃木县、宫城县一带,或者佐贺县、熊本县、宫崎县一带,人们讲话,要么根本就没有声调,所有单词的念法都是平调,要么声调与东京话完全不同,比如“心”(こころ),东京话是 2 调,大阪话是 1 调。日本各地的人,并没有因为声调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又说单词声调并不重要。 6 _# ^. V- Z4 B* |* P: l4 ~# @; I+ K
4 B, Y% B5 I$ v6 W那么,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学习日语中,应当如何看待声调问题呢?我个人的看法有两点:第一,那些常用的单词,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三个单词,您最好掌握它们的声调,因为它们的声调,早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大家都那么念,你如果念错了,虽然不是大毛病,但会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怪异。第二,那些不常用的单词,包括各种外来语单词,不掌握它们的声调,也可以,你觉得怎样说合适,你就怎样说。总之,不要把日语单词的声调,当成学习的负担,这就是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
$ s$ O9 |, L8 G9 ^' F, M$ h% v" @ - I" E- }# G, g: v z" Z& I
▲备注:有一个“旅日华人社区”(http://japan555.com/bbs),网站的网管兄,盛情邀请我(和另外一位网友)担任其中《日语园地》的版主。这个社区,好象是新开通的,很大,但访问者还不多,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3 q( ^7 f* x8 o' }9 c$ i$ N
- Q1 L- p2 A: T8 k
/ j2 f" O! ]& b) Y& o
. i0 ^$ G2 m9 g
& Z% O8 `, e4 J1 v$ x: X
0 c `! A6 D' @7 X2 }: j
【闲聊日语之94】从“拉致事件”看日本的“政治动员”/ Y( h! d9 b3 J D, c
0 H7 ?' k. T& @: T: g' I 1 ]* y! s% z- e' @6 Q& N W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英文名字叫 Dick,现在日本留学。上个月,Dick 给我发邮件,说最近一段时间,电视节目中,都是关于“拉致(绑架)事件”的报道。他周围的日本同学和老师,对这个事件都很愤慨,在学校网站的 BBS 上,甚至还有一个同学说:北朝鲜绑架了 20 个日本人,我们日本人就应当向北朝鲜发射 20 枚导弹,进行报复。Dick 讲,日本人平常是很冷漠的,并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但这次“拉致事件”,日本人的情绪好象都很激奋,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感觉。Dick 问我,应当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 g9 |, c P1 Y& ?* z" c/ [+ u4 I8 V0 `
国内的有些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拉致事件”,所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那还是在70年代,当时北朝鲜的情报机关,从日本各地,绑架了 20 多人,送到北朝鲜,教北朝鲜的特工人员学习日语。最近,日朝关系开始解冻,小泉纯一郎首相访问北朝鲜,金正日总书记就此事,亲自表示道歉,称这个事件,是冷战时期,北朝鲜情报机关中某些“英雄主义、冒险主义”干部的过激行为,他们已因此受到惩罚。金正日表示,今后绝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不幸事件。不久之后,北朝鲜允许五名日本人去日本探亲。 1 U2 O$ u5 t# q! d5 s4 t9 x7 o
6 E4 {& Q# P7 o1 A
据我观察,情况就是从这些日本人踏上日本国土之后,开始发生变化的。首先是日本的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大骂北朝鲜,随后是日本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北朝鲜,最后是日本政府,公然推翻朝日两国红十字会达成的协议,拒绝让那些日本人返回北朝鲜,与家属团聚。在这种“反朝歇斯底里”的背景下,日本国民被成功地煽动起来,于是出现了 Dick 所说的那种“情绪激奋、同仇敌忾”的气氛。其实,这种伎俩,属于典型的“政治动员”,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北朝鲜,而是针对日本国内,也就是转移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持续衰退的注意力。
! o. b, [: E6 g) B) n& I2 k; e B+ l) J h+ {# \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说:不管怎样,北朝鲜的做法毕竟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批评?是的,北朝鲜的做法确实不对,确实应当批评,我并没有袒护他们的意思。但是,您大概没有想过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上个世纪的上半期,在日本占领朝鲜期间,有几百万朝鲜男人,被绑架到日本,从事采矿、采石等最危险、最繁重的劳动,成为没有任何报酬的苦力,还有几十万朝鲜妇女,被绑架到日本,被迫充当皇军的“慰安妇”,我请问,这些人的悲惨遭遇,日本的媒体、政党和政府,为什么不向国民介绍一下?如果按照前面那个日本同学的说法,北朝鲜也应当向日本发射几百万枚导弹,才算扯平。
( u1 ~. i5 ^; R7 }' ^ + K! N( v& k# U7 L( T- j4 d
《强国论坛日本版》的个别日本网友,经常指责其他国家,搞“政治动员、政治洗脑”,说那些国家的老百姓都是“阿Q”,等等。其实在这方面,日本才是最拿手的,从以前的“一亿玉碎”,但现在的“拉致事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可惜,许多日本的老百姓,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说,日本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阿Q”(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