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lain619

◆◆推荐<闲聊日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5 22: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继续贴下去,这样的文章太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6 13: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受益非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6 1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真没想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6 23: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口气全看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14: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用哦,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15: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也买过,确实是一本好书,连我几个没学过日语的朋友看了后都说很不错。但我不知道怎样上网去看《闲聊日语》。不知本书作者是否还在继续发帖,有的话能告诉我怎么去查看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8 16: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有,新华书店都有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09: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看到别人转的,没有见过作者的原贴~~~~不好意思饿。8 X5 Z4 g* I2 u& l* g* J
) h6 o+ e) m$ C
我转的地方字都密密麻麻的,我转过来尽量把字都空行,让大家看着舒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0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49】道歉的利与弊 7 n1 e0 C: X+ m, Q1 U" V$ k

& k' l! _/ n0 T" ~: q& s& ]) {+ b7 F( G# i& i6 a
别人为自己做了一件事,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别人给自己让座,在中国或美国,一般都说“谢谢”或 thank you,但在日本,日本人更喜欢说“すみません”(对不起)。' u; N# r5 k& |9 z1 D# u

! G3 z0 h8 h# l$ ?/ N5 |当然,说“ありがとう”(谢谢),也可以,但说“すみません”,更符合日本人的心理,因为它的隐含意思是:这个座位,原本是您坐的,您看到我不方便(比如抱着小孩),主动站起来,给我让座,真是对不起。因此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抱歉的表达,远远多于感谢的表达,这是日本人讲话的一个特点。   k$ T. o0 O* r; D, C& F: ]
: x' a+ a4 T/ w
这个特点,有利有弊。“利”的方面,前面已经说了,比较符合日本人的心理,能够让对方感到满意。但随着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个特点,也表现出“弊”的方面。据我观察,至少有两个“弊”的方面。 & l- d- _) `! I
- O4 s6 R7 ]- S, K) H$ |
一是容易造成误解。比如日本人遇到一个不久前见过面的人,喜欢说“先日失礼しました”(前几天失礼啦),翻译成英文就是:I'm sorry for the last meeting some days ago(我对几天之前的那次见面表示抱歉)。% J5 k( e0 [# v/ q1 }' Q
) D' H" `" o* Q/ v! ?) o1 u  ]
如果你了解日本人,你就会知道,这本是一句很平常的客套话,意思是: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上次见面时,很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如果真有那种情况,我很抱歉。一个日本人,听到另外一个日本人说这句话,根本不会往心里去,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 e" Q5 ^) b) A5 V6 d! ~
2 t* y. n: w; O/ m1 _' {/ R
但外国人听到这句话,反应可就截然不同了,他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暗想:这小子这几天,大概背着我,干了什么对我不利的坏事,可能以为我知道了,所以不得不向我道歉,真 TM 够阴的!1 r8 S# d2 S: a

" x4 w! J2 _& j# g8 K+ G8 b4 x你看,闹误会了吧。所以,如果你在日本公司工作,临时需要将日语,口译成英语,那么类似这样的话,干脆就不要译了,或者变通一下,译成“你好吗”,以避免误会。 1 H# M, ]! H2 z8 A3 V  P: v5 f* y

# F! v6 A. d3 q; [7 K1 m* @0 Q9 W二是容易承担法律责任。在许多国家,发生有法律责任的事件时,比如两辆汽车相撞,这时,两个肇事车主,谁也不说话,只等警察来,判明责任。假如警察来了之后,你无意中说了一句 I'm sorry(对不起),那好了,责任就由你承担了,因为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做错了事,我很抱歉。2 u! d' z% Q5 N) p7 ^
1 a0 l  q3 h  ~( R
所以,我听说,日本外交官出国之前,外务省有一个特别培训,其中一项,就是警告他们,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时,绝不能随随便便说 I'm sorry。
0 ~' G  b5 ?& J4 K/ C' ^/ _" h, K& S+ \! Y, u2 t0 }% `
这个告戒,应当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日本人已经养成了遇事道歉的习惯,就算遇到交通事故,心里想着“不要道歉”,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早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最后嘴上还是说出了 I'm sorry。 2 p3 q! j2 N' V$ C
) E0 v1 {5 u/ @. f# S6 r- i5 \+ l9 s" N
写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都是日本人与西方人的事,对我们中国人,好象没有什么意义呀。那你就想错啦,下面这一段,才是本文的要点。比如你们工厂购买了一套日本设备,但质量不太好,经常停机,影响生产,于是你们找来日本商社的代表,进行交涉,要求赔偿。5 F( ]7 ?2 E: J, N. n
' S- M9 C1 B9 U
可以想象,那些日本人绝不会轻易答应你们的要求,肯定会说出各种理由,反对赔偿。但他们在整个交涉过程中,肯定会多次表示道歉,这就够了。在你们给仲裁、调解机构写报告时,一定要特别强调:“日方已经多次就此事道歉,其中佐藤社长5月3日正式道歉一次,龟田部长5月15日正式道歉一次,松本课长5月27日正式道歉一次,等等”。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些道歉本身,就是对你们有利的因素。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2 z, N0 M( d& y4 a5 X/ T8 [

1 A2 G+ r. {9 T% S" \/ o$ r7 g' t4 o, Q9 y
$ u: f1 M1 u" `' o4 m
4 F" f7 E% `( d! p' \

1 g% p* e. O, `: `' P- r! Y【闲聊日语之54】日语在哪些方面比英语容易 + @* U+ B+ j2 m1 n# y$ {
! L+ s( D- V9 y9 K
! A. Z3 D: d9 a1 q# D! \, ~
昨天有一个上海的学英语的大学生,给我发邮件,说从这个学期开始,他们可以选修第二外语,他们班上有些同学,爱看日剧,因此想大家一起选修日语。他问我两个问题:一是日语好不好学?二是日语在那些方面比英语容易。首先我可以明确地回答第一个问题:日语不好学,绝对比英语难学,你要是不信,学一年,就知道了。我这里主要谈谈第二个问题。   s8 a3 f; C9 i& r

8 [' n8 m- {$ M3 n: |, L: c按照学术界的看法,一种语言的语法(grammar),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词法(morphology),专门研究单词,一类叫句法(syntax),专门研究句子。我认为,日语的词法,要比英语简单一些,而日语的句法,要比英语难许多。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在日语词法中,哪些方面比英语容易。 5 {/ o* M. V. R6 e

8 z6 `1 C; j% M: F' F0 k1 [" m3 S7 o( {* o第一,许多日语单词,如果写成汉字,跟我们的汉语单词,意思完全一样,比如“增加、减少”等等,我们一看就懂,而在英语中,如果我不告诉你 increase、decrease 的中文意思,你自己是猜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 o  n5 o+ u! A5 ~- f+ H0 ^7 T! @- }( P
第二,日语的名词,没有单数、复数、阴阳、阳性、主格、宾格等等的变化,比如一个“学生”和一百个“学生”,都是这同一个单词,而在英语中,则需要从单数变成复数(student 变成 students)。 1 k+ I( \/ F$ v! i- T5 ~6 r

( R6 Q. Y/ j( B: ]; J& K+ \2 \第三,日语的数词,明显要比英语简单,513892 这个数字,汉语怎样念,日语也怎样念,而英语就比较麻烦了,应为在英语中,只有“千”,没有“万”,51 万,必须说成 510 千。数字越多越麻烦。 ; W% P2 K8 k' ]" h. ^2 o

% z. k+ y+ L5 d; X第四,日语的名词,后面加上一个格助词“の”,就可以变成形容词,比如“地球の”(地球的),而在英语中,名词与形容词,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 earth(地球)和 terrestrial(地球的)。
6 ^$ h; _+ N' ]. ~+ q5 D- P6 x+ l2 F* b! B, z6 I' X* M
第五,日语动词的变化,除了极个别的情况,都很规则,你只要记住这些规则,就可以任意变化,而英语中有许多不规则变化的动词(比如 take/took/taken),需要额外记忆。 # \; _2 M: c' v! p2 j7 r
, D0 E" h  O6 y" `) r
我想应该还有一些方面,但我暂时想不出来的。不过,我觉得,学英语的朋友,如果需要选修第二外语,最好还是学另外一种西方语言,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毕竟它们属于同一个语系,彼此很相似,比较容易学,我真的不建议您学日语,因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一起都要从头学起,既费时,又费力。& |, W  z) I0 Z( o7 |& p. d

+ d1 z1 }& z# t& X4 e2 o" l# a
. m9 }, M: a) a0 `+ [4 J& ]
9 q0 L: _: t. J: G9 T& Q4 ~/ |! E, c: Q* R5 o9 I! \3 Y

8 G) ~9 Z$ i  l+ R【闲聊日语之55】一个汉字有多个音读的历史原因
& ]' e4 a6 i4 I5 g) M: B
; q/ h# I2 W: L) y) n; g5 ?2 {
: s( _4 w% i2 F: X1 F2 o: O日语汉字的发音,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前者是汉语的近似发音,后者是日语的固有发音。在日语中,一个汉字,有多个音读,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人”字,有时读“じん”,有时读“にん”。
8 b$ \+ U' R3 Q3 V0 o# x* \
% f) D3 o: j  |! T我有个朋友,是日语翻译,有一次聊天,他提到这个现象,他问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当时回答,这可能是日本各地的口音造成的,就好象北京话念“人”,东北话念“银”一样。后来通过学习,我才知道,我当初那个解释是错误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口音原因,而是历史原因。 7 P- `. c+ ~1 H/ W# N

: ~9 p; O, K9 a% G0 L首先介绍一点点历史知识。我们一般将中国的历史,划分成一个一个朝代,比如“唐宋元明清”等。日本的历史,一般不这样划分,日本人一般划分为某某时代,比如“飞鸟时代、奈良时代、镰仓时代”等,至于每个时代,始于公元多少多少年,终于公元多少多少年,我还真说不上来,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日本历史的。您只要知道这个基本知识就行了。
6 A: C) F( q. n/ w) I; r( j
7 F5 k& i6 V5 Q4 r0 R: p/ G% c汉字不是一次性传入日本的,大约是分三批传入日本的。第一批汉字,大约在飞鸟时代传入,比如“修行”(しゅうぎょう),“行”字发“ぎょう”音。第二批汉字,大约在奈良时代传入,比如“旅行”(りょこう),“行”字发“こう”音。第三批汉字,大约在镰仓时代传入,比如“行灯”(あんどん),“行”字发“あん”音。不同时代传入的汉字,有不同的发音,这才是根本原因。
- H$ P; i9 K4 y4 c0 V! A
" Q( a8 k) g2 r5 \- e(备注:查一般的《和汉词典》,“しゅうぎょう”可能写成“修業”,但查《广辞苑》,应当能看到“修行”,但我手头没有,是我估计的。就算没有《广辞苑》,您也可以看一下“行政”这个词,它的读音就是“ぎょうせい”)。
- [0 _; [* v/ l- F# {1 z* a# ], v. n
/ `, q( V2 n7 c& E; T
9 F" G$ Z; u3 r# w

& O5 x1 F" X  l
9 ?  l+ ]! [/ r) q【闲聊日语之59】日本料理为什么难吃? ! P6 r% _6 B( V
; m* d% ^3 L" f3 P( i  p% I

  ?% p# a3 S4 d4 ~$ P! }. W) [; C我最近去上海开会,看到了上海电信的老朋友老吴,很高兴。有一天晚上聊天,老吴对我讲:我那个上高中的儿子,是个“哈日族”,以前,只是买一些日本漫画书、日剧的光盘、日歌的磁带等,花钱不多,我也没太在意。
$ F$ ~7 |! A+ `$ {8 G  m+ m, W1 V* b, U
0 J5 M: E) I9 Q0 L" v4 \: T) r但从今年开始,他们学校的几个“哈日族”同学,竟然迷上了日本料理,经常去学校附近的一家日本餐馆,吃日餐。这个日本料理,你也知道,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吃,而且特别贵,比中餐贵许多。我跟我儿子说了好几次,让他不要再去吃日餐啦,他就是不听。你是日本通,你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给我儿子开导开导,让他偶尔吃一、两次,也就算啦,不要养成经常吃日餐的坏习惯。我说:没问题,会议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时间,到时我去你家一趟。( j; [' u3 L/ s" t
# n* b- ]/ y6 {8 g
见到老吴的儿子之后,我大吃一惊,他的服装、做派、言谈等等,明显是在模仿日剧中的人物,特别是一头说黑不黑、说黄不黄、草草染成的杂毛,跟我爱人她姐姐养的哈巴狗一样,真是叹为观止。我说:小吴,我虽然是搞技术的,但我的业余爱好,是做饭,或者说是烹调。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讲究吃,发明了许多烹调技术,比如煎、抄、烹、炸、熬、扒、烧、熘、拌、腌、炝、煮、炖、蒸、熏、焖、泡、煸,等等等等,所以我们中国饭,又好看,有好吃,这是世界公认的,没有不服的。
" |9 Z* u+ `& f' j7 Z' o8 E) ?& u  i* U+ B
反过来,你再看看日本料理。在日语中,关于烹调技术的词汇,很少很少,最主要的,只有两个,一是“煮る”(煮),一是“焼く”(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日本自古以来,水源丰富,蔬菜丰富,所以日本人经常用一锅水,煮一锅菜,这样的东西,说好听了是料理,说难听了就是泔水,你说能好吃吗?即使日本人,也觉得乏味,于是有些东西,比如海鲜等,就放在火上,烤一烤,烧一烧,毕竟这样加工,比那一锅水煮菜,稍微好吃一点点。当然,现代的日本人,从西方引进了一些烹调技术,比如“フライ”(油炸)等,但日本的传统料理,确实相当原始,相当粗糙,不值得你花那么多钱,给那些三流饭菜捧场。
0 |: B. t* W" x& W* I+ C2 v9 v2 ~- S0 ]4 W: G7 p
听完这席话,老吴的儿子若有所思,他大概觉得我说的话,有一点道理。至于他是否改正了这个毛病,我也没有再问老吴,但愿他能改过来。所以我的结论是:哈日是可以的,没有错,但不要哈混了头,哈过了头,错把垃圾当宝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1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60】日本情报机关的对华心理战宣传 ! d1 h' U* j+ I+ {: \9 {
; E! L8 ]; n, P$ T& F6 D3 `9 m

, l% T7 p0 r% U2 v. n, \大约从98年年底开始,日本情报机关通过互联网,对中国网民开展心理战宣传,主要方式是在中国各个主要的公共 BBS 上,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的 BBS 上,定期发布一些经过处理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比较日本的优点和中国的缺点,美化日本,丑化中国,使中国人逐步丧失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和自豪感,并培养一批亲日、哈日分子。我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下面我以《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中日关系版》最近的一篇文章为例,给各位简单分析一下。 - d- p2 L. J4 t$ K
6 ?. i8 N! j7 x
(1)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他去山形县米泽市探望自己的儿子。这个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非常干净,反过来看看他的中国家乡,又破又烂,又脏又乱,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 W  N0 r; J& S) N; Z, b) D
3 o4 ]8 N3 L3 ^(2)作者的儿子,在当地的一家公司工作,有很好的收入,日子过的非常好,假如当初他不来日本,留在中国,顶多是个工厂的技术员,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说不定还要下岗,回家喝西北风去。 4 Q( c% D) Q5 m; Y. i) G( E

0 o, C  @* q: P! Z9 A' n(3)作者去超市买东西,看见地上有一部手机,他儿子说,你不用管,日本人道德水准很高,绝不会碰别人的东西,失主一会儿就会回来取,而在中国,人们道德败坏,贪婪无耻,用不了三分钟,手机就得被人拣走。
% Y! W) ^& R0 C/ _5 D, C9 N" Z+ ?
(4)儿子家厕所的马桶,设计的很科学,冲水量虽然不多,但效果很好,说明日本人天性聪明,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看看中国的马桶,又脏又臭又臊,中国人真是笨,连个茅坑都搞不好。 * Y8 O0 F  ?9 P2 Q2 S) t$ }

9 e, l$ t. t6 q$ A(5)作者去市役所办事,那里的工作人员,耐心、周到、礼貌、文明,并且办事效率很高,在看看中国,市政府门口有大兵站岗,一脸凶相,看谁都是贼,一般老百姓,根本不让进。4 J  g$ G1 a- L2 j$ H6 h

3 y, F3 ]! ?+ P( c* ?* c还有很多这样的对比,我就不再写了。总之一句话,日本的东西,什么都好,中国的东西,什么都坏,中国简直就不应当在地球上存在,中国人简直就不应当活着,14亿人干脆上吊死了算啦! # s; _1 J+ r1 D6 G

9 [+ E/ }( j! X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一些疑问:" t% [7 H( i1 h( _+ a7 p  ?; ^
7 o, O9 o' x- T0 ^3 q) K; Y
第一,这些文章,可能就是中国人写的,他确实觉得日本好,中国差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复杂。我说不对,我看过不少中国人访日之后写的文章,其中确实有不少文章,赞扬日本的优点,批评中国的缺点,这个无可非议,但绝对没有一篇文章,是上面那种笔法:写一个日本的优点,马上就跟一个中国的缺点,成双成对,逼着读者得出结论。这绝不是游记,纯粹是宣传。 2 W7 c' ]* W" x$ w) e) G
; r# o7 C/ i  z1 W& b+ p2 R! A' ?/ B
第二,这些文章,就算是宣传,难道真是日本人写的吗?我说,不是日本人写的,而是中国人写的,应为文章中,有许多中国的具体细节,日本人并不掌握,也就是说,这些文章的基本素材,是中国人提供的,日本人进行了一些加工处理。
; D% G+ g5 A4 x4 }
5 ]1 L3 F. J( s, ^; q第三,你凭什么说,日本情报机关开展对华心理战宣传。我是长期搞对日工作的,我知道,日本的公司、商社、学校、团体等,虽然有一些研究中国的课题,有一些收集中国的情报,但我从未发现有专门对华心理战宣传的。干这种事,只能是日本的情报机关,至于是政府系统的(比如内^阁^调^查室),还是军队系统的(比如自卫队情报部门),我确实说不上来,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只能是这些机关。
" O$ ]1 ]+ |9 x& f& g5 Y1 @4 I9 K
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要鼓动各位也写反日帖子,跟他们对骂,不客气地说,各位可能骂不过他们,因为他们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有目的的行为,比各位这些业余人士,要专业的多。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对于有些过分亲日反华的文章,您不妨多个心眼,不要盲目相信,这就是我的目的,仅此而已。
% z" f( H1 b8 W
  p# H+ ^8 c5 X: H' w/ h5 G  N# f* F: V; G

+ a5 f; z  o( \8 ~9 D9 @* Q
3 B$ M$ l1 k- b2 U: \+ I: Z& k* h8 d- \! o( p4 x! L* W" U7 ?
【闲聊日语之61】国内低收入网友如何“订阅”日本报纸 / C* I6 y: @# ~- O/ o2 b1 [
) K6 o) S- M) n" C# ~! p
; b* A- M0 S9 e5 Y; t% ^
刚才我在网易《日语学习》版上,看到有北京、上海的网友,询问是否可以在当地购买或订阅日本报纸。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购买日本报纸,还是不成问题的,一些高档的涉外宾馆、酒店、写字楼等,就可以买到,但价格比日本稍贵一些。但我不主张您以这种方式买报纸,以北京为例,我住在丰台区(北京西南角),我不可能天天开车一、两个小时,去朝阳区(北京东北角)的高档宾馆,仅仅买一份报纸,那样的话,效率也太低了,成本也太高了。
: i3 r0 ^, ~4 E# s) ^ # _/ r) W' R# j( q* ^
至于订阅日本报纸,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有外汇帐户,您可以委托“中图公司”订阅,该公司在北京工体东路附近,具体地址我手头没有,如果您需要,可以从北京的电话号码簿上查到。总之,上面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国内的低收入网友。对于那些希望天天看到日本报纸、有没有钱的国内网友,我给您推荐一个好方法。
* P! P5 c* T( J- G9 \6 B" l! x" J4 G9 a
首先,您必须下载一个软件,叫做 WebZip,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一个网站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下载到您的计算机硬盘上。当然,一个网站的内容,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全部下载,因此,这个软件允许用户,自己指定下载的范围(第一层网页、第二层网页、第三层网页、等等),自己指定下载的内容(网页、图像、音频、视频、动画、Flash、等等)。下面是 WebZip 的官方网站,您也可以从那里下载这个软件。
$ s7 U7 E& T) p. b' }
& P2 e4 S& A0 y- whttp://www.spidersoft.com / E9 W& _8 m, V/ I0 B2 M
4 `( G5 C& S2 K5 O5 S: p: X
其次,请您挑选一份日本报纸,比如《读卖新闻》(网址在下面)。进入该报的网站主页,您可以看到,有政治、经济、国际、社会、体育、社论等栏目,每个栏目的下面,少则有五、六条新闻,多则有八、九条新闻,每条新闻,都是一个单独的网页,也就是以 .htm 结尾的单独网页。 ) D+ g( ]* G8 e" i; L9 ?, H

: w6 v( ~0 W) k+ U3 Bhttp://www.yomiuri.co.jp
" p( p5 q) |1 {/ x* ?+ T* b+ e. @, Y5 Q3 m1 \& P9 [
假如你没有 WebZip 这个软件,你只能一条一条地看,而且是在联机状态下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既然有了 WebZip,您可以自己指定下载的范围与内容。
& t" }; t1 @, |# W1 \( J" k; r( P
以《读卖新闻》为例,下载范围是:只下载第一层(网站主页)和第二层(那些新闻),下载内容是:只下载以 .htm 结尾的网页(那些新闻),不下载其他内容(比如天气预报等)。这样设置好了之后,每天您只要花费几分钟,就可以把当天《读卖新闻》的所有新闻,全部下载到您的计算机硬盘上,您可以很从容地脱机浏览(不花钱)。事实上,我已经有两、三年,没再订阅日本报纸了,主要原因就是有了互联网,再花钱订报,觉得不值得。
3 n. p7 Z* Z, [% G1 O/ D+ ^( R" _- K
: z# g% b% K- t# c6 L; `( g
; X$ f$ z# U+ u' H0 Z
8 x. k& ?. d9 {
" a" x& I* U6 ]+ I6 `+ D. y1 u8 C1 Z: p- ]. o
2 W2 I; m: u+ j$ c
【闲聊日语之62】两类敬语的冲突 5 m7 @0 e9 F- g3 C9 |+ V% H$ M
* {4 r: d) m8 [9 w7 M( p

3 x9 H5 t. ?. e! q: U* Z5 r2 l- j) H日语中的敬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我谦虚”的敬语,专门描述自己的行为动作,一类是“尊敬他人”的敬语,专门描述他人的行为动作。以动词“言う”为例,它的自谦敬语是“申し上げる”,它的尊他敬语是“おっしゃる”。这个知识,学过日语的朋友都知道,我就不废话啦。
/ ?, g  p* R; P' K  }! k* K8 f
; l. w9 B1 l9 K- {; j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朋友可能没有想到过。张三做一个动作,他用自谦敬语来描述,张三看到李四做另外一个动作,他用尊他敬语来描述,这两种情况,一般不会出错,但是,假如张三和李四,共同做一个动作,这个时候,在使用敬语时,最容易出错。 4 ^# f7 J' t% |3 J. @7 I. I) G
. F6 i  d5 I- e  c; m# \4 B
情况我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公司的职员,陪同公司的社长,外出办事,在公司的大门口,职员拉开车门,对社长说:
" K+ o- i- @3 W! m& m8 T! y3 R( u6 x4 Z: x, {9 r) E7 L
車が参りましたが、では、参りましょう。
2 ^) r( W" H& g0 ^$ S+ n: R6 t
: K6 [' Q3 X9 d/ Z" G3 \/ q; ^情况乍一看,好象没有问题,有些日本人也认为没有问题,其实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参る”是“行く”的自谦敬语,职员自己使用,当然没有问题啦,但上车这个动作,是职员和社长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因此,职员把这个自谦敬语,用到了社长身上,就很不合适的,是相当不礼貌的。
2 t/ W7 U! w/ S9 n% s( B8 ?, x9 k' J- v  q% C9 @% O& y4 A  g
所以,正确的说法,应当将职员对自己的自谦敬语,与职员对社长的尊他敬语,明确地分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下级对上级的敬意,也就是这句话应当这样说:( P% H( E4 u8 a
: V' |4 b' [* v4 J
車が参りましたが、では、お仱晗陇丹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1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67】娶个日本老婆,好不好? / N. Q4 b$ u" @  I8 A

  g) v" j' r9 u; R: G7 a; [+ J3 @+ n( ^4 G
刚才在网易《日语学习》版,看到有一个留日同学,说想找个女朋友,认认真真地开始谈恋爱,于是另外一个网友问他,想不想找个日本女孩,他说,不想,还是找个中国女孩比较好。看了这段对话,我突然想到了娶日本老婆的问题,顺口胡诌几句。
/ W9 ?9 W/ n- h4 c" r2 U  Y! @; e; p$ {; M% V$ O8 ]6 O/ e0 F
人们常说:娶日本老婆,住美国房子,雇中国厨子,乃“人生三大享受”也,这就说明,日本老婆的勤劳、贤惠、本分等优秀品质,是全世界公认的。我的日本同行 S 兄,在 KDD 工作,日本男人身上的所有坏毛病,比如脾气暴躁、不干家务活、打老婆、酗酒、甚至嫖娼等,他身上都有,可以说,是一个很典型的糟糕男人。S 兄曾在北京工作一年半,其间 S 嫂曾多次来京探亲,我曾问过 S 嫂,他这些坏毛病,你都知道吗?回答都知道。你能容忍吗?回答能容忍。最让我感慨的是,S 嫂竟然宽厚地说:男人嘛,都这样。 # o8 z9 C  K. F, Z" [
1 D5 E# Y. _/ p( C
当然啦,现在的日本年轻女性,由于接受西方女权思想,已经独立很多了,但类似 S 嫂这样的妻子,仍然是日本传统家庭妇女的主流。所以我说,从勤劳、贤惠、本分这方面看,娶个日本老婆,确实好。下面我再说说不好的地方。
9 |3 J7 |$ D: r9 p. V5 U+ l
) U: {5 I4 L& U# m* s美国有一个研究机构,曾做过一次有些无聊的调查,看看各国夫妻房事之后,男女双方都说什么话,以此研究各国的风俗文化。比如中国夫妻房事之后,妻子说,我累了,就睡觉了。又比如美国夫妻房事之后,妻子说,It's good(好棒),也睡觉了。但日本夫妻房事之后,妻子竟然说:您辛苦啦,给您添麻烦啦,实在不好意思,说完之后,下了床,给丈夫鞠个躬,然后到厨房准备夜宵去了。(笑!)
5 z% z; R$ ~7 x9 _6 s6 v" a/ x+ [/ E4 s
这个调查结果,我觉得有些夸张,有些“演义、戏说”的味道,但日本妻子对丈夫的尊敬,这个基本点,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现象好不好呢?我说,对日本男人,确实好,因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但对我们中国人,可能感觉有些离谱。我打一个比喻,假设我们中国人爱吃糖,越甜越好,但突然有一天,有人送给我们许多日本糖,巨甜无比,能把牙给甜倒了,能把嘴给甜歪了,能把胃口给甜腻了,而且必须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直到吃死为止。这种糖,我估计绝大部分中国人,可能承受不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娶日本老婆不好的地方,用我们北京话说,就是“太腻歪”。
4 Z0 u8 z; O, ~- ]4 K7 K
" e& Q9 `2 `+ S8 ~$ S其实,中国男人娶个日本老婆,说起来,好象很轻松,很惬意,但我可以告诉您,实际上是很难的,日本女人的内心深处,是看不起中国男人的(原因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聊),所以到目前位置,中国女孩嫁日本丈夫的很多,日本女孩嫁中国丈夫的很少。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这虚拟世界里,胡乱侃侃,过过嘴瘾罢啦。. s# c: k7 u9 I, X% u1 l/ a$ z8 t

/ i2 l8 D( {/ `$ b$ g
' x$ U8 \. f  l7 c: a8 g% h  ~, a* z; Z7 v$ [* c! J1 C( S

. p8 I& t( {7 Y' _# X- ?8 [+ ?
! \, P: P$ ?4 u5 U/ t8 M$ S【闲聊日语之68】“米西米西”是吃饭吗?
; H5 U) F6 Q* J  s8 o# i# u' F- w7 E6 P# t; _
1 z+ Z" L" j4 o. \( U: [6 v
在国内,3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看过《地雷战》、《地道站》等经典反日影片,对其中一些“中国式日语”,比如“死啦死啦”、“米西米西”等,肯定都很熟悉。
" |- x3 R- z7 i5 G) Q$ s& q2 K+ W" G( \( h
我昨天在一个 BBS 上,看到有一个贴子,作者认为,除了“巴格鸦路”、“开路”之外,确实有对应的日语单词之外,其它的,都属于讹传,也就是说,并没有对应的日语单词,纯粹是中国人听错了。
0 c% f9 g# O' x3 ^. R* z, l( o$ Z# v$ H) W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第一,因为这些“中国式日语”,不一定是北方人发明的,有可能是东北人发明的,也有可能是南方人发明的,毕竟当时日本鬼子占领了中国的很大一片地区,不同地方的中国人,听同一句日语,会有不同的描述。因此,仅仅从一个地区的发音,判断它们的对应日语单词,是片面的。第二,那些日本鬼子,也不都是来自关东地区,而是来自各个都道府县,因此,在与中国人谈话时,有可能蹦出一些地方方言。我自己曾琢磨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式日语”,都可以找出对应的日语单词,请看下面五个常见的例子。
4 K5 F2 t* _- S8 l4 p5 r/ P- J0 O1 u& L# `% {9 w
(1)ばかやろう:也就是“巴格鸦路”,即混蛋。
5 W4 h! d* M" @7 Q; ~# P(2)かえる:也就是“开路”,即回去。 6 `" @7 S7 b6 L% x7 ]- W
(3)しぬ(或它的某个变体):也就是“死啦死啦”,即死亡。 * ?1 U( Q4 w$ |' J$ {- r  j4 p
(4)めし:也就是“米西米西”,即吃饭。 7 l$ q& ]0 S* w& C& a0 ?: ]
(5)びんた:也就是“三宾”,即耳光。 ; Y& A5 `6 z. t' v( r+ U

' [2 m* a8 o6 i2 }0 Q如果您还知道其它“中国式日语”的来源,欢迎您告诉我,我会把它加进去。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您告诉我,如果有道理,我会更正的。谢谢。
5 D7 O. p; _1 M& {/ N! P9 w7 O/ }& U3 h
7 \& n, i6 y1 D- O
8 J; L5 N: z: b0 B7 P
8 X' z# y$ a" X: K

9 a/ \  G1 n1 u【闲聊日语之70】讲日语,能不能“粗放”一点? ' A7 N* [8 \" H) M  Y- {( _- i
3 s2 V& |7 ~) l" W" ~- i  C" Q

  {% n1 x/ H8 A; t我有一个语言学网站,介绍世界上 2000 种语言的样本,有些样本是我自己收集的,有些样本是各国网友提供的,因此我结交了不少外国网友,包括像 St Lucia 这种远在天边、弹丸小国的网友。我发现,各国网友虽然都能讲英语(有些讲的非常好),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很不标准、很不规范的,如果按照《英语语法书》,简直就是“错误百出”,比如有个网友,想说“不喜欢美国人的中国人”,他竟然写成 dislike American's Chinese,您看多可笑。
% N9 [  `1 }" a/ N1 B
/ O, Q3 d5 t/ k不过,请您注意,不管多可笑,我们相互之间,都能理解彼此的意思。语言是干什么用的?当然是交流用的,既然能理解,错了又何妨?(当然不错最好) . `/ ~/ b8 t- ~
2 m: b6 b3 O9 c5 z3 A* S" y+ a
我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在许多日语学习 BBS 上,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问答。: n  B0 g2 M* |
2 r' N/ ~0 I; X
甲问:“東京で生まれる”(在东京出生),如果不用“で”,用“に”,行不行?. n" v' `; n! n
乙答:用“に”好象也可以,两者都可以表示地点。( U5 S7 [$ b9 ^1 f0 C! c" N
甲问:既然都可以,为什么不用“に”呢?7 T; k$ p& x, ]! Z- M" _% c: A! O/ X
乙答:那你就用吧!
  x+ V- x+ i7 |7 k甲问:我要是用了,考试时,万一错了,怎么办?* q- ]8 p" _7 L
乙答:那你就别用。
% M" @, ]$ L" T
' i5 ]' q' K, B5 Y. G! T  a0 O每当我看到这样的问答,我都觉得特好笑。我不是嘲笑这两个网友,我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学日语,简直太拘泥语法了,写每个词,说每句话,都要先想想,是否符合语法,觉得有问题,就不敢写,不敢说。我觉得,这样学日语,有些太教条了。我个人认为,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其他情况下,只要不太离谱,没有特别明显的语法错误,你怎么写、怎么说都行,日本人一般都能看懂、听懂(当然,你要是能写、能说地道的日语,是最好不过的)。
( W& s, |2 ^- h
) {5 H! N- s; m9 Y! |0 j昨天,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说在一个 BBS 上看到,北京土话“嗑嗑巴巴”,翻译成“辿辿しい”(たどたどしい),他问:“我讲日语嗑嗑巴巴”这句话,是否可以翻译为下面第一句。我说可以,我完全能看懂,换了日本人,也完全能看懂,不会误解你的话。但是,假如你参加日语考试,那么这句话,最好写成下面第二句,因为这样说,比较地道。
  N) `0 O0 _% q8 H" x
# X; \+ P  Y: h第一句:わたしは日本語で辿辿しく話します。
8 r  d* x* J$ a" i3 U第二句:わたしは辿辿しい日本語で話します。   C# B* W  b- r

1 n+ n. X9 h8 C3 W% O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两句话的意思,还是有一点差别的,限于篇幅,我就不罗嗦了。总之,我的意思是说,你用日语,跟日本人交流时,只要不太离谱,没有特别明显的语法错误,怎么说都无所谓,不用老想着语法。互相听懂了,才是最重要的。  {  k! S+ k/ ]+ H1 U9 z9 X

) V! R# e. b. T$ z; H* z6 h) z# g& ^; \7 t$ c8 r& O
8 I0 b/ l3 a% W$ C$ T' B( J; Z

; F, u6 h. U" `* w% {" w! o7 g: b. ]9 d6 m% |1 o. Y' ^* l1 \" @' G8 B5 d

: |- b1 J7 x7 _% ^【闲聊日语之71】牛找牛,马找马 , S1 d( U% F! r+ k/ a

+ j' p7 j8 P6 _' w; e4 v& A1 \$ G( C- L. M) @6 Q) m
昨天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让我介绍一下学习日语过程中的“趣事”。其实,我跟各位朋友不同,我不是日语科班出身,因此没感觉有什么“趣事”。不过,我还是想应这位网友的要求,随便谈几个日语中我认为比较怪的地方,暂且当作“趣事”吧。
% J# d0 o1 B9 V4 ?5 a7 P' a
& [1 `# D+ G* O7 d4 F首先,在日语中,有许多同音词,比如“こっか”,可以是“国歌”,也可以是“国花”,虽然发音相同,但两者既不是同义词,也不是反义词,因此不会造成误解。但在日语中,有那么几个怪异的单词,不仅发音相同,而且互为反义词,如果你不结合上下文,你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比如“れいぐう”,既是“礼遇”,又是“冷遇”,又比如“におい”,既是“香味”,又是“臭味”。你说怪不怪?!
( z/ k' d9 O5 @6 o" ^$ j" p% R  G0 Z% g
其次,在我们汉语中,有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谚语,比如最常见的“对牛弹琴”。据我观察,这种成语、谚语,在日语中,一般都有对应的说法,唯一不同的是,日本人把动物给换了。比如下面两个例子: 4 W$ E7 j9 \" d

2 _- c8 _  b% Y(1)鱼找鱼虾找虾:牛は牛づれ馬は馬づれ& H/ n! x5 P. k5 ^  s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猫は虎の心を知らず , R' [6 _2 |2 B. ^) b

5 z2 E* Q3 K( U5 ]) a再次,我发现,有些日语单词,简直太“日本化”了,也就是说,这些单词,专门用来描述日本的事物,或者日本人的特性,其他国家的人(中国人除外),无论怎样理解,都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比如“甘える”(撒娇)这个词,我查过不同的《和英辞典》,下面是两个常见的解释,您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解释并不能反映这个单词的真正含义。   U$ m1 ^" R, T0 f# T: H% {

' x' W' L- Z0 d; @(1)behave like a spoiled child:行为举止好象一个被惯坏的孩子- f3 d( q1 ]2 }( `' }
(2)depend on other people's goodwill:依赖别人的善意
8 f! o) R! f4 Q  v# i9 O4 x* B; B( F. _" \
我想,肯定还会有其他方面,但我只想出了这三个方面。我虽然一向反对别人学日语,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学日语本身,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可以通过学习,观察中日两种语言的区别,进而了解两国人民的差异。 $ T4 a$ {* q& H
5 k* p2 U# ]' u1 K
(顺便说一件无关的事:有一个日语学习网站,叫做 japan-abc.com,打算从明年开始,发行一个不大的电子刊物,专门介绍日语学习的内容。本来这件事,跟我没有关系,但我一打听,才知道网管胡先生,维持这个网站,编辑这个刊物,都是自费的,没有任何日本背景的支持。在这个人人都想拉赞助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热心人,我真是觉得很难得,故顺便介绍一下。)3 d7 x& r. [/ w$ h+ |& u9 l- \8 D

1 E0 c  G, v2 o( {9 b/ K7 Z7 l( {" q4 Q1 T" e  e3 k) q

& ^5 t+ A. T) {- e& U  t8 o2 ^+ ~* r; u# m3 a+ s
3 @1 t: E. g0 {# e( K: Z  C/ J. A# w
【闲聊日语之72】什么是以“日”养“日”?
. _* |  K3 p. F$ I) A$ [0 T; p+ b* T# ]8 N% [& \% U0 S

' n1 S4 Q0 N6 C首先声明,下面有关葡萄牙语的故事,纯属虚构,请不要信以为真。看完整个帖子,您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 K4 `# G( q; q! U8 t) O9 Z2 S5 F$ i4 n
3 i6 |+ ~) o7 o# k4 ^# f4 o% ]
假设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建一个葡萄牙语学习网站。我应当怎么办呢?
8 z5 w) R1 t6 |7 b
/ U+ h1 w1 C) ]9 t首先,我会用葡萄牙语和汉语,写一封信,一式三份,分别寄给葡萄牙、巴西和安哥拉三国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处(世界上最主要的三个葡语国家,号称里斯本-巴西利亚-罗安达轴心)。这封信的内容大意是:葡萄牙语是世界十大语言之一,但在中国,懂这种语言的人很少,许多网友迫切希望能够在网上,学习葡萄牙语。为此,我决定筹建一个葡萄牙语学习网站,一方面,教授葡萄牙语,另一方面,介绍贵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风景等,为那些希望到贵国投资,或者到贵国旅游的中国人,提供一个展示贵国的平台。我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经济收入不高,我希望在筹建过程中,得到贵国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封信,措辞要客气,文笔要流畅,观点要明确,态度要谦卑,总之,怎么好听怎么说,因为这是一块敲门砖。 * m6 ]0 b- M+ J: x1 i" e

( [) `* V0 `: I一周之后,我陆续收到回信。葡萄牙大使馆称:此想法很好,我们表示赞赏,请你跟澳门某某基金会的 Carlos 先生联系,我们已将你的情况,告诉了他,他表示原则上同意,他会告诉你有关申请“葡萄牙语发展基金”的步骤和文件。巴西大使馆称:此想法很好,但我们没有这笔开支,向外交部打报告申请,会很麻烦的,也不一定批准,不过我们可以无偿给您提供资料,包括报纸、图书、磁带、光盘等。安哥拉大使馆称:很抱歉,我国很穷,实在帮不上忙,不过您的网站开通时,我国文化部长 Mbango 先生可以给您写一篇热情洋溢的贺词。总之,我就想要这个结果。 $ R% q1 _: s# n$ m
5 @" [8 f! m8 D: L7 ^0 k
以后就是一些琐事啦,比如搞钱,取资料,等贺词,等等,具体细节我就不说啦。两个月之后,这个网站终于开通了。我手里有钱了,我就可以雇人,替我教学,替我管理,甚至替我处理日常事物,我自己当“甩手掌柜的”。我还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刊登葡、巴、安三国的广告,挣额外的钱。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网站办的好,确实有成效,今后我每年都会获得固定的赞助。好吧,故事就编到这里。   d8 q; Z% ^+ n0 `, k
, i8 Y# b0 |( g- @+ v1 ^
我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呢?这是因为,国内大大小小的日语学习网站,我基本上都看了一遍,除了个别网站之外,总的感觉是,规模小,估计只有一、两个人维护。这样的网站,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外界的支持。
/ m" j9 ^# t: n  a
) A6 {& B$ f- ], b语言这个东西,跟其它东西不一样,比如你建一个批发鸡蛋的网站,你不可能给美国农业部写信,让他们赞助你,人家才管不着你的事呢。但语言就不一样了,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国家的文化部或外交部,每年都有一笔经费,专门用来推广自己国家的语言(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只可惜,绝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了解这个情况。
- {7 d. ~0 J& I; {5 C/ u7 H4 ]. T6 m5 U: n
我们假设您建了一个日语学习网站,从小的方面说,您是在传授日语,从大的方面说,您是在传播日本的历史文化,因此,日本的有关方面(大使馆、文部省、各种海外文化协力机构、在华日资企业等),有义务为您提供必要的援助。
2 I9 W3 ]) S. Y- N( {/ F3 n
$ |; ?! @0 y8 F我是学葡萄牙语的,我对日本这方面的具体流程不太了解,所以编了一个葡萄牙语的故事,但其中的原理与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其精髓就是:用日本人的钱,养日语学习网站,以“日”养“日”。我希望那些目前需要资金支持的朋友,看了这个帖子,能够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1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73】日本人是不是“财迷”?
: c# F2 E! b0 Z3 ^; l- U" u% m; C! b" _

# o: j7 {& m# ~+ O2 g前几天,去一个文学方面的 BBS 闲逛,看到有两个网友,正在争论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中国男人和日本男人》,作者林惠子女士,好象是一位旅日华人作家。在这本书中,有部分内容,专门介绍日本人的“财迷”。这两个网友,一个认为说的对,一个认为说的不对。因为那个 BBS,需要注册笔名,我嫌麻烦,就没有加入他们的争论。 " h: \& {% S9 a; v8 n! P- o+ S

; p2 J* F* ~  [0 u其实客观地讲,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男人,与我们中国人相比,是比较财迷的。我下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说两个小例子,您就能明白了。这两个例子,是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日本人姓名中,比较怪僻的汉字。
# l" x6 o3 Z4 d) w: c- v
& h# V0 ~3 D5 G  O8 [! t$ J* h9 C$ v其中有一个人,名字中有一个“鉄”字。但这个字,你乍一看,好象是“鉄”字,但仔细一看,右边的“失”字,上面不出头,所以实际上是“矢”字。作者问这个人,你的“鉄”字,上面怎么不出头啊?这个人回答,要是出头了,岂不是变成“金を失う”(丢钱)了吗?
6 z) g) t+ ~, L+ ]) s5 n: V还有一个人,名字中有一个汉字,左边是金字旁“釒”,右边是“豊”,加在一起,构成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字典中查不到,是这个人自己发明的。作者问这个人,你发明这个汉字,是什么意思啊?这个人回答,你难道猜不出来吗?我是想“金は豊かだ”(钱多点)。 ! L& N& h3 ~4 ?- T- E

! T! ^8 E9 q8 w& J你看,这两个日本人,连取名字,都想着钱,你说日本人财迷不财迷(笑)。至于日本男人财迷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日本男人结婚后,每月的工资,都上交给老婆,自己没有财政大权,每天只有少量的零用钱,因此在心理上,总觉得手头紧,于是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财迷的毛病。 + E% z  z- v& W5 O- c
) J3 e* B3 h1 ]
( b+ E( H2 k- Z! _1 M

. e- @" p8 D  Q( N* u: ?! P, G* c! W; q  W9 `3 M6 T6 g2 E
# q% s1 Y/ {: m; x. Y/ r; n
【闲聊日语之74】日本人的文字游戏
) W# i) c9 _+ b" d  }
3 ~$ g' Z3 o3 X: g4 O4 w" S
6 |& s; x& H% T; b我上一个帖子《日本人是不是财迷》,提到日本人发明的两个汉字,这说明日本人喜欢玩文字游戏。不过,这两个汉字,只能算是低档次的小游戏,如果您经常看日本报刊,注意观察,您可以看到一些高档次的文字游戏。下面我介绍三个例子,给各位解解闷。 - K- a! T; A% D; D& Y
9 h6 e& `' y3 k. B' c7 r" c( F8 Z  q
第一个,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叫三宅一生,设计了一套新奇的服装,并夸下海口,称一定要在国际时装大赛上,拿一个金奖,否则的话,今后就不再吃这碗饭了。没想到,公布比赛结果时,三宅一生不但金奖没拿到,连铜奖也没拿到。于是《读卖新闻》发表了一篇文章,拿他开心,故意将他的名字拆开,编排了一个大字标题“世界の三宅、一生の不振”,中文大意就是:原本希望走向世界的三宅,却遭到这样的打击,从此一生都不振作了。
. P7 {3 e" J7 _7 e& B2 z5 j6 s( d
+ R3 C( t4 ^( T! w. a第二个,日本有一些机构,每年年底,都评选出当年的十大最佳“四字熟语”。所谓“四字熟语”,就是给你四个汉字,让你找出另外四个汉字,而且这两组汉字,第一,意义上必须有联系,第二,发音必须相同。去年有一个“四字熟语”,叫做“金朝韓和”,大意是韩国的金大中总统,访问朝鲜,会见金正日总书记,大大缓和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金朝韓和”的对应汉字恰好就是“緊張緩和”,而且两者发音都是“きんちょうかんわ”,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佳句。; I1 S9 {8 m- B: ]

8 m' S+ k8 B$ _最后一个,其实是一个小笑话,是我在一个日语学习 BBS 上看到的。说有一个妈妈,每天抱着孩子,在外面晒太阳。每天都有一个人走过来,看看孩子,对妈妈说“东南西”,然后就走开了。有一天,妈妈对爸爸说,有一个人,天天都说咱们孩子“东南西”,是不是夸咱们孩子呢?爸爸听后,大怒,说你这个大傻瓜,他哪里是在夸孩子,他是在骂你啦!“东南西”三个方向,惟独“没有北”(北ない),那是说,你每天早上,太懒,不给孩子洗脸,孩子脸太“脏”(汚ない)。 4 A, v* j4 |  Q" E: b
" k/ l) m7 B0 P$ ?3 U) n! d
这三个文字游戏,一方面说明,日语在许多方面,确实具有灵活的特性,很适合用来玩文字游戏;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人确实具有幽默感,许多中国人都觉得日本人不够幽默,我想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日本人的幽默方式,跟我们中国人的不太一样罢了。 6 e9 V; s! t& e$ K2 O5 l

. w6 }' b% F/ C2 t! k+ b
# w8 _1 T6 i7 T* p1 v/ |/ Z$ @( \6 G1 F+ O, d6 c7 v- z
" H( Y2 r8 Z! z; y& g* j
. q4 b3 y% H7 f4 E
【闲聊日语之76】谈谈日本人的身份关系
3 e) m3 `0 E" s7 \0 S/ |% g, _# w; i# V

7 p) I9 e- D" t! x$ c. B今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日本队最后一场比赛时,小泉首相曾亲自观战。小泉首相原本打算穿一身日本队队服,以提高日本队士气,但他的幕僚告诉他:您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皇室成员也去观看比赛,他们穿着很正规,您穿着很随便,坐在一起,很不协调,毕竟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啊。小泉首相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只好西服革履去观战了。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特别重视自己的身份。 % K8 k0 j+ h0 v  p. \
: K! r, @+ U  f: ^0 X
我经常去 Google 的一个日语研究新闻组,看看西方日语学者的发言。我记得一个美国学者曾说:英语单词中,有 before(前)有 after(后),但没有日语的“前后(まえうしろ)”,有 upper(上)有 lower(下),但没有日语的“上下(うえした)”,等等,这种日语单词,既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描述人们的身份关系,因此,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日本人很重视社会地位的差别与次序。我觉得这个美国学者说的,有一定道理。 $ x4 s' @0 Y0 @& [3 \

5 `4 L: H. I6 e( u# [0 Y( A& {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英国王储、首相、内政大臣等人,视察一个地方,我注意到,他们三个人是并排走的,几乎没有前后次序。这种情况,在日本,是绝对不可能的。假设日本天皇、首相、文部大臣等人,一起走路,首相至少应当错后一米,文部大臣至少应当错后两米,只有这样,才能显出君臣、上下的关系。在日语中,这种现象,就叫做“身分に相応する”(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
7 Z& {* U) t- O/ g) o) G1 s  a/ j4 d% K( z" S
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我们国内,比如一个处级单位,有处长,有科长,有科员,分为三级。假设处长有急事,可以跳过科长,让客员赶快给办一下,或者科员有急事,一时找不到科长,也可以直接向处长请示。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常见。但在日本公司里,原则上,你不能这样做,你如果有事,就找你的上级请示,他如果做不了主,再去找他的上级,那是他的事,但你绝对不能越级请示,否则就是““身分に相応しない”(与自己的身份不相适应)。
* n" z6 U. p; s! A$ N; ]
/ o) u4 j5 s8 b: k" K) z第二个原因是,我不久前跟一个日本网友讲,日本虽然是一个民主国家,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非民主的传统。那个网友不同意,非让我举一个例子。其实我这个帖子,就是一个例子。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当然很好,我不反对,但像日本这样,过于繁琐,过于严格,过于教条,其实这正是日本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所以从本质上讲,这并不符合民主原则。
- K2 P7 w  F2 q* O- {* r! Q- t8 f/ n# l9 {8 a0 [' N4 T

$ D9 A' [  p( e; M. F
# s) J7 P4 N- B7 E# |* z
1 b& y: V: {$ \2 s9 Q
, W! Q6 _7 C+ Z
! E1 B1 x7 O; `( E9 {& M【闲聊日语之77】从《东京爱情故事》谈起 " I. X9 W+ y8 J2 O- y

; h% `/ U# G0 M% _/ Y4 c& c4 @' A
( }/ G. q* {, j4 I9 N我有个朋友许先生,女儿上中学,爱看日剧,经常找一些日剧的光盘,拿回家看。许先生说,有一个周末,他女儿又找了几张光盘,在自己屋里看,许先生在外屋写东西。许先生写着写着,忽然听到哭声,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剧中人物在哭,但仔细一听,原来是他女儿在哭,推门一看,果然她女儿红着眼圈,正在用手帕擦拭,看见爸爸进来,有点不好意思。
$ t3 ]. B5 T6 p: ]! u. A1 _4 y. E
. P1 c# D0 }6 P) |许先生讲,他女儿经常看日剧,也经常掉几滴眼泪,但从未像这次,哭出了声。所以他很好奇,拿过光盘一看,原来是《东京爱情故事》。许太太那几天,正好去外地出差,所以许先生当天晚上,就在自己的电脑上看了一遍。许先生讲,不怕您笑话,看完之后,我也想哭,但我毕竟是 40 多岁的人啦,我不可能像我女儿那样,哭出来。年轻的时候,我也有一个跟完治、莉香类似的经历,20 多年过去了,我早就淡忘了,没想到看这部日剧,又让我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9 |4 f8 k# C! k  a. f+ z5 j# m

, p/ J& O$ x2 S. `; G0 @" s我注意过,不论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还是成家立业的男人女人,凡是看过《东京爱情故事》的,绝大多数都表示,喜欢这部日剧,特别喜欢其中的莉香(リカ,铃木保奈美扮演)。许先生的女儿,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个真挚爱情的范例,这对她将来的爱情经历,乃至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许先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影子,重现了昔日的时光,重温了往日的情怀。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日剧确实有积极、正面、向上的作用。/ Q5 C, ]$ x7 H
+ ^1 u7 S% F1 p: j9 U: q# j
下面的话,如果您是哈日族,我劝您就看到这里为止了,不要再往下看了,因为我一向写“反日”文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怕我下面说的话,有些尖刻,破坏了日本人在您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 N: j0 l9 A+ ]) N1 _6 W/ n* i
/ Q+ }9 H( q0 ]6 h- S# |但是日剧也有一个主要缺点,就是过分美化日本人,掩盖了日本人的一些缺点。我楼上邻居林先生,他女儿是个大学生。她曾跟我说,她以前并不了解日本人,但是有一次,在同学家里,看了一部日剧《爱情白皮书》,木村拓栽在剧中,扮演了一个英俊、温柔、细心的角色,而且不花心,不好色,从那开始,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日本人(其实我看她是喜欢上了日本男人,但不好意思说出来)。! t. W2 u, S* m

1 \; [! @4 q& K3 X5 ?" f我说,你这个看法,恰恰是日剧害人的地方。比如在这部日剧中,日本男人好象不花心,不好色,其实日本男人很花心,很好色,那是全世界都出名的。我在许多东南亚国家,都能看到日本男人的“买春团”,专挑“花姑娘”的“干活”。日本男人的这种品格,请问,你能从日剧里面看出来吗?当然看不出来啦!这就是日剧的主要缺点。
( |6 o# T. ^1 B0 f9 o
3 \6 y# _9 G. _* ]) Z+ L现在有不少年轻朋友,是看日剧长大的,然后选择去日本留学。当他们实际接触日本人时,才突然发现,那些日本人,与他们在日剧看到的日本人,有很大的差别。你要问这是为什么?我说,这就是日剧骗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78】不“触景”,也“生情” ( A/ ~* R& ^' u5 l2 R+ {

0 T  H1 ~4 b* o
* Q3 m" |& M2 X! v2 Z1 l1 b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触景生情”,也就是看见一个事情,情绪上产生了波动,于是联想到其他的事情。过去有些诗歌、歌曲,一上来,就是触景生情,比如“大海啊,你像母亲的怀抱”,等等。这样写,不管好不好,毕竟是先“触景”(看见大海),再“生情”(想起母亲),这是我们中国诗歌、歌曲的一个常见的写作方法。 . P: Q. x5 u  p8 p; X

% N$ t6 Z6 W( X, C$ k2 c6 l但是日本的情况,与我们有些差别。许多日本诗歌、歌曲,采用了一种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写作方法,也就是:不“触景”,也“生情”。明治时代的日本海军,有一首激昂的军歌,最开始的四句是: 3 A" C8 V$ T8 i. ?
' n% U! f. w  d/ n8 c( ?& a$ M
煙も見えず! N" N7 k' Y! c- M8 Z
雲も無く
  s/ E, e- Y/ n1 g* R) V& X風も起こらず* r" X- C. x" K: u  Y! Y
浪も立たず
. S) [  [+ ?: t4 E# q+ ]# _% \/ J6 k4 V& q7 M
中文大意是:看不见烟,也看不见云,看不见风,也看不见浪。当时我就想,什么都看见,你激昂个啥?" }6 X. \# z% |. z" [  N8 m

& h+ Q) b' p* u% Z; @& |我本来并不想聊这个题目。但是今天上午,我的日本同学 Michiko さん,给我发来了谷村新司的著名歌曲《すばる》的 MP3 及其歌词,我一看歌词,前四句中,竟然有两句,又是这种不“触景”、也“生情”的否定句式(见下面),所以我决定还是聊一聊这个题目。
: m9 c5 P: s( Y
+ y0 B. F/ m7 y/ P* v; z目を閉じて何も見えず(什么也没看见)3 p; j6 o. K: z9 z4 L
悲しくて目を開ければ
' C; N$ G. U9 `0 \; p, ?2 F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 q" i8 M; |4 S他に見えるものは無し(又是什么也没看见)
2 `4 m2 G8 J2 j+ P6 _- `+ r
# c% R2 M6 U  s$ i) E! ]就这个问题,我曾先后与几个日本朋友探讨过,但没有特别满意的解释,但其中 Hasegawa さん的看法,还算比较合理,他认为:日本人在本质上,是一个内向的民族,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是通过交流(communication),而是通过冥想(meditation),来理解事物,因此是否“触景”,并不重要,即使不“触景”,日本人也能“生情”。8 k+ e* e/ c+ g! v% r* F% r) V
. i( B: _1 [1 k% ]! O

9 j) I- d7 D+ X2 y4 C/ U( u/ f
0 Q9 F( l* m. F* E5 }  b( H$ v8 V4 S4 o  w# G9 n, O
/ A# y0 }$ M7 ^" J# C8 `0 I+ k
【闲聊日语之79】日语歌词中音读与训读的变换
# O0 E/ a" i* o, U( B) |/ N( O- a0 Q: Z7 {. K
1 Y8 S; D4 \! E  T. I  J
昨天有一个朋友,将谷村新司的著名歌曲《すばる》的下载网址以及歌词,发给了我,稍后我又把它们,转贴到网易《日语学习》版上,因为那里有不少网友喜欢这首歌曲。当天晚上,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说他已经下载了歌曲,并对照歌词,听了听,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在歌词中,有一个单词“呼吸”,发音按理说应当是“こきゅう”,但实际上,谷村新司唱的是“いき”,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在《すばる》中,还有两个地方,也有这种现象,但这位网友好象没听出来。% y5 m; R7 V, |& [
: y0 o9 B+ _9 b( v
这种现象,在日语歌词中是很常见的,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一个音读单词,念成一个训读单词,比如“宿命”,不念音读“しゅくめい”,而念训读“さだめ”,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另外一种情况是:将一个训读单词,念成一个音读单词,比如“荒野”,不念训读“あらの”,而念音读“ふう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不论那种情况,音读单词与训读单词,两者的含义,必须是相同或相似的,否则就不能这样变换。下面是《すばる》中有这种现象的三句歌词。 0 p1 j1 V$ c9 o3 ~# p

( K1 E2 v" |3 _" L荒野(ふうや)に向かう道より
* x+ o1 e: a* `宿命(さだめ)の星たちよ
/ {4 F& M, Z# L: ?$ g呼吸(いき)をすれば胸の中 , F: Q( U$ r5 f5 `4 i; H
" W' w, n5 S. T0 V& p; ?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语单词(音读单词)的文学性和表意性,远远好于日语单词(训读单词),在日语歌词中,写汉语单词,至少在字面上,能够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日语单词做不到这一点,但汉语单词的音节,一般比较多,不容易与歌曲的旋律配合起来,因此才出现这种在歌词中,写的是汉语单词,唱的却是日语单词的现象。所以,你拿到一首日语歌词之后,不要马上急着唱,最好先听听日本人的原声是怎样唱的,注意是否有这种发音变换,以免贸然唱出来,让人家笑话。
$ m8 _% _* {+ G4 O
0 N  q4 M( N5 ?' r& J# M, c3 e9 L
9 q' f# ~' q5 a* }" Y8 |9 c6 S2 n: j& F3 r& n

  F; P% v2 T# J7 B+ c! n* i
) l3 I) Y3 }" U1 O! f$ C
2 P" u1 v0 G5 `# P. q  m5 z% ^【闲聊日语之81】学日语的人并不是去当汉奸 4 k# Z% j5 v+ _) |" s

/ i3 ?, V& v6 b6 b0 p; X' @# j! x! v4 E2 q
我在好几个日语学习 BBS 上,都看到过这样的帖子,比如,你们学日语,不觉得可耻吗?或者,你们学日语,是不是要去舔日本人的屁眼呀?甚至刚才,在网易《日语学习》板上,还有一个骂大街的帖子,声称要“操”那些学日语的人(工作量太大啦,笑)。
* j0 G2 n- U5 ^  m$ y- O
. z; O# h) B, X  @# U确实,在我国,与其他外语相比,学习日语是一个稍微有一点敏感的问题,原因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一句话:学日语的人,并不是去当汉奸。下面我给各位讲一个小故事,对于学日语,会有更深的体会。) f0 ~  g  K; q
+ Y" P* |5 {* Y. Y3 ]
98年,北京有一家外贸公司,要从日本某商社进口一批化工原料。那批原料的规格、质量、数量等,都没有问题,惟独价格,中方认为日方开价太高,日方认为中方还价太低,谈了两次,都没有谈成。双方商定,各自回去之后,都认真研究一下,本着合作精神,互相妥协,争取在第三次谈判中,达成协议。
5 T% m3 X  h. e# ~4 W# @. X: x
3 K5 p1 X+ W( u1 W- c2 s$ _; H最后一次谈判中,日方果然妥协,提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日方代表问中方代表:这个价格,您看怎么样?中方代表说:这个价格,比较接近我方的要求,我们可以考虑。日方代表,是个谈判老手,喜怒不形于色,眼睛盯着中方代表,面无表情,目不斜视。但说完这句话之后,中方翻译突然注意到,另外两个日方人员,互相交换了一个很难察觉的眼神,那种眼神,是日本人在正式场合上,听到某个重大消息,但不便公开表露想法,而常用的一种眼神(头不动,眼睛动,比中国人略微含蓄一点)。
  t. M+ P* y* D$ {' k3 A+ O. Z2 r* [/ F: L0 y; e
翻译凭着自己的直觉,立刻感到这个价格,仍然有水份,不是日方的“底盘”(bottom price),还有继续讨价还价的可能。于是翻译把一直冲下的笔尖,掉头冲上,按照事先的约定,这个小动作,就是“改口风”的信号,于是中方代表继续说:不过,我们还需要最后研究一下,并请示上级,我看我们先休息 20 分钟,然后继续谈。日方代表说可以。 6 t- ?& P) y6 v( k( q

$ I$ u% u2 H. W/ T以后的事情,我想您可以猜出来了,中方要求在现有价格基础上,再压低了一点,日方由于受到德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被迫答应了,这项交易于是就这样成交了。由于翻译的观察力,给国家节省了约 90 万元人民币,虽然不算多,但毕竟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笑)。
2 U2 w4 B( ]* X/ F% f: w9 {2 K' d: b( I: O- U$ U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哪个翻译,就是兄弟我本人,因为那家公司的日语翻译,最后一次谈判时,一个生病,一个出差,所以公司经理(我亲戚)让我赶赶场,救救急。我本来不想讲这个故事,因为有给我脸上贴金的嫌疑,其实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l% Y( Z+ Y! h' n7 q  y  l

: P: V# {- R( K+ s昨天,《强国论坛日本版》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一个中国人,池步洲先生,在二战期间,破译日军密码,使美军击毙山本五十六的故事,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笔。所以我说,学日语的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报效自己的国家。希望这个帖子,对那些仍有偏见的朋友,能够有所启发。+ O7 a) t* D5 @" D/ B

- ^+ G( X2 F: d7 p& W4 Y( ?8 c3 p0 {% \- Y
: w1 p3 N0 T9 t' X5 Z! G. |' k

. v& m; X( U& s3 a/ K$ x- `  V' Q+ O9 r

% H4 e5 d/ n& Y& k【闲聊日语之82】什么是日本人的“耻文化”
  A/ `7 P' c. E8 L: M# Q
, C5 y& {4 u# y% l. x
/ J+ H' f1 I2 u5 Y. n2 @我同事老李的儿子小李,是日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这个学期,老师向他们介绍了美国学者 Ruth Benedict 的名著《菊与剑》。老师讲,西方的文化,是“罪的文化”,比如一个西方人,认为自己有罪,于是去教堂,向神父忏悔,于是他的罪就减轻了。而日本的文化,是“耻的文化”,比如一个日本人,做错了事,虽然没有人指责他,但他内心却充满了耻辱感,他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消除这种耻辱感。 5 e5 c2 k/ E6 C
, c7 T; m* _! |1 N: X
小李说,有罪的人,去教堂忏悔,这种现象,在西方电影里很常见,他能理解。但关于日本人的“耻”,电影里好象看不出来,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他让我给他举个例子。我说那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e' @, P) L  {* D) i: u

" c. |$ d8 j$ p% ]' {) L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在古代日本,两个武士,闹了矛盾,发生争吵,可以互相对骂,怎么难听,都不会动手,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一个武士说另一个武士:“耻じることを知らない”(毫不知耻),此时,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两个人必须立即决斗,活一个,死一个,只有这样,才算完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并不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但怕别人说自己“不知耻”,因为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知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5 O3 V  c$ k, _. J
) F& d% ~. z8 x# w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美国向日本投了两棵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许多日本军人及其家属,由于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反动思想的毒化灌输,纷纷自杀,而且自杀的方式,极其野蛮,比如一家十口,孙子 2 岁,爷爷 80 岁,坐在地上,围成一圈,中间放着绑在一起的几个手榴弹,爸爸一拉导火索,于是全家同归于尽。这些军人在自杀前,一般都留有遗言,内容基本上都是说,战败了,感到很“耻ずかしい”(耻辱),没脸再活下去了。所以,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耻”比“死”更严重。 2 N) z$ O$ t+ e/ M2 [7 c" g
; c: I4 X' L' S3 k: }! \& |1 S( F# k
小李问,了解日本人的这个特点,有什么用处吗?我说,当然有啦,我再给你举个例子。那还是冷战时期,有一个日本商人,去俄国访问,被 KGB 盯上了,因为这个商人承包海上自卫队的工程,能够出入海上自卫队的港口码头。有一天早上,他一觉醒来,睁眼一看,旁边竟然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大汉,他还没反应过来,几个 KGB 早已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照片,说:您是想跟我们谈谈呢,还是想让我们把这些照片,寄给您的公司呢?
' Z6 J' E/ R3 w5 @; |2 i) u; x" w% T( E! {
其实以前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人家不怕,人家说:那你就寄吧。这些西方人回国之后,会跟公司、家属、警方等讲清楚的,双方明白了,也就没事了。但由于“耻”的文化因素在作怪,日本人一般不会这样做,所以这个日本人只好选择了前者。
& }" q' B" W: n2 b/ i* c: i; h8 K
0 `: ^  v! F; s% ?目前,在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在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矛盾。假设某个日本人,成了你的绊脚石,你需要摆平他,我不主张您采取非法、过激的手段,比如不久前歌舞伎町那种场面,我建议您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一下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比如“耻”的特点,从这个角度,制定对应措施。
# ^: {6 P$ r  ]$ q* g# i+ V& G3 E& y& w
+ X$ R# w: {2 I" E
. v  T) ^, Y! }

' k- O( c* L! E5 ^2 N: r1 J7 C: B9 z/ X
5 N" e6 `2 Q  o! p
【闲聊日语之83】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   f/ u7 J+ |' Z/ x7 [0 l( K* F
0 P( m4 d. M; q2 ?( d6 M5 [
/ C/ I2 L( ^/ p( {$ T* L
自从我写《闲聊日语》以来,经常有朋友给我发邮件,让我“论证”某个问题。比如不久前,我写了一个帖子,介绍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语,发表之后,有一位“保钓人士”陈先生,问我能否论证一下,琉球语不是日语的方言,而是汉语的方言。我说,您的意思我明白,您的政治立场我也支持,但在语言分类学上,琉球语确实是日语的方言,所以我实在抱歉。
9 _) S* w8 `4 j- Y8 w, E1 q$ h) L5 ]+ h2 j1 V
不过,有些朋友的问题,比较容易论证。比如有一个朋友说,他在日本公司工作,他以及他周围的中国同事,一致认为日本人比较“小气”,没有中国人“大气”,他问我,是否可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论证一下这个问题。 ( Y. r; `% _: R2 a% J; E0 E
3 u" U3 t$ u5 t! E- x$ d9 I
看一个民族是否大气或小气,一般不能从物质方面来衡量,比如,一个小气的人,可能住在豪宅里,一个大气的人,可能住在陋室里,所以不能从房屋来衡量。一般认为,一个民族是大气,还是小气,能够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精神生活的反映与总结。所以,下面我想从中国的唐诗与日本的俳句这个角度,论证一下这个问题。 $ K$ b: H& M- V, O6 _
% I9 Y! Q7 m- i8 Q( |0 ]5 U3 W2 W
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吟颂几首唐诗,下面是李白的《关山月》:
3 c! u0 x0 G5 i/ D+ N; R/ ?% Y, }' b
明月出天山
' Y" h7 c* p; e* n2 R9 @, W+ k) a苍茫云海间5 q0 E9 V6 O  M; Q- o: y0 q
长风几万里/ z# r" Z' b9 ], X2 y) F
吹度玉门关
" s# h& n' |3 b6 m  g
# s( z) i7 q/ C) I这首诗,是描写甘肃省敦煌县玉门关的。即使您从未去过那里,仅仅读了这 20 个字,您就可以想象出一种辽阔、苍茫、壮美的景色,同时感受到一种宽广、豪放、豁达的情怀。这就是典型的大气。
- h2 m' \& I3 _6 {4 z( b" ?% I3 q! j, s$ L6 R
反过来,再看看日本。日本最流行、最通俗的文学形式是俳句,也就是由 17 个假名组成的短诗,下面是著名诗人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
$ R- l- Q  A% B- [' H) U+ L6 G6 x* ]' ]6 H9 g! z( y  U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0 q; I* M9 Q$ u" r5 L
) b) Z& J6 m( R% B5 w1 P, t它的中文意思是:一只青蛙,跳入一个古老的池塘,水发出了一些声响。您可以看出,这首俳句的意境虽然不错,但场面很小,情节很简单,是典型的小气。
0 |# m) D  Z( _2 b3 J
- C8 z3 ?; T. X5 d" R, M当然,我也承认,唐诗中也有小气的作品,俳句中也有大气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唐诗确实比较大气,俳句确实比较小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人确实比较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1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84】俳句、物哀与日本文学   B) S  u: v& m( ~) a

: F0 V6 x5 ?. Y$ A1 F: N
: t. q1 f- x3 G( X我每写一个帖子,除了在各个日语学习 BBS 上发表外,还发给几个懂中文的日本朋友。日本人比较含蓄,即使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一般也不会反驳我。不过,我的上一个帖子《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却遭到了老友伊藤兄的反驳,他认为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俳句的实质,帖子中有关俳句的议论,是带有偏见的。伊藤兄是石川县人,他建议我再写一个帖子,介绍一下他的同乡,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加贺千代,特别介绍一下她在痛失爱子之后,所写的那首著名俳句,以加深中国读者对俳句的理解。
1 X/ Q/ ~) _0 |
4 U2 O; g& F" c/ z兄弟我不是搞文学的,更不是搞日本文学的,所以严格地讲,并不适合介绍这个话题。不过,我确实觉得,加贺千代的那首著名俳句,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情绪,对各位深入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所以下面,我想用比较直白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
# n# w6 N- P: G$ P0 |% O6 R$ B
9 g. K! ^! e0 t' J, b加贺千代(1702-1775),女诗人。加贺千代年轻的时候,儿子在外面捉蜻蜓时,不慎落水身亡,这件事,给她巨大的打击。丈夫去世之后,加贺千代削发为尼,从此远离尘世。有一天,加贺千代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边跑,一边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爱子,顿时无限悲哀,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俳句。 5 G" ?/ t7 u7 }1 g# M) c

0 q4 L7 k1 f5 n) j蜻蛉釣今日はどこまで行ったやら
$ V9 ?, |* N, o2 ~  h% v; M' ]2 e0 V# i& x2 j* a4 D
中文大意是,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我们中国人,看了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但没有更深的体会,而日本人,特别是有了儿女、上了年纪的日本人,读了这首俳句,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哀,情不自禁地叹一口气,并掉下眼泪。这种现象,用日本文学术语讲,就叫做“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各位看到“哀”字,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痛失爱子这样的悲剧,才算是“物哀”,实际上,任何文学作品,只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感动与共鸣,就算是“物哀”。 4 t5 N0 j: t2 H
, Y  ?. _2 E- E: X+ ?% g& H
“物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乃至日本人。江户时代有一位著名学者本居宣长,有些朋友大概听说过,他认为,日本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隐含着“物哀”的情绪,这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本居宣长的一些观点,现在的日本学者并不太赞同,但他关于“物哀”的论述,却是没有疑义的。
: C/ q! r; C9 _9 J- K- q9 F# X
# u  R# v8 K5 [% |  Z那么,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是否也有“物哀”的情绪呢?据我肤浅的观察,我觉得也有。我有一次陪日本朋友土屋去南戴河(河北省昌黎县),那里有一个很高的沙山,可以做小车,从上面划下来。沙山上,一边是黄色的沙,一边是蓝色的海,风很大,我和土屋站在山顶,感受着海风的吹佛,突然土屋掉下眼泪,我说你眼睛进沙子啦,他说,不是,是看到这里的景色,想起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海边玩耍。所以我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日本人,在某些时候,好象比我们中国人,更加多愁善感(sentimental),我不知道这是否跟“物哀”有关系。! B2 R2 i# k, N: x

+ H! J! S" ?; K, \5 b# t! ?9 U  \' \" q( S

% z! P# A! k# @5 \8 i0 w. _" }7 B" Y& n) M. B+ v+ H) y

( b1 r, a. z3 _: F1 @3 g7 n
& Z: b7 m/ O( h2 h【闲聊日语之85】灵活运用日文文字的两个小例子 " u- u4 g, q/ b5 T

: w- w' W' Y3 O6 W+ |. Q5 l& _9 Q8 K4 b
! x( W. Q5 E% ~- P7 V8 E6 p有一次,我跟一个初学日语的朋友聊天,他说,日语中的许多单词,即可以写成汉字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假名的形式,比如“睡觉”,既可以是“寝る”,也可以是“ねる”,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我说,一些特别常用的单词,比如“これ”这样的代词,“する”这样的动词,“とても”这样的副词,按照惯例,一般使用假名形式,除此之外,其他单词,使用汉字形式比较好,至少便于人们的阅读和理解。 8 N0 m6 H3 b  h: h3 ]0 h, u
+ c1 k/ _9 t7 P  c
不过,既然你说到“讲究”,我还真见过几个比较“讲究”的例子。据说以前在日本的一个城市,有一个地方,叫“篠の井”,当地政府打算在这个地方的不同地点,竖立三块路牌。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它有一部分在市区,有一部分在农村,还有一小部分,是外国侨民居住区。负责制作路牌的那个官员,心比较细,他想,市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路牌可以直接写汉字“篠の井”,农村的居民,有不少人还是文盲,不一定认识汉字,所以路牌最好写假名“しののい”,而外国人,既不认识汉字,也不认识假名,所以路牌最好写罗马字 Shinonoi,于是制作了三个不同的路牌。 8 N" f6 f) B/ H/ x/ \1 M

; w6 `- V" f. a6 L% O还有一个例子。日本有一首古典歌曲,叫做“うたざわ”,虽然是同一首歌曲,但有不同的唱法,因而有不同的流派。对于这四个假名的对应汉字,有一派认为应写成“歌沢”,有一派认为应写成“唄沢”,还有一派认为应写成“詠沢”,哪一派都认为自己正确,谁也不服谁。后来要把这首歌曲灌成唱片,封面上需要有歌名,制作者就为难了,用其中一派的写法,必然要得罪另外两派,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既然三个写法中,都有一个“沢”字,所以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写法“うた沢”,您看,谁也不得罪。 ) I; f& m0 ~* ]' M) l. B

' G+ i& C! o  l; ?% ^通过这两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在某些情况下,是很灵活、很巧妙、很讲究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活运用。不过,这个帖子对于各位的日语学习,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只不过是供您解解闷而已。
  e$ C3 m% m7 E9 q1 u
# o! X0 F% T- g8 `, a+ b- O& f  d' c) Q* Y. r
% p% h  p- K$ `1 m  V
0 M3 f4 s: b3 X0 W6 I

6 X1 B% B! y8 Q1 B# Q
1 E* R* \% q9 C! G! H* s; H) P【闲聊日语之86】如何破译比较复杂的日文密码, V( i' I" C5 m; R( |
; @& R. t5 Q7 L7 F4 K5 O# G
4 ]6 O/ l: S+ J6 K. J/ c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如何破译简单的日文密码》,发表后,先后收到三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的邮件,他们认为,我介绍的那个方法,是根据日文罗马字的字母,在正文中出现的概率,来破译密码,这种方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他们问我,能否介绍一下日文单词,在正文中出现的概率,因为用这种方法破译密码,更常见一些。
* W8 g! l2 M% T3 W4 D3 t) b
! p* i# m4 w1 K" f' k8 P4 j有些朋友可能对“单词概率”这个词,不太理解,我先简单解释一下。比如你手头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用我以前那个帖子的方法,破译不出来,但你发现,电文中,经常出现 qkrvst 这个单词,虽然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但你可以猜到,它肯定是日语中一个很常用的单词,比如“する”。假如我们事先知道,在日语文章中,哪个单词出现次数最多,哪个其次,哪个再其次,等等等等,那我们就有办法,将电文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单词破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单词概率”。
2 @. A) \( B  y3 {
, i/ d& X0 G& R4 X! t日本有一个语言学研究机构,曾经作过一个重要的实验,找 7 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日本人,把他们在 6 个小时之内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然后用计算机统计,发现总共有 5000 多个不同的单词,其中出现概率最高的 20 个单词,依次是: ) i9 B/ N% y8 _7 J6 R' c3 ~" Z/ Y

+ |3 d. i! l. S' x& C, d(1)いう (2)うん (3)する (4)いる (5)ない (6)ええ (7)ある (8)これ (9)そう (10)よい (11)はい (12)あの (13)こと (14)なに (15)ああ (16)さん (17)で (18)お (19)その (20)この
2 F1 ]+ g) o% K$ b) `2 m/ u不过,这个统计结果,“口语性”太强,比如口语中常用的几个感叹词“うん、ええ、あ* `, p! Y, I8 ?
9 _! ?; `9 ^  j- F
あ”等,都在里面,而在书面语中,这些感叹词,是很少出现的,所以该机构又用类似的方法,找了几本不同的杂志,挑了几篇不同的文章,又进行了一次书面语的单词概率统计,结果依次是: 6 P  [6 c7 R) K3 t6 p" e

4 y$ ~- @0 Z8 J+ Z3 c- P8 |, H(1)する (2)なる (3)いる (4)いう (5)ある (6)もの (7)くる (8)一 (9)その (10)こと (11)この (12)よう (13)みる (14)それ (15)よい (16)十 (17)ない (18)三 (19)二 (20)これ
1 i* {( T7 }8 R( s4 e4 s2 [: B1 K* K& e$ H
你稍微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与口语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日语加密电文,一般应为书面语,所以用后面这个概率表进行破译,比较合理一些,也就是说,前面那个奇怪的单词 qkrvst,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当是“する”。0 [4 n* ]$ p" J. A' f
4 m8 L, I4 z+ g- X% P8 U
▲备注:另外说一件无关的小事。昨天有个教日语的朋友,送给我一本日语教材,书名是《新日语教程》,湖南出的。我随便翻了翻,发现其中有一课,竟然是介绍“911”恐怖袭击的。现在有些日语教材,内容太陈旧,有些竟然是 70 年代的内容。这本书,我并没有仔细看,所以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但它的内容比较新,这一点,我认为是相当可取的。; y8 ]. q& n; S) p$ [$ C

7 d/ |. I! ]* n$ _: e- Z& X' T- |- s$ T! _9 O, p& [. ]  c
- _/ e( w" E# ?1 ~1 e5 h
- D- L  p0 }8 |/ O" A$ [& q: Q4 A

& j5 j( b) j& w5 M3 M【闲聊日语之87】谈谈日本人的隐语
2 J' c+ d3 v% K/ V
% s* L) W0 B, }1 C! V. Q( A/ z- z4 j+ t  r0 w6 {% c
隐语(argot),是指社会上的某个行业或某个集团,所使用的内部语言,行业或集团之外的人,往往听不懂。比如我们计算机业,把调制解调器(modem)叫做“猫”,这就是一个隐语的例子。在日本,不同的行业或集团,也有不同的隐语,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两组隐语,以增加各位对日语的了解。
; j$ N* z  }* {2 s
) g, X. E" u) p7 s- t7 M& _第一个例子,是日本百货业的隐语。比如在一个购物中心里,两个服务员正在接待一个顾客,给顾客介绍某种商品,突然一个服务员“内急”,必须马上去厕所解手。假如没有这个顾客,那很好办,服务员只要说“ちょっとトイレに”(去厕所一下),就可以了。但现在正好有一个顾客在旁边,再这样说,就很不礼貌了,因此,日本的服务员发明了一些如厕专用的隐语,比如: 5 d9 z( M$ K, d7 {0 ^4 [# j/ @/ b

$ ?+ @) t8 W' z5 n# O: R# ^9 J6 Mちょっと遠方に(去远处一下)6 k6 o) T& W0 x7 _5 u) H
ちょっと奥に(去里面一下)
: c4 @) G  A3 q1 e3 ^5 B" N  ~ちょっと中村に(去中村那里一下) 6 l. }+ p  `# X2 [2 k5 M* n% I

' |8 J; \2 [& l: F3 x6 |) F第二个例子,是早期的日本药材业的隐语。那时的日本药材业,有些“猫腻”(北京土话,欺诈的意思),一种药材,假设保存年限是三年,过期后,按理说,应当销毁,但那些药材商人为多赚钱,通过专门方法,对过期药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让旧货变成新货,以此蒙骗顾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隐语: + _2 x4 e# B6 d. Q

( @4 O) Q; k4 l* Q" Cル-(过期的旧药)8 l& s% p, {, q
ル-なおし(使用过期的旧药)
) U) ]" i' I! [! k2 m! R5 _7 nル-きする(将旧药集中起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然后分配给各个药店)/ C& p' w) U8 g' E) a7 G( E

8 q0 i: T1 {# b8 G6 H所以,假设你正在日本的百货商店里挑选商品,如果有一个服务员说“去里面一下”,你千万不要以为,她是去“里面”给你拿货,她是想去“里面”,方便方便(笑)。
  F/ k5 Z1 r; J9 m( o3 B 0 H6 p- L( @, L$ `
▲备注:前几天,有个叫 Jim 的网友,说他把《闲聊日语》网页,提交给 Yahoo China(雅虎中国)。我当时一方面向 Jim 兄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我并不抱很大希望,因为 Yahoo China 收录网站的标准很苛刻,像《闲聊日语》这样简陋的网页,根本没戏。没想到今天早上,我竟然收到 Yahoo China 的通知,说《闲聊日语》已经被收录,明、后天即可看到。为此,我向 Jim 兄表示由衷的感谢。
' N3 a" K6 M% \+ j' a. O" h/ p0 c) J* R& r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闲聊日语》已经写了 87 期了,我估计写到 100 期,应该没有问题。到 100 期后,我想出本书,哪位朋友有外语出版社的关系,我希望您能帮我联系一下,推荐一下。事成之后,版税(或稿酬),我愿意与您“三七开”,以表达我的谢意。7 U  p+ C2 _" m" p! ~
* n1 a; Z% ?  y4 z  a

5 |$ S/ A' w# E5 d5 l2 i
9 t) j. r9 M/ m8 |2 q, ?3 f- D4 e9 e! t' W% O
' a6 k, J2 I  E3 ]- w+ L! O3 R
0 O6 h  q- s: l  y7 j( Y$ L8 O) R
【闲聊日语之88】如何处理来自日本的乱码邮件 & X6 }" }7 e+ m3 L& T/ t

3 P( L! m# h$ d- `! X% |+ b许多国内网友跟我讲,收到一份来自日本的邮件,正文全部是乱码,不知道是中文,还是日文,在 Outlook Express 中,三种常用的中文编码和三种常用的日文编码,都试过一遍,仍然是乱码,他们问我怎样办?根据我的经验,这种乱码邮件,绝大多数都是中文,不是日文,原因我最后解释。下面我分三步,告诉您怎样处理这种乱码邮件。
( e2 v" x  T0 E; O8 b / R( Z$ _* ]8 m- m) b1 [
第一步,在 Outlook Express 中,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将这个乱码邮件,保存到磁盘上,但请注意,不要保存为 .eml 格式,而要保存为 .htm 格式,这是关键。 & [. Y- S5 M) f

7 u+ o) t1 Y: [' q3 \第二步,假设那个乱码邮件叫做 abc.htm,打开这个文件,在浏览器(IE)中,仍然是乱码,与 Outlook Express 中的情况一样。
; _+ Z+ G& R, K0 a) V/ i
4 g- F) d: g8 ]& Q+ O& X; I第三步,从《查看》菜单中,选择《源文件》,启动记事本(Notepad),可以看到许多 HTML 代码,您不用管它们,您可以在这些 HTML 代码中,找到一些中文,全部正常,这就是那份乱码邮件的内容。
- K$ D( @- o4 z8 M  X) y
, D1 d5 G9 a9 n. p& A最后我稍微解释一下这里面的原因。如果您能看懂 HTML 代码,您就可以发现,那些中文字符,被 font(字体)标记包含着,如果是中文字体,比如“宋体”或“楷体”,那就不会乱码了,但这些中文字符,竟然是日文字体,比如 MS Mincho(微软明朝),所以您在 Outlook Express 中,不论怎样调整,都是乱码。, Z. ~7 p, u- C; ~4 t; X

  k/ T' y2 U4 E0 W2 H# s/ S, E5 {* M
0 H7 m" @# p- D2 K+ O
! n7 S5 B5 Z; ^2 y

/ H) p4 d% {* e6 H/ j【闲聊日语之89】一句话的 16 种说法
! M+ T. `; q9 ~& T& \- ?+ g
3 _6 f9 \2 G5 N/ N8 G' D8 R5 M) m9 S, ?8 O, w" ?8 U
以前在澳门大学图书馆,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纽约市民讲英语的情况。书中提到,同一个意思,用英语表达,牙买加后裔与意大利后裔,富人区居民与穷人区居民,它们的讲法,虽然总的意思都对,但在选词造句方面,互相之间有一些小的差异。该书作者认为,在纽约市这样一个很小的地理范围内,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意思,竟然有这样多的表达方式,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当时看到这里,我心里就想,这位作者肯定不懂日语,否则他不会得出这个结论。 3 H6 h/ b2 a+ F8 B4 ?/ m

/ h3 o# j9 |0 w* U1 {, V7 U其实,在日本,这种情况很普遍。住在东京的朋友,大概知道在伊豆诸岛南部,有个八丈岛。日本有一个语言学研究机构,曾在八丈岛进行过一次调查,看看“我昨天没有去”这样一个意思,究竟有多少种说法。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辈份之间,不同职业的人,总共有 16 种说法,分别是:
# z7 U% f" h+ q7 C# b6 i 6 D; v: ]* H& K3 M$ _! p
昨日いきんじゃらら。) |& n, C, A. c3 O# w
昨日いきんじゃった。
. X6 T1 z: p# @- q: k' C& E昨日いきんならら。
1 u# }( X; Y1 g& A& ?6 [8 Y1 f昨日いってきんならら。1 w8 X1 ?/ o4 [  H$ d5 _
昨日いきんなった。
6 ]( `" x7 x  |+ C* K昨日いきんなったら。
3 E0 M5 C0 T# A5 B; Q昨日いきんなかった。
+ n  e" b. X! g9 @) N昨日いきんなかったら。* k0 Q: |5 N7 T* p: P
昨日いきんなからら。
9 r0 `* D& H) s( N& V9 T# R% B+ Q2 K昨日いきなからら。1 F4 Z! C, K# Z8 i; U! u# @6 ~
昨日いきなった。
8 F  A, \3 M: ]+ j昨日いき-たしんじゃらら。
- E9 U  o, {, @0 b# E& v昨日いき-たしんならら。7 D* v- W; `% H0 D4 _
昨日いかなかった。(标准讲法)
, A0 o4 s- M$ d" p& \  t! P昨日いかなかったです。(标准讲法)
# B. f& H- X) \# F昨日いきませんでした。(标准讲法) 6 Z0 _4 g5 i+ x; k' O( q

9 F8 \! G9 Y; Q8 p2 d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有一些朋友跟我讲,他们去日本的 BBS 和聊天室,跟日本网友交流,发现他们的日语讲法,很不标准,跟《日语语法书》有很大的出入,看上去,似懂非懂。他们问我,这些非标准的讲法,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模仿。" _7 W: V+ X. d& Q2 X6 I
" K, X" z5 h& ~
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想说,第一,这些非标准的讲法,按照日语语法,严格地说,是不正确的,它们只在某些地域、某些阶层、某些范围内使用,没有普遍性,因此,第二,您最好不要模仿。不过,为了交流上的方便,您最好了解这些讲法的大概意思,我看也就行了。
8 ]( U" u; \$ f0 x: i. w; i% q! N! ]% w$ m8 \

2 \! e) f* P" ^5 x6 N( T1 J, R
6 k) ~7 {% \- _9 s$ t6 L6 `
6 M- p/ {  v" z  N1 _6 _7 j( j$ Z4 `+ G3 U9 U- K# m

9 D# b2 h5 f* d) k. _【闲聊日语之90】日本人的“腹语”
" ]! D. M& r( z3 e4 I8 }! v
/ c7 P# q# |+ z$ G, A/ ] 6 r5 q1 W0 n! G- d; Y$ ]
我在澳门上学时,班上有一个日本女同学前田。有一次上课,前田突然对老师 Rodrigues 说:您觉得冷吗?Rodrigues 回答:不冷,谢谢(你的关心)。我听了这个小对话,扑哧一声笑了,我赶紧给 Rodrigues 解释说:前田小姐的本意,并不是想问您冷不冷,而是想告诉您,她自己觉得冷,她想让您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澳门大学的教室是集中式空调,墙上有旋钮,在老师身旁,可以手工调节温度),日本人比较含蓄,直接吩咐您去做,很不礼貌,所以她采用了这种暗示性的说法。Rodrigues 和前田听后,也都笑了。
$ z' p  q4 a* i  v% |, ]
+ |& k3 d: \! S我为什么写这个话题呢?因为前几天,有个叫 sososky 的网友,给我发邮件,讲,他知道日本人有说话拐弯抹角的习惯,想让我给他举一个例子,于是我想到了写这个话题。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迂回性暗示”(circuitous suggestion),也就是有话,不直接说,非要用间接的讲法,暗示对方。这种暗示,幸好我还懂,而 Rodrigues 那样的西方人,可就不懂了。不过,这种暗示,一般日本人之间,基本上能够理解,并不算很特别,真正很特别的,是日本人的“腹语”(unspoken language)。 & z. P4 H8 A5 ?: R' E3 o1 T+ i

% }& f0 J8 K5 {& T, b- d8 w5 z“腹语”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那时的皇帝,假设不喜欢某个大臣,想要杀了他,可这个大臣一向规规矩矩,没有任何差错,皇帝就是抓不到把柄。怎么办呢?于是皇帝就硬说,这个大臣虽然嘴上没骂他,但肚子里在骂他,以这个荒谬的罪名,杀了这个大臣。“肚”乃“腹”也,这就是所谓的“腹语”。 # F8 Z( D( G8 |6 F' I8 k& X: }* J
1 W; m5 c3 m) }3 q
但在日本,“腹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人不说法,另一个人也能理解”的极其微妙的沟通艺术。我给各位讲一个这方面的真实故事。有一家日本商社,卖给辽宁大连某工厂一批设备,没想到两个月之后,这批设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过鉴定,发现是日方的责任,日方于是被迫向中方进行了赔偿。事后,日本商社内部进行调查,发现一个中层干部龟田,应当负主要责任,于是召开高层干部会议,决定给龟田降职处分,社长问:对这个决定,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 ]- S' y8 N/ G( b

, p  c" y& \  k$ p, E大家都没说话。过了大约一分钟,社长说:我明白了,那就这样决定了。大家都没说话,那个社长是怎样明白的呢?在那些干部中,有些人认为,应当处分龟田,支持社长的决定,但碍于情面,不便公开表态,于是低下了头,不说话,我们假设这种人有 7 个。还有一些人,认为对龟田的处分,过于严厉,想辩解几句,但同样碍于情面,不便公开表态,但他们抬着头,看着社长,也不说话,我们假设这种人有 3 个。虽然大家都没说话,但 7 比 3 的结果,已经通过肢体、表情、眼神等动作,明显表露出来,于是社长说“我明白了”。您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腹语”例子。 $ ]. |0 I) D! d' M- u! i- ^
* H' X+ a, x- c
看了这两个小故事,您就能理解,同日本人交往,有时是很累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人,有话不直说,非要让别人去猜,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北京人有一句话,叫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如果大家都这样交往,就痛快多了。所以我说,中国人要想真正理解日本人,是很难的,难就难在类似这样的地方。 ( [5 X; [2 e' ~/ b9 _$ k' E9 a
7 ~. i+ \, X. d) V) h" Y8 ~

6 }9 ?% e( |" x! Y▲备注:顺便说几句无关的话。我今年夏天,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图书部的朋友们,去北戴河渡假(我是该部顾问)。晚上,大家唱卡拉 OK,有一位编辑小姐,竟然点的是北海道民歌《北国の春》,而且发音准确,让我大吃一惊。( E% L6 l$ X6 }2 M2 P! A
% \4 J6 W  f1 E9 V$ ]* q
唱完后,我就问,您是学日语的吗?她说,不是,上大学时,觉得好玩,学了几天日语,只学会了五十音图,然后就搁下了。我又问,您还想再拣起来吗?她说,不太容易了,一上班,很忙,没时间了。我又问,据您的了解,类似您这种情况的人,多吗?她说,好象有不少,我男朋友就是这样。
% _" x( o: [; }( V; b: i5 V" C9 i6 p3 g. c( l
我最后又问,假如有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网上免费课程,你愿意学吗?她说,愿意学啊,能拣起来,当然好了。 # z, Z$ @, _% M
9 n7 @2 }- T7 x6 Z: N
于是,我最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总共 24 课,目前刚写了 3 课,有时间的话,我还会继续写。如果您也属于那位小姐的情况,我建议您去看看,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我看就算了。网址是: & V' ~& _1 o6 L" \+ L9 _
- ^5 s7 R/ `; Z" S
http://www.language-museum.com/j8h: }# k( N: u7 P* i2 @' j; T/ N

! T9 l5 r1 c9 I: H
* [: q: t; ^2 R9 H" y4 L
$ ~& G, p( q; T2 O* y/ k$ }9 V0 A. C( b8 N9 ?: D  u
, J  e3 x+ t3 l
【闲聊日语之91】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的深层原因 , ?7 p) u3 K6 `* _
# E/ ]: L+ Y4 B) G% x! Y, O

1 q: j5 t0 e: j  k7 J! Y《强国论坛日本版》网友“没比名”兄给我留言说:对日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女性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不管自己辈份多大,都希望小孩叫她“姐姐”,而不希望叫她“阿姨”,您能否写一个贴子,从语言、文化的背景,解析一下这种现象。多谢没兄看得起我,那我就在这里胡侃几句。
* n9 q& R- d$ u! |# k
- I* e( Q+ W4 p% e( J* g2 P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面原因,一个是深层原因。表面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女人最怕别人说自己老,世界各国女人,大概都一样,日本女人也不例外。“ねえさん”(姐姐)和“おばさん”(阿姨),在感觉上,是两代人,至少相差 20 岁,所以日本女人喜欢前者,讨厌后者,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 B% Z+ n& H; D- {
# Y4 o$ z! N: C/ G  Z2 l8 D$ }我下面说说深层原因。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土居健郎,专门研究日语词汇的起源问题,比如“たべる”(吃),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某个事物,“のむ”(喝),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某个事物,等等等等。您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很专业、很深奥的研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土居健郎的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内容,与我们这个话题有关,他认为,下列日语单词,是古代日本家庭中,由于姐弟关系而形成的。
1 Q/ G8 U4 M- v, @; U
+ S+ p0 L& c* c- V2 Jねだる(央求)) \; d6 G( t( H
すねる(别扭)/ [* f0 e3 A8 v3 D# ~* J
ひかむ(乖僻)5 o9 C/ t! n- e/ g/ a) H; J
あまえる(撒娇)
: @, h+ g9 |  X" y
6 ?; ~( V% \- X) a0 w比如,弟弟“央求”姐姐,带他去海边玩,姐姐说不想去,弟弟于是开始闹“别扭”,故意做一些很“乖僻”的事情,最后姐姐实在不忍心了,终于带弟弟去了,弟弟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跟姐姐“撒娇”。所以,在日本传统家庭中,姐弟之间确实有一种很特殊、很微妙的人际依赖关系,而兄弟之间却没有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在日本城市家庭中,已经不太明显了,但在农村家庭中,还很明显,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考察一下。! N" Q( n( F- K5 Y9 ~. z

, k8 B- H* S5 w' y& |在日本,一个年轻男子,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叫完之后,按照一种很隐晦的社会默认习俗,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两人更加亲近,互相之间可以撒娇,甚至还可以搞出一些很暧昧的事情,也不会引起社会非议。这就是我想说的那个深层原因,您明白了吗?
; H' j8 Z6 W. q6 {2 i- {( G
6 h3 ?) n, X  t7 Y8 q( P2 H4 t! y- K8 w, O: d: F; L% f

) J: s' g4 l$ O. y9 E" f3 F, I) M4 k( D6 q3 Y6 B+ P
( z& |! g4 m2 s0 o0 e) o) {
【闲聊日语之92】惯用型:先拆开,后合上 ' U- ?! S1 ^+ ]% y

5 U0 n/ k# x3 O/ z9 x0 f
- B& f; N. h6 T3 W; b前面两个帖子,都是回答网友问题的 ,这个帖子也是。有一个叫 LYJ 的网友跟我讲,日语中的惯用型很多,有些惯用型比较长,比如“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他的学习方法是,先把这个惯用型硬记下来,然后做各种替换练习。他问我在学习惯用型方面,有什么好方法。我说,我给您介绍一种“先拆开,后合上”的方法,您看看对您是否有帮助。
# C5 @4 r2 L  d1 e1 w  X* j2 A" |! k
( C' g$ t$ B! k1 `$ n日语中的许多惯用型,其实是一个词组,通常由动词和助词两部分组成。如果您看到一个惯用型,我建议您先将它拆开,看看哪个是动词,哪个是助词,它们单独的意思是什么,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又是什么,都弄明白了,那您对这个惯用型的含义,就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样说,有些抽象,下面我给各位举三个例子。
& n. ~5 ~6 r$ @* @+ s9 k, d/ S; v4 z0 }2 G
第一个例子: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它至少能拆成两部分,分别是 [なければ] [ならない],前者意思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后者意思是“不行”,合在一起,就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就不行”,简化一下,就是“必须”。
4 @' Y1 }! k% y1 Z! Q. g+ p9 y7 Y' G" t
第二个例子:かもしれない。它至少能拆成三部分,分别是 [か] [も] [しれない],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是否是那样”、“也”、“不知道”,合在一起,就是“是否是那样,也不知道”,简化一下,就是“也许”。
3 }/ p9 ?9 ^8 P) I
/ z4 b+ ]4 q, Q, I) }% r: S第三个例子:ばかりではなく。它至少能拆成两部分,分别是 [ばかり] 和 [ではなく],前者意思是“仅仅”,后者意思是“不”,合在一起,就是“不仅,(而且)”。 9 F) x5 x2 B3 m3 F0 n" g# t
: l# z' E+ J9 k. D
当然,有些很短的惯用型,没有必要这样拆、合。比较长的惯用型,我建议您在学习时,最好这样拆、合一下,能够加深您的理解,有助于您的记忆。
" E1 e4 t- x- w1 h; E# }( R$ Y, a# Y' b# Y$ \

( y* V1 C, W) n; O) ?- N4 U3 f3 m6 F* b7 {6 Z& N0 j* |) Y$ R' a
* K7 s+ T) ]6 }

, F* K; p; ?' y4 ^! _2 e+ f3 x3 Q. g. |: o( E, K2 n
【闲聊日语之93】怎样看待日语单词的声调?: f' z  K, F! ^* C

% h9 ^, y: n% E; Z, @& U4 t
; Z( u% V! @8 p. y4 H我最近利用业余时间,陆陆续续写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的简易课程,已经写了五课了,收到了十几封网友的邮件。我没想到的是,许多网友竟然要求我在每个单词后面,标记声调(アクセント),也就是 0/1/2/3 那种符号。我曾经观察过,除了《和汉词典》之外,其它语种的词典,比如《和英词典》与《和葡词典》,根本就不标记声调,看来在我国,日语学习者对单词的声调很重视,他们大概以为没有声调,就念不好单词和句子。
4 j, c' d) u: A- z$ t, t' A$ V; C  ?5 ^- ?9 ^
关于日语单词的声调,我个人认为,既重要,也不重要。首先说说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我国,大家学的日语,都是标准日语,也就是在东京地区流行的、受过中等教育的中产阶级所讲的那种日语。在东京话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声调,比如“中国”(ちゅうごく)念 1 调,“日本”(にほん)念 2 调,等等。日本有一位语言学家有坂秀世,曾经研究过,为什么在东京话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声调。他认为,东京话的声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第一拍低,第二拍必然高,或者第一拍高,第二拍必然低,因此通过声调的高低变化,就能够在一个句子中,分辨出哪里是一个单词的开始处,哪里是下一个单词的开始处,等等,这样逻辑性比较强,有助于理解一个句子的整体含义。从这个角度看,我说单词声调比较重要。
$ ^/ l. p' i: F) z
/ M8 B( n% d/ \. N! _% ]" c1 m9 F但另一方面,在日本的许多地方,比如茨城县、栃木县、宫城县一带,或者佐贺县、熊本县、宫崎县一带,人们讲话,要么根本就没有声调,所有单词的念法都是平调,要么声调与东京话完全不同,比如“心”(こころ),东京话是 2 调,大阪话是 1 调。日本各地的人,并没有因为声调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又说单词声调并不重要。 6 _# ^. V- Z4 B* |* P: l4 ~# @; I+ K

4 B, Y% B5 I$ v6 W那么,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学习日语中,应当如何看待声调问题呢?我个人的看法有两点:第一,那些常用的单词,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三个单词,您最好掌握它们的声调,因为它们的声调,早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大家都那么念,你如果念错了,虽然不是大毛病,但会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怪异。第二,那些不常用的单词,包括各种外来语单词,不掌握它们的声调,也可以,你觉得怎样说合适,你就怎样说。总之,不要把日语单词的声调,当成学习的负担,这就是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
$ s$ O9 |, L8 G9 ^' F, M$ h% v" @ - I" E- }# G, g: v  z" Z& I
▲备注:有一个“旅日华人社区”(http://japan555.com/bbs),网站的网管兄,盛情邀请我(和另外一位网友)担任其中《日语园地》的版主。这个社区,好象是新开通的,很大,但访问者还不多,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3 q( ^7 f* x8 o' }9 c$ i$ N
- Q1 L- p2 A: T8 k
/ j2 f" O! ]& b) Y& o
. i0 ^$ G2 m9 g
& Z% O8 `, e4 J1 v$ x: X
0 c  `! A6 D' @7 X2 }: j
【闲聊日语之94】从“拉致事件”看日本的“政治动员”/ Y( h! d9 b3 J  D, c

0 H7 ?' k. T& @: T: g' I 1 ]* y! s% z- e' @6 Q& N  W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英文名字叫 Dick,现在日本留学。上个月,Dick 给我发邮件,说最近一段时间,电视节目中,都是关于“拉致(绑架)事件”的报道。他周围的日本同学和老师,对这个事件都很愤慨,在学校网站的 BBS 上,甚至还有一个同学说:北朝鲜绑架了 20 个日本人,我们日本人就应当向北朝鲜发射 20 枚导弹,进行报复。Dick 讲,日本人平常是很冷漠的,并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但这次“拉致事件”,日本人的情绪好象都很激奋,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感觉。Dick 问我,应当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 g9 |, c  P1 Y& ?* z" c/ [+ u4 I8 V0 `
国内的有些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拉致事件”,所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那还是在70年代,当时北朝鲜的情报机关,从日本各地,绑架了 20 多人,送到北朝鲜,教北朝鲜的特工人员学习日语。最近,日朝关系开始解冻,小泉纯一郎首相访问北朝鲜,金正日总书记就此事,亲自表示道歉,称这个事件,是冷战时期,北朝鲜情报机关中某些“英雄主义、冒险主义”干部的过激行为,他们已因此受到惩罚。金正日表示,今后绝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不幸事件。不久之后,北朝鲜允许五名日本人去日本探亲。 1 U2 O$ u5 t# q! d5 s4 t9 x7 o
6 E4 {& Q# P7 o1 A
据我观察,情况就是从这些日本人踏上日本国土之后,开始发生变化的。首先是日本的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大骂北朝鲜,随后是日本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北朝鲜,最后是日本政府,公然推翻朝日两国红十字会达成的协议,拒绝让那些日本人返回北朝鲜,与家属团聚。在这种“反朝歇斯底里”的背景下,日本国民被成功地煽动起来,于是出现了 Dick 所说的那种“情绪激奋、同仇敌忾”的气氛。其实,这种伎俩,属于典型的“政治动员”,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北朝鲜,而是针对日本国内,也就是转移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持续衰退的注意力。
! o. b, [: E6 g) B) n& I2 k; e  B+ l) J  h+ {# \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说:不管怎样,北朝鲜的做法毕竟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批评?是的,北朝鲜的做法确实不对,确实应当批评,我并没有袒护他们的意思。但是,您大概没有想过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上个世纪的上半期,在日本占领朝鲜期间,有几百万朝鲜男人,被绑架到日本,从事采矿、采石等最危险、最繁重的劳动,成为没有任何报酬的苦力,还有几十万朝鲜妇女,被绑架到日本,被迫充当皇军的“慰安妇”,我请问,这些人的悲惨遭遇,日本的媒体、政党和政府,为什么不向国民介绍一下?如果按照前面那个日本同学的说法,北朝鲜也应当向日本发射几百万枚导弹,才算扯平。
( u1 ~. i5 ^; R7 }' ^ + K! N( v& k# U7 L( T- j4 d
《强国论坛日本版》的个别日本网友,经常指责其他国家,搞“政治动员、政治洗脑”,说那些国家的老百姓都是“阿Q”,等等。其实在这方面,日本才是最拿手的,从以前的“一亿玉碎”,但现在的“拉致事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可惜,许多日本的老百姓,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说,日本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阿Q”(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5-8-22 1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