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63|回复: 18

我的漂流教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9 19: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
  其实这里也不是什么教室啦,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小平台~。本人呢,就把平常阅读日本文学史之类的读书笔记整理一下,弄上来。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多多见谅……小可我的出发点还是要学习雷锋的……

  有几点说明:
1、本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有时候对于这一块领域所表示出来的生疏,望大家理解和教导。
2、如果有想查询“森鸥外”介绍的同志们,请点击这里~:http://www.coffeejp.com/bbs/viewthread.php?tid=95593
3、呵呵,希望大家介绍一些好书给我……
4、斑竹要常来串串门,联络一下感情啊~
5、亡灵我还是一个大一的学生,平常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从来不会去上网,只有周六周日回家的时候才会出现在网上……所以,可能要一周以后才有新内容在这里……对不起,多多包涵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从古代开始


  首先今天的内容,是大概说说日本文学的一些特点:
1、日本文学在演变发展中最终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冲突——并存——融合。这一模式也构成了日本文学史的基本特征:
  一、以民族为主体,以固有的世界观、传统的文学思想为根基,以外来文学思想为两者化合的催化剂,内外动因互相作用。
  二、接受外来文学影响,同时吸收外来的文学思想和技巧,但吸收技巧多于思想。即使吸收外来的文学思想,也在彼此并存融合的过程中促其变形发展,即促成“日本化”。

2、对于日本文学,外来的文学及思想,大致分为四大体系:
  一、大陆佛教文学思想
  二、中国儒、道文学思想
  三、西方的基督教人本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

3、与外来思想有关系的日本文学大致分为三种:
  一、完全接受外来文学的影响,如《文镜秘府论》、《日本灵异记》等
  二、以固有的、传统的文学思想拒斥外来的文学思想
  三、使外来思想“日本化”如古代的《源氏物语》

4、日本文学特有的文学精神和审美创痛的特色:
  一、调和与统一的性格
  二、纤细与纯朴的性格(集中体现在和歌的短小形态上)
  三、简素与淡泊的性格
  四、含蓄与暧昧的性格(日本民族性格的暧昧性直接诱导出来余情余韵的文学风采,最能体现这一问学精神的时作为象征剧的能乐,以幽玄作为其表现的第一原则)

5、一、在文学理念上的特质来说,日本原初文学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契机,首先是对自然的感觉和对神的感动而引发的:季节美感产生日本原初文学美的特质,进而成为日本文学思想的底流。从美学理念来说,它酿成了文学悲哀、幽玄、风雅的旗帜,孕育与之相应的日本持有的美理念,物哀、空寂、闲寂,三者形成日本民族的审美主体,成为日本文学和文学思潮的源头。
  二、在日本古代文学及其思潮上的特质来说,古代原初文学的基调是主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02: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素LZ整理滴读书笔记啊~~~加油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19: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开始的未来四节内容,主要讲的是日本文学史的起源,特此表明

第一节 诸种文明混沌与文学起源
1、日本远古时期文化段发展总括:
  日本文化虽然一度以为“神代”作为历史开篇,实际上其确立是从新石器时代,即距今约八九千年前的绳纹时代和渔猎采集经济开始——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出现埴轮(即弥生土偶),并从中国传来先进的生产冶炼技术,迎来了以金属器为特征的新文明时代,弥生文化时代的诞生——高冢式古坟的出现,以及统治者之墓多为高冢式古坟的形式,标志着日本进入公元4世纪开始的古坟时代

2、日本原初信仰的发展
  日本最原始的信仰是以山、巨木和巨岩等自然物体为对象,还有对海和海岛的崇拜。并开始萌生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从弥生时代开始,弥生人的信仰转而成为与农业有关的稻田神的信仰。
 
  同时,由弥生时代的火焰纹土陶器反映了当时原始人对生灵与司令的认识有所提高,对神的观念发生变化,以自然灵和精灵信仰转向死灵信仰,出现祈求氏族共同平安的咒行为,促进从咒术的阶段走向祭祀的阶段——以最高司祭的身份掌握着祭祀大权,且葬制宏大的葬制已将司祭的死灵视作“祖灵”的开端——咒术阶段的咒者个人行为,转化为祭祀阶段的氏族共同体,这成为日本神道教的起点

3、古坟文化成立的两大特征:
一、出现统治权利,统治者被当作神祭祀的倾向
二、将“祖灵”纳入神的观念中,对神的缉私形式由原初的对自然神崇拜发展为定期的对祖先神祭祀形式,这便成为形成日本古代宗教和文艺的原质

4、日本原初文化的发展
  弥生文化、古坟文化以巫术和祭祀的形式始源,形成日本原初文化的雏形——绳纹中期的语言原型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使用日本语言——从对神的感动和发生,逐渐形成咒语和祝词,这是古代歌谣的一种原型,基于原始的言灵信仰
  
  其后开明派苏我氏与保守派物部氏围绕十否承认和信仰佛教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后苏我氏胜利。并于607年第一次派出小野妹子等遣隋使,佛教开始对萌芽状态下的古代日本文学意识产生影响

5、就现存文献来考察日本文学的起源,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别:
一、感动起源说,性欲起源说
二、信仰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2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日本语言文学的演进
1、日本语言的起源
  〈一〉、以日本民族起源于“神代”为根据,认为日本语也是起源于“神代”:
     关于文字的形成,上述“神代”说认为在使用假名之前就存在神代文字(13世纪镰仓时代的日本国学者、神学者卜部兼房在《释日本纪》中第一次提出日本自神代始就存在固有文字),当时的神道者们已发掘的古代龟卜上所画的符号,就认定日本神代始已存在固有文字——神代文字
     到19世纪初江户末期平田笃胤的《神字日文传》进一步列举了47个“神代文字”,其同门伴信友在《神代字变及假名本末》一文论证平田这一说的“神代文字”是朝鲜古代谚文的模仿文字
     然直至绳纹时代的许多遗物,并没有一点文字的痕迹,则其所举四十七字,实是日本近古以来用于庶民识字教育的《伊吕波歌》的数字,根据文献的记载,均证明日本没有固有的文字。
〈二〉、日本语的起源主要来自北方、南方、南北方重层的三大系统论

2、日本文字的演进
  日本最先使用的文字是汉字(从弥生时代中期,约公元1世纪初出土的铸造货币,上面铸有“货泉”二字,是迄今日本最早的记载着文字的遗物)
  汉字初传入日本是在285年,这在《古事记》、《日本书纪》等书中均有考证。天皇让王仁教授其菟道稚郎子儒家经典,以个人传授的方式讲解大陆学问,成为日本汉字和儒学的起源。
  这时期日本人开始自由地运用汉字,使用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汉字,即“训读”,通过汉字来书写日本与的最早的记载,可见《魏志·倭人传》所记载的一字一音的地名、官名和人名。
  日本借用汉字时从表音汉字开始,发展到使用表意汉字。最初的日本文字万叶假名就纯粹借用汉字表记日本语。
  推古朝日本文字虽基本上用汉文体,但部分用了和式语序,开始形成变体汉文——《柿本人麻吕歌集》中的非略体歌、藤原宫出土简所记的宣命,都是混合使用表意汉字和表音汉字,即完成了音训交用的表记法——9世纪平安时代初期,创造了片假名,平安时代中期,改造汉字草书,又创造了平假名

3、注重使用纯体汉文的著作:《十七条宪法》和《三经义疏》(圣德太子作)
  纯体汉文或简易字形的万叶假名:9世纪平安朝初期的《文华秀丽集》、《类聚国史》、《篆棣万象名义》和《医心方》等
  8世纪中期问世的作为第一部汉诗文集《怀风藻》运用汉闻一字一义的语调,以及音律的形式作诗
  同时期成熟的最早诗歌总集《万叶集》也借用汉字的音与义标示日语

4、当时假名只有女性开始使用,被认为是女子文字。
  纪贯之编撰《古今和歌集》则分别用汉文和假名作序,并在《土佐日记》中带头使用假名书写,开始了男性使用和文文体的先河
  11世纪平安时代中期出现清少纳言《枕草子》、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完全脱离而开始尽情使用假名,假名最发达时期开始。

5、表记的方法,驱使以下四种机能的出现:汉字无意义化、汉语本身机能化、汉字日语化(即训读)、汉文本身的机能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21: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原初美意识的形成
1、形成原初美意识的重要契机,首先是人类对自然和色彩本能性的反应
一、他们对自然的感受,首先是对自然的色的感受:根据佐林昭广在《古代日本与的色名性格》一文的记载,日本的色名的起源是明与暗、显与晕两种明显的对立的色。表现了两种光的谱系,也就是赤(明)、黑(暗)、白(显)、青(晕)四种颜色。
二、日本原初美意识的形成,还有一点就是对自然的美的感受:古代原初自然观重木的同时,也十分尊重与木相连的其他植物界,以为植物通过种子、发芽、成长或开花结果,不端轮回,以维系生命,表现出对生的强烈意识和幽雅的美。

2、日本人的主要的几种颜色
一、第一次出现“白”这个色名,是在《古事记》中:神道认为反使色彩都是不洁净的,惟有白色是一种神代的象征。缘此日本古代文学追求美意识的核心是“雪、月、花”,以方面是基于自然观,以方面与上述色彩观热爱白野是有直接的关系。
二、青色:对古代日本人来说,青色的诱惑与白色的诱惑又同样的魅力
三、黑、赤色则为禁忌之色:赤具有两重或多重性格,主要方面是代表血色、火色,属于凶恶的颜色;次要方面,赤色的表征是红太阳,又是一种神秘性的色。

3、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特别是四季的变化,植物世界的变化,有这极其纤细而多彩的感受性,这就是日本原初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

四、原初文艺与性崇拜
1、日本原初文学“好色”初步形成的原因:
一、日本土著原始神道的一格特征,是对生殖器的崇拜。在日本的原始信仰中,性器官还是一种象征生命的力量
二、另外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与性问题有关的医学思想的传播

2、日本色文学的兴起
  一、日本古代文学对性的表现是非常坦率,也是非常认真地:最早的爱与性的文学素材起源于“神婚”,日本古代文学在原始神道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对爱与性采取的是非常宽容的、开放性的态度,并形成了性解放的习俗。
  二、古代最早的物欲文学《竹取物语》、《伊势物语》等也大多以爱与性为主体,逐渐成形为日本文学的“好色”的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04: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口头文学的传承

一、言灵信仰与咒语的产生
1、口诵传承的原初阶段,形成三个系列:一是咒语、祝词、宣命系列;二是神话、传说系列;三是原初歌谣系列。

2、言灵
a、最早出现“言灵”二字是在《万叶集》中,大多见诸于《万叶集》的“招迎”、“祓除”两类歌上
b、作为口头文学的重要系列的祝词,起初实际上是一种祈祷声,企图通过言灵表现来获得“言灵”的效应
c、日本上古的神话、传说,原初歌谣、祝词都是言灵思想的产物。他们认为,言灵,是语言的精灵带有灵性和咒性,可以起到求吉避凶和主宰人们幸与不幸的命运的作用。

3、祝词
a、现存“祝词”都是奈良时代末期以后记录下来的。上古祝词以祭的形式作为载体,尊重言灵石以重视调和语言与精神作为基础。
b、从总的思想倾向来说,祝词的目标是企图通过言灵思想来实现人的意志——“崇神荣国”的意志,基本精神是真诚、明朗的,在祝词里很难找到原初歌谣中那种咏叹的感动词。
c、随着上古人类文明的进步,适应当时政治的要求和农耕经济的需要,祭祀的意识发生变化,仪式也复杂化(出现了在《雄略记》中的接近于祝词的“天语歌”)。从“天语歌”发展到祝词,由单纯的感动的感叹声音语言,发展到口头传诵的文字,这是在文字产生之前的事情。

4、咒
a、最早通过言灵信仰表现出来的咒语,作为最i原始的文学,是文艺未分化的母胎。
b、咒的祭祀仪式分为行为部分和语言部分,咒语通过语言来表现祈祷丰收和求生克死等的原始愿望,因此咒语就有别于日常性的语言,初具言灵的性格。
c、咒术所使用的语言,除了具有咒力——言灵作用的基本特征以外,还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语言洗练化,二是带韵律性。
d、咒祷有祸福两种,即咒术分为黑咒术和白咒术,咒祷凶吉。这种黑咒、白咒的例子还诸见于《风土记》、《读日本后纪》等文献。
e、咒语分化,就产生叙事诗,咒语中特别专门的部分,就称作歌,歌本来就是抒情诗。

5、神道
a、在6世纪中叶从大陆传入佛教之前,原始神道是农耕社会唯一的宗教实体。
b、原始神道的观念,将宇宙分为三个世界:一是天上,称高天原(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光明世界;二是地下,称夜见(黄泉),是死灵居住的黑暗世界;三是居于两者之间的地上,称苇原中国,是光明与黑暗,昼与夜,吉与凶,善与恶交错的人间世界。
c、原始神道思想的核心就是祓契。关于祓契之事,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有《古事记》,日本原始神道也将污秽作为“原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0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口头文学的传承

第二节 祝词、宣命的原型
1、概括
a、日本古代社会是祭政一体的体制,祭时天皇侍奉神袛,政是巨民奉事天皇
b、祭祀神袛,向神上奏是所用的语言,称作祝词;奉天皇敇令向臣民宣示政治时所用的语言,称作宣语。咒词以及宣命的展开,催生着原始的文学形态——祝祷文学。

2、祝词
a、原始祝词,与咒语未分化,它既包括咒语,又含有致祷、祈祷、祝言、祈誓等更多的内容,但均无完整的文字记录。
b、文学史上所说的祝词,现存的都是奈良时期以后记录下来的:其中一醍醐天皇于延长五年(927)敇撰流传至今的《延喜式》(全50卷)第八卷缩记载祝词最为完整。此外,平安末期藤原赖长的日记《台记》中所收录的《中臣寿词》一篇,在祝词中也占有一席阵地i。
c、祝词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农事祭的祝词、祈愿皇室百官的祝词、祝福御世长久繁荣、伊势大神祭祀用的祝词、祭祀皇室外戚的祝词。最古老的最具文学价值的是祈年祭祝词和大祓词两种。
d、从现存的祝词的结构来看,分序和结二部分。即祝词是以对神祈愿为中心,由神话记述和祈祷两部分组成。神话记述部分属叙事性质,祈祷那部分表现某种意愿、意志,含某种抒情的因素。祝词的文体均由和文表记。
e、以祝词为中心的咒祷文学,兼含叙事的要素和抒情的要素,是日本古代文学——韵文和散文的起源。而祝词所表现的这种“真言”、“真事”的原初意识,对于日本古代文学意识的生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逐渐形成古代“真实”文学的主导理念。
f、从作为宗教文学的角度来说,助词是超现实或是理想化现实的,虽缺少具象性,但其表现是严肃庄重的。技巧主要是追求抽象表现法,同时注意重复句和对句,调和时空,以增加韵律感。

3、宣命
a、宣命用于政治的宣示,它是一种敇令,但敇令不全部是宣命。用汉文书写的天皇敇令,就不属于文学史上的宣命形式,其称作诏敇。只有用表记形态书写的词章,始称作宣命:现今收录宣命最多的集子,是菅野真道、藤原继绳奉敇编撰的编年体史书《续日本纪》,其中所收62篇宣明,是从文武天皇元年(672)至桓武天皇延历八年(789)年间。最古老的宣命,就是文武天皇元年八月辛辰即位的宣命。
c、宣命分开篇词和本文,开篇词是固定的:大事开篇词是“明御神大八岛国天皇诏旨曰”;中事为“天皇诏旨曰”;小事为“诏旨曰”。
d、宣命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它根植于固有“真实”、“明净、正直、真诚之心”的原始神道思想,又受到外来“忠孝”、“替天行道”等大陆儒佛教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04: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口头文学的传承

第三节 神话、传说的渊薮
1、概括
a、日本神话分为四大类:天地创始神话、自然生成神话、文化始源神话和风土神话。
b、日本神话故事记述了天地始分,生成高天原诸神,名号是:天之御中主神、其次是高御产巢日神、再次是神产巢日神,分别代表宇宙的根本和宇宙的生成力,存于幽冥之众而不现身于世间。又生成字麻志阿斯何备比古迟神、其次是天之常立神,以上五神的性格都是抽象的东西,称别天神五神。连同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二神,并称“神世七代”。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a、神话是叙述“神代”的事,上天界的事,它是超越实界的,传说则是主要叙述“人代”的事——当然也有史实依据不足的人物。
b、日本古代神话、传说将神人格化和将人神格化,就成为大和民族设努阿赫传说的重要区别和重要内容。

3、日本神话、传说大致可归纳为皇室神话、传说和英雄的神话、传说两类性质:
a、《记·纪》的神话式直接以国土、皇室起源、民族统一等,天孙降临、天孙民族和出云民族的关系等重大世界为中心,赋予了这些神话某些政治、文化的色彩和承传。
b、《风土记》神话则以地方素材为中心而传承下来的,其中出云神话和播磨神话最具代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9: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口头文学的传承

第i四节 古代歌谣和短歌形态初现

1、原始歌谣
a、古代的原始歌谣,未形成独立歌谣之前,是与咒语、祝词、神话传说相生的一种复合文学形态,同时也是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的混合体。
b、古代歌谣大部分是属于《记·纪》歌谣,即一般指舒明天皇以前,是《记·纪》歌谣时代,但属于原始的歌谣,直接由口述传承记录下来的并不多。
c、最早出现文字记录日本原始歌谣的,则是我国的《魏志·倭人传》一书。《古语拾遗》记载的古代原始歌谣,形式由单行构成,开始有声无义,用极其简单的句,形成歌节。在文化混沌时期,其他文学诸形态未出现前,只有这种实为感动词的歌(うた)存在,这是古代歌谣乃至古代文学始源。
d、古代原始歌谣已有音律,且带动做,它的形式不定型,句数也无固定:这一纯日本式的七五调的诞生,就在形式上以其朴素、短小的特点,以及没有构思雄大的叙事诗,而且一律用大和语创作,形成短歌的雏形。

2、歌垣
a、上述这股文学意识的涌动,催生了“歌垣”:歌垣最初带有原始的宗教性质,即神前游乐的性质。后来逐渐向性欲的恋爱性质转移,这时“歌垣”才成为古代的一种求婚仪式。到了正式形成“歌垣”,就将古代歌谣所具有的感叹声和反复部分联合起来,逐次形成独立的歌谣。虽仍不完整,但都已初步形成原初短歌的定型形式。
b、歌垣其后也逐渐摆脱原来的意义,从单纯的求婚转化为一种享乐性很明显的风流艺:七八世纪飞鸟、奈良时代,原初短歌作为抒情歌的发展,逐渐进入朦胧的文学意识的形态。

3、在歌的发展史来说,歌垣反映了古代歌谣完成了向短歌形态的过渡,其标志是:
a、已经完全超越于原始情绪的流露和朴素感情的表现,向个人抒发心情的方向发展,抒情的空间更为广阔,初步确立了抒情歌的性格。
b、已经从混沌的形式发展到均衡的形式,每句构成的音数定型化,形成原初短歌的五七调,最后形成三重基本形式:二句片歌并列,即五七七形的“旋头歌”,也称“双本歌”;五七反复二句添加七音义句,即五七五七七形的短歌;五七反复三句以上,又反复五七最后添加七音一句,即“长歌”,在长歌的最后添加数首段各,此乃后世称之为“反歌”的始源。
c、已经使形成与内容相应,从上代歌谣到原初短歌,创作了许多新的内容,直接表现古代民族的生活内容,古代歌谣就开始分为两类,个人歌谣和民族的歌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最古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 汉籍传入与文字文学的胎动

1、汉籍
a、汉籍初传有种种说法,但有文献涉及者,主要有徐福赴日初传、神功皇后从新罗带回和王仁上贡献书等三种说法。

2、佛教
a、佛教何时传入日本,一共有两种主要的说法:一说据《上宫圣德法王帝说》载,由百济圣明王与大和苏我稻目事前计划,于538年向大和朝廷派使者,携去了佛像、太子像的同时,还带去了佛典;一说据《日本书纪》载,佛教于552年即钦明天皇接受百济送来的“释迦佛金铜像”和佛典。

3、a、由于汉字和汉籍儒佛经典的进一步传入,对学习汉字,汉文方面带来很大的刺激,讲演汉籍和诵读佛典的风潮勃兴,并称为书记以及活用汉籍的表现,吸收佛教、儒佛思想的契机。
   b、造像记和碑文又属金石文,运用汉文或真名(汉字)与假名混合书写的表现法,完成了日本口头传承文字化的过程,为文字文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圣德太子
a、在这个时期起作用的关键人物,是圣德太子:他摄政推古式骑(593-621),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以入学佛教作为知道思想基础,制定一系列的典章,其中《冠位十二阶》(603)以才能分官位高下,录用人才。其十二阶就使用了儒家的德目“德、仁、义、礼、智、信”,各德目又分为大小两阶,共十二阶。
b、他的《十七条宪法》更是活用了儒佛的思想,在制定《十七条宪法》时,基于“世间虚假、唯佛是真”的谛义,提出“笃敬三宝”、“万国之极宗”,即强调佛法的一切众生,适用于万国。
c、为了推动推古朝的改革,圣德太子积极吸收大陆的先进的儒学文化和制度,推进遣隋外交,于推古十五年(607)第一次派小野妹子遣隋使到中国。
d、推古三十八年(620),圣德太子基于新的律令制理念,参照中国的修史方针,开始编撰国史,修撰了“《天皇记》、《国记》等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和公民等本记”,此时成为资料的传承已经文字化,形成古代文字文学的母胎。

5、推古超及圣德太子的上述业绩对于日本文化划时代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a、不仅催生着日本古代文字文学的诞生,而且所引进的儒家思想对日本古代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b、从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过渡时代,由于日本没有固有文字,仍需借助汉字及其表现,这就给文字化带来很大的制约。在假名文字未创造出来之前,口头文学与文字文学之间仍存在断层,但大致以该时代为界,日本文学从口头传诵进入了文字文学的过渡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2: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最古文学的诞生

第二节  文字文学的滥觞《古事记》

1、《古事记》的概论
a、日本古代文学的滥觞《古事记》,成书于和铜五年(712),分上中下三卷,它既是一部最古的典籍,也是第一部朴素地再现古代传承的文学书。该书的作者名为太安万侣。

2、天武天皇修史的起因和意义:
a、氏族政治瓦解后,确立了以皇室为中心的统一国家的体制,为了提高天皇的地位和统一国民的思想,有必要说明天皇和国家的由来
b、这个时期的日本对外交往频繁,也需要向国外宣扬自己国家的沿革。
c、我国已有丰富的修史经验,并早已完成《史记》、《汉书》等的编纂。对日本国的编史工作有所启示,也有可借鉴的先例。

3、《古事记》的内容
  裨田阿礼向太安万侣口传时,以天皇敇令诵习的旧辞为中心,加上传承的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原初歌谣,这便成为《古事记》成书后的主要内容

A、《古事记》具有历史性质和文学性质量方面的内容:
a、卷上,全部为所谓“神代”的事,即旧辞——神话和传说
    卷上的神话从所谓“神代记”开始,以神的活动作为背景,由高天原神话(叙述天地开辟和国土生成的故事)、出云神话(叙述“让国”的故事)、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重叠(叙述天孙降临的故事)、筑紫神话(叙述君主诞生的故事)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b、卷中,含十五代天皇的历史传说和记事,主要部分为:
〈一〉、“神武记”
  〈二〉、“绥靖记·开化记”:绥靖自神武天皇后,镇压异母兄当艺志美美神的叛乱,并继位。后经历了安宁、懿德、孝昭、孝安、孝灵、孝元、开化等天皇。史无详载,俗称“欠史八代”。
〈三〉、“崇神记及其他”
  〈四〉、“仲哀·应神记”
  c、卷下,主要是凡八十代的天皇的记事
    以仁德天皇、履中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清宁天皇、显宗天皇,以及仁贤天皇以后时代,至推古天皇而终结
  
  B、全书由神话传说、古代歌谣和宗谱史传三部分组成
  a、《八千矛的歌话》这种接近浪漫的抒情歌的恋爱歌谣,与散文融合的形式增加了文艺上的叙事抒情性的性格
  b、作为独立歌的《八云神咏歌》初含五七五七七歌体的某些要素,不仅孕育着日本民族诗歌——短歌的胚胎,而且涌动着文学意识,这是《古事记》的一个特点
  c、在这里还可以发现其后出现在日本文学史上的“歌物语”形态的源流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02: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亡灵又回来了~

各位!斑竹!我考完日语了!以后可以时常回帖子了!
  我的msn是liuhui1016@sina.com
   如果有朋友愿意与我一起学习,一起奋进的话!可以用这个联系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0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8见咯~~~欢迎常来坐坐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4 0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最古文学的诞生

第三节 汉文史书《日本书纪》的文学性
1、《日本书纪》的由来
a、作为正史,对外宣传,故冠以国名,原称《日本书》,但它不是志,也不是列传,而是帝纪,故称《书纪》
b、又有一说是,乃是根据《后汉书》所示,效仿之便称《日本书纪》

2、《日本书纪》与《古事记》
a、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又编撰《日本书纪》,与《古事记》相比较,其是向海外宣传;《古事记》面向国内读者。
b、《古事记》更具朴素、自然的真实性和性意识的开放性,而《日本书纪》则受到大陆儒学文学思想的影响。
c、《日本书纪》与《古事记》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古事记》从建立天皇观出发来叙述神代和帝纪的,《日本书纪》则是根据中国有德者为君的天子观,来阐述帝纪或描述君子的。

3、《日本书纪》概论
a、这部书纪最具文学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记载了一百二十八首远处歌谣,并首次出现了童谣。
b、在文体方面,适应神话传统和史料的不同,神代卷部分用和汉折中体,帝纪部分则用纯粹汉文书写,以雅文体为基调,也混用俗文体,并采用中国式的文章润饰法。
c、以“日本”作为国名,据日本学者考证,编撰《古事记》时尚无此国名,它是与《书纪》并行确定的。

4、此后先后敇撰的纯汉文体史书有:《续日本纪》(797)、《日本后纪》(841)、《续日本后纪》(869)、《文德实录》(879)、《三代实录》(901)、合称“六国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4-20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