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8 11: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藤野先生(中文) 0 O. `3 y% D u) V+ d6 {3 [2 N
鲁迅
& a% V7 `1 w1 O8 H# l
- M* l6 N j5 n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 v5 T- S. t& y8 w1 f, p 5 k8 |' f5 E C: N4 a9 t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 t" T v$ [9 E7 x
3 e) Y4 a% f) ^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0 b K" @& ]* c- N, V ; D+ f+ N3 G5 k+ |$ i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3 V; ~! z/ u- d2 T6 J: w8 W
6 U$ t, X. i; {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 v4 Y; D0 C# ]- H 9 M8 Z0 z; a' U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 Q! X8 ?! @7 p % X: ~9 Y) y, r0 s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 F& c3 {; e) C% v# ^9 p
8 z( s0 z ?. g& `2 h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 G% T$ v' c+ p* O" M* A' \4 E
2 R2 J: t9 h% q4 [ g# ~$ v$ X3 M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1 D' U6 T/ f! ?! c# [- Z& R/ ~) g 1 b' Y/ a, C* u0 t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 ~. U; F- j' |% b
4 B6 \- }6 I: g& y Y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 p) ?, m9 d% Z! @ & S8 Y! E% {6 e& p0 f
“可以抄一点。”
. x. m% I3 ^$ u3 x( x
2 m& ^3 x- R$ r9 u8 ? g: Q/ u “拿来我看!”
1 p, T( X2 K6 p6 R% J1 Q
! }8 @" B9 S' t, Q/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 Y( [( l8 P, x4 t2 r ! }1 }- B1 ?$ g2 Y4 Z8 s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 D n- m3 l4 j3 i ; n- m x7 @" O& N3 ^+ i& @: O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M1 W) F% g; r( J M( O2 t
' }* ]" z6 @+ R2 T. {: ?( G2 n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 |, e5 a# j8 i
: f5 i/ I, Y# T5 M+ g9 `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v! j) q3 {, q. V3 a& b
/ ?0 Q- j& y* b0 T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 x5 F& @# t* G6 J6 z! u4 `
) x! J/ ?% G! r1 O4 _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 |5 z* E M! G0 [) ]0 u
- H0 D! ~# T) @ @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M9 [1 b3 t3 M ^7 c# _1 m
* n! V- `! ]: `) k- Y: j8 O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6 ]! f. n0 o3 d5 [; P/ B
2 r: F, B* K# ]. m1 ~: C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4 e, z# Z4 [: |, r X3 v
- [; N R5 f+ ]( e6 \/ R
“你改悔罢!”
7 A! M; d$ C5 e% J6 G% w! o & f- h# i, n* G4 G3 [! D5 W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0 E& O6 q$ \7 {7 ^$ S, ~3 j* b 0 g( X/ Z+ l3 `$ ~: I+ b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V9 _" G8 G( u9 J/ ?5 e) A+ ]
, b: R/ v! h% _. P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1 m8 q1 t0 G* n+ H* i' c
1 c- E" o4 D3 b& i7 H/ x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 H. N8 c, F$ a6 X) @3 t
2 `# e2 S ]& Y8 a: }# a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0 j1 q; h$ I+ g! _" {3 F) _
5 y2 ?0 |& y/ ~9 A" f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0 r: ^: z( `/ {7 L" I" J1 l
( B+ |; k) Q' A! ^, H+ j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Z" B, Y% q: u7 j
$ } ~0 `' S! m9 X- _! h1 L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6 }6 q" X! N; U& g8 M
$ \: M! u8 I m+ T( V+ K' `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 E! ^+ @: ^ z$ g
: ?4 A1 k. |) d: M! U5 k. J' P# |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 w3 N0 V Z/ Z l* b1 _% W1 } * S) F- Q* k# D& A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 z# l/ V+ [+ [4 k$ `% X# i
- W( I0 ^5 f5 B!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 i1 {( r, H8 w$ K
& U, B0 f( ]! d" K O! J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