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2|回复: 12

[词汇问题] 从众心理,猎奇心理 ,审美疲劳 这三个词语怎么翻译成日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 15: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谢谢!

[ 本帖最后由 けんちゃん 于 2008-6-15 15: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調心理(同調行動)
新奇を追う(猟奇心理)?
審美眼を失う (慣れ飽き?)可以直接使用审美疲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0: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照大神-qq 于 2008-6-4 10:38 发表
同調心理(同調行動)
新奇を追う(猟奇心理)?
審美眼を失う (慣れ飽き?)可以直接使用审美疲劳吧,


惜しい
同調心理という言葉はあまり使われていません。でも正解まで後一歩というところまできています。
猟奇心理という言葉もありません。でも正解まではあと僅か。頑張ってそれを見つけてください。
最後の言葉だけは違う方向にいってしまったようです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1: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遥望夕阳孤去影
血映苍穹雁独行
落花盈野径疏冷
残刀抱月浪子情

黄金错刀白玉装,
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三六功未立,
提刀独立顾八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1: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那首题名是"刺客行"
你的叫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1: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错刀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错刀行
开放分类: 古诗、陆游

金错刀行
宋·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
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人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内容述评]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土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诗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丈夫”的涵
义。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诗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艺术特色]

一、议论英发,情韵富饶
这首诗题为<金错刀行),但并不是一首咏物诗,它不以铺陈描绘宝刀为宗旨,而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因此,诗中多议论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以气势、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诗中无论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叹,还是“意气相期共生死;的表白,无论是“一片丹心报天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长于议论,同时又富于充沛的感情,是此诗艺术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二、描绘简省,形象鲜明
好诗毕竟离不开鲜明的形象。这首诗在描绘具体形象时着墨不多,却起到了重要的点染作用。
先看对宝刀的描绘。“黄金错刀白玉装”一句,描绘宝刀外观之美。黄金装饰的刀身,白玉镶嵌的刀柄,金玉相映,华美无比。“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绘宝刀内质之佳。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而从内在意蕴上说,又对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实质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之门。 ,
次看对提刀人的描绘:“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里有三层意思:“提刀独立”写提刀人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八荒”写提刀人的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则慷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
再看对汉中终南山的描绘:“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写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刀光相辉映,却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三、语言特点 ·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体诗往往转韵,此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全诗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为七言,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方智范)

[参考资料]

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相》、《咏怀》、《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清·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下) 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国家之耻不得雪,臣子之愤不得伸,天地之正气不得而发泄也。……南师不出,于今几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气抑郁而不得泄。岂以堂堂中国,而五十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这里陆游至四川供职嘉州时反作,全诗咏物言志,借赞美金错刀寓抗金报国之志。诗然引用战国时“楚虽三戾,亡秦必楚”的楚车民谣作比,用反诘句表明:汉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女真统治者收复中原。三户,指屈、景、昭三家。楚民谣虽仅八字,但深刻说明民心不会死、民力可回天这一道理。陆游虽生活于国力衰微偏安江左的南宋,但基于对民心、民力的正确认识,在述志时他坚信中国有人,定能完成北伐事业,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那首是自己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3: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佩服

俺就知道 山花对海树,大陆对长空。学到这就没继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4 14: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楼 天照大神-qq 的帖子

晕死,
怎么变成讨论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4 14: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難しい言葉ですね。よく分からんですが、それぞれ「群集心理 (ぐんしゅうしんり)」「好奇心」「審美疲労」にしたら、わかってくれるでしょう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4 14: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当のモデレーターか分からないが、詩なんかSUNSASAさんの質問に毛頭役立たないモノを検討したりして、なんでだろう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看着就离题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5-4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