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7|回复: 5

日本后现代广义代表作家村上春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4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德纯
●对成功的作家来说,故事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从七十年代开始至八十年代末,日本开始向“后工业社会”过渡,这是日本文学审美意识发生变化的年代。在多元并存的文学格局中,后现代主义曾掀起一股热潮,表现出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文学思潮的退却。村上春树的小说,对题材的驾驭和把握,多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紧扣丰盈驳杂和变动不居的时代脉搏跳动,通过纷繁喧嚣的都会,结合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描绘出“团块的一代”〖注〗七十年代以来,在物欲横流、形而下的原始性欲的饥渴和性爱困顿下的情感困扰,生动地提示了当今社会中年轻人虽不乏迷失、困惑,但却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村上春树密切关注后工业时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年的心理和生命状态以及情感世界,记录了一幅幅现代都市情感图景,在后现代文学方面起到了借鉴示范作用。他的小说可以说大半依赖一种新的审美眼光和写作手法,探索小说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本质,并以修辞的华丽支撑作品的感情、人物、逻辑等小说艺术的基本生命体,使这种探索有了很好的参照。青春游戏的活跃因素,使学生的主题增添了不少生命的活气息,尝试用一种试验技巧来表达他们的都市情结,是通向现代年轻人精神探索的秘密花园的幽径。由《听那大风歌》(1979)、《一九七三年的弹子房》(1980)两部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1982)构成的三部曲,是他文学经历中异想旅程的出发点,具有都市时尚色彩的先锋小说。《听那大风歌》给予故乡、梦幻、传说与现实以生命、爱情、憎恨,告诉人们故乡是心灵不灭的存在,也是村上春树的文学资源,而书中人物浓重的梦乡之情又来自他在故乡中一段非常孤独的经历。主人公“我”和绰号“老鼠”的同学以及缺小拇指的女郎,个个慵懒、孤独。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思想新潮、大胆追求爱情的日本青年,他们的魅力不是阳刚型的,而是当前青年男女最喜爱的混合型;既惹人喜爱,又易见异思迁,是村上春树都市浪子的孤独魅力,多少折射出一点点社会文化心态的矫情。村上春树笔下的爱情,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灰色为主要色调贯穿始终,而每一个爱情故事无不以悲剧告终。
《一九七三的弹子房》中的“老鼠”比《听那大风歌》更显慵倦。他从大学毕业便游手好闲,秋天同一位女郎邂逅,不久便同床共枕。然而,他们激起的情感波澜不久便销声匿迹。为了消除这无边的烦恼,遂同女郎分道扬镳,走向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我”在大学西班牙语讲师的协助下,终于在东京近郊一所养鸡场的冷冻车间找到,这时,“我”的失落感变得愈加沉重,展示了现代“都市虚无”的主题和“隐忍淡泊”的风格。
《寻羊冒险记》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为基本结构框架,是一段曲折奇异的浪漫冒险故事。主人公“我”在日本右翼巨头的秘书的威胁与恐吓下,在长着漂亮耳朵牵动他心扉的女友陪伴下,风尘仆仆去北海道,寻找刊登在“我”创办的杂志上的一张照片中,带有星形徽记的绵羊,如逾期找不到,“我”就会被置于死地。小说类乎寓言故事,主人公开始闯入另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神秘而恐怖的气氛笼罩了一切,村上春树的笔将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一个是真实的日常世界;一个是超自然的鬼怪般的世界。他把这两个世界都写得出神入化,亦真亦幻,让我们不仅看到真实的变形,而且还看到因变形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喜剧。村上春树把生命力同某种野性的事物进行对比,把人性的阴暗面和兽性进行对比,在充满悬念的故事中反思人生的经历。
文学之所以能够以其永恒性超越现实生活,一种既是现实又不是现实的似是而非的超越为此打开了空间,所以作家能感受到的世界,就是在常人看来显得既奇特又新鲜。作家是用自己的眼睛开拓人类的视野,用自己的生活积淀丰富了人类的体验。这种似是而非的超越,正是村上春树存在着并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对成功的作家来说,故事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作为文学三大永恒主题之一的爱情,既给人以温暖,也装饰着人类和历史。读者的不满足再加上强烈的期待感,良好的机遇与媒体的炒作,使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以它的浪漫情怀吸引着无数憧憬爱情的年轻人。他的每篇小说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爱情展开的,让人感觉在这个时代,爱情好像长了翅膀的蝴蝶,今天可以飞到你家,明天又飞到他家。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每一天每一秒都在上演爱情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剖析了当今都市青年对待爱情的种种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的沉淀与伤痛的感情经验,形成其创作的感伤风格悲剧色彩,独特、本色的个人风格也日趋成熟与完美。正在远去的牧歌式的诗意被村上春树记录在1987年付梓问世的长篇都市情感小说《挪威的森林》,把渡边与直子之间的情感故事演绎得如此细腻完整。这种令人神伤凝思的爱情故事,令人不无久违之感,从风格到内容更符合读者的欣赏口味,不仅风靡扶桑列岛,也引起一衣带水的中国读者的兴趣。无论日文版还是中文译本,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断增印再版畅销不衰。光景是1998年,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年会,漓江出版社汪正求要我推荐一本日本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经济效益的小说,并由我翻译,我脱口而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却表示我当时正在执笔专著,对翻译封笔久矣,乃推荐林少华译,他们异口同声要我写序,哪知此书一经推出而不可收拾,截至目前村上作品几乎全部译出。
一部佳作,无论故事和结构如何具有匠心,但能否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的行文感觉和独到的故事氛围,似乎更为重要。《挪威的森林》中的两对男女,四场恋爱,两种结局,诠释的是千万男女在爱情轮回中,为之疯狂的那一份“缘分”,演绎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历,一段夭折的大学校园恋情。从小说的故事角度上,作品一再着意刻画故事发生的背景,把对后工业都市化中的孤独情愫化得悠然自得。书中对直子置身疗养院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与其说是观赏景物,不如说是以一种剪影式的文化背景凝聚疗养院的旖旎风光,更具有如诗如梦的意境,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而视觉中的世界是心灵世界的折射。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梦,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直子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灵魂挣扎的凄苦,最后以毁灭自己来完成人生苦旅的规避,是内心压抑的一种“悲哀”的转化,精神的幻灭。在小林绿的反衬下,直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挪威的森林》表明,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交织着来如天坠去如电逝的灵与肉、情感与冲动的描绘,所表现的是后现代时期爱情在青年心目中的位置。在这座曾经给男主人公带来挫折的城市废墟般的氛围里,在浮躁的生活经历了一次心灵触动后,他第一次读懂了城市,并由此而感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从意象上看,村上春树写得清丽之极,文字表达上比较平易,他那韵味独特的文笔,像一滴滴清澈的泉水,浸润着读者的心灵,却是充满着悲凉之思的,令人感受到村上春树唯美的艺术追求。
采取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娴熟运用后现代的象征手法和丰富的神话行文走笔收放自如,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对小说文本的无限可能性进行前卫性的试验,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一个特点。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跳吧跳吧》(1988)以人与人性为情感诉求点,采取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随着故事时间的推移,渐渐融汇在一幅世纪末无序情怀中的人文图景中。主人公“我”的中学同学五反田,在影视界越是春风得意,便越发产生失落感,他因婚变而名声大噪,又终因杀死高级应召女郎,为逃避法律制裁投海而车毁人亡。故事情节删繁就简,给人以春风拂面般畅快淋漓的感觉。
新的文学生命,在于新的意识移植到新的艺术有机体中。村上春树的小说,从题材到表现手法等方面,既在总体上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文学创作探索的深入和艺术格调的变化,也展现了表现方法的发展和创作个性的改变,可以看作纯文学的又一前景的新曙光。村上春树本人也承认,他同日本文学传统联系不多,信奉和崇尚的是美国当代作家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莱蒙德·钱德勒、杜鲁门·卡波特、厄普代克等,并大量翻译了他们的作品,深得神髓。他说,他读了二十遍菲兹杰拉德的《冬天的梦》和《再访巴比伦》,“只有他才是我几年来的老师、大学和文学伙伴”。村上春树从他那儿学到“小说就是人生”。评论家认为,《听那大风歌》的文体是翻译小说的文体,村上春树承认是受了科特·冯尼格特较深影响。此外,村上春树的精致还表现在他对音乐的使用上,得心应手地大量插入当今欧美的先锋音乐,表现出他的优秀音乐品味。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举止,情感的起伏跌宕,无不与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紧密相连,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华丽的现代都市,它的真正主人却在华丽之外。村上春树的崛起,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即将逝去,另一个时代接踵而来。
〖注〗战后日本生育高峰时期诞生的一代人,由著名经济小说家屋太一命名为“团块的一代”。这批人在入小学乃至大学、找工作和提拔等问题上,特别是60年代末期的学生运动中,因人数过多而给日本社会带来一连串问题。

村上春树迎来了转折期
沈维藩
以《挪威的森林》等名作享誉世界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又为热爱他的读者献上力作——2000年2月由新潮社出版的短篇集《上帝之子皆起舞》。集中共收入6个短篇,其共同之处是小说中的时间都在1995年震惊世界的大阪、神户大地震后一个月,号称“地震之后系列小说。”那么,一向运笔飘缈的村上,这一回是否终于要落到抗震救灾这类现实题材之上了呢?
然而,一遍读罢,还是令人“失望”,村上还是原来的村上:这 6篇小说,有的地点在东京,有的在北海道,有的在泰国;情节有婚姻,有旅行,有的像寓言,有的像科幻。总之除时间之外,与那场地震并无关联。笔调上,也未改读者熟悉的“村上腔”。例如其中的《青蛙君救东京》(载《外国文艺》2001年第1期,林少华译),写的是一只巨大的青蛙在一名银行小职员的帮助下击败企图在东京搞地震的怪物 “蚯蚓君”的寓言式故事。其中那名小职员片桐,就是典型的村上文学中人,低调生活、不为人知,平庸得“连平庸都谈不上”,“笨嘴笨舌,怕见生人,交友都不会。运动神经零分一个,唱歌五音不全,三块豆腐高,包茎,近视,甚至散光。”就这么一个“不过吃喝拉撒睡罢了,干嘛活着都稀里糊涂”的渺小人物,等到东京将面临死亡 15万人的大地震时,同样也有着村上人物式的勇敢和正义,在地底下奋力制造出一片光明,使“青蛙君”最终战胜擅长黑暗作战的“蚯蚓君”,在他“一塌糊涂的人生”中畅快地当了一回“堂堂正正的富有勇气的男子汉。”
村上春树没有变,但这“不变”放在阪神大地震的“剧变”背景之上,却体现了村上的独特气质。村上从不走俗套,灾难、救灾之类属于表象的反映或国家的职能的东西,在村上看来并不是“文学的问题。”敏锐的日本评论家指出,“地震之后系列”不触及地震本身,正体现出村上对“个人”的关心,他要探究的是,在一个天崩地坼的非常时期,当灾难冲破了原有的秩序和人的心灵界线时,人是如何地寻求心灵的拯救、企图保住心灵的秩序的。评论家伊藤成功说:“村上春树这部新作,把被收到国家形象中的阪神大地震、把一个个被害者、把将他们无意识地推向国家幻想的方向的我们身边那一个个人,分别一个个夺回到‘个人’的一侧,他是为这个目的而写的。也就是说,这必须是一个‘文学如何处理地震或震后’的问题,必须是面向着历史的逻辑的解答。”在这个意义上,这位评论家对《上帝之子皆起舞》作了高度的评价:“关东大地震后,(川端康成等)新感觉派抬头了,阪神大地震后,村上春树迎来了转折期。”
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外国文艺》一向关注着村上春树。上个世纪的80年代,《外国文艺》在中国大陆第一个介绍了村上的小说,而这一次,它又把村上的转折期之作,登载在21世纪第1期的头版头条。但这仅仅是前奏曲而已,上海译文出版社又获得村上春树17种小说的版权,将在今明两年隆重推出《村上春树文集》,总字数达230万字。《文集》中将包含5种村上新作:长篇小说《斯普托尼克恋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插图本小说集《夜半蜘蛛猴》、《象厂喜剧》、《爵士乐群英谱》。全套《文集》仍由深受读者欢迎的翻译家林少华先生独力担纲。其中著名的《挪威的森林》,经林先生的增补,已经以全译本的崭新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里介绍的最新作《上帝之子皆起舞》,相信最终也将进入《文集》之列。村上春树目前正值壮龄,新作仍在不断问世,把完整的村上文学献给读者,上海译文出版社将义不容辞地担起这长期的重任。
注:村上小说迷,可以参考此文购买自己喜欢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4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上春树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可惜我只看过《挪威的森林》和《寻羊冒险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5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可怜,只看过《挪威的森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5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村上春樹這個人和他的年譜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others/o9.htm
   
宋昭儀/2000年7月28日/貓網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誕生於京都市伏見區,不久就搬到兵庫縣西宮市夙川定居。村上的父親是京都和尚的兒子,母親則是船場商家的女兒,套句村上常用的表現,他可說是100%的純關西種。由於父親是國語老師,而且很愛看書,所以除了不准買漫畫和周刊志外,村上自幼即可以買自已愛看的書來讀。當時村上家每月向書局訂購世界文學全集,因此村上所接觸的都是外國文學,日後他也坦承到目前為止涉獵的日本文學有限,是因為小時候的環境決定了往後的閱讀性向。

   村上求學時對學校沒什麼好感,不過他特別愛看書,一有空就一頭栽進文學作品的世界裏。結果國語的成績不錯。至於英語,村上一上高中就開始閱讀英文版的外國文學,他對自已的英文閱讀能力頗有自信,不過這畢竟和會考試不同,因此英文成績在班上是中上的排名。村上還自嘲說,要是當時的英文老師知道我翻譯不少外國作品,大概會搖頭吧!

   村上高中畢業後當了一年浪人(重考生),第二年考上了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的演劇科。村上幾乎不到學校去上課,他在新宿打工,空閒時就到歌舞伎町的爵士咖啡廳去。村上還是大學生時(22歲)就和夫人陽子結婚。25歲時,夫妻兩人以日幣五百萬圓的資金,在國分寺車站南口的地下一樓開了一家名為 "Peter Cat" 的爵士咖啡廳,當時村上養的貓,名字就叫Peter。之後店面遷移到千馱穀去。

  村上26歲從早稻田的演劇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美國電影中關於旅行的思想」。

  村上一邊經營爵士咖啡廳,晚上還繼續在廚房的桌子上寫作,準備參加由「群像」雜誌主辦的群像新人文學賞。結果村上初試啼聲的「聽風的歌」,一舉摘下桂冠,那一年是1979年,村上30歲,「聽風的歌」一書並旋即由講談社出版。

   翌年(80年),村上又有新作問世,即《聽風的歌》的姐妹作《1973年的彈珠玩具》。一直到寫《尋羊冒險記》之前,村上所寫的作品都是在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完成的。當時寫作的意義愈來愈重要時,村上不得不有所抉擇。為了能更專心於寫作,他賣掉經營七年的爵士咖啡廳,並搬到千葉去住。《尋羊冒險記》也就是村上成為專業作家後寫的第一本小說。

   成為專業作家後的村上,生活的內容和作息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到淩晨二、三時都還未入睡的村上,現在卻過著晚上十時就寢,早上六時起床的規律生活,而且養成每天早晨慢跑的習慣,甚至在第二年就可以跑完全程的馬拉松。

   村上算是相當多產的作家,從1979年耕耘至今,長篇、短篇小說、隨筆、翻譯作品等,加起來超過四十部。村上寫作的節奏通常是長篇和短篇交替進行,唯一的例外是長篇的《挪威的森林》後,接著又繼續另一長篇作品《舞.舞.舞》。

   村上的個性可以說非常執著而且單純,他簡樸而有規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寫照,就好比他數十年如一日地慢跑(後來加上游泳)、稿子絕無遲交記錄,甚至他自嘲從出生到現在從沒有過宿醉、便秘、頭痛和肩酸的記錄,難怪外界會覺得他特立獨行,不易親近。

   像村上春樹這般全世界知名的作家,大家免不了會去揣測他這個人如何?他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等等。如果這年頭人要夠怪才有看頭,那你認為鍾愛爵士樂、貓、馬拉松和寫小說的村上怪或不怪?

村上春樹年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7月28日
   
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京都市伏見區,為國語教師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婦的長子。出生不久,家遷至兵庫縣西宮市夙川。
"我生在關西長在關西,父親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親是船場一商家之女,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關西種。自然每天講的是關西方言。所受教育帶有相當濃厚的地方主義色彩,認為關西以外的方言都是異端,使用'標準語'的沒一個地道之人。那是這樣一個世界:棒球投球手則非村山莫屬,食則清淡為主,大學則京大為貴,鰻魚則烤炙為上。"(《村上朝日堂的反擊》)
1955年 6歲
4月,入西宮市立香櫨園小學就讀。
"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親喜歡書,允許我在附近書店賒賬買自己中意的書。當然漫畫、周刊之類不行,只限于正經書。但不管怎樣,能買自己中意的書實在讓人高興。我也因此得以成為一個像那麼回事的讀書少年。"(《村上朝日堂》)
1961年 12歲
4月,入蘆屋市立精道初級中學校就讀。
"講起過去的事來,當時(60年代前期)我家每月讓書店送來一冊河出書房的《世界文學全集》和一冊中央公論社的《世界文學》,我便一冊接一冊地看,如此送走了中學時代。由於這個緣故,我的讀書範圍至今仍只限于外國文學。或許可以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吧,總之最初的機遇或環境基本決定了一個人的喜好。"(《村上朝日堂》)
1964年 15歲
4月,入兵庫縣神戶高級中學就讀。該校為新聞委員會所屬。
"反正我就是喜歡看書,一有時間就看文學方面的書,以致怎麼用功國語的成績也過得去。英語方面,由於一上高中就以自己的方式涉獵英語筒裝書,對英文閱讀本身是有信心的。但英語成績不怎麼樣,因為沒有理會那些技巧性的小東西。記憶中成績也就是中間偏上一點。若是當時的英語老師知道我如今搞這麼多英語翻譯,想必會覺得莫名其妙。社科方面世界史很拿手。為什麼呢,因為中央公論社的《世界歷史》那套全集上初中時我就已反復看了二十遍。記得全集廣告詞有這樣一句話:'歷史比小說更有趣'。"(《轉而悲哀的外國語》)
1967年
18歲 聽從父母勸告,准備考國立大學。經常去蘆屋圖書館。
1968年 19歲
4月,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就讀。在目白原細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寮"寄居半年,後退出。"經營者是臭名遠揚的右翼分子,宿舍長是個陸軍中野學校出身的面目可憎的漢子。而我這樣的人居然未遭驅逐,很有點不可思議。時間是1968年,正是學潮四起的年代,我也正血氣方剛,對什麼都憤憤不平。"(《村上朝日堂》)後來遷往練馬區寄宿。距離最近的車站是都立家政,幾乎不去學校,在新宿打零工,其餘時間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樂樂酒吧裏。
1969年 20歲
4月,《問題只此一個,沒有交流--'68年電影觀感》在《早稻裏》發表。遷入三鷹市一間宿舍。"由於情緒好,在一家當鋪買了支長笛。練習時,隔壁房間一個吉他少年提議吹哈比曼,於是每天都吹《memphis undergronud》結果在我記憶中,三鷹市就是(memphis unde rgronud》。"(《村上朝日堂》)
1971年 22歲
以學生身份同陽子結婚。入居陽子夫人父母家(其父母在文京區千石經營床上用品店)。
1974年 25歲
在國分寺開爵士樂酒吧。開店資金500萬日元。250萬為夫婦打零工存款,其餘由銀行貸款。"起始覺得找工作也未嘗不可,便去幾家有關係的電視臺轉了轉,但工作內容實在無聊透頂,只好作罷。心想與其幹那樣的工作,還不如自己好好開一家小店。開店可以親自採購,親自動手做,親自為顧客服務。終歸,說起我能做的事,也就是開爵士樂酒吧了。反正我就是喜歡爵士樂,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樂有關的。"(《村上朝日堂》)店名取自在三鷹寄居時養的一隻貓的名字。後移店至千馱穀。
1975年 26歲
3月,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美國電影中的旅行思想》。
1979年 30歲
在澀谷區千馱附近的神宮球場了寫小說念頭,隨後每晚在餐桌上揮筆不止,寫罷投給"群像新人獎"評審委員會。投稿的原因在於"有字數限制"。
6月,《且聽風吟》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走出校門後幾乎從未提筆,剛開始寫得異常吃力。唯一給我鼓勵的是菲茨傑拉德那句話:'如果敘述與人不同的東西,就要使用與人不同的語言。'但畢竟不是件容易匐。邊寫邊這樣想道:40歲時肯定能寫出像樣些的東西來。現在仍那樣想。獲獎固然讓我欣喜萬分,但我不願意受有形物的束縛,已經不再是那樣的年紀。"(《群像》)
7月,《且聽風吟》由講談社印行。
1980年 31歲 在澀谷區千馱穀一邊經營酒吧,一邊從事創作。

3月,發表譯作《失卻的三小時》(菲茨傑提德著,載於《happy end通訊》)。
4月,發表《去中國的貨船》(載於《海》)。
6月,《1973年的彈子球》由講談社印行。
7月,發表《讀米歇爾·克萊頓的小說令人想入非非,從"說謊方式"想到"熵的減少"》(載於《happy end通訊》)。
9月,發表《街,以及不確切的壁》(載於《群像》)。
12月,發表譯作《殘火》、《酒精中》(均系菲茨傑拉德著,載於《海》)。
發表《窮嬸母的故事》(載於《新潮》)。
1981年 32歲 決心從事專業創作。酒吧轉讓他人,移居千葉縣船橋市。
3月,發表《紐約煤礦的悲劇》(載於《brutus》。
4月,發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該刊發表系列短篇。
5月,譯作《菲茨傑拉德作品集》由講談社印行。
7月,與村上龍的對談集《walk and run》由講談社印行,作為"同時代的美國"系列隨筆發表《疲勞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載於《海》)。
9月,發表《被誇大的情況--圍繞越南戰爭的作品群》(同上)。
11月,發表《無政府主義--弗蘭西斯同〈地獄啟示錄〉》(同上)。
12月,同廣告詞撰稿人系井重裏合寫的《夢裏相會》,由冬樹社印行;《與朋友永久邉拥慕K結》於《文學界》邊載。
是年開始作為編委參與《早稻田文學》的編輯工作,為時一年半。《且聽風吟》由初中下屆同學大森一樹搬上銀幕。 1982年 33歲
2月,《青心學院大學--面臨危機的自治與基督教精神》於《朝日周報》連載,作為"同時代的美國"系列隨筆發表《反現代的現代性--約翰(阿賓格的小說》(載於《海》)。
5月,發表《都市小說的形式與發展--昆德拉與昆德拉以後》(同上)。
7月,發表《事先備好的犧牲者的傳說--吉姆·莫裏森/德阿茲》(同上)。
8月,發表《尋羊冒險記》(載於《群像》)和《下午最後的草坪》(載於《寶島》)。
10月,《尋羊冒險記》由講談社印行,該作獲"野間宏文藝新人獎"。
11月,發表《她的土中的小狗》(載於《昴》)。
12月,發表《悉尼的綠色長街》(載於《海》臨時增刊《孩子們的宇宙》)。
1983年 34歲
1月,發表《螢》、《燒倉房》(載於《中央公論》)。
2月,發表《e·f式地看〈e·f〉》(載於《中央公論》)。
4月,發表《作為符號怕美國》(載於《群像》),短篇集《去中國的貨船》由中央公論社印行,發表《我打電話的地方》等7篇雷蒙德短篇譯作(載於《中央公論》),發表《通過"沙灘男孩"長大的我們》(載於《penthouse》)。
6月,發表《避雨》(載於《in·pocket》)。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該刊發表小品。
7月,雷蒙德短篇譯作集《我打電話的地方》由中央公論社印行。
9月,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 10月,發表《游泳池邊》(載於《in·pocket》)。
11月,發表《關於穿制服的人們》(載於《群像》)。
12月,發表《盲柳與睡美人》(載於《文學界》),同插圖畫家安西水丸合寫的《象工廠的happy end》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 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臘參加雅典馬拉松賽。
1984年 35歲
1月,發表《跳舞的小人》(載於《新潮》)。
2月,發表《計程車上的男人》(載於《in·pecket》),在《翻譯世界》連載《村上春樹的簡裝書生活》(至6月號)。 3月,同攝影師稻越功一合寫的《波畫波語》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4月,發表《三個德國幻想》(載於《brutus》)和《現在為了死去的女王》(載於《in·pecket》)。
6月,發表《獵刀》(載於《in·pecket》)。
7月,《螢·燒倉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月堂》由若林出版企畫社印行,發表《迪斯尼·威爾遜與加利福尼亞神話的緩慢的死》(載於《小說新潮》臨時增刊"大專欄")。
10月,發表《嘔吐1979》(載於《in·pecket》)。
12月,同上中健次對談(載于《國文學》1885年3月號)。
是年夏赴美國旅行約6個星期。
1985年 36歲
4月,在《mari clair》連載譯作《牧熊》(john irving著),在《周刊朝日》連載《村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
6月,《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10月獲"穀崎潤一郎獎";雷蒙德短篇譯作集《夜幕下的馬哈魚》由中央公論社印行;發表托洋曼短篇譯作《無頭鷹》(載於《小說新潮》增刊);發表《小說中的制度》(載於《波》)。
8月,發表《再襲麵包店》(載於《mari chair》和《象的失蹤》(載於《文學界》)。
10月,短篇集《旋轉木馬鏖戰記》由講談社印行。
11月,譯作連環畫《西風號遇難》(c.v.奧爾茲巴格著)及連環畫《羊男的耶誕節》(與插圖畫家佐佐木合著)印行。
12月,發表《家庭事件》(載於《lee》和《朋胞胎與沈陷的大陸》(載于《小說現代》附冊),評論電視劇化電影的《電影冒險記》(同川本三郎合著)由講談社印行。
1986年 37歲
1月,發表《羅馬帝國的崩潰·1881年印第安人起義·希特勒入侵波蘭以及狂風世界》(載於《月刊角川》和《擰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郎們》(載於《新潮》)。
4月,短篇集《再襲麵包店》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6月,《村上朝日堂的反擊》由朝日新聞社印行,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滴翠島》、《世界盡頭》、《志願講演者》、《彌天大謊》、《方便屋》、《一個小姐的肖像》、《馬戲團與戰爭》(均載于《東京人》創刊號至秋季號)以及《科西嘉島冒險記》(載於《mari clair》12月號)。
是年,移居神奈川縣大磯町。
10月,在義大利羅馬滯留10日,後赴希臘。
11月,《朗格爾漢斯氏的午後》由光大社印行。留居希臘米科諾斯島。
1987年 38歲
1月,留居義大利西西里島。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文壇游泳術》(載於《文學界》),《"the scrap"懷念80年代》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2月,留居羅馬。
3月,赴博洛尼亞。
4月,赴希臘的科西嘉和克裏特旅行。
6月,回國。紀實性小說《日出國的工廠》由平凡社印行,發表《反正去過希臘》(載於《winps》)。
7月,波爾短篇譯作集《世界盡頭》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9月,重赴羅馬。《挪威的森林》由講談社印行,上下冊暢銷430萬部;發表《"october light"所放之光》(載于《青春與讀書》)。
10月,參加雅典馬拉松賽。
11月,翻譯c.d.b.布萊恩的《偉大的德斯裏夫》,由新潮社印行。
12月,譯作連環畫《特快列車"北極號"》(c.v.奧爾茲巴格著)印行。
1988年 39歲
2月,發表《羅馬喲羅馬,我們必須準備越冬》(載於《新潮》)。
3月,赴倫敦,翻譯托爾曼的《憶伯父》,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4月,回國。《司各特·菲茨傑拉德book》由tbs britannica社印行。回後國取得汽車駕駛許可證。
8月,返羅馬,同攝影師松村遇三結伴赴希臘、土耳其採訪旅行。先去希臘東北部阿索斯半島上建有希臘正教修道院的聖可索斯山,之後驅車由伊斯坦布爾進入土耳其,用21天沿國境線繞土耳其周遊,途經黑海、蘇聯、伊朗、伊拉克國境、地中海、愛琴海,最後折回羅馬。此次遊記首先刊載於《03》(1990年1~2月),大幅修訂後以《雨天炎天》為書名由新潮社於1990年8月印行。
9月,譯作《and other stories--珍本美國小說12篇》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10月,《舞!舞!舞!》由講談社印行。
1989年 40歲
4月,發表《雷蒙德的早逝》(載於《新潮》)。
5月,赴希臘羅得旅行。
6月,發表《電視人的反擊》(載於par avion》)和《飛機》(載於《eureka》)。
7月,駕駛私家車赴德國南部、奧地利旅行。《村上朝日堂喲!》由文化出版局印行,《小而有用的事》由中央公論社印行。
9月,譯作連環畫《無名的人》(c.v.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翻譯托爾曼的《一個耶誕節》,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10月,回國,即赴紐約。譯作《原子時代》(t.o'brien著)由文藝春秋社印行,發表《我們時代的民間傳說》(載於《switch》和《上等瑕玉--p.奧斯塔的〈幽靈們〉》(載於《新潮 》。
11月,發表《眠》(載於《文學界》)。
1990年 41歲
1月,回國。《電視人》由文藝春秋社印行。以《神園漫步》等為題發表希臘、土耳其遊記(載於《03》)。
2月,在居住地澀谷區千馱穀目睹奧姆真理教競選為議院議員的宣傳活動。
5月至翌年7月,八卷本《村上春樹作品集1979~1989》由講談社印行,發表《傑克·倫敦的假牙,突如其來的個人教訓》(載於《朝日新聞》)。
6月,敘寫作為希臘、義大利"常駐旅行者"的體驗並收有同陽子夫人的照片的《遠方的鼓》由講談社印行,發表《托尼·瀑谷)(載於《文藝春秋》)。
8月,《雨天炎天》由新潮社印行。
10月,譯作《談一下真正的戰爭》(t.o`brien著)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11月,譯作連環畫《哈裏斯·巴蒂克之謎》(c.t.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
1991年 42歲
1月,赴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任客座研究員。
"1月去美國領事館取簽證的時候,正值海灣戰爭爆發。我們在駛往赤阪的計程車中聽到美軍用導彈襲擊巴格達的消息。我們不認為那是個好去處。雖說戰場遙遠,但去一個打仗的國家並在那裏生活畢竟不是件開心的事。可是一切手續都已辦完了,作為我們除了赴美已別無選擇。結果固然沒有受戰爭的直接影響,不過坦率說來,當時美國那激昂的愛國氣氛是不怎麼令人愉快的。"(《繼而悲哀的外國語》)。
4月,發表《綠獸》、《部男》(載於《文學界》臨時增刊《村上春樹book》)。
12月,譯作連環畫《天鵝湖》(c.t.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
1992年 43歲
由於延長美國滯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講現代日本文學,內容為"第三新人"作品讀解,副教科收為江藤淳的《成功與夫落》。
10月,《奇鳥行狀記》(或譯擰發條鳥編年史)》第一部開始在《新潮》連載(至翌年8月),《國境南·太陽西》由講談社印行。
1993年 44歲
1月,發表《非故弄玄虛的小說誕生--同雷蒙德交往的10年》(載於《朝日新聞》)。
6月,譯作連環畫《神奇的掃帚》(c.t.奧爾茲巴格著)由河出書房新社印行。
7月,赴麻塞諸塞州康橋城的塔夫茨大學任職。
11月,翻譯《歸來的翻空貓》(格溫著),由講談社印行。
1994年 45歲
2月,《繼而悲哀的外國語》由講談社印行。
4月,《奇鳥行狀記》第一部《傧铲o》和第二部《預言鳥》由新潮社印行。在普林斯頓大學與同為該校客座教授的河合隼雄進行公開對話,題目為"物語在現代日本的含義"。
6月,赴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旅行(兼採訪。由大連經海拉爾、中國一側的諾門坎、蒙古的烏蘭巴托去哈拉哈河東側的舊戰場察看。此次紀行發表于《馬可·波羅》(9~11月)。
7月,夫婦去千葉縣倉町旅行,當地出身的安西水丸同行。旅行目的之一是"補償在蒙古期間糟糕透頂的飲食"。
12月,發表《襲擊動物園》(載於《新潮》)。
1995年 46歲
3月,美國大學春假期間臨時回國,在神奈川縣大磯家裏得知地鐵毒氣事件。
6月,退掉康橋城寓所,驅車橫穿美國大陸至加利福尼亞,之後在夏威夷考愛島逗留一個半月回國。
8月《奇鳥行狀錄》第三部《刺鳥人》由新潮社印行。
9月,在神戶市與蘆屋市舉行自選作品朗誦會。"由我來朗誦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但我還是盡力做了,哪怕有一點點用處也好,人們說我不習慣出頭露面,其實也是和大家一樣的人。既無什麼技能,又不善言辭,所以很少出場。給人拍照也不喜歡。雖說拍照也不至於狂蹦亂跳或咬斷小指。"(《spa》10月第4期)。
11月,同河合隼雄對話。發表《盲柳與睡美人》(載於《文藝界》)。
1996年 47歲
1~12月,獨自採訪東京地鐵毒氣事件62名受害者,每5天採訪1名。
2月,發表《第七個男人》(載於《文藝春秋》)。《奇鳥行狀錄》獲第47屆"讀賣文學獎"。
5月,《村上朝日堂周報·漩渦貓尋覓法》由新潮社印行。
6月,翻譯《利穿心臟》(米歇爾·吉曼著,作者系書中主人公--因連續殺人而自求一死的犯人之胞弟),由文藝春秋社印行。發表《列克星敦的幽靈》(載於《群像》)。
11月,短篇集《列克星敦的幽靈》由文藝春秋社印行。
12月,《去見村上春樹·河谷隼雄》由岩波書店印行。
1997年 48歲
3月,經採訪東京地鐵毒氣事件受害者寫成的《地下》由講談社印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坛主提供的资料!顺便问一下:什么是“团块的一代”?中国文化大革命在日语中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挪威的森林》是他寫的....

我只在網上看過他的《再襲麵包店》~因爲是天才老婆推薦的..還有什麽之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4-25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