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junshan_yin

[本科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笔记+练习题+真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答案要点]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答案要点]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4.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答案要点]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5.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答案要点]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6.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答案要点]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根据刘峰、靳立新:《微软垄断始末》,《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1月17日整理)
请回答: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答案要点]
(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
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第二,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
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9.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材料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十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人国。大量的外资净流人,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材料3]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
[材料4]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人是30:l,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7日)
[答案要点]
(l)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就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匾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一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请回答:
(l)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
(3)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国有化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就已产生。当时如矿山、港口、河道、铁路、公路等私人资本难以经营的企业和设施就已部分地转归国家所有。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国有化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有化大多是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期间发展得较快;一旦战争结束,经济危机过去,国有化企业就会大大收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国有化扩大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实行国有化的主要方法是资本主义国家高价收买私人企业的产权,或由国家向私人企业投资。其形式主要有:国营、国有私营和公私合营等。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法国工业国有化的程度达到了40%,意大利为35%,奥地利为28%,联邦德国为21%,英国为11%。
[材料3]1982年,法国推行国有化涉及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之外,还包括电子、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纺织、造纸、建材等制造行业,甚至深人到航空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1982年,法国国有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比重为80%,航空运输行业为87%;在邮政、电讯、铁路运输、烟草以及煤气生产方面,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甚至高达100%;在基础化学、人造纤维、有色金属等行业,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超过了50%。
请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的实质。
[答案要点]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新的变化,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2)国有制的性质随国家的性质而定。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它决定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只能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由于这种性质的国家实行国有化,占有生产力,毫无疑问仍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国有制企业的工人,虽不再受雇于和隶属于某一个别的或集团的资本家,但受雇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和国有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6(附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党宣言》的发表)
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5.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
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0.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11.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2.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1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5,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6.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17.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1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9.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空想社会主义者()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C.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
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
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
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
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辨析题(本题有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它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因为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制度性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设想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而不是由于它们的历史观。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才被创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并且,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完全失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许多曾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回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世界上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少了。但是,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仍然存在,其最根本的社会弊端仍然无法自我消解,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如何真正地超越资本主义,或者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事实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形成两大对立的冷战格局不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必须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因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是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功过。
[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在列宁去世后,由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探索出来的第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基本特征是,在经济制度方面,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完全排斥市场机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形成了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国防等重工业的发展,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在第二次工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2、简述以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参考答案]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与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要求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的社会。
3、简述中国**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参考答案]
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曾作过设想,列宁和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此问题也作过相当深入的探讨。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中国**党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第五,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参考答案]
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因此,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五、材料分析题(10分)
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参考答案]
(l)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上述材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回答这一问题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因而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有着客观的发展规律,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就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替代,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客观规律代为依据的,因而具有必然性。当然,马克思又承认,社会主义出现的必然性并不意味当下的实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社会主义只能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之后才能出现。因此,资本主义当下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永存的,而只能说明它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一旦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主义就必然出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没有意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异,割裂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具有客观性,但与自然规律运行的盲目性不同,社会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社会主义却不会自发地实现,而要有赖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积极的革命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马克思主义)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党宣言》中)
4.“人的依赖性关系”指(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
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消灭利益差别)
10.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共产主义社会)
1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12.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13.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共产主义社会)
14.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5.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远大理想”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7.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8.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9.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20.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5道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
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
A.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B.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3.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
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4.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
A.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B.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
A.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论
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C.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辨析题
1.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与自然规律一样,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符合社会规律的事物必然要得到实现。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已被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它必将被更为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所替代。因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合规律的。同时,社会规律是在人们社会活动中起作用的,而人们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志的,因而社会规律的实现和发挥作用又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说来,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因此,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既然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一国或少数国家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它混淆了实现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之间的区别。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社会关系高度和谐,阶级和国家都将消亡,“三大差别”也将消失,因而共产主义只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那么,怎样才能从一个有阶级有国家的社会发展到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呢?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由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与资本主义社会是性质迥异的社会,以及资产阶级将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资本主义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因此,又需要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不是从发达资本主义,而是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手段,一个必经阶段,即共产主义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实现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社会主义是要从资本主义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因而在资本主义内部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情况下,得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并建设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却是世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自然结果,意味着国家的消亡,不存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简答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答案要点]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提,是马克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总的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示来新世界的特点,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述。
2、简述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自由王国就是指人类的解放,即人类掌握了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力量,成为了自然界真正的和自觉的主人,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相应地,必然王国就是指未能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些力量还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受着自然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的支配。其实,不论在自由王国,还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同样在起作用,只不过,在必然王国中,人民臣仆于这些力量之下,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的;而在自由王国,由于人们认识并掌握了这些力量,人们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完全的体现。也就是说,自由不是对必然性的完全超越,而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自由王国不仅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还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从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人类最终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理想王国,而这一过程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即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自由王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3、简述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答案要点]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所决定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同时,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另外,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当然,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
[答案要点]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决不会”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现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起来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依据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密切联系起来的:根据“两个必然”,我们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而根据“两个决不会”,我们要明白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离开“两个必然”而谈“两个决不会”,也不能只讲“两个决不会”而忽视“两个必然”,必须要将二者统一起来。
五、论述题(10分)
1、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答案要点]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制度,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可以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全的产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足发展,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就是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条件。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党宣言》
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     )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B.非劳动时间
C.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
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  )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
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
A.运输时间
B.劳动时间
B.非劳动时间
C.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
B.股息和汇率
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共产主义
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和压迫
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
A.产生
B.性质
C.具体特点
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金融寡头
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  )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23: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3 1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了,到下次考的时候再用。
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5 13: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正想报考本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4-16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