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卡拉OK Y8 w" v, B; g
"卡拉OK(カラオケ)"是"KARA(日语里"空"的发音)"与"ORCHESTRA(管弦乐)"两个词的合并。据说原来是小乐队所使用的俗语。各地巡回演出时,在歌手到达之前乐队的练习过程中使用,有"缺了歌手"的含义,即"空奏管弦乐"的暗语。卡拉OK的发明人通常认为是日本的井上大佑(Daisuke Inoue),从高中时代起,就参加乐队,经常在神户市内的一些夜总会演出。1970年,他开始在夜总会专门为客人伴奏。一次,他应一位出差要去外地的客人的要求,把自己的伴奏录在磁带上,客人非常满意。他由此产生了灵感,用一台汽车音响,加上扩音器,回声设置,麦克风和一个投币100日元能运转5分钟的计数器,拼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卡拉OK演唱机。1971年,他开始在神户的一些娱乐场所以每月2万日元的价格出租他的机器。1972年,他创立了克莱森特公司,成为卡拉OK行业的第一人。80年代初,日本公司大举投资海外,由此日本人发明的卡拉OK文化开始风靡全世界。
" _: {+ t6 p0 M( U
& P+ M5 B& w) t' d7 P2、过劳死$ u9 j( J; s2 `5 V: U
2002年1月17日,「过劳死」一词在英语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
7 h- u. w! b* F% v: ]( P3 E 过劳死源自日语"過労死(かろうし)"「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通常理解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4 ^0 O# T7 `6 R7 l9 f; V6 i# ~, N4 H7 E. F6 l
3、人气
0 V) P( m/ }3 o2 P 来源于日语的"人気(にんき)"。后来台湾演艺界开始借用过来。然后大陆又开始用。形容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 源自日本、在港台通用的"人气"一词早在2002年就收入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现在,这个词似乎早已不局限于娱乐界,而成为大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形容词,
; S* Y# C g9 B0 m
- B( \" w: M: C4、量贩
' { \/ t" w2 F& m1 x 日语"量販(りょうはん)",大量批发、批量销售之意,引申意义为一种薄利多销、平价、自助的经营方式,如"量贩KTV"等。- G' U+ n' x S: t
2 e& q4 _( ~/ g+ Y& f3 k' y# V5、料理) l2 G5 T; C, C; f; f3 I% p* ~
日语"料理(りょうり)"菜肴之意。料理在汉语中的本意是处理、整理,料理一词在日语中却是菜肴的意思。作为世界美食中的一员,日本料理今年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了。越来越多的人直呼日本菜为日本料理。
4 U/ E" r2 v. ?) ?* J6 a
6 x4 }' Z7 l/ _3 t9 |6、熟女- W# r: I: \4 b% `! u: g
日语"熟女(じゅくじょ)"泛指30多岁以后的成熟女性。主要是从日本娱乐界流传过来的词汇,一开始略带贬义,而到了近几年,渐渐变得很中性化甚至趋向于褒义。
8 z; a+ [/ i- t3 G$ T, T
0 V1 k' |% b+ U8 L/ i: Q7、物语6 T- h5 l! z9 E, O7 I8 P" h/ @7 a
日语"物語(ものがたり)",名词。指故事、传奇。- b# `* H4 @! }# {& u: M
8 F, n0 M+ T2 V: H8、便当
4 m0 F' f1 G/ Y 来源于日语"弁当(べんとう)",在大陆通常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但最近尤其是在南方,越来越多的人称盒饭为便当。在台湾,一般将盒饭统称为"便当",通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
* Z1 y5 x0 U* A; G1 E8 B& y1 x
' b; g* `) j! d+ q
( a% j2 b' X9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