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日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5|回复: 2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德彪西的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 1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印象主义?有一天我突然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绘画,雕塑,或者,德彪西的音乐。
   但是我想不出一个可以转变成文字的具体概念。于是去查书,书上也没有概念可给,只是笼统地说,色彩、光线、音响、音色,追求在疾驰的瞬间印象中刺激感觉,满足感觉并使之陶醉。
  
   最近看一张DVD,叫《关于莉莉周的一切》(ALL ABOUT LILY CHOU),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前年大概这个时候他曾经带着这部电影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而当时我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生活,随身带着几本书和一盘包的CD,其中有一个双张的钢琴CD,就是米开朗切利演奏的德彪西的两部前奏曲、幻想曲和儿童园地,唱片说明书的封面是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本人和她的女儿埃玛.德彪西。这张唱片当中的“儿童园地”就是德彪西为她的女儿而作的。德彪西说他的这个作品——“this was not music about children, or music for children, but children’s music”。艺术家可能都有自信说自己可以优游于各种各样的精神世界,甚至是最纯真混沌的童年世界或者最为朦胧变幻不定的少年世界。

  “2000年,十四岁,灰色年代”,四个少年,如同四种旋律,四个色块,在100分钟内平行,交错。在光晕中,岩井俊二所偏爱的,精致的麦田中的少年,带着象征封闭的耳机,心灵在所谓的“苍穹”中游荡,“我想飞,我想飞”,十四岁少年的轻盈的躯体和灵魂像风筝一样,最后,“下堕!下堕!下堕!”少女的血浸红泥土,幻化成袅袅残烟中的晚霞。扎在青苹果上的刀则是最后希望的破灭。“对我来说只有莉莉是真实,只有苍穹是自由”。少年眼中的真实与自由不过是遮蔽残酷现实的幻镜被打破之后的困顿与逃亡,暴戾、软弱、自残、死亡,不同的选择,相同的困惑。仿佛与成年人的世界隔绝,又与那里息息相关,没有《大逃杀》般的戏谑与露骨,成年人只是些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客气的口吻的人,不是漠不关心,只是不得要领,只能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岩井俊二拍摄的这部电影是youngster’s movie吗?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为一种人性,一种不是总是沉溺于情绪的波浪中的声音,而是消失在它诞生的那一刻”。“他的音乐是半封闭的,关于内心的作品”。我刚开始听德彪西的时候,感觉那钢琴声都是色块,一个个的音。别的钢琴都是旋律的流水,可德彪西却像下的雨,滴到这里一些,那里一些。在空旷的原野中细雨的冥想。印象主义的音乐本身是轻视轮廓、消解结构的,但是音符最终还是需要连接。
   
  电影中的连接是通过莉莉周,一个虚拟的人物,是她把四个少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就像一个固定的旋律变幻在四种节奏中,这样才能在现在、过去、现实、网络中充分展开故事。莉莉周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电影提供了一个“谜”。结构对电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完全没有顺序和重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简单说是三段式的结构,现在—过去—现在。若论结构,《情书》比《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更加复杂,不同空间同不同时间的并行发展。但是《情书》比《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容易理解地多。这和这个故事本身具有更多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有关。和情书清晰的发展不同,在这部电影里面,导演似乎有意识地在将人物的轮廓模糊化。电影很多时候是在描述这个人物瞬间的状态,描述反复出现的麦田,闪动的电子屏幕,群鸟,风筝。在节奏变化上,空寂与嘈杂相交互,静止与运动相更迭,缓慢的第一部分发展,表现出主人公灰色时代的痛苦。而中间回忆部分的发展,明显快于前后两块的“灰色时代”部分,体现“桃红色”时代的欢快与轻松。而重要的中间冲绳一段当中,是全DV拍摄,用粗糙的手法抓取细节,用突兀昭示人物性格的重大变化,古老的日本民歌,诡异的曲调象征了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后来仓库施暴一段的DV运用把整个情绪激发到顶点。在后来少女津田自杀的一段,多景别富于流动性的切换,把死进展到只余凄美而无愤怒的境地。
 
   电影的开始提到德彪西的《芭蕾舞姿》,他的音乐的标题通常在它们完成之后被加上去的,对于对它们的鉴赏并不总是必要的,你只需要关注颜色和有韵律的时间。在少女津田忍受屈辱之后,向莲见发泄的时候,德彪西第一部前奏曲的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古老的音响像水晶般的诗”,少女冲入河中,音乐仿佛在一旁默然地旁观,无奈而略带惆怅的心绪,悲天悯人。童声合唱有两段,第一段表现追忆中的美丽,第二段则是于美丽当中的残酷。而在仓库施暴一场中,绵密晶莹的钢琴声更同暴戾的噪音当中得到更大的张力,如同唤醒每个人体内埋藏的少年时代的愤怒和绝望。
  
   钢琴是岩井俊二最常用的配乐手段,在他重要的作品从《PICNIC》,《情书》,《四月物语》,钢琴音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近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钢琴和德彪西更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在影片的最后,少女久野带着帽子和伤痕坐在钢琴前,忘我地弹奏德彪西的时候,仿佛也在绝望地昭示:惟有音乐真实。我不能说岩井俊二的电影是印象派的电影,但是我相信岩井俊二一定认为他的作品同德彪西的音乐存在着某种联系,也许就在于他们共同的一种冥想式的创造吧,都同时向梦幻般的世界寻求题材,德彪西向着《午后牧神》这样的诗,岩井俊二向着诗一般的少年世界。德彪西用音符来表现出光线、色彩、流动,岩井俊二则用光线、色彩、运动、音响当然还有音乐来试图达到同与德彪西同样的境界。

  “克劳德.德彪西是一代深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而后又破坏颠覆它的作曲家,诗、视觉艺术、音乐被他融入到一种新的综合体中。”德彪西的音乐“崇尚和声进行和色彩效果,消灭了旋律”。如辛丰年所说,德彪西是新鲜的,一百年之后仍然是新鲜的,因为从他的音乐当中得到的诗意和无穷的思绪。岩井俊二的电影有美丽的光,他在抒情的空镜头与轻灵的运动镜头之间自在地优游。他的叙事镜头充满与众不同的跳跃、摇晃、同景别切换,但是却让人感觉非常的流畅、洗练,他有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那种自信与感觉;他的电影在群体戏处理的时候非常有特点,同期音响的运用、镜头的运动和场面的调度将气氛烘托地恰倒好处。

   那天我又看了一遍《情书》,以前看的都是VCD,这次看的是DVD,感觉缺少从前于粗糙画质中的一种享受,多了从优良画质当中的一种冷静,是的,光线、节奏精确,一个桥段的机位变换相当地多,相同旋律的钢琴和小提琴频繁运用,甚至感到演员们在表演上有些浅显甚或夸张。但是当我看到普鲁斯特的那本《追忆似水年华》被少女放回到书架上的时候,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感动。《情书》我看过不下十遍,但是对我来说它仍然是新鲜的。

  一年多以前,我住的地方对面就是一面丘陵。那天下午我坐在窗前听德彪西的《儿童园地》,在窗外看到一幅油画,云、霞、光,染成黄色的房屋,摇曳的树,迅即光线从橙黄变成了橙红,一面丘陵都变得火红,音乐是美的,眼前这幅油画是美的,自然即艺术。感动是任何艺术、任何主义的最终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 18: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转贴的最好做个标记~~  这么发贴再精彩也不能评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6 14: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啊支持!!!!!!!!!!

想当初《莉莉周》的电影原声我可算是找得千辛万苦,喜欢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咖啡日语

GMT+8, 2024-4-28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