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儿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其实,我并非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我一直非常尊敬父母。每当我阅读《红楼梦》的这段“好了歌”时,心中总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和愧疚。每见到亲人或他人去世,总会带给我很大的震撼:“生命竟是如此的短暂、脆弱!说走就走了。要是早知道有这么一天,我宁可…… 为什么当父母尚在世时我没有报答他们呢?为什么他们走得如此匆忙呢?为什么……”
从古至今,天下父母为了儿女从不计较代价、不计较报酬。他们对儿女的恩惠可谓天高地厚,作为儿女一生一世也无法报答。难怪古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
父母一天天地衰老,而儿女却一天天地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的情形是:父母总是为儿女考虑得太多,儿女为父母做的却极少!因而使传统的“孝”发生了变化,即父母和儿女的角色发生了互换:儿女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父母的沉重负担。古时,在提倡“道德教化”之下,孝道大倡,孝子孝女辈出;而今,“孝”行本末倒置,结果“孝”瘦了二老,“孝”肥了儿孙。“孝”走了自强自立,“孝”出了“巨型婴儿”,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老人安度晚年。
孝敬父母是每个为人子女的天职,孝敬父母应发自内心,不应仅在物质方面,更是精神上的,这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维他命”,亲情之乐是老年人最大的精神安慰。世上只有知冷知热的父母,少有贴心贴肺的儿女。父母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完……
但,我们却常常推诿,找借口,说什么等自己来日发达、事业有成时,再好好赡养父母、孝敬父母……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们往往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着永远无法弥补的“痛”!……
父母就这样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挂念,他们走了。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感情债”……
有些事情,当你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你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而有些东西却永远也弥补不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的链条,一旦断了,就永远无法连接。趁父母还健在时,赶快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件衣服,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一声亲切的问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