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一句话——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个连日语2级都没过的日语初学者,他对日语的概念很多都很模糊。为防止误导大家,这里进行一些简单的纠正。1、同样使用汉字,汉语可以做到一个字一个发音,而日语则只能用2个发音或3个发音来表示一个汉字。. Q6 e/ D2 U1 y0 W. y9 v3 |+ y+ s
这是因为汉字本身不是日本的语言,中国人在把汉字教给日本人时日本人按照音来模仿这个发音而已。但是,中国人以为自己的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其实不然。例如“在”这个字,小学生都知道“滋爱~~在”这样一个拼读法。换句话说,汉语也是多音节拼读而成,只不过汉语音节之间是一个圆润的过渡而已。
3 f; C$ m' |+ c2 O8 p; W) s% a况且,日语中使用汉字(音读)的地方多为正式场合,口语中没那么罗嗦。
" k* h3 F% T3 @6 x) @: T3 f; B m) u B9 C% E; U
2、举一个例子,电视上中国领导人在讲话,语速不快,日语的同声翻译语速非常快。中国领导人在讲完一段之后,日语的翻译仍然要讲好长时间才能讲完。 ' q! v# i* W g$ l4 D+ K2 e% G
这位作者一定没有做过同声传译。如果做过,他就知道,无论是从哪国语言翻译成哪国语言,一般来说都会翻译的比较冗长。原因就是翻译者想把讲话者的话精确的表达出来。
( Z* A8 v, q. d) W, f( [# ]# |; W! O$ y1 v% J( t3 @0 g
3、日语的文法也是非常落后的,日语的文法中有很多惯用型,很多话都是固定的。
5 Q) E3 x# r" q% i& J# o/ C任何所谓“惯用型”并不是说其是固定的,没有语法依据。如果非要说的话,汉语中的成语岂不都是惯用型?; o) o. a! s' y, f$ N5 v& v& ~/ N
$ A' O$ J* B+ \& N
4、而不是像汉语那样可以用汉字自由组合。这就造成日语的表达方式很少,远不如汉语那么丰富。
; o- E! B/ {) _6 v0 s6 j汉字可以自由组合?没听说过,任意两个汉字放在一起都有意义?相反日语不是以“字”构成的语言,其特点在于词本身的变化和组合。就像英语能说随便几个字母放在一起就是单词?
7 k2 I" F! n+ g; _- s" }" j更何况,日语的表达方式异常丰富,甚至好多感性的表达方式,例如“わけ”,都是无法用汉语来精确翻译的。1 t2 C- d8 V2 f+ R4 {
( p9 X: a1 I& P( c8 n* P5、日语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人说的都差不多,不存在说话不得体。不像中国的城市人与农村人说话差距很大。
) r- D+ x. @! D, P) Y$ g诚然,日本地域狭小,所以当然没有中国那么多彩的方言;但是日本的方言也是很厉害的。离东京只有北京到天津这么远距离的茨城,那里的有的人说话东京人就听不懂了。更何况北海道、沖縄等地。
% d" S+ b- d# i6 U7 p& k2 s/ g0 u# T9 `! k: x, F4 M8 `
6、比如形容好吃只有おいしい,うまい。
2 q* Z7 }% \4 t; Y照这么说,汉语还只有“好吃”呢。一个语言中,任意两个词的意思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汉语中除了“好吃”,可能还有“美味”,“味道好”,“香”等表达方法,但是用法和意义都不尽相同。同样,日语中表达某个东西好吃的时候,也不只有おいしい、うまい,——这只能说明作者词汇量太少。
3 N) {! b! E2 U: }2 {3 f0 C* ]- a& E+ l: Q
7、比如美国的电影名日本就用片假名来模仿发音,大部分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5 b. j: @# \9 A3 `, ~
关于使用音译的方法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缺点,早已经被讨论过无数次了,我不想再多讨论什么。只引用其结论:想汉语这样按意义引进外国文化技术,优点是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缺点是翻译过程漫长,不同的翻译版本会带来麻烦,并且你到了国外就无法使用了。像日语这样用假名——或者说,原文引用外国文化技术,其优点是可以非常迅速的引进外国文化技术,而且可以在国外使用(日本人是可以根据假名恢复出原来的单词的,虽然偶尔会弄错),缺点是不容易记忆和理解。/ X! e: j; G- f6 T, P4 ?
+ k+ |, w3 _: z
8、日本人只是觉得用片假名模仿英语发音很酷,却要记一些没有意义的发音。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 V& r' P& q# f3 ^+ w& J( Q只有外国人学日语才会去记片假名单词。对于日本人来说,片假名单词是“英语”+少量的“法语”“德语”,跟自己无关的不需要记忆(比如,跟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词汇,一般人不需要知道);跟自己相关的,自然就记住了(或者在学校学外语的时候就学过了)。没有需要特别记忆的东西。: z$ h9 ?* W5 b, K
相反,像汉语那样,把所有新东西全转换成母语才是生造出许多难以记忆的单词。以新术语最多的计算机领域为例,从软盘,键盘,液晶到死机,备份,电邮,更不用说专业领域的框架,应用接口,委托,事件驱动,内核级……这些不是新造的词,就是给原有词汇增加了新的意思。试问一个没有学过计算机的中国人,看到委托,知道它在C#里面代表什么吗?% M$ x( j- k5 s- c
: E4 _& U0 I+ [' H最后总结一句,日语跟汉语的语言体系完全不同,所以学习起来的确可能会有困难;古代日语也的确比较缺乏高度抽象意义的词汇。但是由于日本民族的一个特点——你说他勤劳好学也好,厚颜无耻也好——他很善于吸收别的文化为己用,所以他的语言也已经丰富得比较完善了,并不存在低级,难以表述抽象事物等现象。 M; q J, P- Q
另外,有些人听日本人说话觉得冗长的话,那不是语言的问题,是日本文化的问题——日本人喜欢委婉曲折旁敲侧击,不喜欢直说,所以一句话中才会出现很多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