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翻译习作 > 翻译探讨
『天声人语』2010年0130麦田里的守望者走了
时间:2010-03-14 20:12:06  来源:咖啡日语原创  作者:华南虎

相关链接:
麦田里的守望者走了
2010年01月30日 15:12经济观察网经济观察报
杜然/文
   塞林格100130.jpg


二战之后美国的数代年轻人,都把《麦田里的守望者》当成他们的赞歌、他们的史诗、他们反抗世界的宣言。美国时间1月27日,这本书的作者J.D.Sailinger(塞林格)去世,享年91岁。塞林格的文学经纪公司Harold Ober AssociatES向媒体散发了一份声明,声明引用塞林格之子马特的话说,塞林格是自然死亡,走得很安详。

塞林格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离开了纽约,隐居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康沃尔。他的邻居们和大多数熟人都非常尊重他的隐私,多年来拒绝向寻访到此的媒体透露塞林格的任何蛛丝马迹。但也有例外。《时代》周刊1961年9月15日的封面人物就是塞林格。文章中有这么两段话:

在阳光照耀的树林旁边,这个高大男人面容憔悴,脸色苍白。九年前他第一次来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康沃尔,那时候,他是个友好、健谈的人。如今,他开着吉普车到城镇去,为了能买上食物和报纸,他会说上几句话,除此之外便沉默不语。事实上,外面那些想接近他的人,最终都只能给他递纸条和写信,而且通常是收不到回复的。只有他的一小部分朋友去过他那个山顶的房子。不久前,他和他的家人外出的时候,邻居的一对夫妇实在忍不住,穿上粗棉布衣服,爬上那6.5英尺的围栏,看个究竟。

他们看见的是,在丛生的桦树背后,有一所新英格兰式平房,它被涂成了大红色,还有一个不大的蔬菜园。离房子有100码,隔着一条小溪的地方,有一个混凝土建造的带天窗的小单间。小单间里有壁炉,还有一张长形桌,桌上有打字机、书和档案柜。这个脸色苍白的男人常常坐在这里,有时他写得很快,其它时候,他则用几个小时把自己的记录扔进壁炉里,然后又写下一长串的单词,直到找到合适的那一个。这位作家,就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他所有的虚构人物看上都比他本人更真实、更可信。

在塞林格去世之后,美国的许多书店都把他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据估计,自《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51年首次出版以来,全球以多种语言售出6000万本,直到现在,每年仍能卖出20万本。在美国许多中学该书都是学生的必读书。有人说,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二战以后美国最有名的小说人物。

霍尔顿是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贝里•费恩的延续,只是他稍微年长一下,更懂事一些,但不如费恩坚强。敏感、愤世嫉俗的霍尔顿16岁,被学校开除后决定在纽约单独生活几天。曼哈顿就是他的密西西比河,而出租车就是他的筏子。霍尔顿并不是一个反叛人物,虽然人们常这么称呼他。他渴望在一个他梦想的世界里做个好公民。由于墙上写着小孩子们能看到的脏话,他陷入了沉思,因为一个妓女,他心生同情,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在反抗“体制”,或者反抗成人秩序,只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时时处处都让他感到不安,这是个缺乏爱的世界。

许多读者把塞林格笔下的人物,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马克•查普曼刺杀约翰•列侬的时候,手里就拿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中的脏话和偶尔的性描写,使得这本书直到十年前,在美国的一些学校依旧被划作禁书。

塞林格精心经营的另一组人物,就是庞大而古怪的格拉斯家族。他用一系列的中短篇小说来讲述这个大家族的命运,只是塞林格再也无法把这个家族的故事说完。塞林格解释他为什么选择隐居生活时说,他需要这种孤立,为的是保持创造力的完整性。但他的作品发表频率越来越低,自从1965年在《纽约客》上发表了最后一篇作品后,就销声匿迹。不过美国的文化圈倒是一直在盛传塞林格其实创作了好几部小说,手稿存放在某家银行的保险柜里。在亚马逊上,你只要支付1.99美元,就可以用Kindle浏览器下载一本名叫《塞林格手稿的偷窃计划》的书。

塞林格对隐私的迷恋,换来的却是他人对其隐私的入侵。1986年,英国作家伊恩•汉密尔顿准备出版塞林格的传记,塞林格把他告上法庭。案件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塞林格最终获胜。不想出名的塞林格,却得到了更大的名气。与他在七十年代有过短暂关系的梅纳德,以及他的女儿玛格丽特也先后出版了关于塞林格的传记,书中塞林格的生活颇为不检。塞林格最近一次为了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打官司是在2009年,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柯廷出版了一本号称《麦田里的守望者续集》的小说。法官的最后判决保住了霍尔顿•考菲尔德的青春——此书不得在美国出版。

在塞林格去世后经纪公司发表的声明中说,“为了尊重他一生坚定保护隐私的愿望”,将不会举行任何的悼念仪式。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咖啡日语 Ver.7 Created by Mashimaro